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智慧之光▪P21

  ..续本文上一页 ajiva):远离与谋生有关的四恶语与三身恶行;不说恶语及不造身恶行。

  (C)两个无量心所:

  (1)悲(karuna):有悲悯的心,取苦痛的众生为所缘;欲救济。

  (2)喜(mudita):随喜,取愉悦的众生为所缘;不

   妒嫉。

  (D)一个慧根心所:

  (1)、慧根(pabbindriya):慧(pabba);透彻如实

   知见究竟法;透彻地知见四圣谛。

  (慧亦被称为智(bana),无痴(amoha),正见(sammaditthi),择法(dhammavicaya)。由于它在审察四圣谛时是最为显要的,所以它被称为慧根。)

   以上是二十五个美心所。由于禅修者可以透过辨明究竟法的自性相(sabhava lakkhana)或作用(Rasa,亦作味)去辨别它们,所以对于上述的某些心所,自性相与作用两者都有提及。

  六识界(6 Vibbana Dhatu)

   已辨明五十二心所的禅修者应知道与这些心所相应的识。在此将会简要提及六识界:

  (1)眼识(cakkhu vibbana):依靠眼净色而生起的识,认知色所缘(ruparammana)。

  (2)耳识(sota vibbana):依靠耳净色而生起的识,认知声所缘(saddarammana)。

  (3)鼻识(ghana vibbana):依靠鼻净色而生起的识,认知香所缘(gandharammana)。

  (4)舌识(jivha vibbana):依靠舌净色而生起的识,认知味所缘(rasarammana)。

  (5)身识(kaya vibbana):依靠身净色而生起的识,认知触所缘(photthabbarammana)。

  (6)意识(mano vibbana):缘有分意界及依靠心所依处而生起的识,认知一切六根的所缘(目标)。

  (除了两组五识(dvepabca vibbana)之外,一切依靠心所依处而生起的心识统称为意识。)

   由于必须依照处门(ayatana dvara)辨别名法,禅修者须明了由处门而生起的心路过程心(vithi citta,简称为路心)的名称。眼门心路过程(cakkhu dvara vithi)的(七个)路心名称如下:

  (1)转向(avajjana):根据处门而名,如眼门的即是五门转向(见注)。

  (2)眼识(cakkhu vibbana)=认知色所缘之心,依靠眼净色而生起。

  (3)领受(sampaticchana)=领受所缘(目标)之心。

  (4)推度(santirana)=推度或审察所缘之心。

  (5)确定(votthapana)=确定所缘(为可喜或不可喜)之心。

  (6)速行(javana)=体验所缘之心,连续迅速地生起。

  (7)彼所缘(tadarammana)=继续认知速行的所缘之心。

  (注:省察出现于五门的所缘之转向心被称为五门转向。省审出现于意门的所缘之转向心则被称为意门转向。)

  Tattha ekekaj arammanaj dvisu dvisu dvaresu apathamagacchati. Ruparammanabji cakkhupasadaj ghattetva tavkhanabbeva manodvare apathama-gacchati . bhavavga calanassa paccayo hotiti attho Sadda gandha rasa photthabba arammanesupi eseva nayo. (缅版法集论注Dhammasavgani-atthakatha, p.114)

  根据上述注释的定义:

  (1)色所缘(ruparammana)同时呈现于眼门与意门。转向(avajjana)省察呈现于两门的色所缘。

  (2)声所缘(saddarammana)同时呈现于耳门与意门。转向省察声所缘。

  (3)香所缘(gandharammana)同时呈现于鼻门与意门。转向省察香所缘。

  (4)味所缘(rasarammana)同时呈现于舌门与意门。转向省察味所缘。

  (5)触所缘(photthabbarammana)同时呈现于身门与意门。转向省察触所缘。

   禅修者务必留意这几点。

   若是耳门心路过程(sotadvara vithi),在「眼识」的位置换上「耳识」。同样的,在于鼻门心路过程等等,即应各自换上「鼻识」等等。

   意门心路过程则出现为:

  (1)意门转向(manodvaravajjana)=省察呈现于意门的所缘之心。=(它有执行确定的作用。)=(省察与确定。)

  (2)速行(javana)=体验所缘之心,连续迅速地生起。

  (3)彼所缘(tadarammana)=继续认知速行的所缘之心。

  (注:一般上在多数的心路过程里,速行出现七次,彼所缘出现两次。其余的心路过程心只出现一次。在五门心路过程(如眼门心路过程)之后出现的是有分识,接下来是随后生起的意门心路过程。第一个意门心路过程名为彼随起意门心路过程(tadanuvattaka manodvara vithi)。从第二个意门心路过程开始则名为纯意门心路过程(suddha manodvara vithi)。再者,取一个或更多个法所缘为目标的意门心路过程,亦被称为纯意门心路过程。另一点是除了五识(如眼识)之外,所有其余的心路过程心都被称为意识(mano vibbana)或意识界(mano vibbana dhatu)。根据经藏,有分识被称为意界(mano dhatu)或意门 (manodvara)。请注意这些。)

  六门所缘(六尘)

  (1)色所缘(ruparammana)= 色 = 颜色。

  (2)声所缘(saddarammana)= 声。

  (3)香所缘(gandharammana)= 香(气味)。

  (4)味所缘(rasarammana)= 味(味道)。

  (5)触所缘(photthabbarammana)= 触(即地、火与风三界)。

  (6)法所缘(dhammarammana)= 法(心的所缘)。

  六个法所缘(6 Dhammarammana)

  (1)五净色(5 pasada rupa)。

  (2)十六微细色(16 sukhuma rupa)

  (有十二种色法是容易以智辨别的,即五净色、色、声、香、味、(及属于触的)地、火和风。因此它们被称为粗色(olarika)。在二十八种色法中除去这十二个粗色,剩下的十六种色法并不容易以智辨明,因此它们被称为微细色。请注意这些。)

  (3)心(citta)=六识界(vibbana dhatu)

  (4)五十二个心所(52 cetasika)

  (5)涅槃(nibbana)=无为界(asavkhata dhatu)

  (6)概念(pabbatti)=各种概念,如遍相概念,名称概念,形状概念等等。

  应先辨明的名法

   Tasma tam rupam arammanam katva uppannam vedanam sannam savkhare vibbanabca idam arupanti paricchinditva aniccadito passati. (Dhammasavgani-atthakatha 法集论注 p.226)

   根据上述注释的教示,在六门所缘当中,若禅修者刚开始学习辨别名法,他应先辨明取色法为所缘的名法。禅修者是可以辨别取名法为所缘的名法,但对于刚开始修习名业处的禅修者来说,那是难以辨别它们的(duppariggaha,难摄受)。因此他被指示不先去辨别它们。

   另一点是:辨明取密集的概念(如男人、女人、人、有情、金、银等等)为所缘之名法是可以的。在此并非观想那概念,而是辨明取概念为所缘而生起的究竟名法(nama paramattha)。由于在观禅阶段禅修者必须观照所缘及观照之心(即认知所缘之心),因此禅修者受指示先辨明取色法为所缘的名法。由于只有止行者才能辨明禅那名法(jhana nama,亦名为禅那法,jhana dhamma),即取概念(如遍的概念,kasina pabbatti)为所缘的禅那与禅那相应法,他必须辨明它们。

  六组的定义

   在把色法根据所缘分组时,一共有六种所缘,即:(1)色所缘,(2)声所缘,(3)香所缘,(4)味所缘,(5)触所缘,(6)法所缘。二十一种属于法所缘的色法是五净色与十六微细色。

   在这本手册里,取色所缘为目标的名法被称为色所缘组名法。其它名法亦以此类推而名之。必须辨明所有六组名法。

   再者,举色所缘组作为例子,具有善速行的眼门及意门心路过程,可以取色所缘为目标而生起。这些心路过程的名法被称为善组。另者,由于不如理作意,具有不善速行的眼门及意门心路过程,可以取色所缘为目标而生起。这组的名法被称为不善组。具有唯作速行的心路过程,只出现于阿罗汉的心中,因此这本手册里没解释它。

  四随观(4 Anupassana)

  (1)在修观禅观照色法、名法、因及果时,若始于色法,即是身随观念处(kayanupassana satipatthana)。

  (2)在修观禅观照色法、名法、因及果时,若始于受,即是受随观念处(vedananupassana satipatthana)。

  (3)在修观禅观照色法、名法、因及果时,若始于识,即是心随观念处(c…

《智慧之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提资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