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尊者阿迦曼传▪P31

  ..续本文上一页迦曼暂停片刻的时候,常常被他责骂的那个比丘又开始唠唠叨叨了,毫无尊重或顺从之意的重复着开示的言语。这在他的弟子圈中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尊者阿迦曼向後转并申斥唠叨的比丘说:「你现在可能疯了,你看起来就像一条疯狗乱咬着任何丢给你的东西。你为什麽不回顾自己的心意?如果你继续像这样做个风袋子,你一定很快的就会发疯!」

  尊者阿迦曼停止了,没有再说什麽。那个比丘的脸孔现在流露着公然反抗的表情,他却说不出话来。吃饭的时候,他只吃了一点点,其他的比丘们看到这个情形,不敢跟他说话,因为怕他会更羞愧或困窘。那天,他没有受到打扰,因为别人认为让他独自一个人比较好。但是到了晚上,听到他在自己的住处对自己呐喊和尖叫,其他的比丘们跑去看他发生了什麽事,他们发现他像个妄想病患那样挣扎着,含糊地喃喃自语着什麽,後来才弄清楚他是为了对尊者阿迦曼那麽粗鲁而难过。

  看到这种情景,每个人都充满着畏惧,後来叫一些村民去拿药来,给他吃了药又按摩他的四肢之後,他才平静下来,能够睡到第二天早上。然後,他被送到医生那里做更进一步的治疗,那以後,他的情况改善了,除了若干偶发的症状之外。在那件事情之後就没有再听到他这个人了。

  这个故事是由一位曾经亲自见证这个事件的比丘所说的。显示在他调教下的比丘必须严格地自律,一个轻微的犯规,他们就会受到申斥和警告;严重的,他们就会被严厉地责备。那些能够从他们身上学习,和那些设法改正他们自己的人,必然会稳定地进步,至於那些被严厉地斥责而不能控制他们自己的人,会使他们自己受到严重的伤害。跟他相处没有什麽特别的亲密,因为他几乎跟任何人都没有亲密关系。那些跟他住在一起的人必须了解这点,并要经常留意他明察秋毫的眼睛(慧眼和肉眼)。

  090他独特的调适性

  根据从那些曾经接受他调教的,不同的阿迦们那里,所得到的资料显示,只有那些进升於果证的人,才会被允许享有尊者阿迦曼的亲切,在那种情况下,他们会被视为同辈,不需要律仪的严格鞭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作风,一处又一处,一时又一时地改变着。改变有时很突然,使那些跟他住在一起的人常常发觉难以跟得上。此外,几乎没有两个改变是相似的。当他告诉他们一些有趣的故事时,紧张和严格得以偶而地放松,这是轻松的时刻了,以下就是一则有关於他自己仍是在家人时候的故事。

  091在家时的逸事

  当他年轻时,尊者阿迦曼在村子曾经是个歌手。有一次,正逢村子里的娱乐大会,有好几千人参加。逞一时之勇,他突然提出要和一个女孩在台上比赛歌唱艺术。然而,那个女孩正是这方面的老手,而尊者阿迦曼只是一个初生之犊。不久,很明显的,尊者阿迦曼比不上她了,因为从开始他就处於下风,但是陈(他的上座优波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替他解围了,他当时是一个比尊者阿迦曼稍微大一点的男孩,也在看着比赛,他看到如果比赛继续像这样下去,他的朋友一定会惨遭屈辱而败北。

  那个女孩就像一只硕壮的母老虎般地张牙舞爪,然而他的朋友就像一只小牛犊,只有几颗乳齿。他居然愚笨到竟敢向这只凶猛的老虎挑战,他一定很快就会被活活的剥掉皮了。

  心里这麽想着,年轻的陈就跳上舞台,激动地呼喊着:「原来你正在这里唱歌取乐着!阿曼,你这个家伙,我到处找你,你难道不知道你妈妈已经出事了?她从屋子楼上摔下来,我不知道她是死还是活。我只看到她昏倒在地,然後他们就派我出来找你。我从今天下午就一直在找你,你不知道我有多累多饿。我没有吃过任何东西,我觉得好像快要昏倒了。」

  年轻的阿曼听了很震惊,母老虎也是一样,事实上听到年轻阿陈说话的每个人都一样。「我妈妈怎麽样,阿陈?」阿曼问。

  年轻的陈在台上假装着又累又饿,说:「或许她死了!我现在也差不多了。」然後就不再罗嗦了,阿陈拉着阿曼从台上下来,就在几千人的惊惶怜悯之中,他们急速离开那个地区,全速奔向阿曼的村子里去。在路上,阿曼继续问当他妈妈摔下去的时候,她正在做什麽?但阿陈只说他不太清楚,因为他只看了一下子,就被屋子里的人派出来寻找他的朋友。他们很快就会知道她是死还是活。陈跟他的朋友一直跑到他看来离开得够远了,阿曼不能跑回去比赛了。

  当时,两个村落彼此距离很远,被一个以充满野兽和魔鬼的森林分隔着。很少人敢单独或少数几个人穿过那里,陈突然完全转变并说:「你妈妈很好,阿曼。她没有从屋子上摔下来,我不忍心看到你毫无希望地被母老虎击败,她将会活剥你的皮,你知道吗?这对我们和我们全村将成为一件奇耻大辱,这就是我为什麽演出那一幕。现在每个人都同情你,因为你必须离开,现在你被我的巧计从屈辱里救出来了。你是不是要因此感谢我呢?」

  「阿陈,坏家伙!」阿曼叫着:「我真希望你没有插手,你要知道,那是我的诡计要引诱那个母老虎掉入我的陷阱,然後,我就要亲自剥她的皮了,但是现在你已经破坏了我的比赛!我多麽希望现在能够再回去呢!」

  「那儿的话!你对她不够了解,如果你再这样继续下去,我确信你会在几千人面前丢脸。停止吹牛,谢谢我救了你吧!」

  因此,两个年轻人错过了那个晚上所有的娱兴节目。严格说起来,这个故事跟尊者阿迦曼的宗教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是两个年轻人的逸事,他们後来都成了宗教团里的知名人物。

  另一个故事是有关於一则本生故事(佛陀过去生的故事)叫做Vessanatara(它当时在泰国很流行)。

  他的上座尊者优波离的圆通和机智,由下列叙述中可以显示。

  尊者阿迦曼有一次请问尊者优波离,本生故事中一个名字叫做马德西的人物,他的母亲叫做什麽名字,因为在经文里头并未提到。他的上座就问尊者阿迦曼,他为什麽这麽无知,因为城里每个人都认识她。这就怪了,尊者阿迦曼再问,在那一部经典里提到她的名字。他的上座说,它未在任何一部经典里提到,因为她是一个有着大嗓门的女人,名叫宝珠,她就住在离寺院不远的地方。尊者阿迦曼非常惊讶,因为他认为在佛陀过去生中所提到的一个人物,是不可能活着而且当时还住在寺院附近的城里。看到这样,他的上座说他是指一个名叫宝珠的女人,她是个名叫马德西的女孩的妈妈,她们是从尊者阿迦曼自己的村子里来的,就住在离寺院不远的一间房子里。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尊者优波离的一些机智和幽默感,他是尊者阿迦曼年轻时的密友,後来是他比丘生涯中的上座。

  092帝释天来访—心即是法

  当住在清迈梅平区的那矛村里作雨期安居时,帝释天和他的随从们经常来拜访尊者阿迦曼。对这些天使们,尊者阿迦曼常常为他们宣说无量梵住慈心(无限的,博爱无私的)的法门,因为他们喜欢聆听这个主题胜过其它的。

  尊者阿迦曼说,人类是佛教的直接拥有者,他们应该以天使和那伽同样的精神来尊敬法。人类也许不能模仿这些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们所做的,但是经典里已经提供了各种表示尊敬的方法。由於人类的粗心大意,这些方法大部份都被忽略了,因此丧失了他自己的安宁和快乐。佛教,事实上,已经给予那些细心而对法具有恭敬心态的人们,所有关於福祉和安稳所必需的忠告或规范以及戒德。

  心意是世间之首,如果心意是粗鲁而未开发的,每一件与它有关的事也相对变得粗鲁而未开发了。这就像一个全身肮脏的身体,任何一套衣服碰到它,都一定会被它的肮脏所污染;法的本质是纯净的,当它接触到一颗肮脏的心时就变脏了。一堆秽物和污垢上面的一件乾净的衣服,就像一个心意肮脏而披着经典外衣的人(像狼披羊皮),是做不出好事来的。

  一个对法漫不经心的人,是绝不能蒙受法益的(然而事实上,法是能够产生无可计数的利益的),他只能耍嘴皮子,而他对法的修习则是一场滑稽秀。一个人的心意之外别无法,法的修习必须直接向着心意的开发和净化,法的道路就是心意开发的道路。认为法在一个人的身心之外,就是误解了法的真实性和根本性。因为这个事实,一个人的身心就是法的本身。他的善恶行为在法上产生了效应,所以感受着他的苦乐。

  当一个人用错误的方法来了解法,他就错过了原本可以从它获得的利益。当然,有时他也许能够得到一些利益,但它再度是错误的利益。只要想想加、减、乘、除错误的结果;缝补衣服的错误方法;两个人之间责任履行的错误方法,例如夫妻;赚钱或花钱的错误方法;开车的错误方法¨¨等,任何事情做错了,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的,它产生了不利的结果,以失望、自我迷惑、烦恼的形式出现,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错误,不想要的结果,必然无可避免地影响到做错的人,不论他是否知道或是否需要它们。

  对佛教徒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区别是非。法是真理,如果一个人误解了真理,那他自己就应该接受谴责和报应。一个接受法而成为法的人,能够辐射安宁给自己和所有相关的人们。没有这样的接受法,其结果将是猜疑、憎恶,然後接着暴力的火焰,它将毁灭它的制造者和所有相关的人们。当心意带着自我毁灭的火焰,那里能够找到安宁?而当世界允许这样的心意去做裁判者,去掌握国家所有的事务,怎麽能够衡量正义而带给人们和平呢?

  尊者阿迦曼说,从他出家以来,他一直欢喜地专注於思惟佛陀的正法,而且已经体认了正法是何等的深广,远比广大的海洋最深最广的地方还来得深广。这就是法的精微奥妙,因为从每一个步骤的修习所获得的成果,都随时地成长得更广、更深而且更微妙。如果有必要,他会时时刻刻不断地亲自顶礼,向佛、向法、向僧致敬,因为这比其他任何工作更快乐。这麽做不会疲累,因为佛、法、僧都是超时间的,永远与他在一起。不再回到无常、变…

《尊者阿迦曼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