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本达巴仙从天降,
途中伴我作向导,
找了半月遍四方,
找遍尸陀和林海,
仍未见到那僧王,
虽未见到那若面,
却见希奇的迹象,
在那旃檀药树上,
现出九尊喜金刚,
有点似触非触感,
犹如架起彩虹帐,
这种奇兆不平常。
见到因陀大咒轮,
现于俱生母胸膛,
犹如明镜中影像,
形象逼真没两样,
这种奇兆不寻常。
在那坚硬金刚崖,
羊脂白玉大石上,
见到那若师脚迹,
犹如羊毫画一样。
这种奇兆不平常。
我想不久即可见,
祈祷七夜又七天,
师有悟他通慧故,
尔后圣僧亲身现,
我心极喜哭又喊,
卑下膜拜顶师脚,
慈悲声声我伤叹,
悲伤泪水流满面。
这种奇兆真希罕。
如抱王妃去抱师,
心心相贴额头连,
圆满灌顶注心田,
大圆满法精要传,
这种奇兆真希罕。
印度那若大班钦,
与我玛尔巴相见,
犹如佛陀见众生[272],
定能成道无疑团,
这种奇兆实希罕。
亲爱徒弟守誓人,
两年之前我去印,
当其钱财不足时,
黄金装满我钵盂,
值得一说希罕事。
不惜钱财供养师[273],
收拾衣服和鞋子,
所需一切装给我,
来世干粮也放里,
为此想起真惊奇。
胜过父子情深的,
只有玛尔巴郭勒你,
布施钱财何足道,
即便牺牲也愿意,
除此之外更何奇?
遥远路程怎忘记,
藏尼之间洛喀纳,
冬天新年花遍野。
在种白米萨鲁地[274],
语言不同门[275]地区,
面对难治的热病,
不顾生命不怕死,
是为信守那誓词,
但我未忘记心里,[276]
今生当然不分离,
即使来世也须聚。
因此本尊空行前,
咱们师徒共祷祈。
为了报答昔日恩,
将此歌儿献诸位。
此歌勿向他人传,
请求各位保机密。
报恩传法待后讲,
心腹之言慢慢叙,
咱们旧交好朋友,
直到死时情深切。”
玛尔巴将身语意五种功德之业所现的五种希有境象作歌告诉大弟子玛尔巴郭勒等以表答谢。同时还将那若巴大师修持用过的一百零八颗红莲念珠和法王麦哲巴戴过的一对金刚石戒指赐给了玛尔巴郭勒,并说:“弟子,你对我帮助很大,在今生未死之前我们要住在一起,并祈祷来世也一定要相逢。为恪守这一誓言,我们师徒死后也同去投生一处。”玛尔巴郭勒便遵师嘱,一直跟随师父,在师父未去世前,一直服侍,连一天也未离开。
玛尔巴将晋谒那若巴的殊胜之事,本来是同一件事,为什么作了不同词语的歌反复唱了三次呢?主要是问的人不同,故而将同一件事作了词语不同的三次回答。
尔后,喇嘛俄巴[277]和楚敦[278]听到大师平安载誉归来,便率领弟子前来接风洗尘,陈献供养,请求传法。他俩在献供法会上向师父禀呈道:”上师,您这次平安地回来,满足了我们僧俗民众的心愿,升起了幸福的太阳。听说法王宝您曾遇到许多艰难困苦,又身染重病等,我们都很忧虑。
您究竟遇到过什么苦难,患过什么疾病,请用歌告诉我们!”为此,玛尔巴便回答说:“现在我将这次寻访那若大师所遇到的苦难和初入法门至今的经历,用歌叙说,你们听仔细。”于是如象禅定时心不专一,以慧识铁钩集中之,借空行悲叹调而唱了首为求法受苦的长歌:
“尊者不动金刚持,
请坐吾头作美饰,
以我历程而为例。
诸位大德勿认为,
修法易成不循规。
我这译人玛尔巴,
生于洛扎中心地,
余业醒于佛法义,
在那牡古隆寺里,
依止卓弥大译师,
学习直读与文字,
他的恩深难报谢。
为求圣法我去印,
途经尼泊尔国境。
险道恶水难渡越,
林海茫茫穿不尽,
路途迢迢走不完,
树如僵尸阻行程,
见此途中诸苦难。
飞鸟翅膀也颤惊,
虽历此险我也值。
见到天降尼婆地,
邦具妙欲看不够[279],
人如欲界[280]众天神,
盛世清平如贤劫,
路虽难行去为胜[281]。
尔后直往印度去,
途遇卑鄙亡命匪,
生命安全无希望,
又闻野兽咆哮声,
怎想得棺清净地,
见到蟒蛇喷毒雾,
心虽坚定步摇晃,
现在想起途中险,
胆打颤来心惊慌。
为渡有名恒河水,
付出艰辛也值当,
瞻礼中印菩提园,
供养金刚座[282]为首,
诸位神灵祖师像。
唯恐求法去太迟,
急切心情逼着我,
奔驰印度东西地。
广袤原野路无尽,
疑是陷入大火坑,
一心想法而惆怅,
难治热病又患上,
一十三次临死亡。
三句遗言无处留,
断气三次又还阳。
见到那些诸苦难,
纵是仇敌也泪淌,
即便丧命也值当。
晋谒那若大班钦,
为首五位得道师,
听讲续部四经典,[283]
特别学修全《母续》,[284]
与那《父续》[285]等密集。
后去东部恒河畔,
由于麦哲师加持,
了悟无生的法体,
把握心识三空性。
证见离戏[286]原本义,
亲见三身佛真身,
从此我将戏论离。
后回西藏中心地,
自想我得教授多,
并已获得些悉地,
广作有利众生事。
这些皆是我心愿,
也是苦行的经历,
求法如此之艰辛,
心勿懒惰勤修积。”
以大弟子为首的在坐众人,听到此歌,都流下了眼泪。以上是玛尔巴最后一次去印度的情况。
注释:
【1】那若巴—公元十一世纪出生于印度,为得大成就者底洛巴弟子,西藏玛尔巴译师
之师,对玛尔巴译师传授胜乐及那若六法等。
【2】至尊金刚瑜伽母—空行母。
【3】无我母—佛母名。
【4】四灌顶—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句义灌顶。简称瓶、密、慧、句灌
顶。
【5】独髻母—又称吉祥天母。旧密心精所说一护法神名。
【6】随赐—给予加持。指允许修、诵、授、受某一本尊仪轨之权。
【7】拉堆绛—即北拉堆,今日喀则行署昂仁县及其周围一带地方的古老称谓。
【8】达孜—昂仁县北部一地名。
【9】格西—善知识。指引取舍正道的师友。在僧众中辩论佛教经籍的学位名号。按拉
萨三大寺制度,分拉让巴格西、错让巴格西、多让巴格西和岭赛格西四级。
【10】班智达—佛学通人,佛学家,潘迪特。精通五明的佛教徒或学者的尊号。
【11】会供轮—会供曼陀罗。佛教行者,观想凭借神力加持五欲及饮食品成为无漏智慧
甘露以供师、佛三宝及自身蕴、处、支分三座坛城,积集殊胜资粮的仪轨。
【12】资粮—善业。
【13】密集—汇集密乘道果全部秘密要义之法。亦为佛教无上密乘一本尊名。
【14】修集资粮—又可译作资粮成就。成办究竟趋入大乘资粮即依大乘发心成办二利事
业之…
《玛尔巴译师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