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22】般若—梵音般若波罗密多的略名。意为智度,即智慧到彼岸。
【123】无住—亦称“不住”。指事物不会凝住于自身不变的性质,人的认识也不应以
固定的概念当作事物故有的本质。
【124】寂静—离烦恼日寂,绝苦患云静,即涅磐之理也。
【125】空乐无别—大乐方便与空性慧一味双运。
【126】了空无别——明空无别。心与空性融合一味。
【127】真如—自性,本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
实,故云真,常住而不改,故云如。
【128】耽著境—内心耽著而了别者,即寻思心所,耽著其印相而坚固受持之对境,如
由比量所得之境。
【129】所缘境—心识所向之对境。如寻思声是无常之所缘境为声,大悲心之所缘境为
众生。
【130】芒隅—西藏自治区的阿里普兰至后藏昂仁、吉隆等县一带与尼泊尔接近的地区
古名。
【131】郎布喀—芒隅境内一地名。
【132】藏吉浦—地名。
【133】一尖之路—晨间出发至打尖时为止所行的路程。
【134】梵绳—藏传佛教密宗教徒修行母续密法时交叉佩带于肩头腋下的细绳。
【135】法身—断证功德已达究竟的果位身。
【136】本原心—原始心。正常状态的心意。佛书译作基位心,指与微细持命风并存不
离之心而言。
【137】对治—压服、医治、制止、灭除对立面事物的方法。
【138】下劣行—粗暴行为,下流的行为。
【139】无明—痴。六根本烦恼之一。是智慧异品,不能如实了知三界所有业果、谛实
等诸道理,能令杂染生起。
【140】彭域—地名。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面,彭玉年曲流域。
【141】格里亚法—事部。佛教密乘四续部之一。以沐浴、清洁等身外行事为主。
【142】色巫——幼儿,小孩。
【143】羯磨集—汇集各本尊所有息实、增福、怀柔、制伏等羯磨仪轨于一处者。
【144】这里四川民族出版社铅印本为 ,拉萨木刻版《玛尔巴译师传》第二十五
页背面为 ,这里根据拉萨木刻版译出。
【145】诤劫—也可译作斗诤时。佛书所说人世间的法、财、欲、乐,即道德、财富、
享受和安乐四者之中只能具备其—的时代,期间为四十三万二千年。有释迦牟
尼出世。
【146】习气—内心对种种善、不善、处中之外境,长期惯习之气隐存沾染于心识之上
者。
【147】耳传法要—历代上师辗转附耳亲传的窍诀。
【148】智慧藏—又名智藏论师。约在公元七、八世纪时,古印度一佛学家名,著中观
二谛论,持自续派中观见。
【149】都措科马林—古印度南方一地名。
【150】希瓦桑布—古印度一佛学家名。
【151】古苏鲁—玛尔巴在印度求法期间所依止的一上师名。
【152】卡热内氏—人名,玛尔巴第二次赴印度求法期间,来往途中与此人结伴而行。
【153】拉堆却希—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境内一地名。
【154】谢恩供养—为酬谢鬼神和报答恩德而作的供养。
【155】基特巴—人名。玛尔巴在尼泊尔所依止的一上师名。
【156】本达巴—人名。玛尔巴在尼泊尔所依止的一上师名。
【157】《二观察根本续》—经典名,密宗无上瑜伽部经典之一类。
【158】《不共释续空行母金刚帐》—佛教密宗经典名,根本续部的注释之一。
【159】《共同释续桑布扎注释》—佛教密宗经典名,《注释续》的注释之一。
【160】麦哲巴—人名。印度著名佛学家,玛尔巴赴印求法期间所依止的主要上师之
一。
【161】《大手印明点续》—佛教密宗经典之一。
【162】菩萨—印度话原称菩提萨缍,菩提是觉悟之意,萨缍是有情,即众生,简译觉
有情,即是觉悟的众生。菩萨不但是自己希求觉悟真理与解脱痛苦,而且要令
一切众生都同样觉悟真理与解脱痛苦。同时,自己是要求最高的觉悟,以立志
成佛为目标。
【163】萨热哈—古印度一婆罗门名。最初弘扬大乘密教者。
【164】夏瓦日—原意为猎人。这里是人名,古印度一位坐山修行得成就者,号称坐山
自在。
【165】无生—解脱生死,与涅磐、实相、法性等含义相同。
【166】自然智—无师自然妙智。众生相续中具有的空智无别之慧。
【167】妙化身—指佛的各种化身,也指各种佛像。
【168】双运—又可译作“并行”,两种事物同时同地存在,不相冲突。
【169】俱生—同时存在。与某一事物同时发生或自然生成的另一事物。
【170】圆满受用身—又可译作报身,受用身。佛身之一种,亦为智度七十义之一。住
法身中不动不起,但于化机菩萨圣众之前示现身形,成为化身之所依处,为请
相好所庄严者。
【171】自性身—佛身之一。具足二种清净究竟法界之身。
【172】大乐身—佛身之一,亦称大乐金刚身。金刚身即佛身,密宗指的是虹霓身,若
现则有,不现则无。它不似五蕴聚身要变坏,故又云金刚身。
【173】五身—指五种佛身:法身、报身、化身、自性身和不变金刚身。
【174】见、修、行、果—见,见解;修,修炼;行,操持;果,佛果。
【175】三界—三世界:地下、地面和上空。地下为龙世间,地上为人世间,上空为无
世间。
【176】禅定—又可译作定,静虑。梵音译作三摩地。心不散乱,不染烦恼,心境专
注。又称决定、择定。由此之因,生起一切正量智慧之果,故谓静虑或禅定。
【177】三身佛—如来三身:法身、报身和化身。
【178】龙树—大乘佛教开派祖师名,南赡部洲六庄严之一。佛灭四百年后,生于南印
度一婆罗门家。幼通密宗四续、显宗三藏等一切经典及道术之学,在那烂陀寺
依止大成就者萨热哈出家,法名具德比丘。著《中观离边理聚六论》及《本续
集论》等阐明如来教义之书甚多。在医学方面有《寿世经颂》、《珍宝药物次
第》、等著术。其弟子圣天等多如日光之尘。遍建塔寺于五印度,为圣地金刚
座修网状围墙,为南印度米积寺设计结构等,世称享年六百岁,旧译密乘说其
寿逾千岁,利乐众生。
【179】具三分时—佛书所说人类的法、财、欲、乐即道德、财富、享受和安乐四者之
中,只能具备三者的时代,期间为一百二十九万六千年,有拘那舍牟尼佛出
世。
【180】声明—又称语言学,为五大明处之一。纠正或消除语言中所犯毛病以使语言规
范化的科学。
【181】因明—五大明处中之量学或逻辑学。
【182】中观—又可译作中道。如世间说离开侧边,即是中央,故离开有无等极端即是
道。持此见解,即为中观。
【183】这里四川民族出版社铅印本为……,拉萨木刻版《玛尔巴译师传》第二十九页
前面第三行为……这里根据拉萨木刻版译出。
【184】基道果三位—大小乘的见、修、果三位:基位,指抉择正见;道位,指修习行
持;果位,指现证菩提。
【185】胜乐—梵音译作赫鲁迦。指出现证大乐智道果次第之无上母续及其本尊名。
【186】在这里四川民族出版社铅印本和拉萨木刻版《玛尔巴译师传》相比较,四川本
没有“ ”等内容,这里根据拉萨木刻版第三十页前面第二
行补充译出。
【187】这里四川民族出版社铅印本为 ……,拉萨木刻版《玛尔巴译师传》
第三十页前面第三行为 ………,这里根据拉萨木刻版译出。
【188】那错译师—名叫楚成杰瓦,后弘期著名藏族译师,曾奉古格王强秋畏之命与勒
巴协绕一道前往印度,迎请阿底峡来藏。
【189】“佐给”——原为古印度一教派名,这里用作称呼班智达阿迦悉地的词语。
【190】登地菩萨—修行已经到了菩萨的地位。菩萨修行分十个等级,名为十地,要逐
级升登完十个等级才能成佛。
【191】“撒豆兵”—又可译作撒真言芥子。撒出真言芥子以驱鬼魔。
【192】圆轮相—又称千辐轮相。如来恭敬迎送上师,感得手足掌心有千辐轮纹之相。
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
【193】伍茹—以拉萨为中心,东至桑日县境,南至拉玛山脉,西至尼木,北至朗马一
带地区的古名。
【194】远离言说及思议—佛教术语,其意为空性。
【195】三世佛陀—也称三世诸佛:过去燃灯佛,现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佛慈氏怙主。
【196】神识—也称识。识了别对境本体,分别思维各自所缘之心。总指眼识乃至意识
等久识身。另一说指魂,灵魂。
【197】六味良药—心脏良药肉蔻、肺脏良药竹黄、肝脏良药红花、命脉良药丁香、肾
脏良药豆蔻和脾脏良药砂仁。
【198】阿底峡—意译殊胜,公元九八二一一零五四年。法名吉祥燃灯智。出生于东印
度萨霍尔王室,原系超岩寺上座。吐蕃王室后裔绛曲畏殷重礼聘,至西藏传播
佛教,他摄显密两宗关要,合为修行次第。著有《菩提道炬论》等著作二十多
…
《玛尔巴译师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