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瑪爾巴譯師傳▪P20

  ..續本文上一頁22】般若—梵音般若波羅密多的略名。意爲智度,即智慧到彼岸。

  【123】無住—亦稱“不住”。指事物不會凝住于自身不變的性質,人的認識也不應以

   固定的概念當作事物故有的本質。

  【124】寂靜—離煩惱日寂,絕苦患雲靜,即涅磐之理也。

  【125】空樂無別—大樂方便與空性慧一味雙運。

  【126】了空無別——明空無別。心與空性融合一味。

  【127】真如—自性,本性。真者真實之義,如者如常之義,諸法之體性,離虛妄而真

   實,故雲真,常住而不改,故雲如。

  【128】耽著境—內心耽著而了別者,即尋思心所,耽著其印相而堅固受持之對境,如

   由比量所得之境。

  【129】所緣境—心識所向之對境。如尋思聲是無常之所緣境爲聲,大悲心之所緣境爲

   衆生。

  【130】芒隅—西藏自治區的阿裏普蘭至後藏昂仁、吉隆等縣一帶與尼泊爾接近的地區

   古名。

  【131】郎布喀—芒隅境內一地名。

  【132】藏吉浦—地名。

  【133】一尖之路—晨間出發至打尖時爲止所行的路程。

  【134】梵繩—藏傳佛教密宗教徒修行母續密法時交叉佩帶于肩頭腋下的細繩。

  【135】法身—斷證功德已達究竟的果位身。

  【136】本原心—原始心。正常狀態的心意。佛書譯作基位心,指與微細持命風並存不

   離之心而言。

  【137】對治—壓服、醫治、製止、滅除對立面事物的方法。

  【138】下劣行—粗暴行爲,下流的行爲。

  【139】無明—癡。六根本煩惱之一。是智慧異品,不能如實了知叁界所有業果、谛實

   等諸道理,能令雜染生起。

  【140】彭域—地名。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北面,彭玉年曲流域。

  【141】格裏亞法—事部。佛教密乘四續部之一。以沐浴、清潔等身外行事爲主。

  【142】色巫——幼兒,小孩。

  【143】羯磨集—彙集各本尊所有息實、增福、懷柔、製伏等羯磨儀軌于一處者。

  【144】這裏四川民族出版社鉛印本爲 ,拉薩木刻版《瑪爾巴譯師傳》第二十五

   頁背面爲 ,這裏根據拉薩木刻版譯出。

  【145】诤劫—也可譯作鬥诤時。佛書所說人世間的法、財、欲、樂,即道德、財富、

   享受和安樂四者之中只能具備其—的時代,期間爲四十叁萬二千年。有釋迦牟

   尼出世。

  【146】習氣—內心對種種善、不善、處中之外境,長期慣習之氣隱存沾染于心識之上

   者。

  【147】耳傳法要—曆代上師輾轉附耳親傳的竅訣。

  【148】智慧藏—又名智藏論師。約在公元七、八世紀時,古印度一佛學家名,著中觀

   二谛論,持自續派中觀見。

  【149】都措科馬林—古印度南方一地名。

  【150】希瓦桑布—古印度一佛學家名。

  【151】古蘇魯—瑪爾巴在印度求法期間所依止的一上師名。

  【152】卡熱內氏—人名,瑪爾巴第二次赴印度求法期間,來往途中與此人結伴而行。

  【153】拉堆卻希—現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定日縣境內一地名。

  【154】謝恩供養—爲酬謝鬼神和報答恩德而作的供養。

  【155】基特巴—人名。瑪爾巴在尼泊爾所依止的一上師名。

  【156】本達巴—人名。瑪爾巴在尼泊爾所依止的一上師名。

  【157】《二觀察根本續》—經典名,密宗無上瑜伽部經典之一類。

  【158】《不共釋續空行母金剛帳》—佛教密宗經典名,根本續部的注釋之一。

  【159】《共同釋續桑布紮注釋》—佛教密宗經典名,《注釋續》的注釋之一。

  【160】麥哲巴—人名。印度著名佛學家,瑪爾巴赴印求法期間所依止的主要上師之

   一。

  【161】《大手印明點續》—佛教密宗經典之一。

  【162】菩薩—印度話原稱菩提薩缍,菩提是覺悟之意,薩缍是有情,即衆生,簡譯覺

   有情,即是覺悟的衆生。菩薩不但是自己希求覺悟真理與解脫痛苦,而且要令

   一切衆生都同樣覺悟真理與解脫痛苦。同時,自己是要求最高的覺悟,以立志

   成佛爲目標。

  【163】薩熱哈—古印度一婆羅門名。最初弘揚大乘密教者。

  【164】夏瓦日—原意爲獵人。這裏是人名,古印度一位坐山修行得成就者,號稱坐山

   自在。

  【165】無生—解脫生死,與涅磐、實相、法性等含義相同。

  【166】自然智—無師自然妙智。衆生相續中具有的空智無別之慧。

  【167】妙化身—指佛的各種化身,也指各種佛像。

  【168】雙運—又可譯作“並行”,兩種事物同時同地存在,不相沖突。

  【169】俱生—同時存在。與某一事物同時發生或自然生成的另一事物。

  【170】圓滿受用身—又可譯作報身,受用身。佛身之一種,亦爲智度七十義之一。住

   法身中不動不起,但于化機菩薩聖衆之前示現身形,成爲化身之所依處,爲請

   相好所莊嚴者。

  【171】自性身—佛身之一。具足二種清淨究竟法界之身。

  【172】大樂身—佛身之一,亦稱大樂金剛身。金剛身即佛身,密宗指的是虹霓身,若

   現則有,不現則無。它不似五蘊聚身要變壞,故又雲金剛身。

  【173】五身—指五種佛身:法身、報身、化身、自性身和不變金剛身。

  【174】見、修、行、果—見,見解;修,修煉;行,操持;果,佛果。

  【175】叁界—叁世界:地下、地面和上空。地下爲龍世間,地上爲人世間,上空爲無

   世間。

  【176】禅定—又可譯作定,靜慮。梵音譯作叁摩地。心不散亂,不染煩惱,心境專

   注。又稱決定、擇定。由此之因,生起一切正量智慧之果,故謂靜慮或禅定。

  【177】叁身佛—如來叁身:法身、報身和化身。

  【178】龍樹—大乘佛教開派祖師名,南贍部洲六莊嚴之一。佛滅四百年後,生于南印

   度一婆羅門家。幼通密宗四續、顯宗叁藏等一切經典及道術之學,在那爛陀寺

   依止大成就者薩熱哈出家,法名具德比丘。著《中觀離邊理聚六論》及《本續

   集論》等闡明如來教義之書甚多。在醫學方面有《壽世經頌》、《珍寶藥物次

   第》、等著術。其弟子聖天等多如日光之塵。遍建塔寺于五印度,爲聖地金剛

   座修網狀圍牆,爲南印度米積寺設計結構等,世稱享年六百歲,舊譯密乘說其

   壽逾千歲,利樂衆生。

  【179】具叁分時—佛書所說人類的法、財、欲、樂即道德、財富、享受和安樂四者之

   中,只能具備叁者的時代,期間爲一百二十九萬六千年,有拘那舍牟尼佛出

   世。

  【180】聲明—又稱語言學,爲五大明處之一。糾正或消除語言中所犯毛病以使語言規

   範化的科學。

  【181】因明—五大明處中之量學或邏輯學。

  【182】中觀—又可譯作中道。如世間說離開側邊,即是中央,故離開有無等極端即是

   道。持此見解,即爲中觀。

  【183】這裏四川民族出版社鉛印本爲……,拉薩木刻版《瑪爾巴譯師傳》第二十九頁

   前面第叁行爲……這裏根據拉薩木刻版譯出。

  【184】基道果叁位—大小乘的見、修、果叁位:基位,指抉擇正見;道位,指修習行

   持;果位,指現證菩提。

  【185】勝樂—梵音譯作赫魯迦。指出現證大樂智道果次第之無上母續及其本尊名。

  【186】在這裏四川民族出版社鉛印本和拉薩木刻版《瑪爾巴譯師傳》相比較,四川本

   沒有“ ”等內容,這裏根據拉薩木刻版第叁十頁前面第二

   行補充譯出。

  【187】這裏四川民族出版社鉛印本爲 ……,拉薩木刻版《瑪爾巴譯師傳》

   第叁十頁前面第叁行爲 ………,這裏根據拉薩木刻版譯出。

  【188】那錯譯師—名叫楚成傑瓦,後弘期著名藏族譯師,曾奉古格王強秋畏之命與勒

   巴協繞一道前往印度,迎請阿底峽來藏。

  【189】“佐給”——原爲古印度一教派名,這裏用作稱呼班智達阿迦悉地的詞語。

  【190】登地菩薩—修行已經到了菩薩的地位。菩薩修行分十個等級,名爲十地,要逐

   級升登完十個等級才能成佛。

  【191】“撒豆兵”—又可譯作撒真言芥子。撒出真言芥子以驅鬼魔。

  【192】圓輪相—又稱千輻輪相。如來恭敬迎送上師,感得手足掌心有千輻輪紋之相。

   叁十二大丈夫相之一。

  【193】伍茹—以拉薩爲中心,東至桑日縣境,南至拉瑪山脈,西至尼木,北至朗馬一

   帶地區的古名。

  【194】遠離言說及思議—佛教術語,其意爲空性。

  【195】叁世佛陀—也稱叁世諸佛:過去燃燈佛,現世佛釋迦牟尼和未來佛慈氏怙主。

  【196】神識—也稱識。識了別對境本體,分別思維各自所緣之心。總指眼識乃至意識

   等久識身。另一說指魂,靈魂。

  【197】六味良藥—心髒良藥肉蔻、肺髒良藥竹黃、肝髒良藥紅花、命脈良藥丁香、腎

   髒良藥豆蔻和脾髒良藥砂仁。

  【198】阿底峽—意譯殊勝,公元九八二一一零五四年。法名吉祥燃燈智。出生于東印

   度薩霍爾王室,原系超岩寺上座。吐蕃王室後裔绛曲畏殷重禮聘,至西藏傳播

   佛教,他攝顯密兩宗關要,合爲修行次第。著有《菩提道炬論》等著作二十多

   …

《瑪爾巴譯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