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種,對藏傳佛教後宏期起過重大作用,成爲噶當派的祖師。其所傳之醫學八部
對于西藏醫學流派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在阿裏居住叁年,衛藏九年,卒于
聶塘,終年七十叁歲。因其一生對古代印度與我國藏傳佛教文化的交流有重大
的貢獻,藏族一般尊稱之爲”覺沃傑”,意爲尊者。
【199】掌堂師—寺院僧侶集會時維持秩序者。
【200】誓物—此有二說,一說爲經過誦咒加持的器物或藥物;另一說爲佛教徒修行時
所用法器如鈴杵等。
【201】這裏四川民族出版社鉛印本爲 拉薩木刻版《瑪爾巴譯師傳》第叁十八
頁爲這裏根據拉薩木刻版譯出。
【202】俱生母—無上密乘圓滿次第位中證得通達叁種遠離及光明的女伴。
【203】二十四境—指本尊勝樂金剛壇城周圍的各處勝境。
【204】這裏四川民族出版社鉛印本爲 ……拉薩木刻版《瑪爾巴譯師
傳》第四十叁頁背面第一行爲 ……,這裏根據拉薩木刻版改正並譯
出。
【205】護輪—佛教密宗所說以藥物、咒語、觀想等構成能防災難的保護圈。
【206】暇滿—八有暇和十圓滿之簡稱,八有暇:遠離地獄、餓鬼、旁生、邊鄙人、長
壽天、執邪見、佛不出世、喑啞等八種無暇。十圓滿有:生爲人、生于中土、
諸根具全、未犯無間、敬信佛教、值佛出世、值佛說法、佛法住世、入佛法和
有善師。前五爲自圓滿,後五爲他圓滿。
【207】叁脈—藏醫所說人體的左、右、中叁脈。
【208】四網輪—這裏指密宗所說的人體生理構造的脈絡系統。
【209】短啊—形如垂筆的短音“阿”字。
【210】中有—也稱中陰,前身已棄,後身未得,即死後未投生中間心識飄遊于中有世
界。
【211】五蘊—有色、受、想、行、識等五種。
【212】五種姓—這裏藏文的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五種補特伽羅:聲聞乘種姓、獨覺
乘種姓、如來種姓、不定種姓和無種姓。另一種解釋是指五部佛:不動佛、寶
生佛、無量光佛、不空成就佛和毗盧佛。
【213】五煩惱—即無明、貪、嗔、慢、疑等五種煩惱。
【214】轉輪王—爲世間第一有福之人,有四種福報。一、大富,珍寶、財物、田宅等
衆多,爲天下第一。二、形貌莊嚴端正,具叁十二相。叁、身體健康無病,安
穩快樂。四、壽命長遠,爲天下第一。轉輪聖王出現時,天下太平,人民安
樂,沒有天災人禍。此乃由過去生中,多修福業,而不修出世慧業,僅成爲統
治世界有福報之大王,卻不能修行悟道證果。
【215】*輪—又稱妙*輪。佛所說法。佛以涅磐因果及其體性,叁者隨一爲所論主旨
之語言。此如輪寶,能摧異類,于諸道法,能舍能入,迅速運轉,八聖道支以爲
八輻。具此同法,故名爲輪。講經說法稱之爲轉*輪。
【216】國政七寶—又稱爲輪王七寶:金輪寶、神珠寶、玉女寶、主藏臣寶、白象寶、
绀馬寶和將軍寶。
【217】額曲—此有二解,一說爲水銀,另一說爲河流名,這裏從後者。
【218】嘎拉旃達—古印度一聲明學著作之書名。
【219】圓滿次第法—于金剛身嚴守要竅,憑借有堪能性風、脈、明點,以四空現證光
明,以四喜現證俱生慧的殊勝智。
【220】珠古—即活佛之譯音。系藏傳佛教對轉世喇嘛的稱號。此處是指那若巴。
【221】幻化—此系據德格木刻本(以下筒作德本)第41頁前面2行而譯。
【222】全成金洲是師言:此句中的“言”,是據德本第41頁前面6行而譯。
【223】八德池—即八功德水的池子。系指該水具有一甘、二涼,叁軟、四輕、五清
淨、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飲了不傷腹等八種優良的屬性。
【224】五濁世—即五濁惡世,五濁泛濫時期。五濁,謂劫、有情、煩惱、壽和見等五
者日趨鄙惡。
【225】此句中的“你”,是據拉薩木刻本(以下筒作拉本)第51頁前面6行而譯。
【226】大法印—亦譯大手印、大印法等,參閱第二章注86。
【227】羊八井—即廣嚴城。梵音譯作毗舍厘。今作毗薩爾。系恒河岸,古代印度一城
市名。
【228】五明—即工巧明、醫方明、聲明、因明和內明等五大學科。與現今的工藝學、
醫學、聲律學、正理學和佛學相當。
【229】神變節—釋迦牟尼在世時,正月(藏曆)初一至十五期間,示現種種神通變
化,以製服邪魔外道故名。
【230】載乘—即乘。意爲運載、運度。謂能乘載衆生到達解脫的彼岸。實指佛教說的
修行方法、途徑和教說。有大乘、小乘等說法。
【231】大印法——即大手印。參閱第二章注86。
【232】叁寶—佛陀是佛寶,佛所講的法是法寶,僧伽是僧寶。佛教認爲佛法僧能令人
止惡行善,離苦得樂,極爲珍寶,故稱爲叁寶。
【233】事部—經書名,佛教密乘的四續部之一。
【234】四大灌頂—即四灌頂。參閱第二章注4。
【235】遷化—遷移化度,即死之義。
【236】多根樹—亦稱尼拘羅陀樹或尼拘盧樹。是盛産于南亞地區的一種香料果樹。
【237】初十地—“十地”,亦作“十住”,是指佛教修行過程的十個階位。此處的
“十地”,是指大乘菩薩十地。初十地即菩薩修行的第一個階位。這一階位爲歡
喜地,亦作極喜地或喜地。初證聖果,悟我法二空,能益自他,生大歡喜,故
名。
【238】大印—即大手印法。參閱第二章注86。
【239】性心—《佛學大辭典》第741頁謂:“術語,性即圓明之真心,即自性清淨心是
也。”
【240】本心體—本心,本原自心。《頓悟入道門論》上曰:“問其心似何物?答:其
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
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轉引自《佛學大辭
典》第424頁。)
【241】藏識—亦作“阿賴耶識”或“阿刺耶識”、“賴耶識”、“無沒識”、“阿陀
那識”、“種子識”、“異熟識”等。佛教名詞。意爲含藏諸法種子,或執持
諸法種子不失。
【242】油松神燈—用油松點的神燈。現在藏區有的地方仍有用油松點燈照明的習慣。
【243】藏門—藏,是指藏族;門,意爲山谷地方,是指不丹。瑪爾巴生于洛紮之普曲
琪,正是在藏門交界之處。
【244】因業—在生“果”中起主要直接作用的條件叫“因”,起間接輔助作用的條件
叫“業”,即因與緣。這是指得以形成事物、引起認識和造就“業報”等現象
所依賴的原因和條件。
【245】直讀語文書—據《青史》載:瑪爾巴“年幼時從師魯傑巴勤學書法和誦讀,獲
得通曉,……其父心想送他去外地求學或許能很好地成長,于是以配有降香木
鞍的良馬一匹和許多禮品遣送他到至尊卓彌的座前去,那時,他年方十五
歲。”(《青史》漢文本第265頁)。據此,“直讀語文書”很可能是學習梵文
和梵文的原著書籍。
【246】報身佛—亦稱“報身”或”報佛”,系佛的叁種化身之一。佛的叁身是:報
身、法身、應身。
【247】、【248】見注【246】。
【249】習氣—內心對種種善與不善之外境,長期習染,隱存于心識之上者。
【250】瑪爾巴曲傑洛卓我—此句是據拉本第56頁背面而譯。
【251】蛇年—當是藏曆第一繞布迥之水蛇年,即公元1053年。
【252】會供集—即舉行會供曼陀羅(會供輪)法會。
【253】待化—即有待教化。
【254】頂珠珍—如頭上珠寶般的珍貴。
【255】執實—執著事物的表象以爲真實。
【256】二取—能取和所取,即精神與物質之意。
【257】不二—無二。
【258】心所—謂相應于心王而起的心理活動和精神現象。由于這些活動和現象爲心所
有,故名。
【259】米拉—又名米拉日巴(1040—1123)。本名推巴嘎,譯言聞喜,是藏傳佛教噶
舉派第二代祖師。生于後藏貢塘的加阿地方。著有《米拉日巴道歌集》等著
作。
【260】瑪爾巴郭勒—米覺多吉作的《大聖僧瑪爾巴譯師略傳》中,作瑪爾巴葛雅。
(見西藏民院油印本第72頁)。
【261】瑪色瑪瑪寺—川本和德本均作 寺(川本第122頁,德本第48頁前面2行) ;
拉本作瑪色芒寺(該書第59頁前面第4行);米覺多吉作的《大聖僧瑪爾巴譯師
略傳》()中,作 …當到芒域吉絨色地方時,瑪爾巴葛雅來歡迎。”(該書
西藏民院油印本第72頁)究竟何者爲是?待考。
【262】此句參照拉本第59頁背面譯出。
【263】迦舍波裏—古印度一貨幣名。
【264】六骨飾—佛教密宗修行者佩帶的用人骨製造的項鏈、钗環、耳環、冠冕、絡腋
帶和塗于身上的骨灰等六種飾件。
【265】一肘—肘,計長…
《瑪爾巴譯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