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玛尔巴译师传▪P21

  ..续本文上一页 种,对藏传佛教后宏期起过重大作用,成为噶当派的祖师。其所传之医学八部

   对于西藏医学流派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在阿里居住三年,卫藏九年,卒于

   聂塘,终年七十三岁。因其一生对古代印度与我国藏传佛教文化的交流有重大

   的贡献,藏族一般尊称之为”觉沃杰”,意为尊者。

  【199】掌堂师—寺院僧侣集会时维持秩序者。

  【200】誓物—此有二说,一说为经过诵咒加持的器物或药物;另一说为佛教徒修行时

   所用法器如铃杵等。

  【201】这里四川民族出版社铅印本为 拉萨木刻版《玛尔巴译师传》第三十八

   页为这里根据拉萨木刻版译出。

  【202】俱生母—无上密乘圆满次第位中证得通达三种远离及光明的女伴。

  【203】二十四境—指本尊胜乐金刚坛城周围的各处胜境。

  【204】这里四川民族出版社铅印本为 ……拉萨木刻版《玛尔巴译师

   传》第四十三页背面第一行为 ……,这里根据拉萨木刻版改正并译

   出。

  【205】护轮—佛教密宗所说以药物、咒语、观想等构成能防灾难的保护圈。

  【206】暇满—八有暇和十圆满之简称,八有暇:远离地狱、饿鬼、旁生、边鄙人、长

   寿天、执邪见、佛不出世、喑哑等八种无暇。十圆满有:生为人、生于中土、

   诸根具全、未犯无间、敬信佛教、值佛出世、值佛说法、佛法住世、入佛法和

   有善师。前五为自圆满,后五为他圆满。

  【207】三脉—藏医所说人体的左、右、中三脉。

  【208】四网轮—这里指密宗所说的人体生理构造的脉络系统。

  【209】短啊—形如垂笔的短音“阿”字。

  【210】中有—也称中阴,前身已弃,后身未得,即死后未投生中间心识飘游于中有世

   界。

  【211】五蕴—有色、受、想、行、识等五种。

  【212】五种姓—这里藏文的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五种补特伽罗:声闻乘种姓、独觉

   乘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和无种姓。另一种解释是指五部佛:不动佛、宝

   生佛、无量光佛、不空成就佛和毗卢佛。

  【213】五烦恼—即无明、贪、嗔、慢、疑等五种烦恼。

  【214】转轮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有四种福报。一、大富,珍宝、财物、田宅等

   众多,为天下第一。二、形貌庄严端正,具三十二相。三、身体健康无病,安

   稳快乐。四、寿命长远,为天下第一。转轮圣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

   乐,没有天灾人祸。此乃由过去生中,多修福业,而不修出世慧业,仅成为统

   治世界有福报之大王,却不能修行悟道证果。

  【215】*轮—又称妙*轮。佛所说法。佛以涅磐因果及其体性,三者随一为所论主旨

   之语言。此如轮宝,能摧异类,于诸道法,能舍能入,迅速运转,八圣道支以为

   八辐。具此同法,故名为轮。讲经说法称之为转*轮。

  【216】国政七宝—又称为轮王七宝:金轮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臣宝、白象宝、

   绀马宝和将军宝。

  【217】额曲—此有二解,一说为水银,另一说为河流名,这里从后者。

  【218】嘎拉旃达—古印度一声明学著作之书名。

  【219】圆满次第法—于金刚身严守要窍,凭借有堪能性风、脉、明点,以四空现证光

   明,以四喜现证俱生慧的殊胜智。

  【220】珠古—即活佛之译音。系藏传佛教对转世喇嘛的称号。此处是指那若巴。

  【221】幻化—此系据德格木刻本(以下筒作德本)第41页前面2行而译。

  【222】全成金洲是师言:此句中的“言”,是据德本第41页前面6行而译。

  【223】八德池—即八功德水的池子。系指该水具有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

   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了不伤腹等八种优良的属性。

  【224】五浊世—即五浊恶世,五浊泛滥时期。五浊,谓劫、有情、烦恼、寿和见等五

   者日趋鄙恶。

  【225】此句中的“你”,是据拉萨木刻本(以下筒作拉本)第51页前面6行而译。

  【226】大法印—亦译大手印、大印法等,参阅第二章注86。

  【227】羊八井—即广严城。梵音译作毗舍厘。今作毗萨尔。系恒河岸,古代印度一城

   市名。

  【228】五明—即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和内明等五大学科。与现今的工艺学、

   医学、声律学、正理学和佛学相当。

  【229】神变节—释迦牟尼在世时,正月(藏历)初一至十五期间,示现种种神通变

   化,以制服邪魔外道故名。

  【230】载乘—即乘。意为运载、运度。谓能乘载众生到达解脱的彼岸。实指佛教说的

   修行方法、途径和教说。有大乘、小乘等说法。

  【231】大印法——即大手印。参阅第二章注86。

  【232】三宝—佛陀是佛宝,佛所讲的法是法宝,僧伽是僧宝。佛教认为佛法僧能令人

   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极为珍宝,故称为三宝。

  【233】事部—经书名,佛教密乘的四续部之一。

  【234】四大灌顶—即四灌顶。参阅第二章注4。

  【235】迁化—迁移化度,即死之义。

  【236】多根树—亦称尼拘罗陀树或尼拘卢树。是盛产于南亚地区的一种香料果树。

  【237】初十地—“十地”,亦作“十住”,是指佛教修行过程的十个阶位。此处的

   “十地”,是指大乘菩萨十地。初十地即菩萨修行的第一个阶位。这一阶位为欢

   喜地,亦作极喜地或喜地。初证圣果,悟我法二空,能益自他,生大欢喜,故

   名。

  【238】大印—即大手印法。参阅第二章注86。

  【239】性心—《佛学大辞典》第741页谓:“术语,性即圆明之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是

   也。”

  【240】本心体—本心,本原自心。《顿悟入道门论》上曰:“问其心似何物?答:其

   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

   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转引自《佛学大辞

   典》第424页。)

  【241】藏识—亦作“阿赖耶识”或“阿刺耶识”、“赖耶识”、“无没识”、“阿陀

   那识”、“种子识”、“异熟识”等。佛教名词。意为含藏诸法种子,或执持

   诸法种子不失。

  【242】油松神灯—用油松点的神灯。现在藏区有的地方仍有用油松点灯照明的习惯。

  【243】藏门—藏,是指藏族;门,意为山谷地方,是指不丹。玛尔巴生于洛扎之普曲

   琪,正是在藏门交界之处。

  【244】因业—在生“果”中起主要直接作用的条件叫“因”,起间接辅助作用的条件

   叫“业”,即因与缘。这是指得以形成事物、引起认识和造就“业报”等现象

   所依赖的原因和条件。

  【245】直读语文书—据《青史》载:玛尔巴“年幼时从师鲁杰巴勤学书法和诵读,获

   得通晓,……其父心想送他去外地求学或许能很好地成长,于是以配有降香木

   鞍的良马一匹和许多礼品遣送他到至尊卓弥的座前去,那时,他年方十五

   岁。”(《青史》汉文本第265页)。据此,“直读语文书”很可能是学习梵文

   和梵文的原著书籍。

  【246】报身佛—亦称“报身”或”报佛”,系佛的三种化身之一。佛的三身是:报

   身、法身、应身。

  【247】、【248】见注【246】。

  【249】习气—内心对种种善与不善之外境,长期习染,隐存于心识之上者。

  【250】玛尔巴曲杰洛卓我—此句是据拉本第56页背面而译。

  【251】蛇年—当是藏历第一绕布迥之水蛇年,即公元1053年。

  【252】会供集—即举行会供曼陀罗(会供轮)法会。

  【253】待化—即有待教化。

  【254】顶珠珍—如头上珠宝般的珍贵。

  【255】执实—执着事物的表象以为真实。

  【256】二取—能取和所取,即精神与物质之意。

  【257】不二—无二。

  【258】心所—谓相应于心王而起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由于这些活动和现象为心所

   有,故名。

  【259】米拉—又名米拉日巴(1040—1123)。本名推巴嘎,译言闻喜,是藏传佛教噶

   举派第二代祖师。生于后藏贡塘的加阿地方。著有《米拉日巴道歌集》等著

   作。

  【260】玛尔巴郭勒—米觉多吉作的《大圣僧玛尔巴译师略传》中,作玛尔巴葛雅。

   (见西藏民院油印本第72页)。

  【261】玛色玛玛寺—川本和德本均作 寺(川本第122页,德本第48页前面2行) ;

   拉本作玛色芒寺(该书第59页前面第4行);米觉多吉作的《大圣僧玛尔巴译师

   略传》()中,作 …当到芒域吉绒色地方时,玛尔巴葛雅来欢迎。”(该书

   西藏民院油印本第72页)究竟何者为是?待考。

  【262】此句参照拉本第59页背面译出。

  【263】迦舍波里—古印度一货币名。

  【264】六骨饰—佛教密宗修行者佩带的用人骨制造的项链、钗环、耳环、冠冕、络腋

   带和涂于身上的骨灰等六种饰件。

  【265】一肘—肘,计长…

《玛尔巴译师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