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支以前所
未宣讲过的词与意义谐和的歌!”玛尔巴回答道:“不久以前的春天,我从尼泊尔中部出发,行了一尖【133】之路,来到一个名叫“里学噶日”的边城,这是个税关,我在那里住了数日。
有一夜我作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具有善种德相、婆罗门装束的女子,她说了声“请到南方吉祥山去吧!”便把我带到南方吉祥山,见到大婆罗门法王。这时从未作意便闻真实究竟义理。”于是便仿照大鹏展翅调的韵律,开示心地法门,唱了如下的朵哈金刚大道歌。歌中道:
“时值吉祥月上弦,
殊胜初十这一天,
勇士庆会宴席间,
弟子你等守誓言。
洛贾觉色你请我,
唱支昔未闻之歌。
我经长涉途中险,
身体疲惫不堪言,
歌又不美修辞欠,
纵歌难动人心弦,
但念朋友您情面,
赏脸作歌献尊前。
我唱未闻稀有事,
亦即婆罗门胜愿,
在座显密众大贤,
安祥谛听记心间。
不久以前三月天,
我返故土把路赶,
至尼泊尔腹地段,
一尖路处有座山,
谑扛牟山堆巴坚,
是个边城设税关,
税吏暴横又刁蛮,
欺我藏人力弱单,
恣意不容我分辨,
强行扣留住数天。
有天夜晚梦正酣,
见婆罗门二女仙,
种性高贵梵绳【134】拴,
娇含微笑秋波传,
移动轻步近我前,
令去南方吉祥山,
我答未曾到那山,
恐不识途成行难,
二位女仙开了言:
“尊声大哥听心间,
您足不必受磨难,
我等将您扛于肩,”
言罢即刻就把我,
扶进彩轿将身安,
身随轿起飘飘然,
如同伞盖空中悬,
恰似电闪顷刻间,
来到南方吉祥山。
拉厦树荫下面的,
帝热若垫的上边,
见婆罗门萨日哈,
容光满面不平凡,
身佩骨饰更好看,
二妃侍立在两边,
他展欢颜启问我,
“弟子你安到此间?”
我见救主心喜欢,
汗毛竖动泪湿衫,
绕行七周磕长头,
以头顶礼主足尖,
请求以慈悲摄授,
他全应允如我愿。
主尊以他的身密,
加持弟子我身业,
手抚我头做灌顶,
我身沉无漏乐中,
如同象醉狂奔行,
达到无动证悟境。
主尊以他的语密,
加持弟子我语业,
运用性空狮吼声,
讲说无字深妙义,
如同哑巴做睡梦,
达到无言证悟境。
主尊以他的意密,
加持弟子我意业,
始把俱生法身【135】的,
无往无复之理明,
如同尸挺尸林中,
达到无思证悟境。
随后主尊又为我,
广为宣说大乐净,
还把道歌之宝瓶,
大加开启不密封,
运用梵音对字声,
宣示法性如虚空,
表本性的金刚歌,
使我顿闻法无生。
顶礼空性悲无别,
真实常住本原心【136】,
从清净的真如性,
见到虚空接虚空。
身根住于家中故,
始为意识所禁锢,
当用修习之后知,
始能于心有所补。
需知万物均无性,
对治【137】、观修不可能,
心之实像难想像,
只好任运自然成。
若见此义得解脱,
弟子应观下劣行【138】。
看到食肉鬼疯狂,
好比胆小狮子样,
心似大象任游荡,
请看蜜蜂采花忙。
不把轮回作过患,
要得涅槃实在难。
了知劣行将自宗,
置于纯洁行列中。
你对诸事未了悟,
是故取舍才无住,
如其不然请看那,
离戏虚空的中部。
诸法彻底精要义,
正见顶峰大手印,
切中心要的语义,
自婆罗门口中闻。
刹那之间睡眠醒,
不能忘怀忆念清。
无明【139】睡眠暗窟中,
开启智慧意识窗,
无云天空日出样,
迷乱黑暗一扫光。
三世佛面虽曾见,
日后求问恐无缘,
心头生起失望感,
意识尽转颇希罕。
本尊、苦行的授记,
上师宣说的教理,
虽然曾经有告谕,
这些不能讲出去,
但是今夜若不讲,
实在没有别巧计,
仅自此次开新例,
过去未曾有旧习,
今后是否重讲起,
可以留神听消息。
昔日长涉远方人,
我无亲友无旅伴,
身疲腹饥不堪言,
幸亏弟子你挂念,
接待尽美又尽善,
我实难忘记心间。
恩德超世的良友,
高位稳坐的上师,
能施悉地的本尊,
可除障的护法神,
请别怪我言不慎,
若有谬误望容忍!”
罗贾觉色听了这首道歌,感到面见玛尔巴如同亲见释迦佛一样。
此后,玛尔巴便启程回洛扎,他想:我回去的途中,顺便到虐译师处去一趟,他前次曾答应借原本给我,虽然他那里没有,但是试探一下也是可以的。于是来到喀日,向虐译师索借经书的原本。虐译师向玛尔巴献了一两黄金,一个曼札,并说道:“摩诃麻耶的法,你很熟悉,用不着原本,就请你作摩诃麻耶等母续的教主,讲说该法!我作集密等父续的教主,讲说此法。”结果未借给原本。玛尔巴怀着从速再次赴印的强烈愿望,回到了洛扎。
当玛尔巴回到家中之时,父母已经去世,他的师父和哥哥殷勤接待了他。因为玛尔巴是弟子,师父没有请他讲法,但尊重他的法。由于这个缘故,附近的人,谁也没有向他求法和顶礼,显得不那么信任。与此相反,打从距离洛扎很远的地方来的人,请玛尔巴灌顶、传法者有之,向玛尔巴顶礼和供养少许物品者更多。以上首次赴印的情形一节完。
注 释:
【112】 恒河──亚洲大河名,其上游为我国西藏象泉河,流经印度及孟加拉国入海。
【113】 应破──应破分。理智所分析排除的事物。
【114】 实有法──事、性。具有功用,能生起各自取识和各自后续自果之一切色法、心法及不相应行法。
【115】 善根──善法聚,善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116】 断边----否定一切或说一切皆无的偏见极端。
【117】 性相----实有三法全具备者,为诸法性相。如能托屋梁是柱之性相。
【118】 阳焰----夏季日照沙滩,反光映成如流水的幻景。
【119】 自宗唯识----唯识宗。是随圣者无著主张的一个宗派,他以理论破斥外境的存在,唯许心识实有。此分实相派和假相派。
【120】 外道----不皈依三宝、不承许四法印的教派,佛教徒称之为外道。
【121】 数论----古印度一教派名。
【122】 般若----梵音般若波罗密多的略名。意为智度,即智慧到彼岸。
【123】 无住----亦称“不住”。指事物不会凝住于自身不变的性质,人的认识也不应以固定的概念当作事物固有的本质。
【124】 寂静──离烦恼曰寂,绝苦患云静,即涅槃之理。
【125】 空乐无别──大乐方便与空性慧一味双运。
【126】 了空无别──明空无别。心与空性融合一味。
【127】 真如──自性,本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改,故云如。
【128】 耽著境──内心耽著而了别者,即寻思心所,耽著其印相而坚固受持之对境,如由比量所得之境。
【129】 所缘境──心识所向之对境。如寻思声是无常之所缘境是声,大悲心之所缘境为众生。
【130】 芒隅──西藏自治区的阿里普兰至后藏昂仁、吉隆等县一带与尼泊尔接近的地区古名。
【131】 郎布喀──芒隅境内一地名。
【132】 藏吉浦──地名。
【133】 一尖之路──晨间出发至打尖时为止所行的路程。
【134】 梵绳──藏传佛教密宗教徒修行母续密法时交叉佩戴于肩头腋下的细绳。
【135】 法身──断证功德已达究竟的果位身。
【136】 本原心──原始心。正常状态的心意。佛书译作基位心,指与微细持命风并存不离之心而言。
【137】 对治──压服、医治、制止、灭除对立面事物的方法。
【138】 下劣行──粗暴行为,下流的行为。
【139】 无明──痴。六根本烦恼之一。是智慧异品,不能如实了知三界所有业果、谛实等道理,能令杂染生起。
第二节 第二次赴印之事迹
中间这次赴印,与上次相同,分为三个部分。
一、寻求黄金,遇诸弟子的情形
当时,洛扎地方有一些僧徒向玛尔巴上师求法,上师只向他们传授了一些念诵仪轨及其程序之类,以便外出寻求黄金时,带领他们作为侍从。随后,玛尔巴携带了上好的法器和供物,骑著高头大马,师徒数人便出发寻求黄金去了。
一日,玛尔巴师徒一行来至卫地一大河之南岸,正在河边打点吃饭,有两位密教僧人,好似师徒,其中一位师父模样的人说:”请问诸位由何处来,到何处去?”玛尔巴上师的徒弟中有一位能言善辨者回答说:“有关我师父的情形二位也许有所闻吧?”玛尔巴上师自己也说道:“我是印度大德班钦那若巴的亲传弟子,名叫玛尔巴译师。
我们师徒一行,四处游化,为有缘者度化其成熟解脱,与无缘者结个善缘。尤其为了佛法和众生,我想再次赴印度游学求法,力筹集赴印度资粮,前来化点金子。”便将来此种种详情讲说一遍。那人听后便道:“啊!师父大名我早有所闻,很想前来拜见,不料今日在此相遇,今晚请到我处…
《玛尔巴译师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