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支以前所
未宣講過的詞與意義諧和的歌!”瑪爾巴回答道:“不久以前的春天,我從尼泊爾中部出發,行了一尖【133】之路,來到一個名叫“裏學噶日”的邊城,這是個稅關,我在那裏住了數日。
有一夜我作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具有善種德相、婆羅門裝束的女子,她說了聲“請到南方吉祥山去吧!”便把我帶到南方吉祥山,見到大婆羅門法王。這時從未作意便聞真實究竟義理。”于是便仿照大鵬展翅調的韻律,開示心地法門,唱了如下的朵哈金剛大道歌。歌中道:
“時值吉祥月上弦,
殊勝初十這一天,
勇士慶會宴席間,
弟子你等守誓言。
洛賈覺色你請我,
唱支昔未聞之歌。
我經長涉途中險,
身體疲憊不堪言,
歌又不美修辭欠,
縱歌難動人心弦,
但念朋友您情面,
賞臉作歌獻尊前。
我唱未聞稀有事,
亦即婆羅門勝願,
在座顯密衆大賢,
安祥谛聽記心間。
不久以前叁月天,
我返故土把路趕,
至尼泊爾腹地段,
一尖路處有座山,
谑扛牟山堆巴堅,
是個邊城設稅關,
稅吏暴橫又刁蠻,
欺我藏人力弱單,
恣意不容我分辨,
強行扣留住數天。
有天夜晚夢正酣,
見婆羅門二女仙,
種性高貴梵繩【134】拴,
嬌含微笑秋波傳,
移動輕步近我前,
令去南方吉祥山,
我答未曾到那山,
恐不識途成行難,
二位女仙開了言:
“尊聲大哥聽心間,
您足不必受磨難,
我等將您扛于肩,”
言罷即刻就把我,
扶進彩轎將身安,
身隨轎起飄飄然,
如同傘蓋空中懸,
恰似電閃頃刻間,
來到南方吉祥山。
拉廈樹蔭下面的,
帝熱若墊的上邊,
見婆羅門薩日哈,
容光滿面不平凡,
身佩骨飾更好看,
二妃侍立在兩邊,
他展歡顔啓問我,
“弟子你安到此間?”
我見救主心喜歡,
汗毛豎動淚濕衫,
繞行七周磕長頭,
以頭頂禮主足尖,
請求以慈悲攝授,
他全應允如我願。
主尊以他的身密,
加持弟子我身業,
手撫我頭做灌頂,
我身沈無漏樂中,
如同象醉狂奔行,
達到無動證悟境。
主尊以他的語密,
加持弟子我語業,
運用性空獅吼聲,
講說無字深妙義,
如同啞巴做睡夢,
達到無言證悟境。
主尊以他的意密,
加持弟子我意業,
始把俱生法身【135】的,
無往無複之理明,
如同屍挺屍林中,
達到無思證悟境。
隨後主尊又爲我,
廣爲宣說大樂淨,
還把道歌之寶瓶,
大加開啓不密封,
運用梵音對字聲,
宣示法性如虛空,
表本性的金剛歌,
使我頓聞法無生。
頂禮空性悲無別,
真實常住本原心【136】,
從清淨的真如性,
見到虛空接虛空。
身根住于家中故,
始爲意識所禁锢,
當用修習之後知,
始能于心有所補。
需知萬物均無性,
對治【137】、觀修不可能,
心之實像難想像,
只好任運自然成。
若見此義得解脫,
弟子應觀下劣行【138】。
看到食肉鬼瘋狂,
好比膽小獅子樣,
心似大象任遊蕩,
請看蜜蜂采花忙。
不把輪回作過患,
要得涅槃實在難。
了知劣行將自宗,
置于純潔行列中。
你對諸事未了悟,
是故取舍才無住,
如其不然請看那,
離戲虛空的中部。
諸法徹底精要義,
正見頂峰大手印,
切中心要的語義,
自婆羅門口中聞。
刹那之間睡眠醒,
不能忘懷憶念清。
無明【139】睡眠暗窟中,
開啓智慧意識窗,
無雲天空日出樣,
迷亂黑暗一掃光。
叁世佛面雖曾見,
日後求問恐無緣,
心頭生起失望感,
意識盡轉頗希罕。
本尊、苦行的授記,
上師宣說的教理,
雖然曾經有告谕,
這些不能講出去,
但是今夜若不講,
實在沒有別巧計,
僅自此次開新例,
過去未曾有舊習,
今後是否重講起,
可以留神聽消息。
昔日長涉遠方人,
我無親友無旅伴,
身疲腹饑不堪言,
幸虧弟子你挂念,
接待盡美又盡善,
我實難忘記心間。
恩德超世的良友,
高位穩坐的上師,
能施悉地的本尊,
可除障的護法神,
請別怪我言不慎,
若有謬誤望容忍!”
羅賈覺色聽了這首道歌,感到面見瑪爾巴如同親見釋迦佛一樣。
此後,瑪爾巴便啓程回洛紮,他想:我回去的途中,順便到虐譯師處去一趟,他前次曾答應借原本給我,雖然他那裏沒有,但是試探一下也是可以的。于是來到喀日,向虐譯師索借經書的原本。虐譯師向瑪爾巴獻了一兩黃金,一個曼劄,並說道:“摩诃麻耶的法,你很熟悉,用不著原本,就請你作摩诃麻耶等母續的教主,講說該法!我作集密等父續的教主,講說此法。”結果未借給原本。瑪爾巴懷著從速再次赴印的強烈願望,回到了洛紮。
當瑪爾巴回到家中之時,父母已經去世,他的師父和哥哥殷勤接待了他。因爲瑪爾巴是弟子,師父沒有請他講法,但尊重他的法。由于這個緣故,附近的人,誰也沒有向他求法和頂禮,顯得不那麼信任。與此相反,打從距離洛紮很遠的地方來的人,請瑪爾巴灌頂、傳法者有之,向瑪爾巴頂禮和供養少許物品者更多。以上首次赴印的情形一節完。
注 釋:
【112】 恒河──亞洲大河名,其上遊爲我國西藏象泉河,流經印度及孟加拉國入海。
【113】 應破──應破分。理智所分析排除的事物。
【114】 實有法──事、性。具有功用,能生起各自取識和各自後續自果之一切色法、心法及不相應行法。
【115】 善根──善法聚,善資糧。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
【116】 斷邊----否定一切或說一切皆無的偏見極端。
【117】 性相----實有叁法全具備者,爲諸法性相。如能托屋梁是柱之性相。
【118】 陽焰----夏季日照沙灘,反光映成如流水的幻景。
【119】 自宗唯識----唯識宗。是隨聖者無著主張的一個宗派,他以理論破斥外境的存在,唯許心識實有。此分實相派和假相派。
【120】 外道----不皈依叁寶、不承許四法印的教派,佛教徒稱之爲外道。
【121】 數論----古印度一教派名。
【122】 般若----梵音般若波羅密多的略名。意爲智度,即智慧到彼岸。
【123】 無住----亦稱“不住”。指事物不會凝住于自身不變的性質,人的認識也不應以固定的概念當作事物固有的本質。
【124】 寂靜──離煩惱曰寂,絕苦患雲靜,即涅槃之理。
【125】 空樂無別──大樂方便與空性慧一味雙運。
【126】 了空無別──明空無別。心與空性融合一味。
【127】 真如──自性,本性。真者真實之義,如者如常之義,諸法之體性,離虛妄而真實,故雲真,常住而不改,故雲如。
【128】 耽著境──內心耽著而了別者,即尋思心所,耽著其印相而堅固受持之對境,如由比量所得之境。
【129】 所緣境──心識所向之對境。如尋思聲是無常之所緣境是聲,大悲心之所緣境爲衆生。
【130】 芒隅──西藏自治區的阿裏普蘭至後藏昂仁、吉隆等縣一帶與尼泊爾接近的地區古名。
【131】 郎布喀──芒隅境內一地名。
【132】 藏吉浦──地名。
【133】 一尖之路──晨間出發至打尖時爲止所行的路程。
【134】 梵繩──藏傳佛教密宗教徒修行母續密法時交叉佩戴于肩頭腋下的細繩。
【135】 法身──斷證功德已達究竟的果位身。
【136】 本原心──原始心。正常狀態的心意。佛書譯作基位心,指與微細持命風並存不離之心而言。
【137】 對治──壓服、醫治、製止、滅除對立面事物的方法。
【138】 下劣行──粗暴行爲,下流的行爲。
【139】 無明──癡。六根本煩惱之一。是智慧異品,不能如實了知叁界所有業果、谛實等道理,能令雜染生起。
第二節 第二次赴印之事迹
中間這次赴印,與上次相同,分爲叁個部分。
一、尋求黃金,遇諸弟子的情形
當時,洛紮地方有一些僧徒向瑪爾巴上師求法,上師只向他們傳授了一些念誦儀軌及其程序之類,以便外出尋求黃金時,帶領他們作爲侍從。隨後,瑪爾巴攜帶了上好的法器和供物,騎著高頭大馬,師徒數人便出發尋求黃金去了。
一日,瑪爾巴師徒一行來至衛地一大河之南岸,正在河邊打點吃飯,有兩位密教僧人,好似師徒,其中一位師父模樣的人說:”請問諸位由何處來,到何處去?”瑪爾巴上師的徒弟中有一位能言善辨者回答說:“有關我師父的情形二位也許有所聞吧?”瑪爾巴上師自己也說道:“我是印度大德班欽那若巴的親傳弟子,名叫瑪爾巴譯師。
我們師徒一行,四處遊化,爲有緣者度化其成熟解脫,與無緣者結個善緣。尤其爲了佛法和衆生,我想再次赴印度遊學求法,力籌集赴印度資糧,前來化點金子。”便將來此種種詳情講說一遍。那人聽後便道:“啊!師父大名我早有所聞,很想前來拜見,不料今日在此相遇,今晚請到我處…
《瑪爾巴譯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