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为什么不能心外求法?

  为什么不能心外求法?

  153问:我有几次在练习时感觉呼吸越来越弱快要停止了,请问老师入定后会出现胎息吗?高月明:“止息”真正的意思是指在通过关注呼吸的方法训练心时,在获得高度心力境界中对呼吸的感知体验是若存若亡或是胎息的,因此止息不是要你去把呼吸变弱或停止。止息映射的是心意集中的境界高度,而不是停止呼吸

  

  154高月明:例如在宗喀巴所说“每日晨息一千数定能催坏其非时横死”中,能够催坏“非时横死”的不是“呼吸”,而是在专心致志数一千次呼吸过程中对心意进行“一千次”的集中聚焦进而带给身体上的健康效应。这种效应与呼吸无关,而与心意的高度集中直接相关。记住:心法是最高法!控制生命机能的是心!

  

  155问:为什么有人会说他最困惑的是不敢进入深禅定?高月明:在修禅定之初我也曾出现过类似困惑,原因却格外简单:即,当一个人根据平时打坐体验到的幽静、孤寂和玄冥,进而去推测进入到深禅定中就是进入到更幽静、更孤寂和更玄冥的状态时,他就会恐惧进入到这种好像是独自一个人被关在棺材里的感觉

  

  156高月明:因此是人们对空境体验的错误性推测认识产生的完全不必要的恐惧。什么是正确认识呢?答:对空境的体验不是去体验幽静玄冥的境界,而是去体验清清楚楚、灵灵明明和活生生的意识,因此在深禅定中你会体验到十分的清醒清楚,心灵十分的自由和愉悦、安详、祥和,无限的喜悦、大极乐和大自在。

  

  157问:对呼吸的感知强弱程度,可以作为衡量心意集中强弱程度的量尺吗?高月明:当一个人十分放松打坐在哪里,无论脑中想着什么,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好似对呼吸的感知若存若亡的现象。此感知非彼感知,为避免误解,因此不要去执著于用对呼吸的感知去衡量什么,在深禅定中对呼吸的感知是忽略不计的指标。

  

  158问:什么是“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高月明:学佛的终极目的没有二个,只有一个:证悟到生命宇宙的实相。以滚滚长江东逝海为喻,大海喻为实相,长江喻为学佛的干流“以戒为定基,因定而生慧”,而以汇入长江的万千支流喻接引众生的八万四千方便法门。

  

  159问:在⦅金刚经⦆“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中,见“非相”即是见“幻相”,即是见“如来”见“实相”,那么要去见的到底是怎么样的“幻相”呢?高月明:如果见到这个“幻相”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悟道了。到底是怎么个幻相,我用比喻说明一下:比如说,在逻辑上,有一支笔画出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160高月明:而核心奥秘是,这支笔突然发现自己也是被画出来的。而假设笔再追问自己又是被谁画出来的,那么这个提问却是愚蠢是的,因为这是非逻辑性的。波粒二相性直接证实的就是这种非逻辑性,即什么都是波粒二相性的。例如:蝴蝶、你在看蝴蝶的眼睛、在思考蝴蝶和波粒二相性的大脑都是波粒二相性的。

  

  161高月明:因此在⦅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中的“如”是“好象”的意思,即世界一切景象好象是梦幻泡影的,所以这个“梦幻泡影”只是一个比喻,而被比喻的真正的幻是“一切皆幻”,注意了,此时所说的一切皆幻是以言显义,得义言绝的一切皆幻!是本质上的一切皆幻!是第一义空的一切皆幻!

  

  162问:为什么精通波粒二相性理论的物理学家不是悟道者呢?高月明:物理学家如同炼钢工人,我们在借用其炼出的钢铁制造登月的航天飞机。在修证佛法理悟实相上,波粒二相性给了我们一架航天飞机。因此第159~161条微博非常重要。不断深入以波粒二相性理解悟入佛法,你就会不断深入发现一层又深一层的奥秘。

  163问:什么是芥子纳须弥?高月明:每一处细小空间都如同是未被开启的“信封”,当看的一瞬间,一切就崩溃为了实在。而实在只是幻相,就如你看3D电影时会以为平面的屏幕中存在一个立体世界一样,宇宙中并不存在空间大小内外之分,因此佛经中芥子纳须弥只是比喻,目的是要你超越逻辑见诸相非相一切皆幻。

  

  164问:什么是法无定法?高月明:以让世人悟入实相的结果为导向,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渐次方便方法则是因机说法、因机制法和当机说法的。正因为此,承载佛法的佛经才会有许多部。记住:佛法不是实相,佛法是指向实相的标示牌。实相只有一个,而标示牌则是可以根据地形有许多个的。

  

  165问:禅定时眼睛如何看着?高月明:第一在意数呼吸时眼神的注意力是盯在墙上或离墙约20厘米虚空中的,因为观想出的水晶球是在哪里的。第二在觉空入定时如同手如何放着舒服眼睛就去如何看着舒服即可:一般眼神的注意力放在面前约1.5虚空中或直接盯在墙上某一处。记住:以眼睛放松舒服地看着为第一标准。

  

  166问:为什么说心外无法和不能心外求法?高月明:佛法核心奥义是:色身妄想及山河虚空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物。证悟佛法即是去证悟这一点。因此心外无实相,实相是一切皆是幻相。所以若去求一个“心”外的仪式、能量和什么的都是在南辕北辙。包括佛法、一切皆是心中物!即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167问:修行中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各种欲望?如何合理发泄?高月明:没有人会因为你的食欲、睡欲和欣赏音乐等等正常之欲而责备你,当然这些欲望也不违背法律和道德,所以正常表达即可,正常表达即是合理发泄。凡是违背道德法律的欲望都要被转化和压抑!否则,一错再错,日子难过!

  

  168问:“灵识”是由“中微子”组成的吗?高月明:首先中微子是组成人体原子中的“砂粒”。若中微子是实有,那么世界即是“一合相”,佛祖在≪金刚经≫中说“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然而不可说的一合相究竟是什么?大家是如何认为的?

  

  169问:什么是一合相?高月明:≪金刚经≫: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解释:第一如果中微子及原子是实有,因为实体之间是不具相互感知对方的能力,例如石头与树之间是不具有相互感知对方能力的,所以若世界是实有的,那么关键是你与石头、树都是由一模一样的原子构成,而你也不应有具有任何感知能力

  

  170高月明:第二假设在世界是实有的情况下而又存在一个感知,那么这个感知就只能是一个离开人体而存在的“心”。然而整部≪楞严经≫完全否定了离体而存的“心”的存在。因此假设由原子构成的世界是实有体的话,那么世界中就不应该存在任何形式的感知,世界就是一个实体性的、死性的“一合相”。

  

  171高月明:≪金刚经≫: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解释:一合相只是一个象征性“名”之为的表达。佛经中只有第一义空是不可说的,一合相即是第一义空,即是实相。实相是一切皆是心中幻相,“真”一合相是微尘、三千大千世界等都是心中幻相。

  

  172高月明:从以上可以清楚看到:第一、若世界是实有体,即不应存在任何形式的感知、心灵或叫灵识。第二、一合相是一切皆是心中物的一合相。第三、若从一切因缘法最终了无所得的角度去理悟实相就多绕曲和艰涩难懂,而今通过物质(光子、原子)的波粒二相性角度去理悟实相就变得非常清楚、简单和直接。

  

  173问:真的存在三千大千世界吗?既然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心”所显现,那么我可以创造出一个世界然后生活在其中吗?高月明:为了理解到底“心”是如何显现出三千大千世界的,我们先看物理学上一个被称为“20世纪隐藏得最深的秘密之一”的“多世界理论”。

  

  174问:什么是多世界理论?高月明:这一理论说,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许多条平行发展的宇宙。与每一宇宙相对应的都生活着一个不同版本的“你”。例如在某一宇宙中你已经死了,另一宇宙中你却还活着,也许已经成为了乞丐,或是总统。在别的一些宇宙中,你实现了曾经无法实现的愿望。

  

  175问:为什么这么“荒谬的”和在50年前被其他科学家批评为彻头彻尾精神分裂性的理论会被科学家艾弗雷特提出来,而今天又被部分科学家所支持呢?高月明:原因来自于在一百多年中物理科学上一直未能获得合理解释的波粒二相性。就是说,为了解释光(物质)为什么即是波也是粒子的,艾弗雷特提出:

  

  176高月明:(续)在观察的一刹那,宇宙就分裂为两个,在一宇宙中光是波,另一宇宙中光是粒子。这样就在观察的一刹那,你就创造出了两个版本的宇宙,当然也就同时出现了两个版本的“你”。例如在一宇宙中你踢到了石头,另一宇宙中你踢到的却是空气。如此,不断的观察也就不断分裂出无数个宇宙和你。

  

  177问: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高月明:一个日月围绕照耀之下的时空为一小世界(如同一个太阳系),一千个小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个大千世界。因为是三个千相乘,因此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一个数目概念,而是喻指有无数个世界。

  

  178问:多世界与三千大千世界有什么区别?高月明:多世界是说有无数个世界,每个世界都是你创造出的,每个世界里都有一个不同版本的你。三千大千世界是说有无数个没有你存在的外在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可以认为是在横向空间中存在着无数个世界,而多世界可以认为是在时间竖向方向分裂出的无数个世界。

  

  179问:真存在三千大千世界和多世界吗?高月明:第一、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比喻。≪金刚经…

《为什么不能心外求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