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讲于上海玉佛寺)▪P8

  ..续本文上一页识法相讲,除了生命流转的十二因缘外,还有十因、四缘、五果,内容很繁多。

  常见和断见

  由于众缘和合,种现熏生,一切现象都是变化的,其中没有一个是主宰的、常恒的、自在的,因此就没有我、我所。假如你说有我、我所,就难免生起常见或断见。

  常见就是执以为常,在外道来说,就是人死变为人,猪死变为猪,狗死变为狗,世世生生都是一样的,这是常见;断见呢,就是一般人,认为身体就是生命,身体没有了,生命也没有了,人死如灯灭,就可以胡作非为,在现世追求享受,攀缘追求,生起烦恼,造业,这样叫断见。

  佛法是因缘生法

  能够见到妄心无主,是众缘生法,其中没有主宰,没有我和我所,就有正见,就了解因缘生法的道理,《维摩诘经》有首偈子:

  佛法不有亦不无,

  一切皆待因缘里,

  无我无作无受者,

  善恶业报亦不失。

  佛法讲什么内容呢?一是讲空,二是讲有。不有就是空,不无就是有。不有是什么?作者、受者、我、我所,这些佛法都否定,这要空;不无是什么呢?因果缘起,生命相续,缘于业报,这个不能否定,所以“佛法不有亦不无,一切皆待因缘里”。因缘是中心思想,一切是因缘生法,是变化的,没有一个主宰,没有一个我、我所,但是虽然变化,因果存在,因果相续,这个不能否定,所以“无我无作无受者,善恶业报亦不失”。

  因此,我们对于一切因缘之相,特别是虚妄之相,不要贪恋执著,要把这个心转化过来,去除虚妄就恢复真心,去妄归真。《金刚经》上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里的“相”是什么?我相、法相,不执著我,不执著法,了解一切皆是因缘生法,不攀缘,不追求,这样你就恢复了真心,就见到如来。

  达摩祖师十六字真言

  达摩祖师有四句偈十六字真言: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入道。

  就是说对外来的境不要攀缘,不要追求。一般众生都是对外追求,不知反观内心。“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内心要平和、安定才能得到轻安,要去除昏沉、掉举、散乱,内心平静安定,而后产生轻安,这就是定。

  “心如墙壁”,心稳定不动,把尘境隔开,就可保护起来;“可以入道”,就可以见真,返妄归真,走入正道。这就是达摩祖师的十六字心传,修禅离不开这个。所以我们要保持正念,把私心杂念转过来。

  一念三千

  天台宗讲一念三千,一念通于三千境界,假如痴心重,就通于畜生;嗔心重,通于地狱;贪心重,通于饿鬼。反过来,善心重,有善良心,通于人天;有慈悲心,通于菩萨、佛。就在一念之心,还用等到死了堕恶道、升善道吗?不见得,你现在就在某个道之中。所以念头很重要,正念要保持,参禅就是要时时保持念头,要时时提起念头。

  以上内容说明“观心无主”,这一段通于唯识法相学的理论:赖耶缘起。什么叫赖耶缘起呢?妄心种子发生现行,虚妄的现行就熏成虚妄的种子,于是有生命相续,这叫赖耶缘起。

  (2)观法如幻

  “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观法如幻,这是讲的般若道理了,空宗的道理。

  讲空、业、造业,各种因缘,都属于善染无记、有漏无漏,分别为染杂业、清净业,所现不同。由于是因缘生法,其中有一个作者吗?没有一个作者!是你自己的因缘所造,而不是神灵、梵天上帝所作。明白既无作者也无受者后,就把我执、法执彻底去掉。在唯识法相讲,执著我相、法相,执著有作者、受者,就是三性中的遍计所执性。

  明了因缘生法的道理后,就可知道一切精神、物质现象都是如幻如化、变化多端的。这个道理很深、很微妙,不可思议,不是一般语言可以表达的,不是一般思想可以想到的,故说“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如梦幻泡影

  “如幻”,不管是小乘,还是大乘,小乘证人空,大乘证人法二空,都离不开观如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金刚经》最后一首偈子。

  “一切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灭变化,有漏的,包括人生生命现象、宇宙现象、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而这一切现象,就用这六个字形容出来:梦、幻、泡、影、露、电。

  梦,人生如梦,活到六十岁,看过去五十九年就在梦中,活到一百岁,回忆过去九十九岁也是在梦中,到了死亡时,大梦一场,什么都带不走,生在梦中,但在世间上不知道是在做梦,以梦为真,所以处处追求。

  幻,就是眼前一切就像演戏、耍把戏。舞台上演戏,舞台下的人在看戏,殊不知看戏的人也在戏中。一会儿丑角出来,一会儿生角出来,一会儿正角出来,一会儿配角出来,锣鼓喧天,但是戏开幕以后很快就没有了。耍把戏也一样,都是幻戏一场。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眼前一切都是幻,像海市蜃楼一般。

  泡是什么?是假躯壳、五蕴身。这个五蕴身既不干净,又是脆弱的,经不住风吹雨打,经不住灾难,特别是经不住业力的支配,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就像水泡一样,水上的泡,一会儿就散了。对于五蕴身这个假我,你还有什么可追求、可贪求的?它像水泡一样。

  影,就是一切造作,一切行动,就像影子一样是变化的,有什么动作,就有什么影子,是变化的;影子没有实体,动作是虚妄的,也是没有实体;不管虚妄的、清净的,都没有实体。如我们学佛做佛事,在道场里面,我们的行动也是像影子一样,空花道场,水月佛事,一会儿就过去了,但是业不会亡,染污业、清净业都不会亡。

  如露亦如电

  如露就是说富贵功名,地位再高,再富贵,就像早上的露水,阳光一出来就消灭了。所以富贵功名不可靠。

  如电,人生的光阴,像电光石火。电的速度多快,电波一刹那就是三十六万七千公里,到达月球很快,我们生命的时光,看起来很长,实际上很快,不可留恋,百岁光阴一刹那。所以学佛的人要知道生命的可贵,时间的可贵,要抓紧光阴,借假修真,不要留恋这个假躯壳,不要留恋世俗一切,这才是真正走上正道。

  关于因缘生法的道理,般若系统有《大般若经》、《金刚经》、《心经》,论中有《大智度论》、《十二门论》,都是叙述这个内容,重点是讲空,讲无我,由于是因缘生法,如幻如化,其中没有一个作者,没有一个主宰的我。“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所以造因受果,业报不可思议,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

  自力与他力

  因的主心,其来源就是心;但心生起来,离不开缘。在有为法中,一般是杂染的缘、虚妄的缘,其变化快。明白这个道理后,自心就要作主,要转化过来,由染污因变成清净因、恶因转为善因,就成为一种新的生命,恢复了法身慧命,这要靠自己努力。所以学佛修法,不管禅宗、净土宗、密宗,首先在于自力,其次才是他力。

  自力就是靠自己、自心的修养,加功用行,来转化自己;他力,是指求佛加持,拉你一把,提你一把,没有自力不能感动他力,自己不努力就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一段是举因向明。“观心无主”,说明业由心造,但是业有变化,不是有主宰的;“观法如幻”,一切因缘生法,如梦幻泡影,是变化的,不要执著,去除虚妄的执著,遣除虚妄之相,才能恢复真性。

  这些就涉及到佛教的教义:唯识法相和般若,同时也提出了根本的修行方法。这条道路小乘、大乘都共通,不过小乘窄一点,只知道人无我,不能进一步了解法无我,所以只能断烦恼障,不能断所知障;只证人空,不能证法空。大乘除了断烦恼障以外,还要断所知障;既证人空,又证法空。

  空在般若里讲,有三空、四空、十八空、二十空。三空就是人空、法空、空空;四空就是自性空、他性空、有性空、无性空;十八空更详细,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

  学佛先要具备正见

  大家要注意:在八正道里,首先讲正见,修行次序由正见而产生。正见的产生必须要闻经听法,多闻熏习,要正确地了知一切,知道正确的道理。比如研究佛经,我们有佛法知识,明因识果,就知道正确的道理,就有正知。有正知后才有正见,即缘起性空之见。既懂因果,又知道无我性空的道理,就去掉边见、邪见。边见就是执常执断;邪见就是拨无因果,不相信因果。

  所以对佛经要多闻熏习,这是个很重要的阶段。文化高的要多看佛经,文化低或没有文化的就多听,听久了就有所体会,而且也播下了清净种子,今后才有缘现行。你现在没有文化,将来就有文化,现在你水平比较低,将来就比较高,可以开悟。所以要多闻,在闻中绝对不能懈怠,了解正确的道理才有正见,即正确的见解:相信因果,相信性空无我的道理。具备这个正见,才能避免边见、邪见。

  六种正念

  有正见以后就可以保持正念,正念有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布施、念第一义天。

  念佛就是知道佛的功德,自己有所学习,常随佛学;念法,就是知道法宝、佛教教义,要如理思维法义;念僧,就可以知道僧宝是代表佛陀住持正法,就好像医生一样不能离身;念戒,如果能够时常念戒,就不会违犯戒律,就会止恶行善,戒是根本;念布施就是想到众生,想到众生的痛苦,生起悲心,实行财施、法施、无畏施;念第一义天就是空,想到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一切法空,什么都看得淡,放得下。这六念是相当重要的。你们可以自我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保持了六念,不管出家在家,随时要检查自己、反省自己。

  所以在正知以后才有正见,正见以后可以保持正念,保持正念后,你的第六意识意马心猿就收住了。有些人向我反映:思想乱了,定不下来,如何办?我就说:你想得太多了,如何不乱呢?你把正念保持…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讲于上海玉佛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