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恼,有随烦恼,从根本到最微细的烦恼,细分有八万四千种烦恼,说明烦恼很多。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就有八万四千种想法,当业种成熟时,善业归善道,恶业归恶道,所以就有六趣轮转。我们要相信业力,处处想到因,故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众生畏果就是一切从遭遇角度看问题,因此如果自己遭遇不好,受报不好,就怨天尤人,不知道追因;菩萨不会怨天尤人,知道这是过去的因,就从因上改,故畏因。过去种了此因而受此果,假如说不愿再受此苦,就要开始种新的善因,不要再造恶因,能够如此,命运可以转变,就可以由恶转善,由染转净,假如不相信因果,光怨天尤人,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大家学佛一定要坚定信仰,信仰因果,相信业力,这是一个真理,在这方面用功,保持正念,念念相续,都是正的,就不会犯错误。
胡恭叔念观音菩萨得救的真实故事
因果道理从历史到现在,都是客观事实。我举一个现代公案。
20世纪20年代,四川省青城山附近的灌县,当时的县长叫胡恭叔,后来离任,参加了当时国民党陈立的部队,陈立是军长,他的部队驻扎在四川。到1951年左右,人民政府进行镇反运动,胡恭叔就被抓了,根据当时的情况,就开群众大会,群众揭露、揭发、斗争。
他当过县长,又担任过军长的机要秘书,是有过失的,斗争以后进行公判,处死刑,被关在监狱里。此时胡恭叔很恐惧,他突然想到他母亲是一个学佛人,经常念诵观音菩萨。他的母亲曾教育他说,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但当时他作为县长、军长的机要秘书不信,或者说似信非信,危难之时他想起来了,就开始学习念观音菩萨。他念得很诚恳,因为面临死亡,希望观世音菩萨救他,就好像人落水,水已淹没到头颈,不得了,哭爹喊娘,结果就在诚恳之中发生了感应。
在他将要被执行枪决的时候,狱卒通知他:
“你今天就要被处决,你有什么话要说?”
他说:“我没有话讲。”
其实他有话也不说,只是低头念观世音菩萨,到了要处决那一刻,偏偏没有处决,时间延缓下去了。
第二次也是马上要被处决了,他更加精进地念观音菩萨,结果也没有处决。什么原因?当时政府突然有重要事情,抓其他工作去了,就没有执行。就在此时,他突然生病了,是痢疾,忽冷忽热,当时监狱里面医药缺乏,罪犯一般都是保外就医。他想:我也不想保外就医了,就这样病死比砍头死要好。最后别人劝他,还是出来保外就医,在保外就医过程中他还是不断念观世音菩萨,因为死刑没免,身体好了还要回到监狱里去。
有一天他看报,报上登有一条消息:上海的副市长叫曹荻秋。曹荻秋是四川简阳人,1920年间国共合作时,在国民党军队里面有共产党的代表,曹荻秋就是陈立军长那个部队的军代表,当时胡恭叔也在那里当机要秘书,与曹年龄相仿,两人很谈得来,像朋友一样,处得很好。抗战之初,国共分裂,发生了一些惨案,国民党对共产党人实行大屠杀,当时国民党中央政府有个密令,命令陈立就地处决军代表曹荻秋。这时,胡恭叔做了一件好事,一方面是因为私情,另一方面也像他母亲一样念观世音菩萨悲心发动,他劝陈立:
“军长,中国古语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你何必去欠条命债呢?”
陈立就说:“那你让我怎么办呢,上面要追究的。”
胡恭叔说:“你就说曹荻秋暗中听到风声跑了,责任就不在你身上。”
于是陈立就答应了。胡恭叔就把曹荻秋送到成都,送他一些路费,使他能回到解放区。
他在保外就医时看到上海的副市长是曹荻秋,就想起此事,想写封信让曹荻秋来救他,但是否有效又没把握。他想来想去,心想不管有没有效果,还是写。于是他就给曹荻秋写了封信,叙述了自己的情况。不久,曹荻秋就给他回信了,说:
“当时你救我,并不仅仅是私交,而是对革命作了贡献,对革命人士进行救济,立了功,我已经向有关方面写了信,告诉他们,你一定会得到宽大处理。”
不久,胡恭叔就被释放出来,释放后,曹荻秋又介绍他到中央社会研究所工作,一直活到八十多岁。
胡恭叔获救的两重因果
这个公案是千真万确的,发生在20世纪中叶,到现在有五十多年了。这其中有两重因果,第一重因果:如果不是他母亲念观音菩萨,他也学习母亲念观音菩萨,有这个很深的因,得到观音菩萨的加持,就没有在监狱中应执行而不执行,甚至发生痢疾、保外就医的缘,在保外就医中又发现了曹荻秋任副市长,请求援救,结果就被救了。这是第一重因缘果。
第二重因缘果:当时他在军中,在曹荻秋遇难时,由于仁爱心,劝陈立军长不要杀他,将他放了,而且资助他回到解放区,这就是因,以慈悲为因。有了救曹荻秋的“因”,才有当自己保外就医时,看到报上登着“曹荻秋任上海副市长”的缘,于是向曹荻秋求救,从而保住性命,而且能够过好晚年,这就是果。
两重因缘果,虽然复杂,但有定律,这是一个现代公案。所以我们对业报、因果一定要相信,对于佛所说的法、佛的真理,一定要相信。
2.即果明因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即果明因,就是从果上来了解因的根本原因。从某种果,就知某种因。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要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要知过去,就看你的现在;要知未来,也要看现在。现在受的何种果,就知过去的因。现在生疮害病、短命、得怪病,过去生中杀生太重。如能现在改悔,不单能使现在受报减轻,而且来世命运变好,关键看现在的表现如何、行动如何。
总报别报
佛告诉龙王,现在法会之中,听法的有菩萨、大比丘、阿罗汉,还有龙王以下的水族中的众生,各种形象不同,身体大小不同,这就是报。报有总报、别报,引业感总报,满业感别报。譬如你投胎在畜生中,总的来说是畜生,但畜生里面也有上下、丑美、大小之别。又譬如生在人中,总报来说都是人,但是人里面有相貌好坏、身体高矮、孝与不孝、聪明与否、丑陋与否,这是别报。故业有总报、别报,这一种报都是从造因,由于内心发动身语造的善业不善业、杂染业清净业而感来的,佛菩萨阿罗汉都是清净业,三界五趣特别是三恶道众生是杂染业,此为由果知业,即果明因。
3.举因向明
万法唯心造,众生心是生灭相续、虚妄不真实的,由心造业,随业受报,其中没有什么主宰。关于我们的命运,佛教讲,不是万能的上帝,不是梵天,也不是鬼神来主宰,而是自己、自心,唯心所造,我们就可以由妄心改为真心,由虚妄熏习改为对佛教的正法熏习。
(1)观心无主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
佛法讲一切唯心造,这个“心”不是普通的讲法。普通的讲法在古代是肉团心,心主神,用现代话来讲,脑筋产生思想,这是世间上的心。在佛法来讲,肉团心不能代表心,它只主使血液循环,血液兴旺,精神就好,心主神嘛。至于脑筋,在佛法讲只是一种触根、微细神经,有粗神经、细神经,主要是感触,所以人受了风寒或受了伤,神经就麻痹,从佛法来讲这是一种感触,属于根。
胜义根与浮尘根
根有浮尘根、胜义根。“浮尘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以其虚假不实,故名浮;无见闻觉知之用,故名尘。经云:“浮尘根者,眼如葡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幽室见,是也。”而“胜义根”则是指眼等六根,有增上胜力,能照境发识,以成根用,故名胜义。如眼能见色,耳能闻声,鼻能嗅香,舌能尝味,身能觉触,意能知法。
胜义根就是微细的神经,如果说它完全代表心,代表整体思想,佛法是不承认的。佛法的心在佛菩萨是真心,众生境界是妄心。而妄心之所发,是因为真心受了无明障蔽,把无明去掉,就恢复真心。故《法华经》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心,迷了,就成为凡夫;开悟了就成为圣者。不能将其彻底分开。《观无量寿佛经》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说我们的心是佛性,但要恢复佛性,就要作,作什么呢?勤修戒定慧,扫除无明烦恼,才可以恢复真心。
所以心不能以物质代表,不能以色代表,既不可见也不可捉摸。色法用唯识区分,除了六根六尘以外,有显色、形色、无表色。显色就是青、黄、赤、白、黑,光隐明暗;形色就是长短方圆高下,这些也可见可触。但此心不像色,不可见,不可触,不可摸,所以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虚妄心是变化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没有实体,这种种子也是由于虚妄的造作、虚妄的现行而熏成的种子,潜藏在阿赖耶识中,遇缘又现行,又熏成种,业种成熟又感果。
等流种与业种
种有等流种、业种。等流种是色了色、心了心、善了善、恶了恶、染了染、净了净,分别不同,有此因就有此果,叫等流果。
业种就是由于善恶业力,业力增强后,作为感果的这种因叫业种子,这些内容在唯识学来讲属赖耶缘起,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种子熏现行,就有一切现象,再由一些现象发生行为,又熏成种子,遇缘又现行,又熏种,种生现,现熏种。没有遇缘现行,种子又相续下去,前为因,后为果。赖耶识叫异熟能变,内变根身,外变器界,受熏持种,这是阿赖耶识的作用,去后来先作主公,投胎来得早,生命结束了走得慢,走了就没有生命了,这就是阿赖耶识、生命识。由赖耶识的种子变现,内变根身,外变器界。当前七识的识体生起来时,又有能缘、所缘的作用,能缘就是见分,所缘就是相分,产生这个作用,经过认识,中间又熏习种子,这叫作变,能变、所变,为什么变呢?离不开因缘,在唯…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讲于上海玉佛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