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住呼吸▪P5

  ..续本文上一页净化的内在之火能够完全地排除所有隐藏着的黑暗。

  当你愈强烈地专注于心意的光明,从放下一切主观偏见所产生的力量,就能够让心意所向无敌。你就像一个爬到山顶上的人,有权利观察各个方位。心意的住处——呼吸,支持着心意的解脱——是在一个增上的境界里。因此,心意能够以法义的观点,清楚地看到所有事物的形成(诸行),也就是元素、蕴、根。就像一个人拿着相机到飞机上去,他可以实地拍摄下面的每一件东西,所以一个到达这个境界(世间解)的人,可以如实地看到这个世间和法义。

  此外,在心意的领域里也出现另一种觉知,叫做解脱的内明(解脱知见)或是解脱的善巧。元素或(四大)性质获得潜力,心意则得活泼的能力。当你需要世间或法义知识的时候,深沉而有力地贯注心意于呼吸,就在心意的专注力量触及纯粹元素的当下,直觉的知识就会从那个元素中泉源而出。就像唱机上的唱针,当它触及唱片的当下,就会产生各种声音。一旦你的念住专注于一个纯粹的对象上,然后如果你想要形象,形象就会出现;如果想要声音,声音就会出现;不论是近或远,不论是世间或法义,不论是关于自己或别人,现在或未来,任何你想知道的。当你专注下去,想到你想要知道的,它就会出现,这就是内明之智——直觉的敏锐性,能够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个很重要的意识层次,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的(中译注:即身观察缘自觉知)。元素群就像收音机的电波穿越空中,如果你的心意和念住是强壮的,你的技巧已经高度开发了,你就可以运用那些元素来跟整个世间接触,好让那些知识能够从你的内在生起。

  当你已经精通第四禅时,它就能够作为八种善巧的基础:

  1.毗婆舍那智——清明、直觉的内明,在心里或身体的现相生起、停留和消失时,得以深入其中。这是一种特别的内明,只能从心意的训练而来,它能以两个方式发生:

  (a)对于事件未经思考而知道

  (b)对于事件加以思考而知道——但并不是像一般知识那样,要经过长久的深思之后才知道。瞬间的思考,立刻就明白,像是一团棉花浸泡着汽油,当你点着火柴靠近它,立刻就着火了。这里的直觉和内明就是这么快速,它和一般的辨识智(分别智)有所不同。

  2意成神变:运用心意去影响事物的能力

  3.神通变化:展现超能力,例如:创造特定的形象,让特定的群众都能看见。

  4.天耳:听到远处声音的能力。

  5.他心智:知道别人心意的层次

  蔗帤c,高或低——的能力。

  6.宿命智:记忆宿生的能力。(如果你证得这个善巧,你就不会再怀疑,到底死亡之后是灭绝还是再生。)

  7.天眼:看到粗陋和微妙形象的能力,不论远和近。

  8漏尽智:减少和消除内心烦恼渗漏(中译注:诸漏)的能力。

  这八种善巧唯独从心意的专注而来,因此写下这个浓缩的纲要,基于心意持续念住呼吸的技术来达到禅定和禅那。如果你热爱这些事情所产生的好处,你就必须转移你的注意力去训练你自己的心意。

  

  

  开示(1)

  

  1956/7/30

  

  如果,当你在静坐而尚未能观察到呼吸时,告诉你自己:「现在我正在吸入…现在我正在呼出。」换言之,在这个阶段里,你是在做呼吸的人,你不是让呼吸自然地在进出着。如果你在每一次呼吸时,心里都能记住这个,不久你就可以抓得住呼吸了。

  在保持你身体里面的觉知时,不要试着去禁锢它,也就是不要强迫心意进入一个恍惚失神的状态。不要试着去强迫呼吸,或呼吸得让你觉得不舒服或受到限制的程度。你必需让心意自在,单纯地看着它,确认它从思虑中摆脱出来。如果你试着强迫呼吸并钉住心意,你的身体将会感到束缚,而你在工作上也不会觉得安适,你将开始这里酸那里痛,你的腿也会麻痹。所以让心意自然而然,注意看着,确认它没有随着外在的思想而溜掉就好了。

  当我们防止心意随着念头溜掉,或念头溜进心意时,就像关好门窗,防止猫、狗和盗贼溜进我们的房子一样。这就是说,我们关闭感官的根门,不去注意从眼睛闯进来的景相,从耳朵跑进来的声音,从鼻子跑进来的香气,从舌头跑进来的味道,从身体跑进来的碰触,还有从心意跑进来的主观偏见。必需砍断所有的主观偏见和念头——不管是好的或坏的,旧的或新的——从这些根门进来的。

  像砍断念头之事,并非要我们停止想念,它只是意指着把我们的想念带进来,善用它,作为观察评量的禅思题目。如果让我们的心意以这种方式来下工夫,那对我们自己或我们的心意就不会有任何伤害。实际上,我们的心意倾向于随时都在工作着,但这工作所牵涉的,通常都是许多无谓的庸人自扰,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可言。所以我们必需为它找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来做,一些不会伤害它的事,一些真正值得做的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修习呼吸禅思——专注于呼吸,专注于心意,放下你所有其它的工作,只热心于此修习而无旁骛,这就是你修习禅思时所需要的心态。

  从我们过去或未来的念头所产生的障碍,就像长在我们田园里的杂草,它偷走了土地里所有的养份,因此我们的稻子就没有任何指望了,而且又把田地弄得乱七八糟。它们除了做为牛和其它动物过客的饲料之外,一点用处也没有。如果你让田园像这样充满着杂草,你的稻子就无法长大。同样的,如果你不清除心意中主观的念头,就不能让你的心里清净。念头,只是愚人的食物,他们认为它们是美味的,但圣者们都不吃它们。

  五种障碍——感官的欲望,敌对的恶意,昏沉懈怠,(亢奋)不安和(沮丧)焦虑,以及犹疑不决——就像各种不同的杂草。亢奋不安和沮丧焦虑可能是最毐的,因为它让我们同时散乱、不定和忧虑。这种杂草有着棘刺和尖叶,如果你跑进去了,你将会以遍体鳞伤收场。所以,如果你遇到它们就摧毁它,丝毫也不要让它长在你的田里。

  呼吸禅思——稳定地在心里念住呼吸——就是佛陀所教导的,消灭这些障碍的最佳方法。我们使用忆念(觉想)去专注于呼吸,并经由评量加以调整;忆念就像犁,评量就像耙;如果我们持续犁耙田园,杂草就没有机会生长,而我们的稻子一定会欣欣向荣又生出果实来。

  这里的田园是指我们的身体,如果我们在呼吸里放进了许多忆念和评量,身体的四大性质就会平衡而安详,身体将会健康而强壮,心意则会轻松而开阔,无所障碍。

  当你把田园像这样地清理和整平,你的稻子一定是欣欣向荣的,就在你把心意带入呼吸时,你就会感到一种欢喜和复苏的感受。四种成就的基础(中译注:四如意足)---

  修行的满意(欲如意足),修行的精进(进如意足),修行的热心(念如意足),修行的明辨(慧如意足),将会一步一步地开发。这四项品德就像健康滋补品的成份,任何人吃了这个补品就会长寿。如果你想死就不必吃,但如果你不想死,你就要多吃;你吃得愈多,你心里的疾病就愈快消失。

  

  

  开示(2)

  

  1956/8/17

  

  当你静坐禅思时,即使你没有得到任何直觉的内明,请相信你至少知道了不少。当呼吸进入时,你知道了;当它出去时,你知道了;当它是长呼吸时,你知道了;当它是短呼吸时,你知道了;不论它是愉快或不愉快的,你知道了。如果你能知道这么多,你就做得很好了。至于各种思想和念头跑进心里时,就排除它们,不论它们是好的还是坏的,不论它们是在想念过去或是未来,不要让它们干扰你正在进行的,不要追逐着要理出头绪来。当这种思想闯入时,就让它过去,保持你的觉知,安于现在。

  当我们说心意来去时,并不是心意真地走了,只是念头走了。念头就像心意的影子,如果心意是静止的,它的影子怎么会动呢?身体的动作才会引起影子的移动,而当影子移动时,你又如何抓得住它?影子是难以捉摸的,难以抖落的,难以安静的。觉知构成现在,那才是真正的心意。追逐念头的觉知只是一个影子,真正的觉知——知道——留在本位,它并未站立、行走、来或去。因此心意——觉知并没有任何来去或进退,它是安静而镇定的。当心意本身正常、均衡、不散乱时,也就是当它没有任何影子时,我们可以安详地休息。但是,如果心意不稳定、不确定时,它就会波动。念头生起又闪逝,而我们追逐它们,希望把它们拉回来。追逐它们就是我们弄错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所要改正的,告诉你自己:「心意没有什么错的,只要警觉影子就好。」

  你不能改善你的影子,好比说你的影子是黑的,你可以用肥皂搓洗到死,它还是黑的,因为它并没有实质。你的念头也是一样,你无法理出一个头绪来的,因为它们只是影像,欺骗你罢了!

  佛陀如是教导,任何人如果不认识自我、身体、心意和它的影子,就会感受无明——黑暗、愚痴无知之苦;任何人如果认为心意就是自我,自我就是心意,心意就是它的念头;像这样把一切都混淆了,就是迷失了,就像一个人迷失在丛林里。迷失在丛林里会带来无数的艰辛,要耽心野兽,要寻找食物和睡处的问题,不管你看到那条路,都走不出去。但是,如果我们迷失在世间,那比起迷失在丛林里又要更糟糕好几倍了,因为我们无法分辨日夜,我们没有机会去找到任何光亮,我们的心意因为有着无明而黑暗。

  训练心意静止的用意是要简化事情,当事情被简化时,我们就可以看得见了,心意就能安顿下来休息了。而当心意得以休息时,它就渐渐地变得明亮了,内在和它本身都是如此,知识于是就生起来了。但是,如果我们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如果我们让心意混淆着景象、声音、香气、味道、碰触和意念,那就是黑暗,知识就没有机会生起。

  当直觉的知识生起时,如果你知道如何去运用它,它就可以导向解脱的…

《念住呼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无上的布施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