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止观双运开智慧(空海法师)

  甘露集之三

  止观双运开智慧

  主讲人:空海

  (学员结集整理)

  

  为什么要止观?

  如何修止?

  如何修观?

  ……

  空海多次在各地开示过,

  现结集和大家分享。

  

  (2012年7月 )

  目 录

   第一章 止观概述

   什么是止观?

   脚踏实地、如实、归零――“出世间”

   正确的“观”指的是“如实观”

   止观俱修,不能偏颇。

   第二章 修止……

   “止”的作用

   静态中,从出入息法契入“止”

   动态中,以“四念处”开发定力和明觉

   第三章 修观……

   何为“观”?

   经文解析“如实正观”

   闻思,禅修相辅相成

   第四章 止观双运……

   在出入息方面,如何做到有觉、有观?

   什么时候要止、什么时候要观、怎么样来止观双运?

   第五章 答疑……

   在什么时候进入正思惟、止观双运最好

  *******************************************************

     第一章 止观概述

   什么是止观?

   真正的原始佛法——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带领大家修行的时候,要开悟、见法、解脱,都是需要透过真正的“禅那”,“禅那”翻译出它的意思、意义,就是“静虑”,也就是“止观”。是在身心宁静、沉淀的情况之下,用一个很明觉、微细的心来体悟、来见法。

   心灵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止”——让身心沉淀、柔软、净化,然后进一步是“止观双运”。“止观双运”就是要用一颗清净、没有污染的心来现观“法”。

   “法”讲的就是宇宙的真理、宇宙的运行法则。

   你要开悟、要见法、要了悟生死大事,都是在“止观双运”的情况之下,才能够体证到法、体悟到法,所以我们很重视后段的“止观双运”开智慧。

   “止观双运”就是用宁静的心、清净的心、不带污染的心来看、(来)如实观宇宙的运转法则,如实观因缘法。这个“观”不是用“想象”的啊!那个“观”是代表归零、不带成见、如实的看。

   脚踏实地、如实、归零——“出世间”

   要修止观双运的出世间定,你必须要清楚了解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你要清楚了解什么是“出世间法”,就必须要有深厚的闻思基础,要有正知、正见,你要拥有正知、正见,就必须要有善根、福德、因缘,你要拥有善根、福德、因缘,请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把人间的基本善法好好做好。不要一修行,就马上要成佛、要证果;一修行,就马上要开悟、要明心见性;一修行就认为说自己很利根、要很快。那些真的都是“自我”他在贪图快速,因为“自我”很容易膨胀。

   我们来修行,首先要脚踏实地把基本的为人处事做好,如果你没有把人际关系做好,你的修行不可能真正有成。即使你认为的“有成”也不是“出世间法”,我讲的修行有成是出世间法。如果你没有把基本的人际关系做好,你不可能走上正确的出世间的解脱道。

   “人成即佛成”,要好好地落实下来,让我们的身心柔软,要懂得知恩、感恩!要跟众生广结善缘,把人际关系处理好,你才会真的累积善根、福德、因缘,你才会听闻到真正的解脱法。如果你世间善法的基础不够,就算你听闻到解脱道、解脱法,你不是不相信,不然就是不容易契入,不容易了解到里面真正的核心,就是会有障碍啊!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小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身、口、意的行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好好地理解正确的因果观,你希望能够成佛、解脱自在,但不要忘了现在、当下就需要点点滴滴去播种善因,从现在开始。

   正确的“观”指的是“如实观”

   我讲的止观的“观”不是一般人所谓的观想的“观”,不是那种。一般的观想是用自我在想象一个情境出来。当然,那也是可以帮助修定的一个过程。但是如果你闻思不正确,不深入的话,一样,你很难来到客观、如实观。

   如果没有正知正见为基础,你不知道要“观”什么。有人就会引导你去观一个佛像、观一个神像,或是观一个什么境界,或是观一个极乐净土……,那些虽然也是“观”,但是不叫作“如实观”。那是你有欲望,你在构筑你所要的一个世界,就算你认为你观想有成,那都只是你的“自我”所投射出来的。

   所谓的“如实观”它不是自我的投射,他是来到用清净的心,更严格的讲是来到用“无我”的心,不带任何的成见,没有主观意识,很如实的去看万事万物的实相,这个才叫作“如实观”、“止观双运”。

   你要宁静下来就是要有定力,所以要知道,我们禅修中的禅定是要让你用来止观双运的,不是要在那里练深定。深定——那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让你去体验一切都是无常变化。如果你没有开启智慧,你修再深的定,那都还只是世间定。你要世间定得再深,你还是一样——那个我执、身见还是破不了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止观双运”,是没办法开启智慧的。不是说禅定不好,而是“定”是为了协助我们以一个稳定的心、清净的心,来“如实观”。“定”就是稳定,(然后)要进入“止观双运”。

   “如实观”是要来到心宁静下来、清清净净,没有带个人的色彩,没有带个人的“要”或“不要”,他就是完全很客观。“观”就是来到很客观,你的心要宁静、清净下来之后,才没有个人的“要”或“不要”。然后静下来、很客观的来观看宇宙的真理实相。

   止观俱修,不能偏颇。

   “寻、伺、喜、乐、一心”这是偏于专注、修止的初禅。

   “觉、观、喜、乐、一心”这是止观双运的初禅。

   对开悟、开智慧、断结、证果,最有益助的是具足“觉、观、喜、乐、一心”能止观双运的初禅,或未到地定。

   初学禅定,大多偏于“专注”、“修止”,这是过程。待禅定有基础又有闻思基础,就能进行止观双运。

   若片面的排斥专注,一开始就要止观双运,往往只能是散乱的观、粗浅的观。

   若只修“专注”与“止”的禅定,不管深入到什么定,都只是世间法的禅定,未必会开智慧。落入世间法的禅定,往往是因为不知如何止观双运,或是所观的方向错误。

   如果你没有闻思基础,没有正确走在解脱道上,在那里一直打坐,很容易就只是在“定力”上面下工夫。

   戒、定做基础,有这些好的基础,进一步再来就是要止观双运,一定要用你的清净的心灵去体悟、去认清真理实相,去了解生命的实相,去了解生命的究竟皈依处,你才会真正来到安心自在。

   所以定力那是助缘,他可以帮助,但不是绝对。如果你真的要见法、要开悟,你能够有初禅或是未到地定,这些都已经能够让你来止观双运。

   “正定”是“止观双运”。若单纯修止,也是为了如实体验禅境的无常生灭,与方便对身心内外及宇宙人生的实相进行如实正观。

     第二章 修止

   “止的作用”

   “止”就是让身心能够安定下来!

   最重要的是心要从心猿意马的状态宁静下来。因为一个动荡不安的心没办法去如实观的,你没办法看清万事万物,你都是用自我、用习性在推测、在想象。

   记得,如果你没有定力,你没有静的这种功夫的话,你是随顺习性的这种冲动力,静不下来,你对事情的判断一半以上都是错误的,很多都是凭着你的想象、脾气、习性在运作,在推断。

   你丑化了别人也不知道;你污染、扭曲了别人也都不知道;别人的意思不是这样,然后你凭着你的直觉,凭着你的凹凸镜去判断、去审判别人,结果大大的误解别人,你也不知道,你还认为你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但是你不知道你被你自己欺骗了。

   为什么要有“静”,为什么跟大家讲要“归零”?因为你要能够静得下来,在不带成见的情况之下,你才能够学习着去如实观,你才能够逐渐的看到实相。

   当你能够静得下来,然后很客观的去看,这样叫做“止观”。这种“看”有时候是透过正思惟,有时候是透过你冷静,很认真、很仔细的去体会、去体悟,这种看不是光用眼睛看,用心灵去感受也是!

   所以,你要止观——静得下来去如实观,你才会看到实相,才会看到自己的颠倒梦想,那时候你的生命才会脱胎换骨!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过去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你的惭愧心也才会真正的生起,也才会说:喔!原来真正问题的制造者是在自己。

   禅修就是让我们的心宁静下来,这是一个“止”的过程。“止”只是开始,下一步就是要观。所以我们第一、二天着重在“止”的方面,让大家的心能够渐渐的收摄下来,让你那动荡不安的心能够澄清、澄静下来。

   这个“止”的过程,你不要疏忽了。你不要以为:“我人平常都在打坐,这个没有什么啊!我要求的是一些神通、一些感应、一些禅相啦!”要知道,那都是属于世间法的禅修、禅定。在“止”的过程中,记得!你越能够无所求,你越容易静下来;你越能够放松,你越容易静下来。

   静态中,从出入息法契入“止”

   我们的心好似心猿意马,到处飘东飘西,一直在错耗我们的生命,浪费我们的生命能源,我们的心没有跟当下的真理实相对焦。

   禅修就是要让我们这一匹心猿意马慢慢聚集、对焦过来,活在当下。当你真正能够活在当下,你的智慧力就像阳光,当它有经过聚集之后,力量就会出来,如果你的心有经过禅定力,它会慢慢聚集,然后产生力量,心宁静之后,再深度的去看,就像阳光聚集、然后去看,力道就会产生。

   所以,禅修的过程就是让我们的心慢慢聚焦。

   聚焦的过程,就是让我们的心慢慢缩小范围,它的着眼点、着力点…

《止观双运开智慧(空海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