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修持与佛教的发展方向
今天晚上给大家讲个开示,我原打算,想用普通话来给大家讲,但是我的普通话又不到位,讲得有点撇腔撇调,由于今天晚上四川人比较多,所以呢,今天晚上开示,我还是用四川普通话。
今天晚上跟大家要讲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现在的时节因缘中如何学佛?第二个问题,就是佛教今后的发展倾向。
佛教在中国由于十年动乱,基本停止弘扬以后,在80年开始慢慢恢复,到现在已经是24年时间,在这24年当中,庙宇修起来了,宗教场所恢复开放,出家人也多了,而且学佛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信仰佛教的人更是超过以前,也就是文化大革命以前那个低谷。但是谈到学佛和修行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不容乐观,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在这24年当中,佛教恢复、发展和弘扬的过程当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寺庙没有遭到破坏的时候,出家人没有遣返的时候,寺庙的佛事活动和信仰,基本上还倾向正常。可是呢,文化大革命以后,为了迎合改革开放和国际形势的需要,我们国内的佛教喊出了一个“宗教搭台,旅游唱戏”的口号,各地就兴起了建庙风。在修行这个问题上呢,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形式,而且倾向于佛事活动,表现得特别突出的是某些政府部门对宗教场所开放的好坏,以香客多,钱找得多,香火旺,人多,来评价它的优劣,这就助长了佛教产业化,弘扬佛教产业化。还有呢,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达到经济收入的增高,人们信仰的人数增多,来做为一个区分界线。我认为这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这一个问题是指社会现象问题。
而在我们教内呢,更不容乐观,不容乐观的主要因素,是我们佛教本身,特别是僧人的素质普遍偏低,再加上佛教内部的各宗派的信仰、宣传和弘扬不协调,这就引起了我们佛教面临着一种外来现象和其它宗教的严峻的挑战。我们大家都可以想一想,如果按照我刚才所说的这些现象,基本上脱离了佛教的宗旨,和它的基本轨道。
因为两千多年的佛教教理告诉我们,佛教的根本是要叫人们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迷惑中解脱出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可是我们现在学佛有不少人,学佛还越学越糊涂,为了解脱痛苦还越来越痛苦,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把学佛这种形式,没有认真的按照我们佛教的根本宗旨和它本来目的来阐述,而一昧的走极端,有多少人念佛念成佛呆子了。
所以现在说呢,就我们四川来讲,在全国还是一个佛教省,佛教大省,我们四川僧人都有六万多人,信众达五百多万,真正了解佛教和按照佛教的教义行持的又有多少人?我认真的观察了一下,这个比例是百分之一,恐怕还保守,百分之一,五百万有五万是真正学佛的,那我们这个佛教哇,将来是很有希望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们大家都想一想,现在我们这个庙子的僧人,和庙子当中所塑的这种佛像,在人们的意识当中是不是真正的起到了一个启迪我们人生智慧的一个导师的作用?没有!起到了什么作用?普遍的认为,有灾有难,有烦恼有痛苦,就在佛教的庙子里面拿一点钱,打一个普佛呀,放一个焰口呀,拿去供点斋呀,这就是形式,这也是需要的,但是呢,把它当成了一个,这样就是在学佛。我前次在云台山,在讲开示的时候,专门强调了这个问题。在佛教本身,在原来释迦牟尼佛讲经的当中,在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这些仪轨,而是佛灭度以后,传到中国来,就已经夹杂了当时在印度流传的印度教、婆罗门教和拜火教这些东西,到中国以后呢,为了适应中国的这种时节因缘,如果你不适应,中国不接受。所以佛教到中国来,修的庙子都完全像中国的宫殿,因为人们信仰中国本身的这种特色,而在中国人的思想当中,皇帝的威信是最高的,所以说呢,佛教到中国来以后,佛教的教主是太子,那我们中国来说呢,要修佛教的教堂一定要像宫殿。人家在泰国就不是这样子,云南的上座部和禅宗以前就提出,寺院里面就不塑佛像,也不修大殿,只修法堂,就提出来佛教本来是一种教育人的方法,开发智慧的方法,但是由于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行不通呀,你那个没得保障呀,而且皇帝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是至高无上的,那么佛教在中国来还是要有皇帝的那种地位,要最尊贵,所以说,你看中国所有寺院都像皇宫。再加上,人们社会上的这些意识形态和思想追求、欲望,因为佛教讲到因果关系,六道轮回,要满足人们的欲望,所以从古到今祖师大德们为了对机,就把中国道家的这些理论,再结合了印度的婆罗门教、拜火教和印度教这些仪式,在中国就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精神,放焰口就是中国特色,什么普佛呀,超生普佛呀,延寿普佛呀,阴普佛、阳普佛呀。像昨天晚上我们在广德寺,传比丘大戒的时候,还破先例的搞了个幽冥戒,广德寺从来没授戒呐,先授个幽冥戒,你们知道幽冥戒是什么呢?先跟那些鬼授戒,把鬼安到,在人们心目当中这下子太平了,那么鬼不安到道场就不清静,这一系列都是为了适应人们的意识形态需要。由于这种种形势,对现在的修行人,在佛教基本常识的这种理论基础上,这种引导确实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以前呢,由于我们中国教派比较多,佛教到中国来,先是密宗、后来又是禅宗、净土宗。现在又是以净土宗人数为最多,特别是净空法师的磁带和书籍,在我们中国广泛流布以来,大家也认为现在学佛净土宗是最方便的。谈到这个问题,今天晚上我想纠正一下这个思想倾向,我认为我们现在,如果学佛把这个平生就那么几十年的精力,成天扯来扯去,追求至高无上的、最好的、最简单的、最方便的,总想在当中去找个捷径,天上会掉个啥东西下来,我认为这很不现实。如果说,当然念佛确实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阿弥陀佛发了愿,我们一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嘛,你是真正在念佛,确实把心掏出来了,确实能往生,但是有多少掏出来了呢?我们在座的,你们想一想,你们身边和包括你们自己,什么时候达到了万缘放下,五蕴皆空,一心不乱,我看你们连5分钟都没达到,真的,真的没达到,如果这一生你没有往生又咋个办?在临命终又生起了贪心、嗔心,又咋个办?那你这一辈子的佛不是白念了,但是你的功德在那里,回向,可以得到人天善报。比如说我们参禅嘛,你来念佛,你光念一句佛,是不是一切都是为了静心嘛,我只要禅心一到,明心见性,我悟了,明白了,智慧就开了,我参禅一入定就开慧了,智慧开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就打算你到了四禅天,你的智慧开了,如果你看到你自己累生累劫的业障,你还退都退不赢,所以呢,我们修行不要一昧去追求什么净土宗,什么禅宗,那么我刚才说到禅宗和净土宗,话下之意是不是这两样都不好,你密宗最好呢?密宗确实在末法时代,比较殊胜,但是密宗并没有贬低禅宗和净土宗,因为密宗它是跟显宗相结合的精华。如果说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大家都往生了,我请问你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两千多年来,释迦牟尼佛都讲了西方有个极乐世界,大家那个时候念佛不是念得很认真吗,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和我们自己的心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都与佛相应了,我看还很远。正如印光大师所说的,念佛三天佛在眼前,念佛三年,佛在天边。才开始行道,由于自己发心不正,没有大愿,念一段时间过后,烦恼生起,业障生起,问题出来了,有的就说,我念了这么久的佛了,还要感冒呢?我肩周炎还在呢?为什么家里还不顺呢?还有说,我念佛念了几十年我孙子考大学还没有考取。这是两回事情,好多人把那个念佛都认为念一句佛呀,就要有个回报,自己要有个什么现生所得到的这种果报,但是你就没有想到你累生累劫所犯下的业障,还有多少?我说的学密法就是在生人,现在的人,无论你念佛也好,参禅也好,都好,但是如果你的乱心没有调伏呀,用乱心去念是越念越乱的哟,因为你带着一种追求,带着一种贪欲,你的动机不纯,有好多念佛,多念一句阿弥陀佛,今晚上打麻将要赢别人,这种人确实是有。你们看那成都文殊院烧香,大年初一那一天,几十块钱一根,甚至有些地方几百块钱一根,那都要去烧,把香烧了,是不是今年就顺了?我看不一定,你那个香烧了,关键是你为啥子烧,你动机是什么?你方法,你善巧,只能是一个方面,他的根本和关键所在是在你的动机,出发点是什么?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们念佛,我们参禅,哪怕是修密法也好,我们都要动机纯正,所以现在我们要跟大家讲,讲一个最直接,最实在,最真实的话,是什么呢?寂雯写了一本书,叫做《佛法三根本要义的修持》,里面有一个核心的问题,三个根本是什么,不管你是修佛法的密宗也好,净土宗也好,禅宗也好,如果说我们没有抓住这三个根本,你这一生想成就,是不可能的,你这一生想往生,也是渺茫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仅仅是掌握了一种方法,没有抓住这种方法根本实质的所在。我原来说经常跟大家说,学佛修行的人,首先要生起出离心,要发菩提心,如果你没有生起出离心你修行,就是出家人没有生起出离心,你的修行都是不可能有成就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生起出离心的一切修行,都是在积累人天善果,你还不明白世间痛苦,你还不明白为什么要修行?还没有生起这个出离心,那么你的动机,怎么能够达到把自己本身放开,而为大众发心呢?我跟有些出家人算了一笔帐,这个帐是我在禅定当中算的,这不是用算盘跟大家算的,我们现在的修行人,能够学修密法,至少你的前世,是十世是修行出家的,如果你没有十世出家修行人过去这种基础,和那种根基,你是得不到密法传承的,也就是说,我们有缘在这里相聚,能够得到密宗的无上密乘的一脉相承的传承,那么你有十世过去是出家人…
《浅谈修持与佛教的发展方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