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们来了以后,一些人捧为至宝,到北京去那个所谓的活佛。他一到了哪里,就要求居士给他买房子,还要给他买汽车。他现在北京有房子,回家有车子,在当地去炫耀自己。真正的活佛生活非常清苦、非常检点。而现在到外边乱跑的,到处流窜的这些人。他又有车子、又有房子,在北京有房子,上海有房子,深圳有房子,成都有房子,我不客气的讲,这是佛教内的骗子。你既然已是活佛在度化众生,你到北京要房子干什么?你要来干什么呀?居士不是供养了你吗?有的拿到房子尽干些为非作歹的事情、见不得人的事情。
在四川我认识一个汉人,他到深圳去穿着喇嘛衣服,大家都去叫他活佛。这次,在峨嵋山永寿法师升座的时候见到此人,整个法会上就他一个人穿着喇嘛衣服。我问他,你是哪个地方的人,他说我是深圳的,怎么你说话像四川口音呀,他又说,他是四川人,是汉人。因为他穿上了皮靴,穿着喇嘛衣,打扮得就像那么回事。原来是假话佛!若是真正的活佛,西藏有藏传佛教的佛学院,可以直接到那里,授个藏传佛教的教职称谓,读个格西佛学位,格西相当于教授学位。活佛就是相当于尊者称谓。你既然是活佛,还去那些世间学术界中混什么?就不外乎是为了找个什么名誉称号,找个什么称谓去骗人。所以,我们大家要警惕现在的活佛潮。我说这话的目的,是尊重和敬仰真正的活佛,分清真正弘扬佛法的活佛。要大家擦亮眼睛,认清那些在社会上到处流窜的骗子。我所接触的活佛就很多,我是在五台山出家的,其本身就对于密宗道场的这些情况太了解了。希望你们在社会上,不要去接触那些到处流窜的,打着活佛招牌的,败坏活佛名誉的那些骗子。可以互相转告,凡是要房子,要车子的那些人,全是假活佛,使多少居士受骗上当,他们扰乱了佛教的秩序。有的人认为他们有票子,有车子,又有房子,这人就很能干,一个出家僧人要这些来干啥?
活佛,在佛教的《大藏经》里面没有这个说法,是佛教传到西藏以后,社会上的人们为了称呼活着的,代佛传法的尊者。实际上西藏金瓶测签中,转世尊者才是他的真正名字,因此,正确称谓应叫转世尊者。后人又把它叫做转世活佛,所以活佛这个名词本身就是错误的,佛哪里还有死的,活呢?在西藏的藏传佛教中,人们所称的转世尊者、活佛,以及还有一些称谓。如:佛母、觉母、空行母、明妃,明王,这意味着什么?所谓佛母,就是像转世尊者一样,乘愿到世间度化众生,他有与活佛、尊者同等地位,是度化众生的大觉者。空行母就是到处去弘扬佛法的,但是,她也是证到一定觉位的。而觉母和空行母,她们都是度化众生的,护法的。觉母、空行母和佛母中也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至于明妃和明王呢?明妃只有西藏才有这种称号,明王呢?也只有西藏才有,他们是显大威德相,显威猛相,为降服魔障而显示。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在汉传佛教的法师与藏传佛教的上师称谓问题,跟大家作一个明确的说法。所谓藏传佛教的法王就相当于汉传佛教中已经得到政府认可的,且教内拥护的,明正言顺的,并经过升法王座仪轨洗礼的方丈。藏传佛教的上师,就是我们汉传佛教的阿阇黎,相当于教授。由于称呼不同,只是语言的表述不同,但是,它们的含义是一样,一般的寺院大都只能是住持职务。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称谓关系要摆正,我们给大家讲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在于我们要对真正弘扬佛法的人,真正弘宗演教的人敬仰、学习,对那些打着佛教的招牌,到处招摇撞骗的人,我们最好是不要去介入,去帮倒忙,去给他们提供违法乱纪,捣乱佛教秩序的土壤和环境,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四、学佛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学佛的人要如何摆正学佛与生活的关系?我可以这么说一句,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学佛的人,那么,你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就应该是比没有学佛的人好。如果说你已学佛了,而你的社会关系、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处理得不好,那么,至少你的佛也没学好。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学佛的人,首先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任何一件事情,对众生都要平等。那么,你对周围的人为什么不能平等呢?你要用学佛的知识、方法、智慧,来调理自己的身心,因此,我们对待身边的这些众生,为什么又不能摆平自己的这种身份和位置呢?实际上学佛的人,应按照佛的教导:“世间无不佛法,佛法无不世间”。 如果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在社会上、工作单位上、家庭成员当中应是一种表率、一个榜样的作用。你守到了五戒,做到了四摄、六度,我可以这么讲:我相信任何家庭,任何单位都会拥护你。除非你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上各方面不检点,使人家瞧不起你,所以,这是你的家庭关系搞不好的原因所在。
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你自己就要开发智慧,明白世间的真相,用佛的思想,佛的言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明悟自心,照见本性,把我们本具的觉行和智慧开发出来,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社会当中去。只要我们都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周围的环境,这个家庭,那就非常非常和谐了。实际上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其实质,基本上也符合佛教思想所提倡的道理和要求。我们把佛经翻开看一看,佛所提倡的要求,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先自己作好表率。
“学佛要先做好人,才能学好佛”。如果你人都没做好,连一个普通人的基本常识都没具备,而成天抱着个贪心、瞋心、名利心,去要求别人。我们不是把佛法来针对自己的修行,而成天把佛教的道理讲给别人听,甚至有些人,见到人尽说些禅机,来戏弄别人。佛法不是叫你用来修理别人的,不是叫你用佛法的道理来照见别人。佛法是叫你用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佛法就是一面镜子。所以,我们现在有不少的居士,看了几本经书,听了几个法师讲法,就在那里指东说西,成天就说这个不是,那个不是,去修理别人。则你把别人修好了,修成佛了,而你自己还是一蹋糊涂。
关键在于你学佛的动机,也就是出发点,你的愿望是什么?由于我们的动机和愿望都纯正了,我们的目的才能达到。如果我们学佛的动机都不纯,有好多学佛的人,他到庙里来,不是来检点自己的行为,不是来按照佛的方法去学习,不是按照佛的智慧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是把寺庙当成保险公司。听说哪个寺庙的菩萨灵验,就去捐点钱,他又要想升官,又想发财,还要百病皆除,烦恼断灭。要是得了场感冒,就怪菩萨不灵验了。我经常讲:我们到庙里去拜佛,就是要把佛当作我们的老师,当作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楷模。我们只要按照佛提出的方法去做了,那么烦恼就自断了。我们只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哪里还有烦恼?你交十块钱要写五六个人的名字,就要保这样,保那样的,把佛教的寺庙当成他的保险公司,而释迦牟尼佛成为公司总经理了,和尚就成了保险员。佛教不是讲的这个道理,如果你做了善事,你烧了根香,燃了根烛,那么就有作用。如果你做了恶事,菩萨还是不保佑你的。那是因为有个因果报应的关系,佛也不昧因果的呀!常言道:“心平正直身似佛,瞒心昧己枉烧香”。如果说你偷了人家的东西,你烧柱香就想不让人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是有因果报应的,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有因果。
我们现在的人学佛为什么这么多烦恼?为什么不能专一精进?为什么不能持之以恒?这就说明,我们每一个人累生累劫的业力不一样,障碍多,福报浅。你要生起出离心,要发菩提心,但有个前提,就是你必须要有福报,所以你要培福。如果你没有培福,你就没有福报,你就是生起了出离心,也会被干扰。因为你福报不够,就有障碍,就有魔来干扰你。所以,能海上师他在修行当中,很感慨的写下了一本直到现在都非常好的书,那就是《定道资粮颂》。要定道必须要有资粮。你到寺庙里来就要发心,想到众生的痛苦,想到大家的痛苦和烦恼,把我们的功德都回向给他们。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想到众生,不要只想到自己,学佛不能是单为自己。如果专门为自己想得个什么,那是小乘佛教思想。大乘佛教思想,就是把你所有功德都回向给众生,还要回向给那些冤亲债主,发心向善。这样,我们累生累劫的障碍,就自然消除了,福德就自然生起来了,资粮就自然具足了。
我们到寺庙里,到社会上去弘扬佛法。布施、行善、做好事,固然是培福的一个方面。而最大的培福,最大的功德,那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只要我们开始生起这个念头的时候,你就具足了无量功德。如果你只为了自己,而我要怎么样好,又要怎么样昌盛等,要是你产生了这个思想,不管你成天去干什么,功德都不大。关键是出发点,立足点和动机要纯正,要明确自己的学修方向。如果方向不明确,动机不纯正,愿力不坚,成天就只是去学点佛教的道理,这不是学佛的人,而是佛学人。佛学人是把佛教当成知识来研究,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还是业来随业,障来随障。
佛法与生活的关系,就是让我们学佛的人,要正确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生活,正确对待工作。要把佛对我们的教戒、教义、教旨,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工作当中去。而不是用我们自己所谓的知识,去对佛教的教戒、教旨,精神妄加评论。现在有不少人,动不动就讲,方便善巧嘛。佛说:“诸法因缘生,缘起性空”。所谓随缘、方便善巧。那好!你能随缘吗?你连自己都把握不住,你还能随什么缘?你还是在魔来就随魔去的境界内。所以,我们办事,想问题,对待社会现象和对待自己,如果你没有得到空性正见、没有升起慈悲心,你没有具备这种基础,一切方便善巧全是假言、妄言、谎言。因为你没得到空性正见前,你还是带着自己的意识和自己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就好象你带着有色眼镜去看问题一样,你所见到的不是其本相,不是它的本来面目,而是一种假象。
我们学佛的人,第一是要端正自己的行为,第二要正确认识佛法与生活的关系,第三要具足福德智慧和资粮,要专一精进,一门深入。现在有好多学佛的人,今天这个法师,明天那个法师,拜了一大堆法师。你们再拜得多,没有我多吧,我三十多年来,也参了不少师父,但是,我自始自终坚持依止一个法师。你们知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也只是参,还是有一个根本的东西不能放弃。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你学佛要抓住一个根本,主要目标,才能够有所成就。
我有一个台湾弟子,俗称黄先生,他能念一千多种咒,他能够把藏文翻译成中文,中文翻译成藏文,他念一千多种咒,嘴巴都念得成了面瘫。后来,他见到了我,来到白塔寺,还不到一个礼拜,就是只念一个佛号,念一个咒,一个礼拜他就恢复正常了,因此,我们学佛要专一精进。昨天,有个弟子问我:师父,我要学哪些法好?多念几个咒好不好?因为他是医生,我就说:就跟你医病差不多,你只要找到众生的症结所在,开好药方,照方服药,病就好了。你是不是要把历代医生都去研究一遍,所有的药方都去考察一遍,再来配方施药,才能把你的病医好呀。学佛也是一样,所谓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因为众生有不同的烦恼和痛苦所设的。只要你能够掌握它,按照适合自己的方法,去一门深入的学修,都能够达到目的,一法圆成万法融通。学法不在多,念咒也不在多,佛号也不在多,只专念一种就行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有这个正确的认识和观念。不要学佛学成佛呆子,读书读成书呆子了,这样就不好了。
正确认识佛法和生活的关系,摆好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的价值是什么?就是把我们所学到的佛法,用来开发我们的智慧,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社会当中去,为人类作出贡献,完成我们的愿行。使这一生就断除烦恼,解脱痛苦,成就我们的佛果。使我们能过着一种随顺真理的生活,实现我们佛教所提倡的八个字:“开发智慧,觉悟人生”。把我们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回向社会。让社会和谐,天下和平,人民得安乐自在,我们自己也安乐自在。
《学佛与生活的关系》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