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这个题目好像很吸引人,所以听众很多,把演讲室挤得满满的,也可以说地方太小,劳动诸位来听讲,让很多人没有位子坐,而坐在水泥地上,也使很多人拥挤地靠墙壁站著,非常抱歉。
先讲生活,次讲现代人的生活,再看看禅的生活如何配合现代人的生活,也探讨禅和现代人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生活
生活的内容及其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概括地说,我把它分成三点来说明:一、家庭生活。二、社会生活。三、精神生活。在人的生命过程之中,不离这三种生活范围,也不可能缺少其中任何一样。
家庭生活很简单,说是夫妇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伦常,也就是伦理的生活。人不能没有家庭,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离不来社会。举凡求学、工作以及人与人之间所有一切关系接触的活动,都是社会生活。除了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外,人还需要有精神生活,唯有藉著精神生活,才显出人与动物不同,才有人的尊严。精神生活也有层次、范围的不同。
我国古人所谓的精神生活,有六个项目,便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可包含在现代人所说的运动、娱乐、艺术三项中。人除了物质的食、衣、住、行之外,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还提倡育、乐的重要。
人一生下来就会运动,而人也由于会运动才得以渐渐成长,这一点,人和动物相似。印度有一种瑜伽术的运动,它有很多姿势及动作,是模仿自动物,它可说是精神的抒发。
娱乐也可包含在艺术里,但最单纯的娱乐,并不一定说是艺术。比如男女谈恋爱,如果是像曹芹笔下的贾宝玉与林黛玉,或莎翁笔下的罗密欧与茱丽叶,说是艺术。再如求偶是生物的本能,不是艺术,而是娱乐;但人和动物不一样,人的求偶应与精神的生活相关。人与人之间,彼此互通款曲,是一种个人感情的抒发,可以说是娱乐。
进一步谈到艺术,这进入精神的领域,乃是通过绘书、雕塑、音乐、诗歌、舞蹈,来发掘美、表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艺术没有种族、文化、地域的界限,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和从事的,并不是一个人都有艺术生活的条件。
有的人可以没有运动、娱乐、艺术等爱好及嗜好,但向往道德的修养,也说是人格的修养及陶冶,因而有圣贤及君子的期待和要求。东方的儒家、西方的犹太教及基督教,就是在此要求出现的产物。在其他未开化的部落民族,也有他们宗教信仰的生活。在自然环境严酷,在精神空虚及苦闷的情况下,宗教乃应运而生。从年龄上来看,年轻时喜欢运动、娱乐、艺术,渐渐步入中年、晚年自然而然接触到道德修养的生活,也就有宗教信仰和宗教修养的生活,这不一定要受到什么打击,而是自己本身在人生体验的层次上渐次升华。有许多学者主张人类的精神生活停留在艺术就够了,不必进展到宗教信仰,但还是有很多学者主张,最后纵然不信宗教,但亦应有宗教徒的精神修养。此外,人们奠定宗教信心,发生宗教情操场,殆与其心智的开发、身心的成长,有连带关系。
现代人的生活
现代人与古代人有何不同?人都是一样的,古代人是我们的祖先,我们和古代几千年以前的人相较,并没有任何变化,我们还是和古代的老祖宗一样;所不同的是环境在变,由于历史的变迁,现代人的生活与古代有所不同。现代人的生活特徵是什么?
一、知识爆炸
古时候的中国人说汗牛充栋、学富五车,是形容书的数量之多,但那时候的书是用竹简刻写成的,体积大,占空间,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些书是很有限的。
现今由于文明的演进、知识的开发和累积,以及学术分工的结果,各种各类的图书琳琅满目,卷帙洁繁。由于书籍太多,甚至用微卷(microfilm)的方法庋藏。我们看台湾各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已够丰富,但台湾各大学全部图书的总数,还不及美国一个耶鲁大学图书馆的书多,那儿藏书九百多万册,即使皓首穷经也读不完。 过去中国人如能精通儒释道三教,他就是了不起的学者;在今天,通达三教并不算什么,事实上也不可能。今天一个人不可能读完全部的书,但我们还是要尽量去读书,随时汲取新知,否则就是落伍,要被时代淘汰。
在美国,进学校是无限期的,从学校毕业之后就业,为了工作上的需要,须再进修,或者公司要栽培他,或者即使公司不栽培他,而自己想进修,希望步步高升,都要再进学校读书。因此很多人白天工作,晚上读书。也有活到五、六十岁,为了再就业,还要去读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可是学到老仍然学不了。
二、科学进步
科学的定义是:用分析、推理去明白、了解每一件事;有合理的方法或试验的成果所累积的经验,去做每一件事。今天这个时代受到科学文明的恩赐;科学文明也给这个时代带不幸和灾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处处享受科学进步的成果。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的发明,给生活带来舒适和便利。资讯工业的起飞,迈入家用及个人电脑的时代。医药卫生进步,人类寿命延长,人类的活动范围从地球延伸至外空,登上月球已成历史,如今更向太空深处探索宇宙的奥秘。学术精密分工,科技发展至尖端,由此看来,科学似乎带给人类幸福。然而相对的,有福就有祸,福祸相倚,科学也为人间带来灾祸。现今是核子武器时代,一旦触发战争,几可毁灭一半的地球人口。还有公害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生能环境不安全、不安宁,造成身体上的危害及精神小的厌迫。现代人的文明病“癌症”,更是人类健康的在敌。
如今的情况是:科学文明的进展,就好比人骑在虎背上,下不来,也不能停,只有骑下去;所以科学的脚步继续往前走,而隐伏的危机也越来越大,就像鼓胀的青蛙,一戳即破。三个月前,《中央日报》发表过一篇文章,谓地球就像一艘大空船,坐在这一艘船上的人,应同舟共济。此文警告我们,很容易有人为的祸害,而使整个地球毁灭。这在从前是不可想像的事。所以科学现在不办法停下来,只有一直往前走,最后会带著全人类走向死亡、走向毁灭。这下是我个人的悲观论,事实上,科学正在这条路上走。
三、时间缩短
过去中国人在光绪间的平均寿命三十多岁,今天台湾的国民平均寿今,男的接近七十岁,女的超过七十岁。所以现在的人不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而是张群先生主张的“ 人生七十才开始”。这是因为医药品进步、卫生改善,使人的寿命延长,把生命时间拉长了,事实上,时间感觉是缩短了,这意思是说,由于知识爆炸和科学进步的关系,使人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支配。
现今的环境给我们太多的诱惑,能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太多,希望参与、知道、了解的事物太多,而自己的生命时间有限,所以觉得时间短促,希望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最好连睡觉的时间都拿来使用更好。
在台湾的中国人非常勤勉,充分利用时间赚钱,很少休息。但西方人,他们生活的目的不全是为了钱,而也是希望自己日子过得更舒适、更愉快就好。们们有许多人把精力花在培养与趣上。现在台湾年轻的一代,渐渐地有也这种倾向。到我们农禅寺跟我学佛、学打坐的人,同样也有其他的兴趣,他们觉间在我那边学到不够,太单调、他们的人生要多彩多姿。
西方人因竞争激烈,工作时拼命工作,否则前途没有希望;工作之外,玩的时候也拼命的玩。所谓拼命,就是非常紧张。他们的物质条件已够,交通便利,旅游蔚为风气,像雷根总统在白宫一段时间之后,必定出门度假,以舒缓工作的紧张和压力。除了高官富贾外,一般人也喜欢旅游渡假。我的学和就劝我,不要每个星期天忙著讲经教禅,也应该出去玩。他们喜欢郊游、划船、溜冰、滑雪。他们也玩得很紧张,紧张地开车出门,紧张地玩,紧张地开车回家。说是因为时间不够用,他们已不知悠哉悠的郊游为何物。
四、空间缩小
由于交通的便捷,使人感觉地球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距离缩短。
过去唐玄宗奘到印度取经,路途遥远,旅程难辛,要花几年的时间;今天到印度很简单,坐上飞机,几个小时就到。所谓孙悟空一个觔斗十万八千里,那时是好远好远,现在十万八千里并不远,所以空间感也缩小了。我们过去不要说出国,就是离开家乡到邻省或邻县,也算是一桩大事,好像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一去就不容易回来似的。今天出国稀松平常的事,像我这么一个身不由己的人,每年出国的次数比到高雄的次数多,我把西半球的美国看得很近,因为一上飞机十多小时就到了。
科学的发达,交通的迅捷,使得我们的地球上感觉空间缩小。现今步入太空时代,人类可以乘坐太空船遨游太空,将来我们在空中的感觉,比现在更加敏锐,宇宙真的是一天天在缩小之中。
五、繁忙和紧张
繁忙和紧张,是现代人和生活的特徵。像诸位赶来听演讲,紧紧张张地出门,结果好多人还是比别人晚了一步,没有位子坐。大家为了赶而紧张。
由于知识的爆炸,为了渴求汲取新知、充实自己,再加上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纸、电台、广播的介绍,消息灵通,受到的诱惑也多,而使人们益显忙碌。比如买房子,如果没有房地产介绍所,没有广告,大概只看一、两处就够,不必东看西看。我在纽约成立禅中心,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到处看房子。
因为忙就紧张,为了工作、为了学习、为了消遣而忙。如果你在忙的时候不紧张,那你一定是学过禅坐了。忙一定紧张,我常教弟子们:手动、身体动、心也动,不要慌乱紧张就好,但做不到。繁忙会带来紧张,紧张会使你情绪不安。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像我在东京所见,在东京街头,人走路是用跑的,每天早晨的纽约的街头,没有慢慢走路的人,大家都在赶时间,赶搭…
《禅与现代人的生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