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二章 普贤菩萨章▪P4

  ..续本文上一页横尽得”。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六祖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心和物的关系问题,是无相而无不相,无念而无不念的空有圆融、心物不二论者,也是他所说“自性自悟,顿悟顿修”的最上乘境界。虽然如此,六祖亦并不否定根性有利钝这一客观事实,而说“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无顿渐,人有利钝”。由于人有利钝,也即障有深浅,故佛说无量法门,随机施教。人们在实践中,或顿悟顿修,或顿悟渐修,或渐悟渐修,无有定法,最后同证菩提,无有差别。在实践过程中,当专修一法而不能相应时,也允许改修他法,以适应根性,而免虚耗时光。实际上,佛菩萨、善知识并无实法与人,但因病施药,方便对治。所以,六祖说:“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这与《金刚经》“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同一旨趣,同一法味。总之,如果我们能以“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大日经》),离指见月,不生执著,可得法益而解法缚;一旦我法双空,并空亦空,则无尽烦恼自然化为大光明宝藏了。

  

当时六祖门人怀让禅师住在江西般若寺,有位道一禅师天天到般若寺的大雄宝殿打坐参禅,怀让禅师知道他是法器。因此,很关心地问道:“大德!你在这里做什么?”

  

马祖道一不喜欢有人打扰,勉强答道:“打坐。”

  

“为什么要打坐呢?”

  

“为了成佛。”

  

“打坐怎么能成佛呢?”

  

马祖道一不再回答,似乎嫌这位老和尚过分啰唆。

  

怀让禅师不得已,就拿一块砖头,在马祖道一座旁每天推磨,经过多日,马祖道一终于好奇地问道:“请问你每天在这里做什么?”

  

怀让禅师回答:“我在磨砖头!”

  

马祖道一又问:“你磨砖头做什么?”

  

怀让禅师说:“为了做镜子!”

  

马祖道一疑惑道:“磨砖怎么能做镜子呢?”

  

怀让禅师反问道:“磨砖既然无法做镜子,你在这里打坐,怎么可能成佛呢?”

  

马祖道一大惊,终于息下傲慢的心,立刻恭敬地起身顶礼问道:“要怎么样才对呢?”

  

怀让禅师道:“譬如赶一辆牛车,假如牛车不进,是应该打车子呢?还是打牛呢?”

  

马祖道一问:“要如何用心,才能达到无相三昧的境界?”

  

怀让禅师答道:“学心地法门,就像播种,我为你讲解法要,就像天降甘露,因缘和合,当下就能见道。”

  

马祖道一言下大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时,世尊为了重述一遍所说的法义,以偈颂的形式说道: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普贤菩萨你要知道,一切世间苦恼众生,

  

无始以来幻化无明,都是源自诸佛如来。

  

圆满觉性当中建立,犹如病人疮眼空花,

  

依托虚空而现花相,疮病若好空花消灭。

  

虚空空性本不动摇,众生幻化从圆觉生,

  

幻化消灭觉性圆满,圆觉妙心不动摇故。

  

若有一切大心菩萨,以及末法时代众生,

  

应当经常远离幻化,一切幻化远离以后,

  

犹如古时钻木取火,火烧木尽灰飞烟灭。

  

觉悟本来没有次第,修行方法如上所说。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二章 普贤菩萨章》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