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三章 普眼菩萨章

  

第三章 普眼菩萨章  

  世尊在本章为普眼菩萨等大众开示修习圆觉教法,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奢摩他行,坚持净戒,宴坐静观身心幻垢、人法二空,乃至幻灭垢尽,一切清净,觉性平等不动。

  本章学习提纲:如何正思维

  1、代表遍观一切:拥护正法的普眼菩萨

  2、 如何守持离幻的境界:正念

  3、身、心、尘的虚幻:灭除幻垢的渐次修行

  4、 如何让六根清净:两种空观的方式

  5、 证得众生本来是佛:诸法平等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于是,在大众当中的普眼菩萨,从座位上站起来,五体投地,虔诚地礼拜佛陀。并以请法威仪顺时针绕佛三圈,表示无比地尊重。然后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说道。

  “普眼菩萨”,即韦驮菩萨。现天大将军身时,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他在贤劫千佛中,为最后一尊佛,名号为楼至佛。汉地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于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面向寺院,以守护道场。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韦驮菩萨现天大将军身护持佛法,为佛教驱除邪魔,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相传,浙江临安东天目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韦驮菩萨在藏地化身为玛哈葛拉,汉译为大黑天。

  护法又称护法神,护持佛法者,拥护佛陀的正法。佛陀顾虑末世会有诽谤正法、破坏寺塔者,就派请四大声闻、十六阿罗汉等护持佛法。梵天、帝释天、四天王、十二神将、二十八部众等听闻佛陀说法后,都誓愿护持正法,这些拥护佛法的众神被称为护法善神。每尊佛菩萨都有无量的护法眷属,护法神不仅护持佛法,还负责保护佛子,具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种济世功德。在这些护法神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韦驮菩萨。祖师制定的丛林日诵功课中,早课结束时称念“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并唱诵《韦驮赞》:韦驮天将,菩萨化身,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镇魔军,功德难伦,祈祷副群心。南无普眼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清净本人也是始终以韦驮菩萨为随身护法神,并且为韦驮菩萨,也就是普眼菩萨写过一篇《随念文》,并造供奉仪轨一部,随时供奉。谨在此,以《随念文》供养大家:

  韦驮天将尊,菩萨之化身,君临四天下,威德无穷极,

  头戴凤翅盔,身披黄金甲,手执金刚杵,八万四千觔,

  勇猛弘誓愿,感应三部洲,降服诸魔怨,如雷霆万钧,

  圣号名普眼,真童金刚身,诸佛垂成时,在初奉饮食,

  诸佛般涅槃,后收取舍利,千佛皆出世,护持于正法,

  世尊为授记,贤劫楼至佛,佛陀亲付嘱,守护三宝子,

  示佛子善根,令住戒定慧,若见一念善,万过而不咎,

  愍而拥护之,住六波罗蜜。

  好,请看法本: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大慈大悲的世尊!希望您为参加法会的诸位菩萨们,以及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进一步演说菩萨修行如幻三昧的具体方法。到底应当如何思维观察,如何在心中依法运用?对于那些没有开悟的众生来说,应当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帮助他们普遍打开心中的智慧,从而悟入圆满觉性呢?

  在本章,普眼菩萨请问渐次修行,以解释圆照清净觉相的甚深义理。由前面“文殊菩萨章”,直指心性说“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普贤菩萨章”讲说“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都是对上根利智者所说“顿悟一心,当下顿证,不涉途程,不假修行“,但一“知”字,全然尽显。只是针对上上根人,方能了悟。然而末世众生,上上根少,中下者多。若不修行,则长住生死;若修行无正方便,则无门可入;若无渐次,难得顿悟。

  如同《金刚经》中问“如何降伏其心”,如何安住?所以普眼菩萨问:初发心止观下手功夫和安心之方法: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也就是如果有刚开始修菩萨道的人,听闻这个圆觉境界,应当怎样思惟观察乃得纯熟?怎样安住受持而不为一切环境转移?如果于此圆觉境界未能开悟的众生,有什么方便法门让他开悟?这都是开悟的方便修法。

  【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愿与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世尊,倘若这些众生没有正确的方法,以及正确的思路,当他们听到您所说的,这种如幻三昧的时候,心中就会产生迷茫困惑,对于圆觉法门就不能悟入。希望您以大慈悲心,为我们这些在座的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进一步大开方便之门。

  如果众生没有种种善巧方便及正思惟,听闻佛所讲的菩萨修行如幻三昧,此三昧是:一切幻化本来就是圆觉妙心,“心生迷闷”,心中迷惑不乐听闻,不能够接受幻化就是觉性所显现,因此不能悟入圆觉妙心。希望佛慈悲,为我们以及末世众生解说方便法门。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普眼菩萨问法以后,再次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像这样虔诚地问了三次,从始至终,有条不紊。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个时候,世尊回答普眼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够替诸位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询问如来关于修行的具体方法,如何思维观察,如何依法运用,乃至其它种种方便法门等等。现在请你仔细聆听,如来现在为大家解说。”

  “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你能够为其他菩萨和末世众生,向我问及修行的次序,正确的思考方法,不为外境所左右的诀窍。

  “假说种种方便”,修行的简便方法。佛教导众生修行,有些法门是直截了当的方法,有些是转弯抹角的法门,而转弯抹角的法门就是假说种种方便。好像医生为了要让病人吃很苦的药,就放一些甜品进去,加甜品是方便法。佛的种种假说方便,不是佛说法的本意,而是众生迷执而必须那样的教导,所以佛才随顺迷执者而巧立方便说法。如《法华经》说:“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此经说三乘是假说方便,本来圆觉是究竟。

  【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普眼菩萨,因世尊的教诲而心生欢喜;与在会的诸位大菩萨们,一起安静地听法。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世尊说道:各位善男子,那些刚刚开始修学的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想要开悟如来的圆觉妙心,应当以端正的心念,远离一切幻化现象。首先应当按照如来经常开示的静修法门,坚守所受的戒律。妥当安排好弟子和大众,然后独自息心,禅坐于安静的房间里。

  佛陀为上根菩萨开示没有次第的如幻三昧,为初发心菩萨以及末世众生种种假说及方便开示有次第的法门,要次第悟入如来清净圆觉妙心,应当依次第生起正念心,一心一意远离一切幻妄。先依照如来教授的奢摩他行,修定建立正念与清净心。

  佛教的修行方法有二大种类:一种叫止,一种叫观。止就是奢摩他——修清净心,观就是毗婆舍那——修清净见。这两种修法都能够产生定,即是三摩地。“坚持禁戒”,专心一意把戒律持好。此处是讲新学菩萨有很多贪嗔痴的烦恼,心不定,所以要持戒,先使身的行为清净。“安处徒众”,先安置徒弟、信众与放下一切作务,然后宴坐静室,安处静室,结跏趺坐。

  “奢摩他行”,就是“止”、“定”,系心一处,使心灵定静的工夫或方法。按天台宗止有三止:体真止,方便随缘止,息二边分别止。以这三种止为前导,然后可悟入“空假中”三观。在此处之“止”,也就是所说的“体真止”。如果修习此止,先得将身心内外一齐放下,放下又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则妄想歇灭,内外一空,即此空处,便能体合真心。妄想不生,所念自离。以止为正念,若正念现前,则诸妄顿灭,所以说远离诸幻,以此为入禅的正行。然后“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这也是《楞严经》中佛陀所讲的三个修行次第。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经常这样观想:我现在的这个身体,由地水火风等四大所合成。如头发,汗毛,四肢,牙齿,皮肤,肌肉,筋,骨头,骨髓,脑髓,和污垢等等,都属于地大。如唾液,鼻涕,脓液,血液,津液,体液,口水,口沫,痰液,眼泪,精液,脉气,大便,小便等等,都属于水大。温暖和热量属于火大。运转和动能属于风大。四大成分各有所归属,我现在这个虚妄的身体,到底在哪里呢?于是就知道了,这个所谓的身体,终究是没有自体的。只是借着四大的成分与组合,作为自己的相貌罢了。其实与幻化没有什么两样。正因为地水火风四种因缘,虚假组合的缘故,才有了虚妄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与四大,内外联合相互作用,于是似乎有了某种缘起的能力,在无形当中积聚,好像有相貌似的,给它…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三章 普眼菩萨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