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和本尊是不二的。上师的所有能量都是来源于本尊和三宝,但是我们直接和本尊、三宝沟通的时候,感觉不明显,往往找不到感觉。我们就借助上师的假相来显发本尊的能量。在修行中,对上师的至诚恭敬能够显现我们自性的智慧。
美国有种NLP教练技术,是做企业培训,企业顾问,专门培训教练的。也是用上师入心法的这种方式,完全就是佛教的大瑜伽教法。你想成为哪一个导师,你就看这个导师的光盘,看这个导师的著作,理解他,临摹他,你临摹他说话的语气、手势、动作,观想他和你合二为一,他的灵魂你的身体,于是你再上去讲课的时候,你和他就不二了,叫NLP教练技术。其实,大瑜伽法是超越宗教的,在世出世间都是可以应用的。
在佛教中如何来表诠的呢?叫“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什么意思呢?是说我们的心里有佛,你就成了佛。心作心是,诸佛所有的一切智慧都是从心里想出来的,不是从外面学进来的。你要从外面学,是有限的;而从心中显现,是无限的。
这是六祖教导门人,我们也要祈请六祖从我们心性中显现,让我们拥有智慧,自觉觉他,广利有情。无论是古往今来的一切贤圣,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宗教,一切圣人,他们的悟道都是从心性显现的。我们大家也是用种种的方法去显现,哪几种方法显现最快呢?
1.称赞。你要想成为哪一位本尊,给自己建立一个梦想板,建立一个目标。像我们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要成佛就叫阿弥陀佛,也要建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好,我们就向阿弥陀佛迈进,我们随时随地持念阿弥陀佛圣号,赞叹阿弥陀佛,一说到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就心生欢喜,无限的赞美。
2.礼敬。我们要拜阿弥陀佛。无论拜哪个佛菩萨的像,无论拜哪个圣贤善知识的像,我们嘴里都念着“南无阿弥陀佛”,都观想着一切贤圣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拜爹拜娘,爹娘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个世间也是阿弥陀佛的显现。于是,这样强烈地去思维、礼拜、礼敬。
3.供养。我们的一切功德供养阿弥陀佛。我们大家都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庄严佛净土就是供养阿弥陀佛,让极乐世界越来越庄严的意思。所以,我们做任何好事,我们做饭也要双十合掌,先念供养阿弥陀佛,供养十方诸佛。然后,我们所做的好事,一切荣誉归于阿弥陀佛,买的新楼供养阿弥陀佛,买的新车供养阿弥陀佛,一切供养阿弥陀佛,都是阿弥陀佛的,我也是阿弥陀佛的,连我也供养阿弥陀佛。如此去供养阿弥陀佛。
4.作意。就是思维,要观想阿弥陀佛。没事就想他,想他的音容相貌,想他的一言一行,想他充满着微笑,放着无限的光明,想他利益众生,慈悲众生,想他和蔼可亲,想他用手摸我的头顶,抚摸我。你要去想到作意,想着和阿弥陀佛一起共进晚餐,一起游戏江湖。想着阿弥陀佛永远与我同在,这叫作意。
5.观像。《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首先,我们观看阿弥陀佛的像,看阿弥陀佛的发髻、手、耳朵,经常看阿弥陀佛庄严相好。画家讲,胸有成竹能画竹子。我们心中有佛,我们的一切就会和佛一样显现。相由心生,我们的貌相都会和阿弥陀佛越来越接近。如此去起修,我们和阿弥陀佛的本尊瑜伽就会建立起来。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
惠能大师在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也就是后来改元的延和七月时,命门下弟子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又派人催促早日完工。到了第二年夏末,终于落成。七月一日,六祖集合徒众,对他们说:“我到八月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们如果有什么疑问,须趁早发问,我当为你们解答,消除你们心中的疑惑。一旦我去世以后,就没有人教导你们了。”法海等人听了这话,都伤心地流泪悲泣,只有神会神情如常不动,也没有流泪哭泣。
“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神会当时还是个小和尚,非常年轻,神会的前世是张别驾。《坛经·自序品》讲到,神秀上人写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大家尽皆赞叹,都在念诵。六祖惠能那时还没有出家,只是个净人,被安排舂米,就像民工一样。他说,我也有个偈子,能不能帮我写一下?当时张别驾笑话他,说,你也要写个偈子,真是甚为稀有。六祖就呵斥他说:“上上人有没意智,下下人有上上智,若轻于初学,有无边罪过。”张别驾是江州别驾,江州就是九江,别驾相当于九江市的副市长,在当时来说也算是高干了。这个人有极大的善根,六祖当时穿得破破烂烂,是寺院里的一个义工,如此指责呵斥张别驾,张别驾立刻忏悔说:“好好,我给你写,我给你写,如果你悟道了,一定记得要度我。”六祖就念了个偈子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张别驾给他写在墙上了,大家都非常惊讶。当时张别驾已是长者,去世后转世回来,又到了六祖的门下,就是神会。当时神会刚到寺院的时候,是个小和尚,六祖非常喜欢他,前边曾经介绍。
六祖要圆寂的时候,别的法师一听老和尚要走,都哭得稀里哗啦的,“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
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
大师说:“神会小师却能懂得善与不善平等,不为毁谤或赞誉所动摇,不生悲哀或快乐的情绪。其他的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你们这几年在山中都修的什么道?你们现在悲伤涕泣,是为谁担忧呢?如果是忧虑不知道我的去处,我自己是知道要去哪里的;如果我不知道自己的去处,也就不会预先告诉你们了。你们悲伤涕泣,是因为不知道我的去处;如果知道我要去哪里,就不应该悲伤涕泣了。法性本来就没有生灭去来,你们都坐下来,我为你们说一首偈,叫作真假动静偈。你们诵得此偈,就能与我的心意相同;依照此偈去修行,就不会失却宗门的宗旨。”
其实,六祖门下的人很多,都证量很高。这是说那些人都已经到各地弘法去了,留在身边的这些弟子,“余者不得”,是指留在这里的其他人,你们在山中修道这么多年,你们修的什么?修到哪里去了?
六祖说,你们在这里哭哭啼啼的,哭谁呢,哭你们自己,还是哭我?你要是哭我,你担心我不知道去哪里,我自己知道去哪里。我要是不知道我去哪里,我怎么会提前预报给你们我要往生呢?你们哭哭啼啼,大概都不知道我要去哪里。你们要知道我去哪里,你们才不会哭呢。那么,要去哪里呢?如果从现象说,就是去佛国净土,但是从究竟地说,六祖是即身成佛的,他直接入于常寂光土,直接与法性合二为一。常寂光遍满世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融摄在六祖的心性中。
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向六祖祈祷智慧的时候,六祖都会现于我们身边,加持我们,令我们生起无上的智慧。所以说,他老人家完全融入常寂光,融入整个法界,他与我们是同在的。众人不知,就会哭哭啼啼。六祖说,你们要知道我去哪里,你们就不会哭了。
法性是指我们的本性,我们的自性,我们的如来藏海,没有生灭以及去来的概念。我们所见闻觉知的这个宇宙、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的法界,这个法界的真实面目没有什么来、去、生起、灭掉,没有这一切。你们坐好,我要给你们说一首偈子。这个偈子叫真假动静偈。
你们大家回去,好好诵念这个偈子,好好修持这个偈子,就和我的心是相同的。我们知道六祖的心是完全证得了佛心,我们和六祖的心相通,就是和佛的心相通。所以六祖说,按照这个偈子修习,就可证得与佛的同心,与佛的同性,与佛的同在。你们依照这个修行,就不会失去了禅宗的真正内涵,禅宗的无上密意。
众僧作礼,请师作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执…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付嘱品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