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出示大众。
印宗法师请我坐到上席,询问佛法奥义。他听惠能说法,言辞简洁,说理透彻,并非从文言字句中来,于是问道:“行者一定不是平常人!很早就听说黄梅五祖的衣法已经传到南方,莫非就是行者吗?”惠能说:“不敢!”于是印宗法师向惠能作礼,请惠能出示五祖传授的衣钵给大家看。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印宗法师又再问说:“黄梅五祖传付衣法时,有什么指示吗?”惠能说:“指示是没有,只讲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印宗法师问:“为什么不论禅定与解脱呢?”惠能说:“因为讲禅定解脱,就有能求、所求二法,这就不是佛法;佛法是没有分别对待的究竟一如的不二之法。”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法师又问:“什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呢?”惠能说:“法师讲的《涅槃经》,阐明佛性就是佛法的不二之法。譬如,高贵德王菩萨问佛陀说:犯杀、盗、淫、妄四重禁,作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罪及不信佛法的一阐提,是否就永断善根佛性了呢?佛陀说:善根有二种,一是常,二是无常,佛性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因而说为不断,这就名为不二之法;一是善,二是不善,佛性是非善也非不善,因此名为不二之法。五蕴与十八界,凡夫见之为二,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知其性本无二无别,无二无别的性就是佛性。”
“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不二就是没有差别相。无二之性就是光明显现的不二境界,佛在光明庄严、清净圆觉境界中,所显现出来的净土,皆是光明和谐,圆融清净;当众生以不同业习执取分别时,即出现有身、心、国土、世界等等。众生迷惑于所显现,于是以为有佛在不同的净土里。“无二之性”,即告诉我们,不是有佛在净土里,只有不二的显现;有缘的众生感应到此显现,却看成有佛在净土。以放映电影来做比喻:放映机的灯光,透过影片的底片,射到银幕上,就看到电影在开演,一直到散场为止。如果以光明来看,那只不过是光明照射透过底片而产生影像,但是在电影观众来看,那是一出高潮起伏,情节多变的戏,原因是观众只看透过底片后射到银幕上的光影,不理射到底片之前的光,其实光是不二的,底片后的光只是被底片过滤了形成光影。我们身心世界有如光影,但是在佛的智慧来看,那是光明的显现,里面并没有众生与世间,此光明显现于众生前,被其六根过滤而形成他所知的身心世界。
永明延寿大师云:“是以千途异说,随顺机宜,无不指归一法而已。故《般若》唯言无二,《法华》但说一乘,《思益》平等如如,《华严》纯真法界,《圆觉》建立一切,《楞严》含裹十方,《大集》染净融通,《宝积》根尘泯合,《涅槃》咸安秘藏,《净名》无非道场,统摄包含事无不尽,笼罗该括理无不归。”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印宗法师听了惠能所说的法,心生欢喜,合掌恭敬地说:“我给别人讲经,犹如瓦片石砾;仁者论述义理,犹如那精纯的真金。”于是,为惠能剃除须发,并且愿意事奉惠能为师。惠能就在智药三藏手植的菩提树下开演东山顿宗法门。
这段透显了不可思议的密意,就是祖师们对法的恭敬,印宗法师是大德法师,法性寺的主持,听完一个在家人的讲授后,欢喜合掌。说:“我讲经就跟砂土石块一样,不值钱,没有价值。您讲的经犹如真金,宣明了佛陀的真实义。”于是,先为惠能剃度,然后拜惠能为师。这个境界不得了,他为惠能剃度,惠能应该称他为师父,可是他剃度完之后,回头就拜惠能为师。当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真感觉古人那种非凡的气量,印宗法师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大修行人,没说我给你剃度了,收了一个好徒弟,你好好干,他没摆架子,没说快出去给我扬扬名,就说我教的,别说人家教的……我们看古人的涵养,修行人的气度,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另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六祖说:“我自从在东山得法以后,受尽辛苦,生命时刻处在危险之中。今天能够和刺史官僚及僧尼道俗同在此法会中,无非是多劫以来所结的法缘,也是宿昔供养诸佛,共同种下的善根,方能听闻这顿教得法的因缘。教法是过去的圣人所传下来的,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聪明智慧。愿意听闻古圣教法的,各自先行净心;听完之后,各自去除疑惑,就像过去的圣人一样没有差别了。”大众听完惠能大师的说法后,心生欢喜,作礼而去。
“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意思是:觉醒成佛之智慧真理,是释迦牟尼佛陀发现而传承下来的,不是我自己发现的,我只是继承者。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向大众说明传承;二是告诉大众,继承佛陀所发现的真理即可成佛。
我们经常会误认为要做到如佛陀般觉醒,就要重走一遍佛陀曾经走过的艰难道路,却忽略了:第一代富翁是依靠艰难创业获取财富,而富二代则只需要继承父辈的遗产,无需重新艰难创业就可以做富翁。
就佛陀来说,我们是佛二代。第一代觉醒者经过艰苦卓绝的修行,发现了世界的实相真理,佛二代则只需要继承觉醒者发现的真理,就成为觉醒者。
就如同爱迪生经过上千次实验发明灯泡,我们接纳他的发明就行了,而不需要自己再经过上千次试验才能使用灯泡。
这一品就学完了。这一品讲了六祖得法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传奇色彩。学习这一章,一定要有个正确知见。不要错认为神秀上人是个坏人。神秀祖师也是一代大德,上契合佛心,下规范后学,有修有证。后来被武则天封为国师,接受朝廷的供奉,为文武百官讲授禅法。并且积极向武则天推荐六祖惠能,指引武则天去向六祖请教。因此,都是修行人,没有坏人。千万不要误解了祖师。在这一品文字中,对神秀上人年轻时悟道前的一些表述只是如实记录,并非贬斥。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自序品第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