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的感性生起觉性来,就是成佛。让我们的感性和佛性合二为一,完全地融合,就是成佛。什么是觉?觉就是感觉,能感的就是我们佛性的能量。让他产生正知正见,产生正觉。对于我们实相的真我、佛性,我们有时候也称为如来藏。经典中是如何表述真我(如来藏)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六祖坛经》: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实相:空分(中观、般若);明分(瑜伽、转识成智);显分(如来藏、自性)。】
六祖惠能大师是禅宗祖师,达摩祖师把佛陀的心法带到中土,依次相传,传给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大师在黄梅传播教法,开东山法门。惠能大师是岭南人,就是现在的广东一带,偶尔听别人诵念《金刚经》,触动了他内心中的灵感。于是专程去投奔五祖请教,不辞劳苦,步行一个多月到达五祖的寺院黄梅。一见五祖,五祖就问他:“你是哪里人啊?来此干什么?”当时惠能还没有出家,他说:“弟子是岭南新洲百姓,来此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他说话很直接。五祖问他来做什么,他就说我是来成佛的,别的我不要。后来,六祖快速证悟了佛陀心法,悟道成佛,和他目标精确有关系。
我们仔细想,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佛?很多人的学佛往往都带着人天乘的思想。当然,初级学佛无论带着什么思想都是合理的,只是我们必须要提升。为什么来学佛呢?身体不好,听说学佛后身体好,身体再好也注定死亡;生意不好,听说佛陀有智慧,让佛陀保佑生意好点,再好你将来一分也带不走;夫妻不和,学佛把关系搞好些,再和也得离散。如果不是为成佛而学佛的话,都是很可惜的。遇到佛陀的教法了,就是要成佛。要树立一个单一的目标,不要太复杂。单一的目标:我为成佛而学佛。六祖就是下的这么一个订单,我为成佛而学佛,所以六祖快速成佛。六祖是直接成佛,即身成佛。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六祖虽即身成佛,仍示现为祖师身弘法,免得教法混乱,但他的证量与佛完全等齐。这是佛陀授记的。
六祖学佛很简单,就是为成佛而学佛的。五祖单独给他讲《金刚经》,完全彻悟,彻悟之后,写的这一段偈子,就是向五祖汇报自己的悟道心得。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什么是一切万法呢?就是一切现象和事物,不离自性。自性就是我们的佛性,我们也称为本来面目。一切现象没离开本来面目,就像大海中的浪花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海,江河波涛从未离开水,任何一个树枝都没有离开这棵大树。我们生生灭灭的幻化现象从来没有离开过佛性,只是忘失了佛性。
一切万法,这个法是指现象事物,一切现象事物从来没有离开过佛性——佛性就是能量源。不同的宗教对它有不同的表述。其他的教法虽然未悟达佛陀的高度,但是方向却很接近。比如:道家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万物是由无极的状态而生的,佛教中讲“空生万有”,基督教讲到“圣灵、圣父、圣子”也是这个涵义。《道德经》讲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这种表述类似《心经》中讲到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用了空和有,老子《道德经》中讲无和有,两者同出而异名,都是同一个源头而显现。天体物理学讲到,宇宙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在一个空无的状态下产生裂变,裂变之后向外扩张形成了空间,先后顺序形成了时间,于是宇宙产生了。和我们所说的佛性显化万有,同一道理,是空产生万有。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云:“是以千途异说,随顺机宜,无不指归一法而已。故《般若》唯言无二,《法华》但说一乘,《思益》平等如如,《华严》纯真法界,《圆觉》建立一切,《楞严》含裹十方,《大集》染净融通,《宝积》根尘泯合,《涅槃》咸安秘藏,《净名》无非道场,统摄包含事无不尽,笼罗该括理无不归。”
万物是同一源头而显现,众生也是同一源头而显现,我们的一切天地万物也都是同一源头而显现。在同一源头这里众生是一体的。无数浪花看着很多,但在大海这里是同一本体的;无数的树枝枝繁叶茂,但是在树根这里是同一体的。菩萨悟达了这种同体,而真实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很多人认为菩萨对众生那么好,是他道德好。和道德没有关系。他是真实证悟的境界,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一切众生共一悲仰。这个境界是真实悟出来的,证出来的,不是靠道德约束出来的。在人天乘是靠道德约束,好像这样做道德,那样做不道德,用道德来约束。这个道德其实是个名,是个虚名。为道德而做是个虚名,它仍然是个幻相,生灭的,轮回的。菩萨不是靠道德约束,而是一种自性本能,他是法尔自然所做。就像左手和右手,左手被门挤住了,右手毫不犹豫地会救它,不是说我救它就有道德,我不救它就没有道德。菩萨能够了知众生之疾苦,就是因为他真实证得了与众生的同体。所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上我们与天地万物都是同一体性的。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六祖继续向五祖汇报说,原来我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生生灭灭的染污现象只是一个假相,并非实相。就像浩瀚的大海没有什么染污不染污,百川入海,同一海味。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原来我的自性从来就不生生灭灭的,就像大海从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的自性中本自具足一切。就像我们所学的教法,普通人学习佛法以为是从外面向里学,我看多少经,持多少咒,念多少佛。从外面积聚多少功德,这是误解。从外面所积聚的叫造作,没有功德。就像达摩祖师来到中土,梁武帝把他迎请到宫廷。梁武帝问他:“大师,我建了那么多寺院,度了那么多僧众,你说我的功德有多大?”达摩祖师说:“没有功德。”为什么没有功德呢?只要不是从你心性中显发出来的觉醒意识,就没有功德。其他的只能是福德,你做了多少好事是福德。下一辈子有福,但是和你成佛仍然不相关。成佛的智慧是从内向外显发的觉醒意识。
农村有个手动压井,倒点引水进去,再压,不够的时候再倒点水进去,再压,慢慢那里面的水就出来了,源源不绝。我们听课、诵经、念佛、拜佛,都是向里面加引水。从外面往里添,不是目的,是方法,只是个引子,是为了引发内在的智慧向外显现。内在的智慧向外显发的时候才和成佛真正相关。这个叫功德。显发多少就有多少功德。外面向里面倒,只是结善缘。如果不能从你内心显发出智慧,加多少也成不了佛。成佛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是从里面向外显现来的。既然是显现,那他得有才能显现,而我们的自性本自具足世间天地万物的一切信息、一切资源,都在我们的心性中全体存在,因为存在,所以具足。
现代心理学认为,我们的大脑还有很多地方是未开发的。其实并不是他未开发,是他把古往今来所有的历史融摄其中。任何一粒微尘中都包含着天地万物的所有信息。同样,古往今来,从远古历史到今天,所有的信息在我们同一脑海中都有。只要你能调出来,所有人的信息在你这里都能自然显现。我们把这个能量称作“如来悉知悉见”——在如来那里是悉知悉见一切众生,在我们这里也是悉知悉见一切众生。只是误认为自己不知道,把这个能量给掩没了,使它隐而不现,所以信息就隐藏了,其实它是完全具足的。
任何一粒微尘中都包含了法界的一切信息,这叫“一粒微尘含摄三千大千世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的自性本自具足一切能量,具足所有佛陀的智慧,以及成佛的功德。我们成佛的功德不需要你向外面累积多少你才能成佛,而是你显发多少你就能成佛。不是你再去聚集多少,造作多少,你自然本具佛陀的一切功德和智慧。这叫“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的自性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如同一棵大树,秋风扫落叶,春来新芽生,树叶生灭摇摆,树根却没有动摇。同样看大海波澜起伏,潮起潮落,总体看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动摇不动摇的,就是如如不动。我们的自性好比这大海,好比大树。他没有什么动摇不动摇,也没有轮回,也没有生灭。生灭的是幻相,是幻觉,是小我自我的纠结,在如来藏来说,在佛性来说,他如如不动,从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虽然它如如不动,却生机盎然。就像大树到了春天的时候,就会长出无数的树叶来,色彩缤纷,绿意盎然。这种能量我们称为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它能显现一切现象。佛性是空性光明的,但它能显现万物。能显现万物的能量,我们称为如来藏。我们总结“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涵盖起来就是实相的状态。实相是什么状态呢?第一,它是超越概念的,方便表述为空性;第二,它是光明的;第三,它能生万法,是显现的,能够显现万物。
专门研究实相的某一种特性,就出现了几种学派体系。研究“空性”的是中观般若系,像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都是研究实相的空性为主。研究实相的“光明性”称为瑜伽系,以唯识宗、密宗、律宗为主。佛的境界是光明,但在众生的境界却充斥着烦恼阴暗。在同一法界体性中,两个人不一样的心态,就呈现不同的感受。在此刻同样的这个佛…
《大乘攻略:初学 八、认识真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