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朝圣普贤愿海——《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愿王——普皆回向▪P2

  ..续本文上一页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2、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3、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4、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5、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6、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发愿代众生苦:一切众生因积集诸恶业将感得的一切极重苦果,我都代受,令彼众生都获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修自他相换,就是众生的苦自己代受,自己的乐奉献众生。修自他相换,能逐渐去除我执,最终成就佛果。无始劫来,我们以我爱执只求利己不顾他人,对众生苦漠不关心,致使长劫轮回生死。发愿代众生苦,能有效地破除过患之根的我爱执,迅速圆满资粮。

  “代众生受苦”有多种形式,凡夫菩萨不能做到实际代受众生苦,但在心中要作代苦的观想。比如,现在修法安忍苦行,将来成佛作众生解脱的增上缘;又比如,见众生欲造大恶业,想到他因此会堕地狱,菩萨以大悲心宁可自己堕落来免他的苦,这样杀他来代他受苦;或者,想到劫末时众生苦重,发愿变为衣食、良药,供众生受用。

  《华严经》“净行品”就是集如是观想之大成: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着。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

  妓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

  以此,二六时中,念念回向众生,祈愿众生,成就众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的大同思想中也包含这种精神,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博大精深。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美德。《史记•礼书》云:“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羣众,岂人力也哉!”原谅失败者之心,学习成功者之路,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合宜。拥有一颗慈悲智慧、诚信善良、宽容喜悦的心,凡事以宽广的胸怀去坦然面对,包容别人的失误,改正自己的过错,生活就会洋溢美满,散发光明,轻松安乐。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菩萨这样修回向,即使虚空界没有了,众生界没有了,众生业没有了,众生烦恼没有了,我此回向也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我们不明道理时,天天回向轮回,念念滋长生死,以这种心的趋向,无论修多少善都只是有漏有尽的善根,所以这是错误的方式,需要纠正。轮回纯一是苦,小乘涅槃也不究竟,只有无上菩提才是究竟的归宿。这样辨明果的差别,就应回因向果——唯一回向菩提。人都想自己有最好的未来,也努力回向于所求的目标,我们现在知道有漏法没有实义,无上菩提才是究竟的果,因此要把一切功德都回向菩提。

  要再次提醒的是:遇到殊胜的佛法,机会非常难得。我们经常说福报——健康、发财、事业成功等等,但这不算什么福报,即便是福报,也是微不足道的福报。真正的福报,是能接触到佛法,而且有一点认识与体悟。所以我们要珍惜,听闻、思考与修持是很重要的。

  进步来自于静心体悟和精进修行,不努力永远都不会有进步,我们将永远都是凡夫。解脱之曲的每一个音符,都要靠自己主动来谱写。

  

  常用的回向偈文:

  1、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2、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3、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4、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5、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6、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7、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8、世界和平,人民安乐。正法久住,*轮常转。灾障消灭,祸患不生。法界有情,同生极乐。

  9、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唯愿慈悲哀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我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10、西方发愿文: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11、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灾星退度福星临,九曜保长生,运限和平,福寿永康宁。

  

《朝圣普贤愿海——《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愿王——普皆回向》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