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利益
经文: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毘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噉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直译:
善男子,这就是称菩萨摩诃萨的大菩萨许下的十种大愿心,这可是圆满具足的愿心!
如果一切菩萨,能够以这十大愿为本怀,深入实践这十种大愿,就能够使一切众生善根成熟,使一切众生随顺而入无上正等正觉;他们也就因之而能够圆满地成就具有大海一样深广功德的普贤菩萨行愿海。善男子,你对于这里所说的道理,应该这样来认识。
设若有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又设若有十方三世的、无边无量的、言说不尽的佛刹国土,其国土有如极细微尘那样多得不可计数,又设若这些善男子善女人能以无尽的充满无边世界的上妙七宝,以及使一切诸天神、人类得大欣喜的无上安乐,来对一切世界的众生大作施舍;又能以无尽的充满这无边世界的上妙七宝,以及使一切诸天神、人类得大欣喜的无上安乐,来对一切世界的诸佛菩萨加以供养,其施舍和供养的时间历经无穷无尽的、如前面所说的佛刹国土和极细微尘数那么不可计量的无边大劫,在此相续不断的无量时间的布施供养之中所得的功德虽然太大太大,但它若与刚才所说的十大愿相比,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怎么说呢
如若有人听说了这十大愿王,这十大愿只要一经过耳朵,则前面所说的大功德尚不及它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以至于不及它的优波尼沙陀分之—。
或者还有人,心中深怀信仰之心,接受奉持、持诵朗读这十大誓愿,以至于书写其中的那怕一个四句偈语,也就能够立即消除所有的五无间罪业;他在此世界上的一切身心不适和疾病,一切烦恼痛苦,以至于无量无边佛刹和不可计量的极细微尘数的恶业,也都可以得到消除;而一切恶魔的大军、一切违害逼恼众生的夜叉、罗刹,或鸠盘茶,或毗舍怯,或化生的恶鬼部多,所有一切饮人血啖人肉的凶恶鬼神,它们都不能近人跟前为害;不单这样,它们有时还能发心为善,前来亲近守护。
如若有人经常念诵此十大誓愿,在此世间,他无论走到哪里,—定不会有任何的阻隔妨碍,有如天空中的明月,无出于云翳之上。他会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称诵赞叹;得到—切天神和人类的礼敬;得到世间一切众生的悉心供养。
像这样的善男子,因为他读诵十大愿,所以能够得当地运用此身体,以此身来修习普贤菩萨的圆满誓愿功德,并在不太远的将来,也像普贤菩萨—样,得以迅速地成就微妙色身,也具有三十二种诸佛才有的大吉瑞相。
他若生在人天道中,他所生的也一定是富贵人家。他能够破坏—切的恶道恶趣,能够远离一切障碍修行的坏朋友;能够制服一切违害善业的外道异端;能够解脱调伏一切烦恼,有如狮子一样勇猛摧伏群兽;他有资格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
另一方面,像这样信奉诵持普贤十大愿的人,当他命终之时,在最后的一刹那间,身体中的一切感觉器官分解离散,—切亲戚眷属撒手而去,生时的一切威势立即消失,平时一刻不能离开的辅相大臣、内宫外城、大像坐骑、宝马车乘、种种珍宝、丰溢库藏,不能随死亡而带去。如果他能够在生前的所有时刻,心怀此普贤十大愿,念念在彼,引导在前,则在死前一刹那,得以往生极乐世界。
等到了那里,便看见阿弥陀佛教主,身边有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随侍围绕,所有菩萨也都色相瑞正庄严,无不具有圆满功德。而此往生极乐世界的善男子,也能看见他自己生于清净莲花之中,得到阿弥陀佛预言可得成佛的印证。
得到这样的印证之后,经过了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的大劫时间,他又投入到无量无边的、言说不尽的、十方世界中去,用自己的智慧力量,依顺众生的心念,为使他们得饶益而无所不为。
这样他不会用多久,就应当入坐于成正觉的菩提道场,在其中降伏魔鬼的大军。成就正等的菩提觉悟之后,又为众生转妙法转,使无量无边的佛刹国土中的、如极细微尘那样不可穷尽的世界中的一切有情,尽皆得发菩提愿心;又依据所有这些众生的不同性情、气质、能力,加以不同的各各适宜的教导,使得他们善根成熟,直到无有边际的未来劫海消逝尽,都在坚持不懈地为饶益一切众生而普遍努力。
善男子,上面所说无量无边的、极细微尘那样不可说尽的佛刹国土中的众生,若有听闻了或是相信了这里所说的十大宏愿,又能够进而接受它、顶戴它,并且广泛地为人们宣说讲解,他所获得的功德,实在大得无可比拟,除了佛世尊之外,没有人能够知道究竟会有多大。
善男子善女人,你们在听了这十大宏愿以后,心中不要产生任何疑惑念头,一定要真实地领受它;不仅如此,领受了就要能够读诵;能够读诵,就要记持不忘;就要能够书写,以至广泛地为人宣说讲解。
这诸多的人等,在一念之中,就能够把十大宏愿所讲的种种行持愿望加以实践,并有所成就,也就能够得到无数无量的福德聚集,能够在无数无量的烦恼所成大苦海中,救拔正在受痛苦煎熬的众生,使他们远离苦海,一一得到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机会。
讲解:
这一段经文把修学《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殊胜的因行果报,作了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广大回向,安乐众生;
(2)闻此愿王,胜施功德;
(3)书写受持,灭无间罪;
(4)离苦得乐,疾病得消;
(5)鬼神远离,或誓守护;
(6)诸佛称礼,人天供养;
(7)圆满功德,速得妙身;
(8)生於人天,一切殊胜;
(9)临终刹那,往生极乐;
(10)莲华化生,蒙佛授记;
(11)教化众生,发菩提心;
(12)受持流通,功德难量。
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普贤十大行愿,约因来说,就是正因佛性(即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的大菩提心);约缘来说,即是缘因佛性(十大行愿具足离染行、方便行与大悲行);约果来说,十大行愿即是了因佛性(每一行愿具足与佛性相应的无分别智)。
经中,普贤菩萨说:“善男子!以上就是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如果菩萨对这十种大愿随顺趋入,就能成熟法界一切众生,就能随顺无上正等正觉,就能圆满成就普贤菩萨的如海行愿。”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华严经·入法界品》的修学次第:
文殊菩萨教导善财参访天下善知识,说:“善财!对于善知识,应该将心力集中在他的德行、特长上,效法他的优点,而不要去评判、挑剔他的过失、弱点,这就是参访的第一义。”文殊菩萨指示善财参访之道,并预言善财将被人美称为永久的童子。善财感激欢喜地告别了文殊菩萨,开始了佛教青年游历参访的生涯。
首先,善财来到南方的胜乐国妙峰山上,参访德云比丘,学得“念佛三昧法门”,深刻体会到佛子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常常忆念诸佛的伟大,心念时时与佛同住。善财接受了德云比丘的教诲,并铭记在心。接着,他陆续拜访了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天神、天女、婆罗门、长者、商人、医师、船师、国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各种不同身份的善知识,听受种种的法门,最后终于到达普贤菩萨的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善财共游历了一百一十个城市,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称为“善财五十三参”。在《华严经·入法界…
《朝圣普贤愿海——《普贤行愿品》讲记 受持利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