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仪规入门▪P3

  ..续本文上一页着一根宝杵(金刚杵),宝杵到地,这个姿势表示(止单),意思是所有土方客人,包括出家人及在家人,来寺院参礼欢迎,但暗示本佛寺不接待外来客人住宿,敬请另觅住处,另一种姿势是合掌,掌上横放着宝杵,面颜慈祥,这尊菩萨表示欢迎大家来挂单。

  由于韦驮菩萨十分忙碌护法,所以他的塑像都是站着的。所说中国寺院里,却有两尊韦驮是坐像,这两尊像都在四川,一尊在重庆华岩寺,住持是马龙和尚。他很有道心,建大殿时需资甚巨,韦驮菩萨示比丘相,于忙碌中替他化缘,远赴福建、浙江等地,及至他将化钱的缘簿带回四川,大和尚方知其事。大殿建成后,大和尚感念韦驮菩萨,所以便塑一尊韦驮之坐像,意思是让他坐下来休息。在另一寺的住持和尚,鉴于物质资金十方供养,来得不易,需要惜福,所以十分悭俭。来寺雕塑的工匠师傅,恨他伙食不好,便幽他一默,调皮地塑个坐下来的韦驮像,意思是要韦驮菩萨不用为和尚建寺一事去奔波忙碌。

  四、伽蓝菩萨----据说关公(关羽)也是位护法神(伽蓝菩萨)。关公在三国时代,已是一位仁德忠义的人物。他本来是信道教的,死后明神宗皇帝封他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伏魔君。关公经常在天上及人间显灵,到了隋朝时,智者大师在定中见关公前来打扰,大师的定力很好,为关公说法,关公遂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发愿在寺院内当护法神,即伽蓝菩萨是也。

  入寺院(三)大雄宝殿

  经过四天王殿,再往内进便是大雄宝殿。大雄表征智、仁勇三字。智是自利、自觉(自己觉悟);仁是利他;勇是大无畏的精神。佛陀把自己觉悟乃至成佛的道理去普渡众生,释迦牟尼是“能仁寂灭”,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仁勇的表现。

  进入大雄宝殿,一般看到的是东方三圣、西方三圣、娑婆三圣、三方三圣及华严三圣、一佛二弟子、五方佛等等。

  一、东方三圣(东方药师琉璃世界三圣)

  右边:月光遍照菩萨“手持月轮”

  中间:药师佛“左手执持药器,右手结三界印”

  左边:日光遍照菩萨“左掌安日轮,右手执蔓朱赤花”

  二、西方三圣(西方极乐世界三圣)

  右边:大势至菩萨“手势如意”

  中间:阿弥陀佛“右垂金臂手示接引众生个”

  左边:观世音菩萨“手持甘露瓶”

  三、娑婆三圣

  右边:地藏王菩萨

  中间:释迦牟尼佛

  左边:观世音菩萨

  地藏王菩萨有“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大悲观世音菩萨在这娑婆世界,救苦寻声磁吸铁,用千百亿化身来老化众生。

  四、三方三圣:又称三方佛(东方、西方、娑婆世界三圣)

  右边: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手执金台。

  中间: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教主”各有不同姿式,左手置右手上是三昧印,右手直垂为触地印还有说法印等。

  左边:药师佛“东方净琉璃国教主”手托药师塔。

  五、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骑的是大象;文殊菩萨,骑的是狮子。为甚么菩萨要骑在大象或狮子身上?是一种表法,行之审慎,重莫若象,大象身体很重,走路时先用前肢试试路面是否可以承担自己的重量,另一只脚才伸出去。普贤菩萨骑象是代表大力,脚踏实地的意思。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吼,考虑也噤声,代表文殊菩萨的在智慧,他一开声,就能说服众生,断一切烦恼。

  六、一佛二弟子

  右边:阿难尊者“多闻第一”

  中间:释迦牟尼佛

  右手:苦行第一

  七、五方佛(如来)

  阿閦如来“东”宝生如来(南)弥陀如来“西”不空成就如来“北”大日如来“中”大日如来,身呈白色,住智拳印。阿閦如来,身呈黄金色,左手握拳,右手下垂触地。宝生如来,身呈金色,左手握拳,右手向外结施愿印。阿弥陀佛,身呈金色,住三摩地印。不空成就如来,身金色,左手拳当脐,右手舒五指当胸。

  五佛身上所显示相及手印各有不同。

  八、海岛观音

  位于大殿佛像的背后有观音救苦八难像,名海岛观音,赤脚站在鳌鱼头上,此鱼有掀风作浪,使海水翻腾,大地震动及沉没船之险,故观音显神力,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

  九、十八罗汉

  再讲大殿左右所供奉的十八罗汉,实际上是十六位尊者,他们是释迦牟尼佛优秀大弟子,各有一个“第一”的称号,如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等等。他们受佛陀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于世,受人天供养,为众生种福田。在《阿弥陀经》里便有提及这些尊者的名号。五代之后,却演变成十八罗汉,多加的两尊罗汉。据说雕塑家把宾头卢尊者重复塑一尊,二是把玄奘大师加上,也有说是庆友尊者,至于三尊中是那两尊,则众说不一。

  宾头卢尊者,神力很大,佛在世时,不容许弟子显神通,但他为了跟外道斗法而现了神通。被佛陀呵责,有神通也不可随便使出来,命他长住于世,不准他入灭。(随之说另一位未入灭的迦叶尊者,他接释尊的法,现在鸡足山,等弥勒菩萨降生娑婆世界作教主时,将衣砵传给弥勒菩萨才入涅槃)

  此外,圆通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两旁有龙女及童子。

  地藏殿是供奉大愿地藏王菩萨,他右手持锡杖,表爱护众生,左手持如意珠,表满众生愿。旁边有闵公和道明尊者护持。

  寺院里还有很多堂,如五观堂(饭堂)、客堂(客人来往登记处)、念佛堂(净土宗)、禅堂(禅宗)、讲堂(法师讲经的地方)、法堂(传戒用)、涅槃盘(又称如意堂,是老法师圆寂往生的地方)等。恕不一一介绍。

  

  入寺院(四)入寺须知

  入寺礼佛知多少?

  进入寺院,每个殿堂,都各有三宝,是大家用功办道的地方,要注意威仪动态,有规有矩,所谓“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倘若有人喧哗,便会骚扰用功办道,如打坐、念佛或拜佛的人,所以一举一动都要静。此外,衣履要端正,不得衣缠颈或腰及置肩、手不叉腰,不得谈家庭世务,即使讲佛法亦不宜高声,坐不交足不倚壁,不靠桌,不可随便涕唾等,总之,入寺院一定要恭敬心,例如,我们南传佛教的寺院一定先脱鞋,把鞋放在架上才内进,这也是一种佛弟子一定受过佛门教育,学习威仪。

  中国有两个著名的戒坛,一个是宝华山,另一个是鼎湖山。据说以前此两个戒坛很严格,在那里受具足戒的戒子,都要受严格的训练。从戒入手,收摄身心。要吃过苦头,受过磨炼及考验的人方成大器,所谓“要从千人头上过,先从万人足下行”,可惜现今的戒坛已简单得多了。

  再说入三门时,不要随便由中门或中央直入,用边六时,若由左门入则以左脚先入,由右六入则以右脚先入,任何殿堂都一样,除佛像、经籍或供佛物品外,余物不得随便携入。在殿内,眼睛不得左顾右盼,心中要专一诚敬。一举手,一投足,一拈都可以看得出你有没有受过佛门教育、有没有师承。

  在大殿礼佛,要注意在甚么地方拜才恰当。大殿正中有主垫,那是专供住持大和尚拜佛用的,大家千万不能在这个拜垫拜。主垫后通常有三个拜垫,是做法事时,供斋主用的。通常可以在东单或西单拜。拜佛只要心诚,在哪里拜也一样,不这一定要行到最前或正中央拜。若非集体法会,最好随地而拜(所谓五体投地,以后会讲到)。此外,若有人在拜佛时,切勿在他前面横过,既打扰他人礼佛,也是对佛不恭敬。

  你可懂得上香?

  上香注意事项

  1、香炉内若已有点着香便不需再插。若然带了香上殿,则事放下,让僧侣做早晚课时代为插上,功德较大。不要把香东插西插,插满一大炉,搞得乌烟瘴气,而且东拜西求,求的都是世间俗事,那真的失去供佛、供菩萨的意义了。

  2、插香要诚心。香代表自己的“心香”,表敬意,插一枝表示一心一意供佛,没胡妄念,没有分别心,没有染污。插三枝香亦有表法,例如供养佛、法、僧三宝。或勤修戒、定、慧三学。亦可发愿,愿断一切恶、愿作一切善、愿渡一切众生。(插一枝香发一个心愿)。”

  3、敬香的正确方法:

  (1)先拿起一枝或三枝香点火,点着后,马上把香头竖向上。

  (2)用另一手把火轻轻扇熄,不要用口吹或把香挥动使火熄灭。

  (3)用左右手食指及中指(第二、三指)把香杆夹着,用左右手的大拇指承托着(顶着)香脚。把香头平对佛像举起齐眉供一供。

  (4)若是一枝香,便用左手在香炉中央。

  (5)若是三枝香,先插中央一枝,然后用左手插左边的一枝,右手插右边的一枝,三枝香中间约距一寸二左右,若香炉大,香亦粗大话,香与香的间距可稍宽;相反,若香炉细,香与香之间距离亦可缩短,总之要看情形而定。插每枝香时,默念供养佛、法、僧而发愿等。

  插香时注意,香头到香脚要垂直,不要东歪西倒。

  三枝香插好后,便是问一个讯。

  供佛,除了用香之外,还可以用灯、花、水、果……等等。

  灯:表示光明及智慧。

  花:表示相好庄严

  水:表示心水、净水;水净月现,心净佛现。

  果:表示菩提之果----现在供果是种下菩提之因,将来便结菩提之果。

  以上的香、灯、花、水、果合称为五供养,加上茶、食、宝、珠、衣称十供养等等。并以身心恭敬礼拜供养佛。

  4、拜佛礼仪

  (1)先合掌;直立合掌当胸如棒水,脚要前八后二,就是左右两脚的距离,前面(脚指部分)距离约八寸,后面(脚跟部分)距离约二寸,列成“八”字形。

  (2)先慢慢弯腰,屈膝靠近拜垫边,头亦开始向下叩。

  (3)手“两掌半”右掌按在拜垫中央为第一掌。

  (4)次将左掌按拜垫左前方(较右掌前一掌)为第二掌。

  (5)再将右手移至右前方使两掌相齐为半掌。合为两掌半。

  (6)当头贴着拜垫时,两掌同时翻起,掌心抽上意思是用手心接佛的足以示极度的尊敬。

  …

《佛教仪规入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入寺须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