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深义(台湾法藏法师)▪P15

  ..续本文上一页是属于十九愿所摄的那种人。

  发菩提心修净土法门是一种密行,重点在于行大乘的一心三观。当然他也同时念佛作助行,或者他把两个都当作正行。总之,修十九愿的正行不完全是念佛,修一切佛法都已经是念念念佛的了。中国的祖师常常提到念念念佛,尤其是禅宗的祖师,他们静坐的时候,体会诸法实相,实相念佛。这也是念佛,这是正行。

  修二十愿的正行就是持名念佛或者观想、观像念佛,而观想、观像中国人很少修,专修持名。这就是二十愿的“系念我国,植诸德本”。你们说经典上是“植众德本”,还有第十九愿上面是“发菩提心”,我的经本上是“为菩提心”。我是依藏经上的不同版本。这两个一样,其实“发菩提心”更符合我的解释,这是古来抄写流传中稍有瑕疵,稍有变动,没有关系,我们还是得意忘言。“植众德本”更是一样。古时“众”和“诸”都是种种的意思,流通本是什么就是什么,解释没有差异。这个修法就是持名念佛,以持名念佛为本,其它诸如善行、读诵、教理等为助行,万行齐修,导归极乐。可是各位对于这个“本”有点疑惑,有人会想:“以念佛为本,我要念到一心不乱。”没错,最好是这样修,念佛总要有个效果。传统的中国佛教常强调这个。你们参加佛七,主七师常说:“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早一点念到一心不乱!”哪儿都是一样。最明显的是二十愿所摄的众生修持名念佛,你们是否一向也这么修?应该要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是正行,其它万行为助。是这样。

  可是你们别忘记,我说过中国稍微少强调十八愿。它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甚至“乃至一念”亦得往生。这一愿所摄就不同了。这一愿里边没有讲到任何修行,最后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也不算修行,只要不去做就好。谁没有办法“乃至十念”哪!古来有人解释十念是回答弥勒菩萨问的那个十念。后来善导大师说不是,古来的祖师都说不是这样解释,是指的十念佛号,所以我们不用其它解释。那么你看到愿文里讲到修行没有?有,只讲两件事,“欲生我国”的那个“欲”,加上“至心信乐”,它在讲那个信心。所以,十八愿所报摄的本是涌现那欢喜无量的信心,以涌现欢喜的信心为本。只是你信心不退,就象法华经说的“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只现一念“大喜充遍身”。再也没有二念,从今以后,一喜永喜,决不退转。什么时候你开始喜,就是你往生确定的时候。日本真宗也讲往生决定,欢喜念佛。解释是一样。

  十八愿的“乃至十念”的念佛不是求一心不乱的,他是怎样念佛呢?

  “南无阿弥陀佛,你好伟大!南无阿弥陀佛,你好慈悲!南无阿弥陀佛,我确定往生了,我好感谢你啊!南无阿弥陀佛,……”他就是用这种由哀的赞美、感恩、无限喜悦的心情来念佛的。

  这和中国传统的求一心不乱的念佛心态是不同的。两种修法都没有错,都在弥陀本愿摄受之下。就看你和哪一种修法相应而已!我如此介绍的用意不是要你修哪一种,而是让各位了解除了中国传统的二十愿修法之外,特异方便的修法是怎么样的。

  当然十八愿是特异方便的修法,因为它好像没做什么动作,只要你相信、欢喜、决定,那一刹那就能往生。一心不乱还怕后来又乱了呢!你欢喜决定,你大喜充遍身,你就是妙好人。妙好人的统一概念就是很欢喜,对这件事很感恩,一高兴就感恩。你一天到晚吵着要你爸爸给你买个生日蛋糕,就是不买,终于有一天买来了,你吃下去,高兴之余会感谢你爸爸。就是这样,不需要开悟,你自然会高兴、感恩。这反应很自然。

  因为我相信弥陀佛的十八愿摄受我,我能往生了,我大喜充遍身。你怎么会欢喜?因为你信十八愿,你就被该愿所摄,所以你会欢喜。你一欢喜,那更是为十八愿所摄。所以你至心信乐,一刹那你就肯定:爸爸让我回家啦!而且飞机票已准备好了。你就不会怕临终起颠倒心。我问你,你再怎么样的恍惚、颠倒,乃至你变成了植物人,你是不是总有我执?那个“我”是与生俱在的,所以植物人也还会有某种微细的反应。他咳嗽咳不出来的时候。会憋的脸色发紫,然后咳嗽。道理一样,当你仰信阿弥陀佛,相信没有任何否定的理由,没有任何障碍,你能确定接受弥陀本愿的接引,而处于至心信乐之中,乃至十念,乃至一念,都能往生,你确信受了佛的这种深恩之时,这一些就会自然地变成你性格中的一部分。

  在这样情况下,当你临终时,你对弥陀佛会不会来接引,绝对不会怀疑。你对有没有什么样的助念,绝不会担心。十八愿的意义就在这里。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观经》上说“五逆十恶,具诸不善”的人,也能往生。得救者是那样的欢喜,那种感觉由然地涌现不退。注意!要欢喜无量,由然不退,充满着对弥陀佛的感恩,能生起这样的心,而且护念此心,使之不退,这就是正行。此时,正行就不再是我们所说的念佛了。

  十八愿的正行是这样,其助行是什么呢?就是平常闻思弥陀本愿,经常听闻弥陀本愿的讲解,思维弥陀本愿,加深理解弥陀本愿。弥陀佛兆载永劫为救度十方众生而修行,他为了建立十方净土当中最美好的极乐净土,在世自在王如来的帮助下,观察了无量无边的佛刹,经过五劫思维,设计了极乐世界的蓝图,再用兆载永劫不可思议的时间去精勤修行庄严,成就了庄严妙丽的极乐净土。他的四十八愿中的十八愿就是专门摄受我们这些愚痴、颠倒的众生。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就能往生。它的重点在于时时刻刻的欢喜无量,时时刻刻的愿意往生,如果今天欢喜,明天不欢喜就不行。什么时候恶事发生了,比如突然一条恶狗追来了,你不会叫妈,脱口只叫阿弥陀佛,这一念便是特异方便,快、直捷,而且当下成就。这是正行。听闻佛法、闻经思维这些助行的作用,也是护持信心,使之深化和不退的。

  中国传统的净土宗,常常强调信、愿、行这三学。那么,信、愿、行在摄生三愿当中是怎样安排的呢?先看十八愿,十八愿重点在“信”,“至心信乐”就是讲“信”,有信才有乐嘛!因信发愿,“欲生我国”就是“愿”,这愿能不能成就,关键在“信”。对佛的本愿没有丝毫怀疑,彻底的仰信,相信自己一定为十八愿摄受而欢喜无量。有没有“行”呢?“乃至十念”嘛!就是说你也要让你的信心时时刻刻的存在,所以十八愿以“信”为主,可是也不离愿、行、以愿、行为辅。中国祖师强调的信愿行在十八愿中完全看得出来。

  再看十九愿,“十方众生,发菩提心。”这个发菩提心就是愿心。然后“修诸功德。”它的重点在发菩提愿,这是大行菩萨修的。修大乘法门,最重要的是发菩提心,上成佛道,下化众生,这是大愿。可是没有见到“信”哪!他“至心发愿,欲生我国”,当然相信弥陀佛能够接引他,菩提愿心中就充满了“信”。所以这是以愿心带动信心,和十八愿以信心带动愿心不同。所以十九愿也是信、愿、行具全,而以愿为主,信、行为辅。

  二十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这就是“行”嘛!这跟信、愿无关,中国人常强调多多念佛到一心不乱,就是时时系念。接下来是“植众德本”和“至心回向”,这也是“行”。可以看出,二十愿是以“行”为重点。下面的“欲生我国”明显的是“愿”。那么“信”呢?因为你系念并且欲生我国,当然说明其中有“信”。信阿弥陀佛和弥陀本愿真实存在,信极乐世界的极乐,所以才会“系念我国”和“欲生我国”。这就是中国最传统的欣羡心。二十愿是以“行”为主,信、愿为辅。我们可以一再看到中国最传统的修法在二十愿当中显露出来。

  中国的祖师真了不起,他们把三愿当中的信、愿、行都总结、揭示出来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愿是如此严密,各自都有信愿行在里面,可是随愿不同,各有侧重。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分别不同以信、愿、行为主,这样的修行法门太严密了。所以净土法门有这样三类修法,你们要修哪类?都没有高低,应机为上。

  虽然法法平等,我个人给予你们以下一些建议。不妨多注意十八愿,让你早一点得大喜充遍身,得信心不退,往生决定。如果一下子还不能实现的时候,不妨修二十愿,回归中国传统,一方面多念佛,一方面修福,累积资粮,以中国传统作基础修。同时不妨多注意十八愿,如果在哪一天因缘成熟,不小心让你大喜充满全身,这就太好了,那时候你念佛求一心不乱,犹如控囊取物。因为你那时欢喜无量,没有半点怀疑,念佛不就很容易了吗?因为你没有怀疑,就能够身心安稳,就容易心思专一,减少妄想杂念。你就可以在无限感恩、欢喜无量的心情中念念念佛。就不会象有人说:我工作当中没法念佛呀!或者好象弥陀佛从今以后把你忘记啦!或者是说你的飞机票钱准备不够,极乐世界的海关不让你进去一样。现在你就不会那么样担心了。

  可是要是你修十八愿得不到大喜充遍身,二十愿又修不好,就两头都落空,就会象我们说的念佛一辈子,没有得利益。既不了十八、二十修不好,十九修不来,三愿皆不得,当然不往生。对二十愿有怀疑嘛!他认为他修的不够,一心很乱嘛!没有办法一心不乱。对十八愿又领受不来,不能真正仰信弥陀本愿。那十九愿要发大菩提心,修菩萨行,当然我是愚痴凡夫,既没有“心”,也没有“行”,修不了嘛!这样三愿皆失。这就说明,为什么弥陀佛有不可思议的慈悲的三愿,仍然有那么一些众生要当面错过。

  如果要以三愿那种不可思议来说,十八愿最不可思议。只要真正仰信就能得到利益,乃至生前没有皈依,没有念过佛的老阿婆都能往生。就有我上次讲的冰冻八天仍然往生这种事情。证明十八愿确实不可思议。所以你们应当多注意十八愿,可是不放弃二十愿,就是平常修一心不乱的那种修法。以前你会认为修一心不乱是唯一的修法,现在那就不同了,因为它只是修法之一,不必…

《净土深义(台湾法藏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念佛十种功德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