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魔逆经通义▪P3

  ..续本文上一页生故。而菩萨已离见, 非被业系也。及众驶水,是譬舟行而是随水所流也。众生生于三界,是随业流转, 犹舟之随水而行也。菩萨则不然,非是随业报来受生死,是乘大悲愿来入三界也。

  舍于二事者,言菩萨来入三界,非是业系,故已舍生死二事也。亦可说舍于分 别二见也。

  不计有身亦无吾我。菩萨已舍生死,故无身见,亦无我见。而等除去终始生没 ,终始生没者,生灭见也。

  若有能行如是精进者,是为菩萨平等精进。

  【文殊师利复谓大光。菩萨修业常以平等。其于智慧圣明之达。无所修行

  。晓了善权。将摄众德之本。分别慧者。无我无人无寿无命。则以善权

  精进。开化一切众生。圣明达者。于一切法无应不应无净不净。晓善权

  者。精进摄于一切正法。进智慧者。悉了于一切不坏法界。了善权者。

  供养奉事无央数佛。达智慧者。进圣无为。晓善权者。宣畅一切文字之

  教种种别异。智慧圣者。修行佛身了无穿漏。解善权者。三十有二大人

  之相而自庄严。智慧圣者。使诸生死无所生。解善权者。则为所念常向

  众生。智慧圣者。修行于空无相无愿。晓善权者颁宣断除六十二见众想

  之着。志有所求。智慧圣者。劝助精进至于六通。解善权者。神通变化

  多所救济。智慧圣者。精进不见诸种阴入众衰之难。解善权者。执持将

  护诸种阴入。智慧圣者。遵修泥洹本性清净。解善权者。为诸众生开化

  化导示。无上正真所当修行。智慧圣者。谓得慧眼所无极。解善权者

  逮致天眼化诸著者。智慧圣者。不得诸法所行精进。解善权者。敷演文

  字而讲说法。智慧圣者。分别诸法义之所趣。解善权者。宣畅如应辩才

  之慧。智慧圣者。晓了诸根各各别异心念不同。解善权者。究尽众人如

  应说法。智慧圣者。识达八万四千诸行。解善权者。能为一切颁宣指示

  八万四千诸品法藏。是为菩萨平等之业精进行也。】

  此下论说菩萨离诸魔事,平等精进,应具智慧与善权。智慧者,菩萨实智也。 善权者,菩萨方便智也。然权实二智互显,故菩萨修业,智慧善权,常以平等而修 。

  菩萨以圣智慧究尽无上佛道,以善权方便,成就无量功德。圣智慧者,清净无 为是第一义。善权方便者,体具无量妙用,成就世间义。智慧方便平等无二,故菩 萨修业常以平等也。

  其于智慧圣明之达,便是菩萨圣智慧。菩萨圣智慧则无所修行,以清净无为故 。菩萨晓了善权方便,于是将护摄持一切众德之本。清净心是一切众德之本,菩萨 晓了善权,故将护摄持清净心。

  分别慧者,即圣智慧也。无我无人无寿无命,是不取于相也。然以善权方便精 进开化一切众生。菩萨不着我人寿命相,而能成就其化德。

  圣智慧者,于一切法无相应亦无不相应。无净亦无不净,因为一切法不可得故 。晓善权者,以不可得为方便摄受一切善法。

  圣智慧者,了达一切法同一法界,而法界即毕竟空界。故一切法不可破不可坏 ,因为一切法入于法界,悉不可得故。通达善权者,以不可得为方便而供养奉事无 尽数佛。

  圣智慧者,证入无为。晓善权者,于无为法示种种差别相,宣说流布一切文字 言教。

  圣智慧者,修行佛身了无穿漏。此言佛法性身也,佛法身非有非无不来不去无 生无灭,故无有穿漏。解善权者,以三十二相而自庄严。三十二相者,报化身所具 也。

  智慧圣者,知生死如幻而实无生死。解善权者,则以大悲心愍念有情,一切功 德回向众生。 智慧圣者,修习于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大般涅槃经云,定相名空三 昧,慧相名无愿三昧,舍相名无相三昧。晓善权者,颁宣断除六十二见众生之着。 颁是流布的意思,宣是宣扬宣说。众生着于邪见,邪见略说有六十二种,称为六十 二种邪见。凡夫于五受阴起我见妄想计着,便生六十二种邪见。天台,嘉祥诸师, 于我见中成六十二见。因为外道于五阴计我,例如一、计即色有我,二、离色有我 ,三、我在色中,四、色在我中。于受想行识亦如是计,于是成二十种见。此二十 种见复历三世,于过去未来现在均如此计,于是成六十见。再加上断常二种根本见 ,便成六十二种邪见。其余大般若经依十四难开六十二见,今且从略,不作介绍。 众生着如是等邪见,皆是以有所得心,志有所求也。

  智慧圣者,劝助精进而至于六通,六种神通即六种无碍也。即天眼天耳神足他 心宿命漏尽等六种无碍,此言其自利也。解善权者,以神通变化,救济一切众生, 此言利他也。

  智慧圣者,精进不见诸种阴入众衰之难者,菩萨精进于不起众衰生增减诸见。 不见诸地水火风四大种生灭增减,亦不畏色受想行识五阴,及六根六尘十二入等有 生灭增减众衰之难。故能入生死度众生也。解善权者,虽知诸种阴入无众衰之难, 却加意执持将护度一切众生,不令染于世间。所谓「诸种」者,地水火风四大种也 。

  智慧圣者,修于涅槃本性清净之道。涅槃不生不灭,故本性清净。解善权者, 菩萨为开悟众生,度化众生,诱导众生,示以无上正真菩提所当修行之道。

  智慧圣者,所谓得慧眼,此言佛之清净眼曰慧眼。慧眼清净,故所睹无极。无 极即清净也,所谓眼清净则见尘清净也。解善权者,逮得天眼。天眼者能见细色, 菩萨为化执着众生,故假天眼察乎世间。但凭慧眼不能度众生,为什么呢?因为慧 眼无所分别故。所以菩萨为度生故,生于天眼。

  智慧圣者,不得诸法所行精进者,一切法悉如幻化,皆不可得,菩萨即以不可 得为方便,精进修行于般若波罗蜜,解善权者,以不可得为方便,开敷演说诸文字 言教。

  智慧圣者,分别诸法义理之所趣。诸法甚深义理,皆归毕竟空也。解善权者, 宣说畅演,于诸众生有所难问,皆能如应而答,辩才无碍。 智慧圣者,晓了诸根各各别异心念不同者,是言菩萨以一相智慧能晓了一切差 别也。佛以无相慧,能晓了一切相。以无分别慧,能晓了一切分别。以无住慧,能 晓了一切众生心念之所住着。金刚三昧经云「若住大海,则括众流。住于一味,则 摄诸味。」华严经也说「能于一念悉了知,一切众生无有余,了彼众生心自性,达 无性者所行道。」所以智慧圣者能以一相慧应一切慧,故知诸根各各别异心念不同 。解善权者能究尽众生根性心欲,而能顺其根性,如感而应为其说法。这一段文是 说菩萨以圣智慧知一切众生之根性心欲。以善方便顺其根性心欲,而为说法度化。

  智慧圣者,识达八万四千诸行皆悉无常,而能以善权方便,为一切众生,宣说 指示八万四千诸品法藏。诸品法藏者,即指示八万四千修道之行也。

  以上所说智慧善权,是菩萨平等之业精进行也。

  【文殊师利。分别说此平等精进。示众会时。八千天子。寻发无上正真道

  意。五百天子。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发无上正真道意者,即发无上菩提心也。初住位是发心住,此心一发,永无退 转,故名入正定聚。 无所从生法忍者,即无生法忍也。破无明证法性,安住于不生灭法,是曰住无 生法忍。约位言在于初地,因为菩萨登初地,即能破无明证法性也。有云七地以上 得无生法忍,初二三地得音响忍,四五六地得柔顺忍,七地以上得无生忍。若依华 严问答,初二三地得音声(响)忍,四五六地得顺忍,七八地得无生忍,九地十地 得七种譬喻忍。七种譬喻忍即如幻忍,如炎忍,如梦忍,如响忍,如电忍,如化忍 ,如空忍,依仁王经复开出五忍:习种性(住位),性种性(行位),道种性(回 向位),均为伏忍位。初二三地为信忍位,四五六地为顺忍位,七八九地为无生忍 位。十地至妙觉为寂灭忍。

  其实音声忍与柔顺忍皆是无生忍之别名。闻甚深无生法而不惊怖,名音声忍。 能顺乎真实无生之法,而生决定印可名柔顺忍。今五百天子得无生忍,应是登初地 也。

  【世尊即赞文殊师利曰。善哉善哉。仁快说此诸菩萨众平等之行。于是大

  光白文殊曰。如来赞仁宁踊跃乎。文殊答曰。卿意云何。假使化人赞于

  化者。又其化者宁踊跃乎。答曰不也。其化人者无所系着。亦无所受。

  报曰。如是一切诸法自然之相。悉如幻化。如来之相亦复如此。吾当何

  因而踊跃乎。譬如呼响。于善恶声无所是在。亦无所受。一切诸法亦复

  如是。犹如呼响本悉清净。如来文殊其净亦如。吾当何因而踊跃乎。】

  如来称叹文殊师利说,善哉善哉,仁者说此诸菩萨众平等之行,实令人畅快心 怀也。

  于是大光天子问文殊菩萨说,如来称赞仁者,仁者一定很欢喜罢?

  文殊师利说,大光天子,我问你,假使能作幻化者,称赞他所幻化的人,他所 幻化的人会不会欢喜呢?

  大光天子回答说,不会的,因为那个化人,非是实有,只是一种幻化,所以无 有想着,亦无所受,怎会有欢喜呢?

  于是文殊师利说,如是如是,一切诸法自然之相,皆是因缘所现。十方一切诸 法,无非因缘现者。既是因缘所生,则知诸法所现,悉是因缘,而无实法。如大智 度论说,若法因缘生,是法性实空,若此法不空,不从因缘有。

  既然一切诸法自然之相,皆是因缘所现,故知一切法相如幻性空。

  文殊师利说,如来之相亦是如幻性空,我当何因而欢喜呢?

  以下举譬喻说明,譬如我们在山上高呼一声,必然有回响而应,这种回响于善 恶声,无所取着,亦无所受。

  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下,是以譬合法。一切诸法亦是这样,犹如呼响一样,本悉 清净,无有取着,无有所受。

  如来和我文殊之清净,不二不异。亦「如」之如字,是如如义,即不二不异, 无有分别也。既然如此,我当何因而欢喜呢?

  【大光又问。何故如来赞于仁者。文殊…

《佛说魔逆经通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