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魔逆经通义▪P7

  ..续本文上一页

  知诸缘起皆归空寂,是如来圣慧。众生志行,皆是虚妄缘起。如来以圣慧,如 实知一切众生之志行,皆虚妄造作。故曰众生志行于如来圣慧中求,则得之矣。

  如来圣慧于众生诸根各异分别原际中求。众生以六根分别六尘,各各别异。眼 分别于色,耳分别于声,鼻分别于香,舌分别于味,身分别于触,意分别于法。眼 分别于色生于眼识,乃至意分别法尘生于意识。

  分别原际中求,原际是究竟处。诸根分别所生之识,求其究竟处了不可得,而 不可得即如来圣慧。不可得者,即是自性清净心,即是菩提、涅槃、权实智慧,故 曰不可得即如来圣慧。

  何以说诸根分别所生之识求其究竟处了不可得呢?譬如眼根对色尘所生之见, 此见若在眼根,见既在眼,应不关于色。易言之,有色固眼能见色,无色眼亦能见 色,因为见在眼根故。故见在眼根,不合于道理。

  如果说见在于色尘(因为有色始有见,无色则无见,似是见在于色。)如果说 见在于色,应是色见,眼不见,何得谓眼见于色?所以亦不合道理。

  如果说见之本身自具见能,若无眼根亦无色尘,然则见为何物?故遍求其见了 不可得。

  是知根尘识诸缘和合乃有于见,见属因缘,本无原际自性。乃至诸根亦因缘起 诸阴界入一皆因缘所起。既是因缘所起,故知诸根阴界入,分别其原际悉无自性。 所谓无自性者,乃由因缘起也。以其无性随缘,故有诸根之用。而无性不可得者, 即如来圣慧也。所以文殊答曰,如来圣慧,当于众生诸根各异分别原际中求。

  大光天子说,文殊师利,今所说者我不能了解。如果不能了解,便不能分别辨 明其义。则当愕然,愕然即是惊愕疑惑。 文殊回答说,如来之慧无能分别。因为如来之慧,究竟如虚空,不可测度不可 思议,所以如来智慧无能分别。

  大光又问,何故无能分别?文殊回答说,如来智慧无所罣碍,等虚空故。亦无 想念,离诸相故。想者取相,念者忆想。如来智慧离一切相,故无想念。不可逮得 ,因为如来智慧,无所着,无所住故。无有言词,亦无所行,无心意识。大乘密严 经云「藏识是心,执我名意,取诸境界说之为识。」离于言教,无有言词者,言言 语道断也。亦无所行,无心意识,是心行处灭也。离于言教,是说道不在文也,切 勿徇文以为悟道也。如来之慧,离于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也。

  所以文殊说,以是之故,如来之慧,无能知者,不可分别。

  【又问文殊。设如来慧不可分别。诸声闻众云何晓了。何因菩萨而得住于

  不退转地。答曰天子。如来至真善权方便。因时颁宣文字之说。又其慧

  者无有文字。譬如不从水中而生火矣。钻木求火及照阳燧乃出火耳。如

  来若此。威神圣旨道慧无边。广分别说本无之慧。无有能知如来圣慧。

  如来圣慧烧诸愚痴暗昧草木令不复生。彼则何谓烧诸愚痴暗昧草木。一

  切分别众行之心。演道品法六波罗蜜诸度无极。】

  大光大子又问文殊菩萨说,假使如来智慧不可分别,那么声闻众对于如来的言 教,怎能晓了呢?同时何因缘故菩萨而得于不退转地呢?声闻人之晓了佛法,菩萨 之住不退转地,皆因分别佛之言教而得。如果如来智慧不可分别,声闻及菩萨何能 得其成就呢?

  所谓登不退转地有三种,一位不退,二行不退,三念不退。若依弥陀要解,位 不退者,入圣流不堕凡夫。行不退者,恒度众生不堕二乘。念不退者,心心流入萨 婆若海。萨婆若译为一切种智,是佛果德之智。菩萨因地修时曰般若,果位之智曰 萨婆若。

  若依观无量寿佛经妙宗妙,破见思惑名位不退。伏断尘沙惑名行不退。破无明 名念不退。 大光天子作如是问,文殊回答说,如来至真等正觉有大权巧方便,因时机随宜 而为众生说法,令一切众生,无论根机大小,皆能随宜而得契入也。故佛演一法异 类各通,此是佛之神通不可思议。佛演一法,不说二法,若演二法,即是魔说。维 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谓一雨之润,大小普滋也。

  佛圆音一演,人天乘得乎三皈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声闻乘人则得于四谛,缘觉 乘人则得十二因缘,大乘人则得六波罗蜜。正如同是一真法界,然造恶众生,见是 三涂恶道。行善众生,则于一真法界见是人天善道。声闻乘人,则于一真法界见是 声闻境界。缘觉乘人。于一真法界见是缘觉法界。大乘人则于一真法界,见是菩萨 法界。而实际上,法界是一,所谓无界,无界者,毕竟空也。

  故佛以无分别慧,应一切慧。同一毕竟空,能令众生随其根机,见是九法界。 此即如来之善权方便也,故曰因时颁宣文字言教。

  然而佛之慧者,无有文字。所谓至道无名,名以显道也。借指针月,而月非是 指也。

  以下举譬喻明法。譬如水中不能生出火来,必须钻木取火,阳燧是取火镜,用 取火镜对正太阳,使其焦点集中于易燃物上,便会有火燃起,非是从水中出火也。 这譬喻说明,如来之慧,并不就是文字相言语相心缘相也。 所以如来之威神旨意佛道智慧无边不可思议,如来以善权方便,广分别说于本 无之智慧。

  如来圣慧,无有能知者,因为如来圣慧离文字相言语相心缘相故。

  众生愚痴暗昧,犹如秽杂之草木,如来有大方便,以此本无之慧,能烧毁一切 众生愚痴暗昧草木。愚痴暗昧草木者,形容众生之烦恼生死也。能令众生烦恼生死 断尽,永不复生也。众生之烦恼生死,即一切分别众行之心也。

  为是之故,佛演道品法,及六波罗蜜法。道品法即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者 ,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六波罗蜜者, 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无极者,即波罗蜜也,即到彼岸也。

  【又问文殊。无有草木不生瑕秽亦无疮病。云何说之。答曰。所畅说者无

  缘起分。所言无毁无合无散。所颁宣者不说生死无泥洹教。无所蠲除亦

  无所断。不有造证无所遵修无得无归。此所言者乃为寂寞坚要之辞。】 一切法因缘而有,无微尘许法不是因缘而有。既然有属因缘,故知法无自性。 法无自性,故曰诸法本无。以本无故,所以一切法本来清净。一切法本来清净,故 无有草木,不生瑕秽,亦无疮病。因为一切法本来清净,空寂无所有故。既然一切 法空寂无所有,怎么可以言说呢?大光天子如此问文殊师利。

  文殊菩萨回答说,虽然一切法皆是缘起,缘起无性空寂,当体即是第一义空。 以缘起即空寂故,所以如来所畅说者,无有缘起分。无缘起分者,无缘起之因也。 于第一义空中,一切法无因无始无生无作无起也。

  所言无毁无合无散。若法本来清净本来空寂,故无毁无合无散。假使有法,始 有毁有合有散,今一切法本来清净空寂,于无法中焉有毁有合有散?佛以无所得为 方便演说诸法,以无相为方便演说诸法,以无住为方便演说诸法,实是假借言说以 明空寂,从空寂而立言说。虽有言说,而实无说而说。借明第一义空,虽说而无说 也。若无言说,无以明第一义空。无第一义空,亦无以立乎言教。不同凡夫二乘, 闻言教则徇文,闻道理则滞空也。 如来所颁宣者,不说生死,亦不说涅槃教。因为生死者因缘生法,因缘生法无 性空寂,现有生死皆犹幻化。以皆如幻化,故无有生死,所以如来不说生死。而涅 盘即是本来清净,无性空寂,佛以此境界假名涅槃,实亦无有涅槃可得,所以佛亦 不说涅槃。

  或者有人会问,佛出现于世,即为度一切众生皆入涅槃,何以说无有生死无有 涅槃呢?

  须知佛出现于世,实不为度生死入涅槃,生死如幻,如幻之法,焉有可度?涅 盘本具,既无有出,亦无有入,焉有能入涅槃?故佛出现于世,以大悲心怜悯众生 迷妄,欲度众生之生死涅槃二见耳。若人舍于生死涅槃之二种见,假名曰入涅槃也 。一切法本来清净,众生迷妄,于清净中妄自毁犯染着,故佛兴大悲,出世度众生 。

  大哀经云「所谓净者,无所着故,亦无所犯。愚痴凡夫不觉其实,反为客尘而 见染污。我当解彼本净显曜,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蠲即除也。无所蠲除亦无所断,因为诸法本无故。于本无法,故无蠲除亦无所 断。

  不有造证下,是言无修亦无证,既无果可得,亦无法可归依也。

  佛如此宣说,乃为寂寞坚要之辞也。寂寞坚要之词者,是虽有言说,本来清净 也。

  【天子报曰。难及难及至未曾有。文殊师利。今所说者微妙巍巍无极之慧

  。超异如是而魔波旬不来至此。欲废乱之行于逆乎。】

  大光天子闻文殊师利说法后,极度赞叹说,难得难得,此是我未曾听过的妙法 也。文殊师利菩萨,你现在说这种微妙崇高清净智慧之法,难道你不怕魔波旬,前 来扰乱而有违逆的行动吗?

  【适说是语须臾未久。时魔波旬在于虚空。兴大云雨謦扬大音。其音普闻

  一切众会。时众会者各心念言。此何等声流溢乃尔。尔时世尊告文殊师

  利。仁宁见魔所兴乱乎。答曰唯然天中天。】

  正当大光天子说这话时,很短的时间内,魔波旬便来到法会的空中。

  謦扬便是扬声大咳,轻声者曰謦,重声者曰咳。其声令一切众会普皆闻之。大 众都奇怪的想,这是甚么声音竟这样地狂妄放肆。于是世尊告诉文殊师利说,仁者 ,你见到魔来扰乱了吗?文殊师利回答说,是的世尊,我知道了。天中天是称赞世 尊,为天中之天。

  【文殊师利。即如其像三昧思惟。令魔波旬自然见缚。寻便堕地。唤呼称

  怨恚恨骂詈。文殊师利。今当杻械锁缚我身。】

  如其像三昧,便是如幻三昧也。三昧者定也。文殊入如幻三昧后,令魔波旬自 见受缚,而堕落地上。

  魔波旬唤呼埋怨,忿恨地骂道,文殊师利,你为甚么扭械锁缚于我?刑具加身 谓扭械,铁索系身曰…

《佛说魔逆经通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