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讲记▪P7

  ..续本文上一页不去,不取不舍,非因非缘。何以说非因非缘呢?不是说诸法因缘生吗?原来因缘生法悉无自性,故曰非因非缘。如是不得一切法,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可得。故金刚般若经云:「须菩提。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来于然灯佛所。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

  释迦如来,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均未蒙授记。何故未蒙授记?因为尔时释迦牟尼佛,以有所得心承事供养诸佛故。何以于然灯佛所得蒙授记作佛?以无所得心故。所以如是一法,如来觉证。

  【复次善男子。如来了知一切诸法。无有自性不可为喻。无有文字之所辩

  说。如是之法如来觉证。】

  这段文是总结上文,前面胜思惟菩萨问佛有何法如来所觉所证,这里是总结上 文无有自性法,为如来觉证也。假使我们说这是对胜思惟菩萨说的亦可以,说是对大众说的亦可以。善男子可代表胜思惟菩萨,亦可代表大众。要是说佛是答复胜思惟菩萨,那么善男子应该是对胜思惟来称。可是与会的大众不只胜思惟菩萨一个,佛的答复当然大众都能听得到,所以这个善男子应该是对法会大众说的。总结上文,归结出法无自性。

  诸法缘起性空,皆不可得。法不可得,焉有自性?无自性法,怎可为喻?文字言说皆是譬喻,而无实义。故经云说某法,即非某法,是名某法。既不可为喻,故无文字之所辩说。

  【善男子。如上所说。如是之法。悉是如来所觉所证。】

  总结上文。

  【当佛说此遍照光明藏无字法时。有微尘数诸菩萨等得住十地。又有无量

  诸菩萨等住于诸地。又有无量诸菩萨等证得百千诸大三昧。又有无量尘

  数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有无量无边众生得阿罗汉果。又有

  无量无边众生。得脱地狱饿鬼畜生种种诸苦。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诸在

  会众悉不唐捐。无有一人而空过者。】

  此明遍照光明藏无字法,功德无量,普能济度一切。菩萨行位,若按五十二位 ,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今遍照光明无字法门,自三涂以至于十地普皆得益。十地者法云地,望佛曰菩萨,望下地菩萨可曰佛。

  住于诸地者,即十地以前菩萨。初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极难胜也,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

  三昧亦名三摩地,译为定、正受等。大智度论谓善心一处住不动曰三昧。诸大三昧如首楞严三昧,金刚三昧,师子吼三昧等。如佛言:念佛三昧者,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也。首楞严三昧有五名,即首楞严三昧,金刚三昧,师子吼三昧,佛性,般若波罗蜜。(见大般涅槃经)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菩萨初住位。初住名发心住,菩萨一经发心,永不退转,故曰正定聚。

  阿罗汉是小乘无学位。上二界(色界无色界)七十二品思惑,断至七十一品解脱道时名阿罗汉向。断至七十二品解脱道时,名阿罗汉果。此时行人证得五分法身,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脱法身、解脱知见法身,自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子缚已断,果缚犹存,名有余涅槃。若灰身灭智,则名无 余涅槃。

  以下明度三涂众生,得生人天,受胜妙乐。唐捐者,即空过也。在会众生,无一空过者。

  文中得脱地狱饿鬼畜生种种诸苦者,非谓三涂众生亦得预会也,三涂众生苦道无暇,焉得预会?是言当堕三涂之众生,闻法即得脱离三涂苦报也。如黑氏梵志,已得五通,自知当得地狱苦报。于是急投佛皈依,见佛闻法后,即脱地狱苦报。故经云诸在会众,悉不唐捐,无有一人而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

  云何佛不付嘱余弟子,而独付嘱罗罗?因为罗罗者佛子也,佛旨在示受此法者,即为佛子。佛子者,能续佛慧命,普度众生者也,非小乘人所能任。故下文引出九十亿菩萨摩诃萨受持此经。

  【时彼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闻是语已承佛神力。白佛言。世尊。我

  等誓于娑婆世界后时后分。见有堪能为法器者。我当为彼宣说是经。惟

  愿世尊不以为虑。】

  九十亿菩萨摩诃萨,闻世尊将是无字法门付嘱罗罗,即明佛意。故承佛神力 ,誓愿受持弘宣是经。

  后时后分即末法时期。

  【尔时四天王。复白佛言。世尊。若当来世有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有受持

  此经典者。我当拥护。诸有愿求皆令满足。何以故。此善男子及善女人

  。能受持此经是法器故。】

  此时四天王拥护末法时期受持此经之人。前九十亿菩萨为彼宣说,是展转流通也。今四天王承九十亿菩萨之意,愿拥护展转流通之法师也。

  四天王者,居须弥山腹,分别护持四部洲。东方持国天王,领干闼婆众。护持东胜身洲。

  南方增长天王,领鸠盘茶,及薜荔多,护持南瞻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率领诸龙,护持西牛货洲。

  北方多闻天王,领夜叉及药叉,护持北拘卢洲。

  【尔时世尊。见九十亿诸菩萨等及四天王如是请已。便作是言善男子。我

  此所说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我得佛来未曾演说。今为汝等而演说之。】

  世尊特赞无字法门,以奖劝受持。所言我得佛来,未曾演说者,是言未明宣其 文也。而遍照光明无字之义理,实已寓于诸大乘经矣。

  以下明闻持功德。

  【善男子。彼未来世诸众生等。若得闻此希有法门。当知是人久已成就无

  量福慧。当知是人则为承事供养于我。当知是人则为荷担佛大菩提。当

  知是人决定当得成就辩才。当知是人决定当得清净佛土。当知是人临命

  终时定当得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之所围绕。当知是人常见我身在灵鹫山

  。及见此等诸菩萨众。当知是人则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

  。当知是人不堕恶道。】

  久已成就无量福慧。菩萨修习众生忍成就无量福,修法忍成就无量慧。欲修众生忍,应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欲修法忍,应行般若波罗蜜。故是人久修六度已有成就,始能得闻如是希有法门。

  承事供养于佛,应以无所得心,无所求心,始为清净无上供养。若以有所得心供养,有所求心供养,实是供养于己,非是供养于佛。

  荷担佛大菩提者,无上菩提也。无上菩提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菩萨荷担此法者,名荷担如来家业。菩萨欲荷担此法,必行自觉觉他,必行上求下化,必行 悲智双运。故今闻此无字法门,必是久行菩萨道之人。

  以上赞闻法人过去现在所种之善根,以下称其当来成就之功德。

  当得成就辩才。亦称为无碍辩才,亦称为无碍智。共有四种,即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词无碍辩,乐说无碍辩。前二种是菩萨自觉之功,后二种是菩萨化他之德。若分别解说,在心无碍则名智,在口无碍则名辩。若通论只要心口无碍,悉得名智或名辩。

  若依大般涅槃经,此四无碍辩才,唯大乘有,小乘不得。经云「声闻缘觉无四无碍辩智。」

  法无碍辩。知法无滞名法无碍。斯具五种义:一、知教法无滞。二、知世谛无滞。三、知第一义无滞。四、知因行无滞。(因行者,菩萨因地法行也,亦即行法也)五、知果德无滞。

  义无碍辩。所以名义,解其所以无滞名义无碍。此亦有五义:一、解教法所以无滞。二、解世谛法所以无滞。三、解第一义所以无滞。四、解因行无滞。五、解果德无滞。

  辞无碍辩。辨法之言名辞,于辞无滞名辞无碍。此亦五义:一、知名无尽,起 说自在。二、得「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随以所言,起说自在。得一切众生语言三昧,非但解知各国方言语无所滞。乃至十方六趣一切众生语言,无所不解。否则焉能度化十方一切众生?三、解知一切声相,起说自在。四、得闻持不失一切教法,起说自在。五、得义持一切义不失,起说自在。

  乐说无碍辩。语称物情,机理契合,称说自在名乐说无碍。此亦五义:一、知义不同,称情乐说。二、知法不同,称情乐说。三、知诸法名字不同,称情乐说。四、知方言不同,称情乐说。五、以圆音敷演,闻者普令得益,称情乐说。总而言之,四无碍辩者,在佛即名差别智。

  当得清净佛土,一切报佛之土皆是净土。阿弥陀佛即是报佛,故云临命终时,定当得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之所围绕。

  常见我身在灵鹫山。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者,是化佛也,今闻此经者,常见我身在灵鹫山,应是见佛法身也。

  已得无尽藏是闻法也。合上二句,是说闻此经者,定当见佛得法也。

  若人知宿命者,当知警惕而不作恶,故不堕恶道。

  【复次善男子。今我说此未曾有法。若当来世有善男子及善女人。设有已

  作五逆等罪。闻此法门若能书持读诵解说。或劝他人书持读诵及以解说

  。我见是人不堕恶道。其人所有诸烦恼障业障报障皆得清净。其人来世

  具得五眼。其人则为一切诸佛所共灌顶。其人则为诸佛世尊及诸菩萨之

  所护念。其人来世在在所生具足诸根无有缺减。】

  说明已作恶众生闻法亦得加被。

  五逆等罪是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此五种逆理极恶,能感无间地狱苦报。

  书写经文曰书。正信相应力行无乖曰持。看文奉教曰读。忆持不忘曰诵。为人宣教正解无误曰解说。或劝他人书持乃至解说,是展转流通也。

  烦恼障、业障、报障是名三障。因其障菩提涅槃佛道故曰障。

  五眼者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者,父母所生肉身之眼,仅见粗色。天眼者,色界天人之眼,此天眼者修禅定亦可得之。此眼能见细色,不为远近内外昼夜等粗色之所障碍。慧眼法眼,是照理之见。慧眼者,照见空理。法眼者,双照空假。佛眼者,圆具五眼。经云具得五眼者,即以中观妙智照见一切也。

  灌顶义,上文已有解释,兹不赘述。

  护念者,佛及菩萨护念众生令不堕三涂,使永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所谓父母爱儿仅止一世,佛念众生世世不忘。可见佛恩难报也。

  在在所生,具足诸根。地狱鬼道,伤残肢体。畜生道中,诸根不具。如鱼蛇不具于足,鸡犬不具于手等等。故具足诸根,是言不失人天之报。于人天中,犹具智慧福德之相,诸根不缺,不受盲聋喑哑等报。

  【佛说是经已。胜思惟菩萨摩诃萨等。及诸比丘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

  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之所说,称理应机,悦可众意,故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弟子慧修记)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讲记终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讲记》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说魔逆经通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