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离边不住中。故曰心得离二边,亦不执于中。一切无执着,等同如虚空。
一切无能数一偈,仍是先赞后问。
【青绿金色光 红紫赤白色 从面门出炎 如恒河沙等
普照无量界 广远如虚空 灭恶道得乐 导师光触故。】
灭恶道得乐,导师光触故。谓佛光所照之处,皆得灭诸恶道,而得乐也。
【若放膝光明 是授声闻记 若手放光明 是说辟支佛
佛定记大乘 一切智慧道 光利众生已 还入无垢顶。】
此说放光功德。膝间放光,是表授声闻记。手放光明,是与辟支佛授记。今面 门放光,定授大乘记也。
【善哉人中天 三界所供仙 愿如实敷演 导师一向说
断疑悦大众 以何因缘笑 千万亿众生 闻已心欢悦。】
最后仰企佛说笑因缘。
【如是请已。佛告阿难。汝今见是胜志善男子不。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
得无生忍合掌礼我。百千诸天而供养之。阿难白言。见已世尊。佛言。
阿难。是胜善男子。曾于七十二亿佛所。种诸善根行菩萨道。修集无上
正真之道。尔时常作大转轮王恭敬供养是诸如来尊重赞叹。常修梵行。
悉皆护持。是诸佛法。阿难。是胜志善男子从今已往。常值无量无数诸
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常修梵行。令无量阿僧祇众生住菩提道。过是
无量阿僧祇劫。集菩提道已。当得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号智光王如
来应供正遍觉乃至佛世尊出现于世。国名嬉见。劫名一宝严。】
佛告阿难,汝见胜志善男子,得无生法忍,合掌礼我吗?阿难言见已世尊!佛言,是胜志善男子,曾于七十二亿佛所,种诸善根行菩萨道。常作大转轮王,大转轮王者,金轮王也。
转轮王有四种,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金轮王王四部洲,故称大轮王。银轮王王三部洲,铜轮王王二部洲,铁轮王只王南瞻部洲。
恭敬供养是诸如来,供养所值之佛也。并且常修清净梵行,悉皆护持如是诸佛之佛法。
如是胜志善男子,从现在以去,当值无量无数诸佛。悉皆恭敬供养,常修梵行。并且令无量阿僧祇众生,发菩提心,住菩提道。
过是无量阿僧祇劫,集菩提道已。当得成佛,号智光王如来,应供,正遍觉,乃至佛世尊,出现于世。
此将十号从略,十号者如来应供正遍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者,称佛功德也。前五号以自利德立名,后五号以化他德立名。自利德者,慧具足也。化他德者,福具足也。故成佛者,十号具足。以十号具足故,名曰世尊。
彼佛国名嬉见,劫名一宝严。嬉见者,即喜见也。
【阿难。是嬉见土所受用物。犹如他化自在天中。彼国众生不漏色声香味
触法无诸恶色。彼诸众生互相恭敬欢喜悦乐。是诸众生皆悉往见智光王
佛。乃至梦中亦常见佛不离念佛。是故彼土名日嬉见。于是劫中唯一如
来施作佛事。佛及众生寿等一劫。是故彼劫名一宝严。】
阿难!嬉见国土所受用物,犹如他化自在天中。他化自在天极为快乐,所须乐具,皆由下天化作,不须自作也。此嬉见国土所须乐具,皆悉现成也。
彼国众生,不漏色声香味触法,无诸恶色。漏者烦恼也,彼国众生,于六尘不生烦恼也。恶色者,恶报色身也。彼国众生,不受三途恶报色身。
彼诸众生,互相恭敬,欢喜悦乐。是言彼诸众生,无贪瞋痴也。甚至彼嬉见国土,非五浊恶世。
是诸众生,皆悉往见智光王佛。言彼国众生,皆得见佛也。不似他方佛土,福薄众生,不得见佛也。
不但亲往见佛,乃至梦中亦常见佛。是故彼国众生,皆得见佛。因为彼国众生不离念佛也。是故彼土名曰嬉见。
于是一宝严劫中,唯有智光王如来一尊佛。不似我们贤善劫中,有千佛出世。彼劫中唯有智光佛施作佛事。彼佛及众生之寿命,等皆一劫。是故彼劫名一宝严。
【阿难。是智光王佛。纯菩萨僧九十二亿。皆是初会得不退转。是智光王
如来欲涅槃时。先当授彼师子进去菩萨记。当得作佛。号师子相如来应
供正遍觉乃至佛世尊。寿十中劫然后涅槃。当有无量无边菩萨僧。佛涅
盘时。以全身舍利起一宝塔。纵广六十由旬。高八十由旬众宝严饰。无
量众生而供养之。】
智光王佛弟子九十二亿,纯菩萨僧,无有二乘。皆是初会即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智光王佛欲涅槃时,授记师子进去菩萨,次当作佛。号师子相如来,十号具足。师子相如来,寿十中劫。师子相如来,有无量无边菩萨僧。涅槃时,以全身舍利,入于宝塔。塔纵广六十由旬,高八十由旬。每一由旬,约四十里。佛全身舍利, 有无量众生而供养之。
【尔时胜志菩萨从空来下。顶礼佛足右绕七匝。向佛叹说不坏法界偈
色界及法界 众生界同等 是界等智界 今授我记已
受界烦恼界 与空界同等 诸法同是界 今我同此来
法界及欲界 及与于三界 等同如虚空 我记同于是
生死界涅槃 等住如法界 是界及水界 地界风火界
阴入及与界 眼界眼识界 意界及法界 是境界同等。】
尔时胜志菩萨蒙佛授记后,从空而下。顶礼佛足,绕佛七匝,然后赞叹宣说不坏法界偈。
色界及法界,众生界同等。言色界法界众生界,等同虚空界也。
是界等智界,今授我记已。以一切法悉空故,所以色界法界众生界,亦等同智慧界。智慧界者,即佛界也。因为佛为大智世尊也。
一切法毕竟空,而毕竟空中建立一切法。故今世尊与我授记已竟。
受界烦恼界,与空界同等,诸法同是界,今我同此来。受界烦恼界者,皆由彼此我人是非而生。然而如是等界,与虚空界同等。
甚而言之,一切法悉同虚空界。今我同此来者,既然一切法悉同虚空界,故一切法皆不二无有差别。不二无有差别者,是一切法「如」也。今我同此来,是言我深证法性,少分同于如来也。以如是故,所以蒙佛授记。
法界及欲界,及与于三界,等同如虚空,我记同于是。
法界等同虚空,三界亦等同虚空。所以我之蒙佛授记,亦同于虚空也。
生死界与涅槃界,悉皆如虚空一般,而住于法界也。
是界及水界以下,言既然法同于虚空界,然则地水火风四大,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如是等境界,同入于法界。当然亦同于虚空界。所以这一切境界,皆同等也。
【不授我阴记 不授界入记 不授名色记 不授内外记。】
佛不以阴界入与我授记,亦不以名色与我授记,亦不以内根外尘与我授记。因为阴界入,名色根尘等,皆生灭法故。
我们要知道,若离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若离名色根尘,便是法性身也。故此偈意谓,佛以法身与我授记也。
【以音声故知 导师受我记 音声是寂静 佛无有心意
作心而授记 我亦无有识 得受于道记 如我佛亦然
如佛我亦然 诸众生亦尔 授记受记尔 受记是真实
如如悉舍离 不坏于法界 安住真实际 我礼等正觉
同入一切法 如虚空无作 学知方便故。】
以佛音声故,知佛与我授记。然而音声乃因缘生法,故本寂静。一切法本来寂静,故皆离心意识。所以佛无有「作意心」而为我授记。我亦无有分别的识心,而受于佛记。佛寂静,我亦寂静。故曰如我佛亦如此,如佛我亦如此。乃至诸众生亦如此,佛授记于我,我受记于佛,亦是如此。亦如此者,一切法清净、寂静、平等、如如也。
受记是真实。因为受记是因果法也。修因必然证果,故应受记。若无受记,便无因果。若无因果,则佛法灭矣。
然因果是缘起法,缘起性空,一切如如。一切如如,便无分别,故曰如如悉舍离。
如如则一相,一相者便是无相,无相者还归空寂。空寂者,诸法实际也。因为诸法实际等虚空故,所以不坏不杂。故曰不坏于法界,安住真实际也。法界者万相森罗。虽万相森罗,却是一体如如。一体如如则空无所有。空无所有,乃诸法实际。故体空寂而不碍相宛然,相宛然而不碍体空寂。愚夫见相而执有,智者见相而知无。愚夫闻空而执无,智者闻空而知有。故不坏法界之有,即安住真实之空也。正 如佛赞须菩提曰:「具寿善现!智慧甚深,不坏假名,而说法性。」
我礼等正觉,同入一切法,如虚空无作,学知方便故。
等正觉者佛也。胜志言,我敬礼于佛,我与世尊同入一切法。因为我与世尊及一切法,悉同虚空一般无起无作,平等如如无有分别也。
学知方便故。应为「觉」知方便故。胜志意谓,因为我已觉知,我与世尊及一切法,皆是缘起方便故。既然皆是缘起假现,故我觉知,我与佛及一切法,体性皆空,平等不二也。
【尔时胜志菩萨。偈赞佛已顶礼佛足。右绕七匝坐一面。】
胜志菩萨赞佛已,顶礼绕佛后,退坐一面。
【尔时佛告阿难。汝受持是经读诵书写。于大众中广为人说。阿难白言。
我已受持世尊。此经何名当云何奉持之。佛告阿难。是经名为文殊师利
神通所持。亦名灭除一切诸魔外道音声。亦名采宝。亦名宝箧。如是受
持。】
尔时佛告阿难,受持是经流传后世。因为法会大众得闻是经,未预法会者,须 假流通,始得闻法。再者末法时期众生福薄,须借流通始得闻法也。
阿难白言,我已受持。世尊!此经何名,当云何奉持之?至此,阿难请问经名,以便忆记奉持也。
佛说出此经凡有四名,「文殊师利神通所持」「灭除一切诸魔外道音声」「采宝」「宝箧」。以是名字,汝当忆持。
【说是经已。文殊师利童子。胜志菩萨等。及大声闻大德阿难。及诸大众
天龙夜叉诸天及人干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说是经已,文殊师利童子,胜志菩萨等大众,及诸大声闻,大德阿难,此言圣众也。天龙夜叉,诸天及人,干闼婆等,此言凡众也。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终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下》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