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幻士仁贤经讲记▪P8

  ..续本文上一页故曰念行诸三昧。善解脱为无上佛道,逮得善解脱者,谓行诸定,自然开慧,逮得无上佛道也。

  【复有四事逮神通行。一曰常轻其身及本净意。二曰轻心自然如幻。三曰

  所作唯造立法。四曰寂然一心而无愦乱。是为四。】

  复有四事能得神通行。常轻其身及本净意。常轻其身者,净身口业。及本净意,是净意业。如是三业清净,自然不取于相,于是知一切法如幻。

  二曰轻心自然如幻。由心而发身口,若心清净则知身口所行,皆如幻化。轻心者,即净意也。

  三曰所作唯造立法。既然心净则身口所行如幻,故身口之造作行,唯造作因缘 所生之法。因缘所生之法,其相如幻,其性本空。性空则不测,相假则无碍。不测谓之神,无碍谓之通,故曰神通。

  四曰寂然一心,而无愦乱。一心常寂,故曰性空。一心常照,故曰缘起。寂照不二,唯是一心,故曰寂然一心,而无愦乱。是知一心即不可测也,无乱即是无碍也。

  【复有四事得分别法句。一曰念成慧义不为严饰。二曰唯求取法而不取人

  。不起无所灭。三曰知一切无尽不可尽。四曰所说于文字无着无缚。是

  为四。】

  复有四事,得分别法句。一曰念成慧义,不为严饰。慧者心也智也,义者理也境也。修道人应常念心与理相应,智与境相应,因而得成慧义。不可仅求文词言句之严饰,如是方能分别了解法句。

  二曰唯求取法,而不取人。法者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理事双显,无碍圆融, 求之可以入道。法中无我亦无人,求人何益?故曰唯求取法,而不求人。

  三曰知一切无尽不可尽。知一切法本来空寂,故无尽不可尽。知一切法无尽不可尽,则知缘起,便能分别法句。

  四曰所说于文字无着无缚。谓虽然说法,但不取着于文字相。如是便可分别法句。

  【复有四事逮得总持。一曰不厌博闻常敬法师。二曰常行精进为人说经。

  三曰晓近一切法句而不失义。四曰又使入如来之法。是为四。】

  复有四事逮得总持。总持梵语为陀罗尼。一曰不厌博闻,常敬法师。不厌广学多闻,常敬法师闻法也。

  二曰常行精进为人说经。转化他人也。

  三曰晓近一切法句而不失义。通晓了解一切法句,而不违失其义理。

  四曰又使入如来之法。使一切人,皆入佛法也。

  【复有四事逮得法忍。一曰度不度者。二曰解未脱者。三曰一切乐法。四

  曰不断善行。是为四。】

  复有四事,逮得法忍。得无生法忍也。一曰度不度者,度未度之人。

  二曰解未脱者。解未得解脱之人。与度未度者同义,总归度化众生也。

  三曰一切乐法,乐求佛法。

  四曰不断善行。不断菩提行,菩提行者,六度是。

  【复有四事逮得辩才。一曰见他法师所说不求其短。二曰听采法义不以贡

  高。三曰不自称誉。四曰见少智未学不以轻易。是为四。】

  复有四事,可逮得无碍辩才。一曰见他法师所说,不求其短。见他人法师说法,不可故意求其短处。求他人之短者,莫非欲显己长。

  二曰听采法义,不以贡高。他人法师说法,应采取其道理,不可起贡高我慢之心。

  三曰不自称誉。应赞他人,莫夸自己。今每见说法之人,显己之是,道别人之非,当知不顺佛意。

  四曰见少智未学,不以轻易,不以轻易者,不以轻慢也。菩萨见少智未学之人,不以轻慢。

  【复有四事行不退转。一曰不退于淫怒痴。二曰于众生之行不退转。三曰

  于一切不善法而不退转。四曰解最正觉而不退转。是为四。】

  复有四事行不退转。菩萨不违本愿,于四事行不退转。一曰不退于淫怒痴。菩萨三业清净,不退转于贪淫瞋怒愚痴。菩萨不生三毒也。

  二曰于众生之行不退转。于众生之行者,度众生行也。菩萨不舍本愿,不舍一 切众生,故于度众生之行,永不退转。

  三于曰一切不善法不退转。菩萨于一切恶法,无有退转。

  四曰解最正觉而无退转。于无上佛道,求之无厌,无有退转。

  【复有四事解深义。一曰晓十二因缘。二曰自然解得佛道为正谛觉。三曰

  一切法一义其义悉空。四曰悉解佛道。是为四。】

  复有四事能解深义。一曰晓十二因缘。大般涅槃经云:「是观十二因缘智慧,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子。」「十二因缘,名为佛性。」「我(佛自称)经中说,十二因缘其义甚深。」故晓了十二因缘,便能解甚深义。

  二曰自然解得佛道为正谛觉。自然解得佛道者,谓清净心无余杂念无不决定心,而相信佛道为正谛觉。正谛觉者,不邪不妄,真实之觉也。

  三曰一切法一义,其义悉空。此解入实相也,实相者,即一切法一相,所谓无相。诸法缘起事相无量,而缘起即是性空。约性空言,一切即一。约缘起言,一即一切。故曰一切法一义,其义悉空。

  四曰悉解佛道。于缘起解性空,于性空解缘起是为佛道。执缘起为有,执性空为无是外道;知一切法不可得为佛道,执有所得是外道;知法无决定是佛道,执法有决定是外道;知自性是因缘是佛道,执因缘为自性是外道;证法无生是佛道,唯求长生不死是外道。如是知者,是为悉解佛道。

  【复有四事得成所愿。一曰戒忍清净。二曰净除恶道。三曰质朴无有谀谄

  。四曰如善权方便随其本行。是为四。】

  复有四事得成所愿。菩萨所愿者,成就无上佛道也。行此四事,可令菩萨成就无上佛道。一曰戒忍清净。戒忍清净者,略说六种波罗蜜。清净者,即波罗蜜也。 戒为菩萨初业,戒之功德,自凡夫直至佛地。故持戒清净,六种波罗蜜可成。

  忍之一度,可成余五度之功。行忍可成施舍,行忍则能持戒,忍之力便是精进,忍深则为定,定浅便名忍。观慧明了,由忍所成。故戒忍清净,便可成满菩提行菩提愿。

  二曰净除恶道。恶道是果,杀盗邪淫,恶口妄语绮语两舌贪瞋痴为因。欲净恶道,须净十恶业。

  三曰质朴无有谀谄。菩萨应诚恳朴实,不虚假,无有谄媚阿谀的行为。

  四曰如善权方便,随其本行。这是说菩萨应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行于化道。如果只能不变,不能随缘,则失不变之用,非不变也。如果只能随缘,不能不变,则失随缘之体,非随缘也。若能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方为如善权方便。

  当知不变即是随缘,随缘即是不变。例如劝人学佛,他人不但不从,反加毁谤 辱骂。此时应随其毁谤辱骂缘,而不起瞋恚心。随其辱骂缘,谓之随缘。不起瞋恚心是为不变。唯有随其辱骂缘,方不起瞋恚心;唯有不起瞋恚心,方能随其辱骂缘。此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如此方是善权方便。随其本行者,不变其度生之本行。

  【复有四事得成诸度无极不退转法。一曰一波罗蜜悉入诸度无极。二曰善

  权使一切人皆入一切人亦无有。三曰见一切法悉为一法离诸所欲。四曰

  见一切佛悉为一佛以法身故。是为四。得成诸度无极不退转法。】

  复有四事得成诸度无极不退转法。诸度无极者,即诸波罗蜜也,度无极即波罗蜜。不退转法者,八地无功用道也。八地菩萨入无功用道,不为功用及上地所动,故名不退。

  一曰一波罗蜜,悉入诸度无极。谓六度互入,以一度皆可入其余五度。例如布施一度,可成就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持戒一度,可成就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其余诸度,各各如是。

  二曰善权使一切人皆入,一切人亦无有。以善权方便,令一切人皆入诸度无极。而亦不取一切人相,故曰一切人亦无有。

  三曰见一切法悉为一法,离诸所欲。谓深得法性也。一切法性本空寂,无二无别,故曰见一切法悉为一法。既然见诸法空不可得,自然离诸欲求了。

  四曰见一切佛悉为一佛,以法身故。诸佛以法为身,既然法性为一,故一切佛悉为一佛。

  菩萨行如是四事,可得成就诸度无极不退转法。

  【佛说四事句时。幻士仁贤得不起法忍。欢喜踊跃在虚空。去地四丈九尺

  。时佛见幻士仁贤心所念便笑。】

  佛说四事句时,幻士仁贤,得不起法忍。

  不起法忍,即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者,位在七八九地。仁贤菩萨上根利智,先得顺忍,今闻佛说四事句,即得无生法忍。于是欢喜踊跃,升在虚空,离地四丈九尺。

  当时佛即知仁贤心之所念,于是便笑。佛笑必有因缘,若无因缘,佛不轻易笑。

  【贤者阿难。以偈赞佛而问曰

  差特无量威 慧事逾日月 三世悉闻名 德称度无极

  所知了三达 佛以逮自在 今佛何故笑 唯愿为解说

  一切众生类 住立若所立 已见诸人心 人尊无所着

  其于下中上 如是为悉净 今佛所笑者 唯愿解说之】

  于是阿难以偈问佛:

  差特无量威一偈,先行赞佛,赞佛殊胜不凡。佛之智慧光明,超乎日月。十方三世,皆悉闻佛名号。佛之功德,已具足波罗蜜,究竟彼岸也。

  所知了三达。天眼、宿命、漏尽,在阿罗汉谓之三明,在佛谓之三达。三达者,知之究竟也。佛知了三达,故得大自在。请问佛何故而笑?

  一切众生类,住立若所立。住立者言正报,所立者言依报。一切众生之类,无论正报依报,乃至心与心所,佛已尽见。故曰已见诸人心,人尊无所着。人尊者称佛也,佛乃无所着等正觉。

  其于下中上,如是为悉净。下中上谓三乘人,下谓声闻人,中谓缘觉人,上谓菩萨。如是为悉净者,平等看待也。今佛何故而笑,愿佛解说之。

  【诸天闻其声 真陀人亦然 帝释阿须伦 干陀摩勒

  梵天亦如是 其声寂清净 彼诸所有音 终不与佛等】

  此赞佛音声。真陀,及干陀摩勒,均未见翻译。可能是竺法护的简译。干陀摩勒,可能是干闼婆,以至摩勒伽的简译。

  欲界诸天龙鬼神,及色界梵天等音声,终不与佛等,不及佛音声也。其声寂清净,是赞佛音声。

  【月所出光明 及日摩尼珠 其帝释光明 一切光及梵

  

  其明悉蔽歇 为尽不复现 佛出光明时 悉照诸佛国】

  先赞佛音声,系赞佛口业清净。今赞佛光明,是赞佛身业清净。

  佛身光明无量,佛光一出,余光不…

《佛说幻士仁贤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