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显。日光虽明,不如佛光明亮。纵百千亿日同出照耀,较诸佛光,依然失色。故佛出光明时,悉照诸佛国。
【已解诸深法 静然为空寂 其无有吾我 亦无有寿命
不有亦不无 悉损是二事 尊皆令世吉 所游如月光】
最后赞佛意业清净。佛已深解诸法,知一切法性空寂。以知法性空寂故,所以不执着我人众寿等相。亦不执着有无二边,深契中道。所以佛出现于世,令世间皆吉。如月光一般,柔和而清凉。
【于此唯发心 立意遵妙道 今谁于佛道 安定住正法
所以得受身 归命佛宝尊 善哉唯愿说 今日所笑意】
此是阿难自言,发心仰遵佛道。以仰遵佛道,住于正法故,所以得受法身。初果人即得一分戒法身。
归命佛宝尊,归命于佛。愿佛说所笑之意。
【佛说义清净 为诸弟子故 佛尊为安隐 其光普日照
为异学故说 辟支诸佛义 若为求佛者 志尊上妙法
总持等无疑 于是天中天 唯愿为解说 所应得佛道
此色佛光炎 清净灭垢秽 还来绕佛身 顶上没不现】
佛说的义理,清净无染,皆为弟子故说。安隐即是涅槃,佛为众生了生死故,所以普化一切。犹如日光普照一样。
为异学故说,谓佛为众生根机不同,才说声闻辟支佛法。如果有人求无上佛道,志于无上甚深微妙法,对于总持法无有疑心。于是佛为解说无上法,令其得无上佛道。
此色佛光炎一颂,佛无因缘不笑。笑时必有五色光从口而出,绕佛身后,还从顶上而入。故曰此色佛光炎,清净灭垢秽,还来绕佛身,顶上没不现。
【尔时佛告贤者阿难。宁见幻士仁贤乎踊在虚空。对曰已见世尊。佛言阿
难。族姓子仁贤。后九万二千劫当得作佛。名严净王如来至真等正觉
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
于是佛告阿难说,汝见幻士仁贤,踊在虚空中吗?阿难答,是的见到了。
佛授记仁贤说,仁贤却后九万二千劫,当得作佛。
可见仁贤菩萨善根深厚,仅仅九万二千劫便得作佛。法华经佛为舍利弗授记曰,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
如来至真等正觉,余经译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成为善逝,余经译为明行足善逝。道法御,余经译为调御丈夫。
或者会有人说,佛说一切法无有决定,怎么会有授记?授记岂非决定法吗?
当知所谓一切法无有决定,是说一切法皆因果法,行何因致何果,无有决定。行恶因,则致三途果。行善因,则致人天果。行四谛致声闻果,行十二因缘致辟支佛果。发无上菩提心,则致佛果。所以修因致果故,方说一切法无有决定。
菩萨修因致果,当与授记。如果修因致果不与授记的话,当亦不应说行恶堕三途,行善生人天,布施得大富,持戒生好处了。那样便无佛法可谈了。
所以一切法无有决定者,是言因果法则。不可作无秩序会,无因果会。
【世界名曰大净。劫曰幻化。其严净王如来大净世界。人民众多安隐快乐
五谷丰贱。其土平博无有丘墟。日月光照种种树木皆以庄严。众香具足
常悬幢幡。其国人民如意所愿。皆见佛土严净所有自然。】
此言严净王佛国土庄严,人民丰乐。
【譬如第二忉利天上七宝宫殿。其国人民皆见国土安雅。生彼佛国者皆求
上愿志于大乘。】
并借譬喻以明。譬如忉利天七宝宫殿,一般庄严。生彼国者,皆是求大乘之菩萨。
【严净王如来住世万岁。般泥洹后行法住亿岁。临佛灭度有菩萨名曰闻称
。佛授其决。我灭度后是闻称菩萨当得作佛。名曰普达如来至真等正觉
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
次说严净王及正法住世寿量。严净王如来住世万岁,灭后正法住世亿岁。行法即是正法。
佛住世寿量长短,视众生善根深浅而定。释迦世尊世寿八十,皆由众生善浅福薄所致。思之能不黯然!时至今曰,末法逼切,若不急起念佛,难以得度!
严净王如来取灭前,授记闻称菩萨当来作佛。名曰普达如来,十号具足。
【时族姓子仁贤。从虚空下稽首佛足白佛言。佛是我师导御善道。唯世尊
。我与无数亿百千人。归命等正觉及法比丘僧。】
仁贤欲表自己所得,先归依于佛,尊佛为师。如是方免慢佛之过。导御善道者,谓佛导御众生向于善道。
我与无数亿百千人,归命等正觉,及法比丘僧,表示我仁贤与十方众生,皆归命三宝。
【若如来本无。诸佛本无无异。其如者无坏。如者无动。如者无想念。如
者无所起。如者无行。如者无二。如来本无亦复如是。我因是成就。】
若如来本无,诸佛本无无异……
因为一切法如幻,非为实有,佛亦如幻非为实有,故曰如来本无。如经中佛告仁贤:「一切人民及其所有皆如幻化,诸坐比丘亦如幻化,如我之身亦是慧幻……」既然如来之身,亦是慧幻,当知如来本无也。
像如来本无,十方诸佛本无,当亦无有差异。无有差异谓之如,故「如」者,即皆是本无也。既然皆是本无,所以如者无坏,本无不可坏故。如者无动,本无无 所有,故无动。如者无想念,想念者取相也,本无无相,故无想念。如者无所起,本无无起故。如者无行,本无无生灭故。如者无二,本无无分别故。以上所说,即是常住真心。
如来本无,是证常住真心。我今亦因常住真心,而得成就。
【于是贤者阿难。问族姓子仁贤。于如来法为何所得。乃说如来本无。今
卿远离于本无事。】
贤者阿难问仁贤说,你于佛法中,有何所得?乃说如来本无?一切法本无者,谓一切事法如幻。以一切事如幻故,所以谓之「本无事」。「今卿远离于本无事」者,谓汝于如来法中为何所得,今卿远离于如幻事?
【答曰一切法皆弃离尔乃兴如来法。于阿难意云何。如来皆了本无致等正
觉。以故如来本无无坏者。我亦得之。一切人亦逮本无。】
仁贤回答说,阿难当知,一切法相皆如幻化,若能不取一切法相,则见如来。故经文说,一切法皆弃离,尔乃兴如来法。圆觉经云,见幻即离,离幻即觉。便是此意。
阿难当知,如来皆了本无,致等正觉。
一切法性毕竟空寂,彻证此毕竟空性,名证无上菩提。故一切如来,皆是了达本无,方致等正觉。
以故如来本无无坏者。
所以如来本无,无能坏者。好比虚空,火烧不然,雨打不湿,风吹不破,无能坏者。无坏者,是略引上文。如果具足说,应为无坏、无动、无想念、无所起、无行、无二。
我亦得之,一切人亦逮本无。
像这种诸法如幻,诸法本无,诸法无坏无动无想念无所起无行无二,我亦得之。我仁贤亦得此如幻三昧也。一切人亦逮本无,因为一切人皆如幻化,所以一切人 皆是本无也。
【唯贤者意云何。如来法为有二乎。唯阿难法无二无二。有想者其识若干
。所以者何。捐舍众想乃成佛慧。】
贤者阿难!于汝意云何?如来之法,是有二有分别吗?贤者阿难当知,法无二也。「无二无二」,是叠句,为要加重语气。
取相为想相,故想者取相也。不过那些取相者,见有若干罢了。其识若干者,即其见有二有分别。那些取相者,皆是众生,不见佛也。如果不取于相,捐舍众想,便可成就佛慧。
【尔时阿难白佛言。唯世尊。族姓子仁贤。宁当复持本所幻化。迷惑诸天
人不耶。佛告阿难。于是仁贤。入法智慧之幻。所以者何。用明智辩才
故也。】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仁贤以后,还持其所幻,迷惑诸天世人吗?
佛告阿难,现在仁贤,已入法智慧之幻。入法智慧之幻者,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入法智慧之幻,已得如幻三昧也。
所以者何?因为仁贤已得明智辩才故也。已得明智是自觉,已得辩才是化他。自觉为般若,化他是方便。般若是实智,方便是权智。仁贤已得权实智慧,已如实知见,所以不再迷惑诸天世人了。
【时世尊告族姓子仁贤。卿宁能化或诸天世人。对曰唯然。如佛所惑化。
我亦如是。所以者何。解无我者是为大行。号有人名无寿命。无有人而
言有人。如来无字亦不处道场。何所法中有去没去。而说法有去来教法
。无般泥洹而现泥洹法。是故世尊说平等行。便能化惑诸天世人。为说
如来功德平等。】
时世尊告族姓子仁贤。
印度有四姓,于四姓中最胜者,称族姓子。
卿能化或诸天世人?
「化或」应作「化惑」。你还能以幻化之术,迷惑世人吗?
仁贤回答说是的,如佛所惑化世人,我亦如是。佛云何惑化世人?因为佛以方便善巧度众生故。无三乘人,佛说三乘人。无三乘法,佛说三乘法。无生死无涅槃,佛令众生出生死入涅槃。是知佛以大方便,度化众生,亦是惑化诸天世人也。
所以者何?解无我者,是为大行。
一切法缘生无性,以无性故,所以一切法无我。无我则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故解无我者,即证无上菩提。
此与小乘无我不同,大乘无我,是空人我,空法我。所谓断二障,空二我,了二死,名之曰佛。
是为「大行」者,度一切众生皆成佛也。
号有人名无寿命。
「人」者因缘所生,如幻如化无有实性。以无实性故,无生无死。所以谓之「人」者,唯是假名,而无有寿命。
无有人而言有人,如来无字,亦不处道场。
一切法皆如幻化,实无有人,而如来以大方便说有人。实无有佛,亦无有佛坐于道场,因为佛身亦是慧幻故。然而佛以大方便,说有佛,说佛坐道场。
既然一切法皆如幻,皆无实性,那么于何所法中,有去有没去?而佛为众生说,法有生灭来去之教法呢?法既不生不灭,当然无有泥洹,而佛说有泥洹法。其实这都是佛方便说,于第一义中,无如是等分别。
所以佛说有众生,而实无众生。佛说有如来,而实无如来。佛说有生死,而实无生死。佛说有泥洹,而实无泥洹。一切法本来清净平等,是故佛之所说,皆清净平等行。是知佛以大方便,化惑诸天世人,而说如来功德平等。
【时佛赞族姓子仁贤。善哉善哉。仁贤。如卿所说。为大化惑说无音声法
。】
于是佛印可说,善哉仁贤!如汝所说,佛为度如幻众生故,说化惑之法。
说无音声法者。至理无名,亦无音声。不过欲显至理,而说假名,以假名而显至理。故曰说无音声法。
【时仁贤从佛求出家。佛告弥勒菩萨。汝下幻士鬓发令作沙门。弥勒受教
。即使仁贤为出家志已还白佛言。唯然世尊。是非菩萨形貌色像。亦非
沙门。所以者何。其有菩萨成诸通慧。处于三界教化群生。是为菩萨出
家也。说是语时。五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二百比丘漏尽意解。】
时仁贤从佛求出家。于是佛令弥勒菩萨为之剃度,令作沙门。
弥勒菩萨受教,为仁贤落发已,还白佛言,此仁贤非菩萨形貌色像,因为仁贤已现出家威仪故。但亦非沙门,因为仁贤仍化度人间故。
所以者何,其有菩萨成诸通慧,处于三界教化群生,是为菩萨出家也。
其有菩萨成诸神通智慧,不为三界所系,但仍入三界度化众生。此之谓菩萨出家也。
成实论说,有四种出家,即所谓一、身出家心不出家。二、身心俱出家。三、身虽未现出家威仪,但心已出家。四、身心俱未出家。
第一种人,是出家凡夫。第二种人,是出家圣人。第三种人,是在家圣人。第四种人,是在家凡夫。
成诸神通智慧者,是地上菩萨。地上菩萨,入三界度众生,谓之心出家身未出 家者。仁贤已得无生忍,故弥勒如此说。
往往闻人言:「我虽身未出家,但心已出家。」
当知此是在家圣人。睹此经文乃知,心出家身未出家,是得无生法忍菩萨。若未得无生忍,心仍没于生死大海,怎能谓之心出家?
弥勒菩萨说是语时,五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二百比丘漏尽意解。
发无上正真道意,即发无上菩提心,是大乘机得益。
漏尽是烦恼已尽,意解即心得解脱。断烦恼心得解脱,是证四果阿罗汉,此是小乘机得益。
【尔时贤者阿难。白佛言。当何名斯经以何奉行之。佛告阿难。是经名授
幻士仁贤决。又名稍入至佛道。】
佛法甚深,性相空寂,离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既离一切相,当云何奉持?故欲修无相法,当借文字相。借文字而不着文字相,是于文字相修无相法也。若着文 字相,只名修学文字,不名修学佛法。借文字起修,而不取于相,修于无相,是名如如文字修。
所以阿难请问经名,以便修持。
佛言此经名授幻士仁贤决。授决者,授记也。又名稍入至佛道。稍入者,渐入至佛道也。
【佛言阿难。其有菩萨欲得见佛。为一切故当受是经持讽诵读。当旷其志
为他人说。所以者何。其于是法菩萨求道。是为大乘平等经法。以故是
经名曰稍入道义。】
此是称扬持经功德,其有菩萨欲见佛,及为度一切众生故,当受持是经,讽诵读诵此经。见佛者,菩萨上求也。为一切众生者,下化也。菩萨若欲上求下化,应受持读诵此经。
受持此经者,当旷远旷大其志。莫落小乘行径,当无量劫,入生死度众生。为一切众生宣说此经。
所以者何?因为此经有助于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此经为大乘平等经法,于十二部经中,此经是方等所收。所以此经名稍入道义。
【佛告阿难。我以是经嘱累汝。心念口讽执持经卷。若闻奉行众恶反趣。
当知其人曾见五百佛然后得佛道。】
此是付嘱流通,佛付嘱阿难流通此经。
我以是经嘱累汝。嘱者付嘱也,累者累尔弘扬也。阿难!汝应心念口讽,莫使忘失。执持经卷,广事流传!
若闻奉行,众恶反趣。谓若有闻此经一心奉行,离众恶而反向于众善者。当知此人曾见五百佛种诸善根,然后得成佛道。
【时族姓子仁贤白佛言。其受是经皆本功德。唯然世尊。我本亦学。所以
者何。闻是经者。皆前善本善权。我心如是。】
仁贤菩萨白佛言,凡有受持此经者,皆本来功德力故。
佛言若闻奉行,改恶向善者,当知此人曾见五百佛种诸善根。仁贤说是的,其有受持此经者,皆是过去善根功德之力。
唯然世尊!我过去亦曾学习此经。所以者何?因为闻是经者,皆是过去善本善权所致。我心如是者,所以我闻是经,乃能受佛教化。
【佛说经已。族姓子仁贤。比丘贤者阿难。一切众会。诸天龙神阿须伦世
间人民。闻经欢喜稽首而退。】
佛说此经已,一切众会,闻经欢喜,顶礼而退。佛说幻士仁贤经讲记终
《佛说幻士仁贤经讲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