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现在世时
。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陷溺。我有神
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时国大王筵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毘舍如
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
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我于
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
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
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持地菩萨,以地大入圆通。
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谓诸微尘,缘生无性。故微尘自性,不相触摩,刀兵亦无所触。
我于法性无性,悟无生忍。闻诸如来宣妙莲花者,闻佛说法也。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微尘,与世界微尘,二尘无有差别,本一如来藏。皆由妄心启发尘相,如果妄心息,则尘相销。尘相销则智德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
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精入三摩地。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
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漩澓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
浮幢王剎。诸香水海等无差别。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
。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屋中了无所见
。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盻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
。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
忽生心痛。将无退失。
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
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出。我后出定
身质如初。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与十方
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佛问圆
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教诸菩萨修习水精入三摩地,应为修习水观。
水性无夺者,水性无失也。以水性无性,故而无夺。
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剎,诸香水海,等无差别。表水性一同也。
但见其水,未得无身。
未得无身者,未得无相也。
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水性者,无性也。以无性故,方能一味流通。
【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
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
力所转。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
无差别。我时了觉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
一虚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
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逢佛未几得无生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
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
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璃光法王子,以风大得道。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皆是无明风力所转,谓众生业报身,及所依止之器世间,皆无明风所现也。
观界安立,空间也。观世动时,时间也。观身动止,身也。观心动念,心也。我外观世界,内观身心,诸动无二,等无差别。以风性无性,唯妄缘所成,故曰诸动无二,等无差别。
以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故,所以此群动性,无来无去,以一切法无生故。而十方微尘──世界,颠倒众生──身心,同一无明虚妄也。
尔时心开,得无生不动性故,乃见东方不动佛──阿佛。
身心发光,洞彻无碍。
妄尽真显,故身心发光,洞彻无碍。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性亦无所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
身。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剎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
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诸幢王剎。来入镜内涉入
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此
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
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定光佛即然灯佛也。得无边身者,初证法身也。释迦牟尼佛,于第二阿僧祇劫初期,初破无明证法性身,蒙然灯佛授记。
手执四大宝珠,以无分别智照见四大皆空也。于自心现大圆镜者,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
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有人说十种宝光表舍那十身。圆瑛法师说,表十智。
诸幢王剎,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
此表身、土同一虚空,不相妨碍。乃能善入微尘国土,广作佛事,得大随顺,此所以得虚空藏名者。亦即有人所以解释十种宝光,为舍那十身的理由。
四大无依,妄想生灭。
四大皆空,何有生灭?故见生灭者,妄想也。
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
虚空者,无所有不可得,故曰无二。虚空无二遍摄一切,故诸佛国土本同。佛国本同者,同为一真法界也。于一法界理,悟得无生忍。
佛问圆通,虚空无边,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
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尔时世尊教我修
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
。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
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
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
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弥勒菩萨以识大入圆通。唯识者,即唯心也。后天亲菩萨引六经十一论,造成唯识论,依法界唯心,立万法唯识。
万法唯识,此方便实智也。唯识万法,此实方便智也。如此方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所以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我心变化所现。
识性流出无量如来者,一切诸法,唯识所现也。
圆成实者,唯识性也。依他起者,唯识相也。遍计执者,虚妄执着也。
一切法皆相由借而起,故起必依他。换句话说,依他起者缘起也。法依缘起,必无自性,无自性者,一切法不生也。依他所现之法相,如幻不实,此即唯识相。
若了依他起无自性,便入圆成实。因为无性随缘,能圆满成就一切法性,故曰圆成实性。此即唯识性。
凡夫众生不如实知,妄执依他起之幻相为实有,便是遍计执,遍计执者,虚妄无实也。
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皆入楞伽五法。楞伽五法者,相,名,妄想
,如如,正智。凡夫众生不见实相,于无相法执着有相,于相上复立假名。于假名相上生自心相,便是妄想。此三法摄遍计执。
若了法依他起无有自性,便入圆成实。如果迷执相、名、妄想为实有,便成遍计执。了法无自性,则一切无碍,是为如如。会归圆成实,便成正智摄。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
,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
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
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
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
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
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大势至念佛圆通,是二力法门。其它法门虽妙,奈末世众生障深根钝难得益处
。不蒙佛力加被,难得度脱。故应机之妙,唯此念佛法门。故念佛圆通一章,契理契机,真乃末法济世之良药。多有单行本,流通于世,希读者留意之。今在此地,仅从略介绍。
同伦五十二菩萨,有云干慧地(三乘十地: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支地,菩萨地,佛地。今取其干慧地,用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也。)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
阿弥陀佛有十二称号,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炎王光,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超日月光。然此处非谓一佛有十二名
,乃言十二尊佛也。
念佛三昧者,念佛定也。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即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又名诸佛现前三昧,故得念佛三昧者,即能见佛。安乐集云,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前。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
此即标出修念佛法门之要领。修念佛法门,必须对阿弥陀佛,口念心忆,不相乖离。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众生心若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得念佛三昧也。
若能忆佛念佛,便去佛不远。如此法门不假借方便,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自得心开。
念佛者,如染香人,是则名为香光庄严。以有佛力加被故。
我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娑婆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净土者,佛之报土也。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菩萨坐禅,唯念一佛,不念余事,故曰我无选择。
都摄六根者,不乱也。净念相继者,一心也。得入三昧,斯为第一。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