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要从无 我契入。师父在佛七讲话讲到,我们起妄想造业,一定会受苦报,所以叫我 们不要打妄想。可是我们不打妄想,不容易,所以我们要提起佛号。这妄想 就是因为我的缘故,佛号是仗佛力的缘故,所以我们遇到病缘的时候,就要 靠佛力加被,才能够有福报和师父学习正法,带业往生。
师父:我和大家讲,「妄想执我」,我没有,妄想执我、人、众生、寿者,也没有 。外道执着有,他立二十五冥谛,他说有我叫神我。简单说,我所,人众生 寿命,就是我所,就是色受想行识,外道执着。我们学佛,深入二谛,要知 道他的错误地方。没有我,也没有五阴,由于因缘起,才有五阴和我的分别 。可是我和五阴皆是因缘生法,皆无自性,就是空的。要知道这样,这样才 入觉性。我们刚才一开始我就问了,清净觉性是什么性啊?就是这个道理。 讲吧!
甫师:净诸业障菩萨提出的问题:「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 不入。」后面佛回答,众生一念不觉,起妄想执着我,对待于我所起憎爱心 ,因憎爱心妄执造业,然后妄见流转。我想到有一次有人打佛七出来请问师 父,为什么佛七期间可以一直念佛,可是回去以后佛号提不起来?师父回答 ,这是业力。确实,我们都是被业力所转,为什么被业力所转?因为妄想心 。其实业障是自己虚妄起的,比如我们在打佛七时,也是用这个心念佛,平 常也可以用这个心念佛。为什么平时不能念佛?因为陷入妄想里面,被自己 的业所转。
这里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虚妄随业流转,其实本性清净。为什么虚妄流转? 因为对缘起虚妄执着,不能会其法性。
师父:慧甫提出业,业是虚妄的,虚妄而有的。业虚妄而有,为什么众生堕入六道 轮回,受苦报,受乐报呢?那也是虚妄的,怎么虚妄的?因缘而生。不相信 我们看,假使业不是虚妄的,一定有业,就讲不通了。如果业一定有的话, 你不造业也受报,是不是?换句话说,你不杀人也要偿命,你不行善也应该 生天,你不念佛也得往生,因为什么?业一定有的嘛!业是随缘而生的,所 以它是虚妄的。不但业如此,烦恼也如此,烦恼、业要是了解以后,就脱离 苦道了,所以惑业苦三虚妄流转。
憎爱二心,心是由我、我所而生的,我对我所,这我所并不是人众生寿者, 他是总说啊!详细分别,无量无边。顺我者,就产生贪爱;违背我者,就发 生憎恨,都是虚妄生。大家想想,你是不是天天都在虚妄中生活,我们大家 都在虚妄中生活,你不是憎恨,就是贪爱,都是虚妄,所以你怎么能见觉性 呢?好了!现在时间到了,查注疏。查到注疏,写在黑板上。
确实要注重实德,真要是有修行有实德的话,冥冥中佛力加被。……要是有 间隔,先有我,后有我所,那不对了,不对我所怎么有我?没有间隔。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二五上‧七)「此正答染污所以也」,所 以是原因。「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等者。正出所云。妄认四大为 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者也。由诸众生最初不觉迷本法身故。」最初一 念不觉就是无始。「妄认五蕴幻妄身心。为实我体。故名我相。计我展转趣 于余趣。故名人相。计我盛哀(衰)苦乐变异相续。为众生相。计有一期命 根不断。为寿者相。以不达无我。执妄为真。故云颠倒。」一切法无我,执 妄为真故为颠倒。
「然执虚妄为我。已是颠倒。」没有我,执着有我,已经是颠倒。「且于此 妄我。起憎爱之心。故云重执虚妄。」起憎爱心,他解释是无我而执我,第 一重颠倒,从我上更起憎爱二心,叫虚妄加虚妄。「此起惑也」,惑还有一 个名词,就是烦恼,迷惑就是烦恼。「心境二妄相依造种种业」,他讲二妄 ,我们修学没讲到。心和境虚妄相依,心就是我,也叫心。境就是我所,也 叫心所,二妄相依造种种业。以我我所故,造种种业,以心心所故,造种种 业,「故云生妄业道」。
「此造业也。故有妄业。」惑业苦,看出没有?憨山大师解释出来,这段文 讲出惑业苦三,前面提出惑,造种种业就是业。「必受苦报流转生死」,这 是苦,「此苦果也」。他是由惑业苦三解释的。「惑业苦三。皆因妄认我执 。以取三界轮回。故云流转。此分段生死也。……」这是分段生死。惑业苦 三有两种人,那两种呢?惑业苦有变易死,惑是无明,业是行,苦是识名色 六入触受。分段死,也是惑业苦,惑是爱取,业是有,苦是生老死。
「然此四相。有迷识迷智粗细之分。」他说有迷识迷智之分,「粗者迷识。 乃凡夫妄认五蕴为我。妄生憎爱。……」这是迷识。「细者迷智。乃一切圣 贤。妄有证得。能所未忘。……」这是指二乘了,对不对?「妄有证得」, 证法,证菩提,得果位,小乘有四得四向,初果向、初果,一向一得,二果 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这叫八圣贤。
「此中粗细二种我执。正属俱生。」憨山大师说这是俱生我执,俱生我执很 细,俱生我执再浅的有分别我执,分别我执小菩萨就断了。阿罗汉断俱生我 执、分别我执,一旦到登地菩萨,断俱生法执。「此经众生意该九界。此中 先举凡夫之四相。」他说这个经里面,他所谓的众生啊!该九界,包含九界 。九界是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地狱、饿鬼、 畜生界──九界。从菩萨一直到地狱饿鬼畜生,九界包含。
「此中先举凡夫之四相」,先举凡夫的四相,「以显三乘之四相」,这是两 重颠倒。「以凡夫四相由憎爱而有。三乘四相由证取而有。」他们也是颠倒 ,虽然凡夫是颠倒,他们也是颠倒。没有涅槃嘛!他认为有涅槃可得,所以 是增上慢人。「以证取发于爱根种子故。凡圣双举。」这是凡夫、圣人双举 。今天大家修学的,没修学得很杰出。
(太虚大师全书‧二一七三‧二)「四相均是颠倒之见」,我人众寿相皆是 颠倒之见,我相者无我,人相者无人,众生相寿者相,无众生无寿者,所以 一切法随缘无性,随缘有四相,四相随缘皆无自性。
「今不知颠倒而认为实我」,这个人他的意思是说,四颠倒之见,我人众寿 四相都是颠倒之见,他认为四颠倒就是我人众寿相。「以执有我体之故,是 以顺我者爱。」解释得很好。「违我者憎,故云由此便生憎爱二境。我体是 虚妄,……于虚妄之我体上更加虚妄之憎爱。」这两位大师都说,由虚妄我 执有憎爱,叫虚妄加虚妄。「是于虚妄体重执虚妄。如是固执实我而起憎爱 ;因有憎爱而更执实有我体,故云二妄相依。」我是虚妄的,憎爱也是虚妄 的,因为憎爱而有我,因为我而有憎爱,这二者相待,所以才二妄相依。
「妄体妄境相依,则生种种造作之妄业,而妄招善恶之六道。是以有妄业之 凡夫,则妄见六道之流转生死;厌流转之二乘小圣。」你们大家也都讲过了 ,一个是指凡夫,一个是指二乘,二乘是小圣。「妄见了生死之涅槃」,其 实没有生死,没有涅槃。你们时常讲,生死即涅槃,什么道理?涅槃随缘现 生死,生死无性即涅槃,还是不出二谛嘛!「见有涅槃,仍由我证,我相宛 在。」见有涅槃,就是我相,有我相自然就有人、众生、寿者相。「故名妄 也。盖二乘见有涅槃,即是法爱,亦即迷智之我相。」「迷智之我相」,什 么是迷智啊?迷智是不破无明。这两位大师解释都很好!
看看人家,衡量自己,自己想到了没有?自己办到这个地步了没有?以人家 印证自己。这两位讲的都很好!修学到此地。
■第四十六次修学
师父:大家学佛不求名相,求法。外道都知道,有一仙人指头一指,石头可以变成 黄金,外道不要。仙人说,你怎么不要黄金啊?外道说,我不要黄金,我要 你的指头。外道都这样,何况佛道?
大家修学经法,一定使自己道德增进,领导众生,度化众生,仅凭嘴巴说, 不行的!要靠真正的实德。希望我们逐渐逐渐地增进实德,作人天师表。 入经法,我和你们讲过,全凭谛理,谛理是你的性。要是入谛理以后,叫销 归自性。戒律是行,戒律所说的都是世俗谛说,最后也入第一义谛,要不然 就是遍计执。希望大家各自努力,熏修自己,在实德方面渐渐地入理。我们 净苑修行以持戒念佛为主。现在看经文,上一次我讲话太多,影响大家发挥 ,还是尽量由大家发挥,能发挥得出来,很好!发挥不出来的,也跟大家一 起修学。
我讲太多不好,打闲岔,障碍大家。虽然我把道理讲出来了,反而没有用, 这个法要从你性上出。
「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 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 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师父:修学到这一段文。「非觉违拒诸能入者」,相信你们一看经文就迷迷糊糊, 经过修学就慢慢入了。看不懂的,更要精进,赶紧跟上。别人精进,你如果 不精进的话,慢慢地就落后了。只要你突破这一关,那顺水推舟。
「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我先帮大家的忙,觉是什么呢?圆成实性、无上道 、中道义、清净心,这个觉没有能所吧?懂了吧?
我和大家讲,觉就是你的性,心是名字,不是性。唯有觉,唯有知,才是真 正本性。我们所说的心,不过仅仅是假名。为什么觉和知不是心呢?觉和知 是用啊!用全归体,名不归体。
悦师:自性清净的觉性并不是能违拒诸能入者,为什么?因为「有诸能入非觉入故 」,而是在你认为有能入的话,这就落入能入所入,有能入、…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