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淨諸業障章▪P3

  ..續本文上一頁佛要從無 我契入。師父在佛七講話講到,我們起妄想造業,一定會受苦報,所以叫我 們不要打妄想。可是我們不打妄想,不容易,所以我們要提起佛號。這妄想 就是因爲我的緣故,佛號是仗佛力的緣故,所以我們遇到病緣的時候,就要 靠佛力加被,才能夠有福報和師父學習正法,帶業往生。

  

  師父:我和大家講,「妄想執我」,我沒有,妄想執我、人、衆生、壽者,也沒有 。外道執著有,他立二十五冥谛,他說有我叫神我。簡單說,我所,人衆生 壽命,就是我所,就是色受想行識,外道執著。我們學佛,深入二谛,要知 道他的錯誤地方。沒有我,也沒有五陰,由于因緣起,才有五陰和我的分別 。可是我和五陰皆是因緣生法,皆無自性,就是空的。要知道這樣,這樣才 入覺性。我們剛才一開始我就問了,清淨覺性是什麼性啊?就是這個道理。 講吧!

  

  甫師:淨諸業障菩薩提出的問題:「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汙。使諸衆生迷悶 不入。」後面佛回答,衆生一念不覺,起妄想執著我,對待于我所起憎愛心 ,因憎愛心妄執造業,然後妄見流轉。我想到有一次有人打佛七出來請問師 父,爲什麼佛七期間可以一直念佛,可是回去以後佛號提不起來?師父回答 ,這是業力。確實,我們都是被業力所轉,爲什麼被業力所轉?因爲妄想心 。其實業障是自己虛妄起的,比如我們在打佛七時,也是用這個心念佛,平 常也可以用這個心念佛。爲什麼平時不能念佛?因爲陷入妄想裏面,被自己 的業所轉。

  這裏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虛妄隨業流轉,其實本性清淨。爲什麼虛妄流轉? 因爲對緣起虛妄執著,不能會其法性。

  

  師父:慧甫提出業,業是虛妄的,虛妄而有的。業虛妄而有,爲什麼衆生墮入六道 輪回,受苦報,受樂報呢?那也是虛妄的,怎麼虛妄的?因緣而生。不相信 我們看,假使業不是虛妄的,一定有業,就講不通了。如果業一定有的話, 你不造業也受報,是不是?換句話說,你不殺人也要償命,你不行善也應該 生天,你不念佛也得往生,因爲什麼?業一定有的嘛!業是隨緣而生的,所 以它是虛妄的。不但業如此,煩惱也如此,煩惱、業要是了解以後,就脫離 苦道了,所以惑業苦叁虛妄流轉。

  憎愛二心,心是由我、我所而生的,我對我所,這我所並不是人衆生壽者, 他是總說啊!詳細分別,無量無邊。順我者,就産生貪愛;違背我者,就發 生憎恨,都是虛妄生。大家想想,你是不是天天都在虛妄中生活,我們大家 都在虛妄中生活,你不是憎恨,就是貪愛,都是虛妄,所以你怎麼能見覺性 呢?好了!現在時間到了,查注疏。查到注疏,寫在黑板上。

  確實要注重實德,真要是有修行有實德的話,冥冥中佛力加被。……要是有 間隔,先有我,後有我所,那不對了,不對我所怎麼有我?沒有間隔。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下‧一二五上‧七)「此正答染汙所以也」,所 以是原因。「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等者。正出所雲。妄認四大爲 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者也。由諸衆生最初不覺迷本法身故。」最初一 念不覺就是無始。「妄認五蘊幻妄身心。爲實我體。故名我相。計我展轉趣 于余趣。故名人相。計我盛哀(衰)苦樂變異相續。爲衆生相。計有一期命 根不斷。爲壽者相。以不達無我。執妄爲真。故雲顛倒。」一切法無我,執 妄爲真故爲顛倒。

  「然執虛妄爲我。已是顛倒。」沒有我,執著有我,已經是顛倒。「且于此 妄我。起憎愛之心。故雲重執虛妄。」起憎愛心,他解釋是無我而執我,第 一重顛倒,從我上更起憎愛二心,叫虛妄加虛妄。「此起惑也」,惑還有一 個名詞,就是煩惱,迷惑就是煩惱。「心境二妄相依造種種業」,他講二妄 ,我們修學沒講到。心和境虛妄相依,心就是我,也叫心。境就是我所,也 叫心所,二妄相依造種種業。以我我所故,造種種業,以心心所故,造種種 業,「故雲生妄業道」。

  「此造業也。故有妄業。」惑業苦,看出沒有?憨山大師解釋出來,這段文 講出惑業苦叁,前面提出惑,造種種業就是業。「必受苦報流轉生死」,這 是苦,「此苦果也」。他是由惑業苦叁解釋的。「惑業苦叁。皆因妄認我執 。以取叁界輪回。故雲流轉。此分段生死也。……」這是分段生死。惑業苦 叁有兩種人,那兩種呢?惑業苦有變易死,惑是無明,業是行,苦是識名色 六入觸受。分段死,也是惑業苦,惑是愛取,業是有,苦是生老死。

  「然此四相。有迷識迷智粗細之分。」他說有迷識迷智之分,「粗者迷識。 乃凡夫妄認五蘊爲我。妄生憎愛。……」這是迷識。「細者迷智。乃一切聖 賢。妄有證得。能所未忘。……」這是指二乘了,對不對?「妄有證得」, 證法,證菩提,得果位,小乘有四得四向,初果向、初果,一向一得,二果 向、二果、叁果向、叁果、四果向、四果,這叫八聖賢。

  「此中粗細二種我執。正屬俱生。」憨山大師說這是俱生我執,俱生我執很 細,俱生我執再淺的有分別我執,分別我執小菩薩就斷了。阿羅漢斷俱生我 執、分別我執,一旦到登地菩薩,斷俱生法執。「此經衆生意該九界。此中 先舉凡夫之四相。」他說這個經裏面,他所謂的衆生啊!該九界,包含九界 。九界是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阿修羅界、地獄、餓鬼、 畜生界──九界。從菩薩一直到地獄餓鬼畜生,九界包含。

  「此中先舉凡夫之四相」,先舉凡夫的四相,「以顯叁乘之四相」,這是兩 重顛倒。「以凡夫四相由憎愛而有。叁乘四相由證取而有。」他們也是顛倒 ,雖然凡夫是顛倒,他們也是顛倒。沒有涅槃嘛!他認爲有涅槃可得,所以 是增上慢人。「以證取發于愛根種子故。凡聖雙舉。」這是凡夫、聖人雙舉 。今天大家修學的,沒修學得很傑出。

  (太虛大師全書‧二一七叁‧二)「四相均是顛倒之見」,我人衆壽相皆是 顛倒之見,我相者無我,人相者無人,衆生相壽者相,無衆生無壽者,所以 一切法隨緣無性,隨緣有四相,四相隨緣皆無自性。

  「今不知顛倒而認爲實我」,這個人他的意思是說,四顛倒之見,我人衆壽 四相都是顛倒之見,他認爲四顛倒就是我人衆壽相。「以執有我體之故,是 以順我者愛。」解釋得很好。「違我者憎,故雲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我體是 虛妄,……于虛妄之我體上更加虛妄之憎愛。」這兩位大師都說,由虛妄我 執有憎愛,叫虛妄加虛妄。「是于虛妄體重執虛妄。如是固執實我而起憎愛 ;因有憎愛而更執實有我體,故雲二妄相依。」我是虛妄的,憎愛也是虛妄 的,因爲憎愛而有我,因爲我而有憎愛,這二者相待,所以才二妄相依。

  「妄體妄境相依,則生種種造作之妄業,而妄招善惡之六道。是以有妄業之 凡夫,則妄見六道之流轉生死;厭流轉之二乘小聖。」你們大家也都講過了 ,一個是指凡夫,一個是指二乘,二乘是小聖。「妄見了生死之涅槃」,其 實沒有生死,沒有涅槃。你們時常講,生死即涅槃,什麼道理?涅槃隨緣現 生死,生死無性即涅槃,還是不出二谛嘛!「見有涅槃,仍由我證,我相宛 在。」見有涅槃,就是我相,有我相自然就有人、衆生、壽者相。「故名妄 也。蓋二乘見有涅槃,即是法愛,亦即迷智之我相。」「迷智之我相」,什 麼是迷智啊?迷智是不破無明。這兩位大師解釋都很好!

  看看人家,衡量自己,自己想到了沒有?自己辦到這個地步了沒有?以人家 印證自己。這兩位講的都很好!修學到此地。

  ■第四十六次修學

  

  師父:大家學佛不求名相,求法。外道都知道,有一仙人指頭一指,石頭可以變成 黃金,外道不要。仙人說,你怎麼不要黃金啊?外道說,我不要黃金,我要 你的指頭。外道都這樣,何況佛道?

  大家修學經法,一定使自己道德增進,領導衆生,度化衆生,僅憑嘴巴說, 不行的!要靠真正的實德。希望我們逐漸逐漸地增進實德,作人天師表。 入經法,我和你們講過,全憑谛理,谛理是你的性。要是入谛理以後,叫銷 歸自性。戒律是行,戒律所說的都是世俗谛說,最後也入第一義谛,要不然 就是遍計執。希望大家各自努力,熏修自己,在實德方面漸漸地入理。我們 淨苑修行以持戒念佛爲主。現在看經文,上一次我講話太多,影響大家發揮 ,還是盡量由大家發揮,能發揮得出來,很好!發揮不出來的,也跟大家一 起修學。

  我講太多不好,打閑岔,障礙大家。雖然我把道理講出來了,反而沒有用, 這個法要從你性上出。

  「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爲己主宰。一切衆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 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 生憎怨。爲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師父:修學到這一段文。「非覺違拒諸能入者」,相信你們一看經文就迷迷糊糊, 經過修學就慢慢入了。看不懂的,更要精進,趕緊跟上。別人精進,你如果 不精進的話,慢慢地就落後了。只要你突破這一關,那順水推舟。

  「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我先幫大家的忙,覺是什麼呢?圓成實性、無上道 、中道義、清淨心,這個覺沒有能所吧?懂了吧?

  我和大家講,覺就是你的性,心是名字,不是性。唯有覺,唯有知,才是真 正本性。我們所說的心,不過僅僅是假名。爲什麼覺和知不是心呢?覺和知 是用啊!用全歸體,名不歸體。

  

  悅師:自性清淨的覺性並不是能違拒諸能入者,爲什麼?因爲「有諸能入非覺入故 」,而是在你認爲有能入的話,這就落入能入所入,有能入、…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淨諸業障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