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呢?无能无所。它这个不 自断命,很费解,要会入无能无所。人自断命啊!如果你以为自己自杀叫自 断命,那不是的!自己自杀,无能无所,能断就是所断,所断就是能断,它 这个比喻很巧妙。两种中道,能断就是所断,所断就是能断,俗谛中道。能 断就是所断,就没有能断;所断就是能断,就没有所断,真谛中道。大家看 不懂,你于能所而起分别。谁讲?有一点明白你就讲,有好处,你要是不讲 ,它只入一分,一晃眼就忘了。你讲出来,它入七八分。
观师:「非觉违拒诸能入者」,不是清净觉违拒能修学入清净觉者。因为「有诸能 入非觉入故」,假如有能入就不是清净觉,意思就是说,没有能入所入,这 样才是入清净觉。「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所以起心动念或息念都 是迷闷。因为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息念。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我们主要就是因为有无始无明, 无始无明就是前面讲的,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我就是能,人 众生寿者就是所,意思就是说有能有所,所以我们才会「归于迷闷」。「一 切众生生无慧目」,一切众生没有慧眼,因为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无我, 没有慧目就有所得、有我。「身心等性。皆是无明。」假如有所得、有我的 话,我们身心就不空,就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意思是说譬如有 人没有办法自己断自己的命,因为自己断命以后,自己也命绝。断人家的命 的话,有能断、所断才叫断命。意思是说,能断、所断同一个人,所以「有 人不自断命」,没有自断命的人。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因为有所得、有 我的缘故,假如有爱我者,就和他随顺,起贪着。「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对没有随顺我的人,就起憎恶。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就知道,有爱我者,我 们就和他结清净缘,不要贪着,当作善知识的因缘来念佛,帮我们往生。假 如不随顺我们的人,我们不要起憎恶的心,想他是我们的善知识现前,让我 们好好念佛,因为自己没有好好念佛,才有这样的业障,所以要非常地感激 。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以憎爱心要来成就佛道,皆无 法成就,所以我们不要起憎爱心,要以无所得、无我来念佛。
师父:「非觉违拒诸能入者」,大家还不懂,此法清净平等不动。我过去不是和大 家讲过了吗?你未成佛时本是佛,已成佛后还是佛,它不是非觉违拒诸能入 者吗?你未成佛时本是佛,成佛以后还是佛,不动啊!所以海水起浪,千重 浪、万重浪还是水啊!慧经讲!
经师:「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我想是当初译者的文字有点重 覆了,如果我们能反过来看,文句可能通顺一点。「违拒诸能入者即是非觉 」,和下一句意思有点相同。如果有能有所,就是非觉,这里所讲的觉是圆 成实性,实相法。「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这一句在反扣前文。 依天台来讲,动念就是观,息念就是止,就是有所止,有所观,有所得,想 要放下,这些总归都是无明。
下面解释。「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因为无始劫来,众生 因为无明的缘故,本来真本具、妄本空,众生不觉,所以「一切众生生无慧 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众生为什么会无明?因为他没有悟到身心的慧 目,没有悟到自己的清净心,不见法性。
「譬如有人不自断命」,这一句好象不能够……
师父:不自断命,张三断李四的命,李四断张三的命,有能有所。要是自断命的话 ,能断就是所断,所断就是能断,就没有能断,没有所断。
经师:这句话可以体会出来,是说众生的慧命本来无能无所的,可是我们都把它会 成有所得,有能有所,所以不能入清净的法性。「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 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我们迷于无明,所以起憎爱二心,顺我则喜 ,逆我则怨。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因为众生具无明,想要真正求 这个法,怎么能成就呢?
师父:大家知道,憎爱二心是生死根啊!所以你们大家,我看出来,皆有憎爱二心 。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啊!「有爱我者我与随顺」,发生感情了;「非随 顺者。便生憎怨。」感情不和了,你们是不是都是这样?不是圣者之流。所 以才说「道人无亲,以法为亲」啊!
觉师:「非觉违拒诸能入者」,觉可以说是一心,一心出二门,就是真如门、生灭 门,真如是体,生灭是用。「有诸能入非觉入故」,他认为实有体,有能入 就有取相,他不知体即虚妄,认为实有体,这样就不能入一心。「是故动念 及与息念皆归迷闷」,认为实有,所以有动念、息念,动念是指凡夫众生, 息念是指二乘,都是虚妄执着。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因为众生于一心中虚妄执着有体 有用,体用实有,所以不能会入一心。「一切众生生无慧目」,因为一切众 生不能深深入理,不能了达,所以「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认为实有,就 是无明。好比「有人不自断命」,他不知体即是用,用即是体。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所以要知道,众生都是我执,爱我者我 与随顺,不顺我心的,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以憎爱二心再增 长无明,就是再熏习无明。「相续求道皆不成就」,以这种心要想成就佛道 是不可能的。
师父:「一切众生生无慧目」,慧眼所见,一切诸法以无性为性,所以不见有为, 不见无为,不见一切法。众生以能所性相为性,地是坚性,水是湿性,火是 暖性,风是动性,都无慧目,无能无所是什么?清净平等是,于一切人、一 切事清净平等。所以古德说,老僧学佛数十年,没学到别的法,只学到一法 ,不用心机,用心机就有能有所。这老祖师真要学到不用心机,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清净平等就是清净觉。你们大家是不是天天用心机啊?用心机 一定有能有所,远离清净心。我忘了是那位老祖师说的,老僧学佛数十年, 没学别的法,就学到一法,不用心机就是了。那不得了了!比较起来,我们 天天用心机,那怎么是学佛呢?谁还讲?
憎爱二心是生死根本啊!就是这么来的。憎爱二心皆是养无明。「相续求道 皆不成就」,相续是心王、心所相续不断。你这么求道,有能求有所求,不 得成就。一念清净平等不动,就是了。好!最后一个发言。
甫师:上一段是讲惑业苦,这一段是解释惑。这里是因为净诸业障菩萨问「若此觉 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我们知道迷和觉是不二的,本来一切法无性,就 是实相、中道,众生迷惑,所以佛才方便开示。觉,其实就是我们的心本来 清净,可是我们起心动念,即乖法体,这起心动念就是妄想,能够成为业障 。所以说「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觉心本来清净,我们自己起妄念,还 要起息妄的心,这都是迷惑。而妄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有无始无明作主宰 。
下面说「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身 心世界皆是妄见,因为一切法本来清净。不自断命是譬喻不是有能动念的, 有所动的念,无能无所,只是因为我们执着,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就有爱憎 的境,起爱憎的心,更增长无明。以这种迷惑心相续求道当然不成就,因为 它是与道相违背的。
师父:慧甫提出来,他回复到前文,我们看前文就了解了。净诸业障菩萨问「若此 觉心本自清净。因何染污。」佛回答,第一个我们知道,一切众生从无始来 ,妄想有我。无始来一念妄心动,先产生我,然后由我才产生人、众生、寿 者,是不是?这就是染污了。再往下分析,有我人众生寿者,是分别能所, 有能所就有染污了,不能入清净平等觉。由能所再分别,有憎爱二心,它不 能入清净平等觉。所以这段文,我们最后把它归到修行方面,如果你要想修 行佛法得成就者,第一个不生憎爱二心。再往细的讲,不分别能所,就是人 我是非皆不分别。
再往细的讲,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就入清净平等觉了。最后讲,我念不生 。由粗到细,大家应该了解这段经文了吧?这是答复菩萨所问的,本自清净 ,为什么还有染污呢?就是这么染污。你先产生妄念,一念妄心动,接着产 生我念。愈来愈深,有我念,我为能,产生所,就是人众生寿者,愈来愈深 了。分别能所,人我是非,由于这个分别,产生憎爱二心,愈来愈深。憎爱 二心再往下追求,产生贪瞋痴,贪瞋痴生十恶业,十恶业入生死,不得出离 。
大家应该了解了吧?你要想了生死,怎么了法?先断十恶业,微细处断贪瞋 痴。再微细,不起憎爱二心,对一切人事都不用心机。再一步,不分别人我 是非、能所,不取我人众寿相,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起我,不起我念, 不执着我,天天清净了,妄心不动,不叫无始无明起。
你们现在了解这段文了,你在没修学以前,你看这段文,迷迷糊糊。修学以 后才知道,这对修行有大帮助啊!大家就知道了,不要起憎爱心,不要动人 我是非心,不生能所,不取着我人众寿相,不起我念,妄心不动,欸!这是 清净平等觉,对不对啊?入这个法有很多修行法,禅宗也是入这个东西,密 宗也是入这个东西,律宗也是入这个东西。当然我们以念佛方便,也是入这 个东西。
修行要不用心机,用心机迟早要用到自己身上。这有一句笑话说:「木匠戴 枷啊!自作自受。」木枷就是木匠做的嘛!像那老祖师讲的,不用心机,这 是最方便的路线,这是谁都能做到的。坏就坏在谁都不做,你们不做的原因 ,不外乎憎爱二心,顺自己的则爱,不顺自己的,就瞋恨,对不对?那都是 从人我是非分别…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