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最实用的讲,你的五蕴身心是不是如幻如化?是不是有分别?应该远 离吧?因五蕴身心生的烦恼是不是如幻如化,依他起的?应该远离吧?因为 烦恼生的生死,是不是如幻如化?应该远离吧?为什么大家不远离呢?远离 还是方便嘛!你身心如幻如化有远离没远离?从第一义会了。你烦恼如幻如 化,有远离没远离?生死如幻如化有远离没远离?觉性不动啊!何必远求呢 ?当下即是。
修师:这里是讲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一切幻化境界是佛开方便的境界,到无所 离的时候就证入实相了。
师父:这个在法华经讲实相,在华严经讲法界,维摩诘经讲不二法门。如果按照圆 教境界说,这个境界圆融无碍,就是一实谛,一实谛就是实相谛。顿教说这 个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有一点的着相就不是。禅宗说,这境界 里面有一点点葛藤都不是了。谁还悟到这个境界的?
生师:觉心不动本来是佛的境界,因为这个境界很深,我只是体会到一点。觉心不 动,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当下就是。那我们在日常生活怎么体验?我认为 在日常生活中,你不管做什么,只要对众生有益,你都可以做,你不可分别 这是谁的事,只是随缘尽份去做。你也不分别我做这个事将得什么果报,就 是一心一意去做。所以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讲起来好象是菩萨的境界,其 实我们凡夫也可以做得到的。我们就时常这么做,觉得什么事情我都应该做 ,每天就这样随缘地做,你要修觉心不动,动不了觉心嘛!你要修如幻,心 不动就是如幻嘛!
师父:惠生从事相方面讲,讲得是有道理。这个境界很高,譬如他讲这是佛的境界 ,不是我们的境界,这个境界是无佛无众生,无有佛涅槃,无有涅槃佛,这 是圆教境界。他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还是二边业,菩萨境界。这个境界 高得多了,这个境界高到什么程度?就是圆觉。他从事相讲是这个道理,心 不生烦恼,就体会到这个境界了。如果我们说是佛的境界,还是有分别,不 是我们的境界,还是有分别。如果说随缘不变,还是有分别;不变随缘,还 是有分别。离一切幻,是它了。
永嘉大师会到这个境界,我们不知道老和尚证到没证到?我们不知道。就是 「觉后空空无大千」,空空无大千有可得没可得?有相可取没有?有分别没 有?有所住没有?就是那个境界。
现在没意见,查注疏吧!说不得,写不得,想不得。你没成佛时本是佛,已 成佛后还是佛。大智慧者到此地,能起大慈大悲。真要是会入这个地步,你 才能猛然觉悟过去错用心啊!无量劫来错用心一直到现在。 今天我们修学到此地,我把下面一句讲完,下一次修学偈颂了。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 。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师父:下次我们从「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开始。现在看资料,看注疏是印证 你,不是叫你着于幻化相,现在印证自己,不为自己作障。你们事先看注疏 ,都为自己作障。其实作障,我问你们,有障没有障啊?慧闻讲有障没障?
闻师:取文字相就会障碍自己,你不取文字相就不会障碍自己。
师父:没有障啊!自己扰乱叫自打闲岔啊!那个障是不是如幻如化的,如幻如化的 ,没有啊!你当成有才障你。谁还找到资料?写吧!
我们写注疏是印证,你们慢慢到了一个地步,他一开始印证你,久了以后, 你也可以印证他。这就是没有拄杖子、没有拐,给你拄杖子、给你拐好走路 。有了拄杖子,夺你拄杖子。
这个境界,雁过长空,影落寒潭。雁在空中飞,空中有雁的脚迹没有?不动 是不是?雁幻灭尽的话,觉心不动啊!你在水边照出影子,水里有你的影子 没有?你走了以后,水还是清清净净的。是不是这个境界啊?你体会体会! 文字相解释,是不是头上安头啊?本来教你除虚妄的,你虚妄加虚妄。
一定发挥你自己的悟性,他们在黑板写的,刚开始他们印证你。慢慢地,你 也可以印证他。你想一想,若得此法,夫复何求?千万不可掉以轻慢心,这 个法很深啊!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二一下‧三)「离幻有四。一离诸幻之境 。境为所离。智为能离。」还有能所,他下面讲一定还有离,有能所不究竟 啊!「二离离幻之心」,第二个离离幻之心,离幻之心还是有分别,还是有 所得,还是有所住,还是取相。「由坚执有能离之智。此智亦幻。故曰心如 幻者亦复远离。」都有分别,都有所得,都有所住。「三遣离幻之离」,有 离幻还是分别,还是有所得。所以,三遣除离幻之离。「离前能离。此离亦 幻。」离幻之心是能离,所以离前面那个离幻之心,也是如幻。「故云远离 为幻亦复远离。四遣离离之离」,有离离之离,还是分别心,还是有所得心 ,还是取相心、有所住心,还是不空心。
「离前第三。此心亦幻。故曰离远离幻亦复远离。……」离远离也是幻化, 修如幻三昧。「列虽次第」,虽然有次第,其实它没有方便,没有次第的。 「修在一心」,一心具足。「所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一念不生,前际断 ,后际也断,没有分别,所以不取着,没有所得。前际断,不灭;后际断, 不生,是不是?不生不灭。「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者」,到了无所离处了,你 本来是虚空,虚空不动啊!假使有人说要逃避虚空,这个人是不是傻瓜啊?
「结示得体除幻」,得体,他这个写得很清楚了,体证体性,觉性不动啊! 你得其不动的觉性,就除去诸幻了。「学者果能向幻觉未兆之前」,幻觉未 兆之前,父母没生你以前本来面目。「如来未说示处。体之照之。觉性本然 。」父母没生你以前本来面目,佛出世也是那个样,不出世还是那个样。不 是佛出世才有,佛不出世无,不是那个道理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佛说 也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佛不说还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有佛无佛,性 相常住。
「得无所离。则何德不显。」啊!这个人讲得很好。「何幻不除也」,这个 人是谁啊?(答:寂正大师。)这个人解释得很好,你们大家印证自己,你 体会到这个地步没有?可以印证你,你想的对不对?久了就知道,古德和佛 、老祖师、菩萨,一个鼻孔眼喘气。现在下课!
■第十一次修学
师父:有一个人,不记得他叫什么名字,作了一部牧牛图颂,众生心就好比牛一样 ,牧牛,一步一步地降伏它,很难。降伏圆满以后,就叫佛。现在我真感觉 ,真是难啊!明明实实在在的道理,大家偏偏不相信,怪不得佛那时候说, 我说法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你们应该相信。 我想在佛世的时候,一定也有很多人不相信。所以众生好比水犊牛,很难降 伏。唉!不但难降伏,还能伤人啊!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养这头水犊牛,养你 的道心。现在末法时期的众生,就像水犊牛一样,它不但是头水犊牛,还能 伤人,造很多罪业。
当初后羿射箭第一,有穷氏后羿射箭最好了,有一个逢蒙跟他学射箭,后羿 尽心地教他,把射箭之术完全教给他了。逢蒙尽得其道,学得和后羿一样。 以后逢蒙就想:「天下唯羿为愈己。」唯有后羿胜过我,于是杀后羿,这就 是水犊牛的作用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是重颂,我们看一看这颂中有特别的没有?如果没特别的,我们就修学下 面一段文,要是有特别的,我们也来修学修学。
「普贤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 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
怎么知道皆从诸如来啊?这和前面长行一样,幻不起幻,由真迷惑才起幻, 所以「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
「犹如虚空花 依空而有相 空花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 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 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 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 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 方便亦如是」
这段偈颂没有修学的,长行都讲过了。现在看下面的: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贤章》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