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直解▪P8

  ..续本文上一页一。一摄一法一入一法。一切摄一切一切入一切。同时交参无碍。有本后二句入在头。】

  八﹑交涉无碍门。

  摄有能摄所摄,入有能入所入。能摄为摄,所摄即是能入。能入为入,所入即是能摄。能摄即是所入,所摄即是能入。能入即是所摄,所入即是能摄。如是谓之交涉无碍。

  举千灯为喻,此灯之光,摄彼灯之光,则彼灯之光,即入此灯之光。此灯为能摄,而彼灯被此灯所摄,便是能入。彼灯入此灯是为能入,此灯被彼灯所入,便是能摄。彼摄此,此入彼亦复如是。

  今如一室千灯,光光相融,灯灯交彻。故此灯光摄彼灯光时,即是彼灯光摄此灯光。此灯光入彼灯光时,便是彼灯光入此灯光。所以周遍含容,事事无碍。

  谓一法望一切,有摄有入,通有四句。

  犹如一灯望千灯,有摄有入的道理一样。

  第一句,一摄一切,一入一切。

  犹一室千灯,一灯摄千灯时,即是一灯入千灯。以光光相融,灯灯交彻故。

  第二句,一切摄一,一切入一。

  犹一室千灯,千灯摄一灯时,即是千灯入一灯。

  第三句,一摄一法,一入一法。

  此灯摄彼灯时,即是此灯入彼灯。彼灯摄此灯时,即是彼灯入此灯。

  第四句,一切摄一切,一切入一切。

  千灯摄千灯时,正是千灯入千灯。是故事事交涉无碍。

  如是之法,无有先后,俱时而起。故曰同时交参无碍。

  有本后二句入在头者,谓有的本子后边二句作,一入一法,一摄一法。一切入一切,一切摄一切。今本四句皆是摄字在头。

  【观曰。九相在无碍门。谓一切望一亦有入有摄。亦有四句。谓摄一入一。摄一切入一。摄一入一切。摄一切入一切。同时交参无障无碍。】

  九﹑相在无碍门。何谓相在?谓此摄彼时,同时此即入彼,是此在彼中。此能入彼,则彼能摄此。当彼摄此时,同时彼即入此,在此之中。此在彼中,彼在此中

  ,故曰相在无碍。

  例如二灯相映,此灯摄彼灯时,同时此灯光便在彼灯光中。此灯光在彼灯光中,便是彼灯光摄此灯光。摄此灯光时,便是彼灯光在此灯光中。光光相映,重重无尽,无障无碍。

  第八门中是一法望一切,今第九门中是一切望一。第八门中是摄入交涉无碍,今第九门是相在无碍。虽然都是说明重重无尽的道理,然而展转深入,程度不同。

  谓一切望一,亦有入有摄。

  与第八门中,一望一切相反。前第八门言有摄有入,今第九门欲明互入相在义,故先言有入,后言有摄。此亦有四句。

  第一句摄一入一。

  四句之中,皆应有「一切」二字,今省略之。第一句应云,一切摄一,一切入一。

  例如千灯之光摄一灯光时,同时千灯之光即入一灯光。光光相融,无有障碍。

  第二句摄一切入一。

  应为一切摄一切,一切入一。例如千灯摄千灯时,千灯之光,即入一灯之光。因为摄入同时,无障无碍,故摄千灯时,即是入千灯时。即入千灯,当然不碍入一灯了。

  第三句摄一入一切。

  应为一切摄一,一切入一切。

  与上同理可知,一室千灯,当千灯摄一灯时,当然千灯之光,各各互入千灯之光。

  第四句摄一切入一切。

  应为一切摄一切,一切入一切。例如千灯互摄,同时便是千灯互入。如是互摄互入,重重无尽。

  同时交参,无障无碍。

  此十门当中,除第一门理如事,及第二门事如理,是总说外。其余八门,皆展转深入,说明周遍含容。以前二门为总原则故,所以余门皆同时交参,无障无碍。

  【观曰。十普融无碍门。谓一切及一普皆同时。更互相望一一具前两重四句。普融无碍准前思之。】

  十﹑普融无碍门。

  此十门当中,第一第二两门,是总赅以下八门。今第十门,是总括以上九门。第一理如事门,是说明一即一切。第二事如理门,是说明一切即一。第八门中一法望一切者,即是一即一切的深入解释。第九门中一切望一,即是一切即一的深入解释。总括八九两门,故有第十门的普融无碍。所以第十门,总括以上九门。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便是法界缘起。「一」者法界体也,「一切」者缘起用也。依体起用,故曰一即一切。用不离体,故曰一切即一。真空者法界体也,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者,缘起大用也。今此十门,总明法界缘起。而第一第二两门,总赅下八。最后第十普融无碍门,则总括上九。

  法界缘起者,因之与果,皆一法界也。故法界缘起,亦名一乘缘起。此法界观门,即华严一乘十玄门之方便缘修也。所以此普融无碍门者,即一乘十玄之第一门,同时具足相应门。是以其余九门,亦各各暗与十玄门相应。

  今解观文。十普融无碍门,谓一切及一,普皆同时。

  普融无碍门者,谓一切及一,同时具足相应,无有先后生灭也。

  更互相望,一一具前两重四句,普融无碍,准前思之。

  此第十门普融无碍,一望一切,一切望一,一一皆具第八第九门两重四句。即同时具足第八门中四句:一摄一切一入一切,一切摄一一切入一,一摄一法一入一

  法,一切摄一切一切入一切。及第九门中四句:摄一入一,摄一切入一,摄一入一切,摄一切入一切。这两重四句,普融无碍,同时具足。

  【观曰。令圆明显现。称行境界无障无碍。深思之。令现在前也。】

  总结全文,劝修观行。圆明在心者,谓修此三观,圆明观智,深契于心也。

  依解生行,行起解绝。

  圆明观智者,慧解也。依慧解而立修行方便。修道之人,生真实慧解以后,必须慧解立行。若不起行,所解之理便成空洞。一旦行起,其解必绝。如果其解仍然住着于心,必障于修行。三观既已圆明于心,必须依解起修。故观文开始便说,「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

  称行境界,无障无碍。深思之,令现在前也。

  慧解立行,行在于证。行与境契,终得无障无碍之果也。深思之,令境界现前也。此谓证其果也。

  我国佛教,有贤首天台二宗竞辉于隋唐之间。若论教义,圆融无碍,入理玄微,贤首不让天台。只是曲高和寡,浅智难阶。故于止于观,周详明确,天台自有殊胜之处。

  此法界三观,妙则妙矣,只惜修行不易。欲入华严法界,行因致果,要在普贤行愿。希读者留意之。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直解》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