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9▪P3

  ..续本文上一页法性,你要能够认识涅槃法性了,就能够对治生死轮回,要把生死轮回彻底解决了,当下你就可以现正涅槃法性。说的是两回事其实还是一回事,一个事情两面而已。打一个比方脸上有不干净的东西,有不干净了他就显现不庄严,当你把这种不干净的东西洗掉了,自己本来很庄严的这种脸相他显现出来了,是不是。实际上是一回事。在修学过程当中就是这么两的目标,我们修佛就这两个目标。大家要听懂哦,要抓住主要的目标,如果不然千经万论学过去、学过来,自己都不知所云了,连释迦牟尼佛讲经的目标在哪里我们都搞不清楚了。所以说多宝佛塔他的出现有这么些甚深意趣,观世音菩萨才要供奉释迦牟尼佛、供奉多宝佛塔,他是这样来的。

  下来之后大家可以去看看《法华经》,《法华经》实实在在非常殊胜。释迦牟尼佛要进入涅槃了、要圆寂了,然后总结自己一代说法,也提醒众生,我为什么要这样说?说这部经、说这些经他的意思是什么?在《法华经》当中把佛一代的实教、他的真实意趣圆圆满满的开显给大家。你们听不懂我在一次给你讲,我为什么这样说,说这部经目标在哪里,说那部经目标在哪里,然后这些经法次第该怎么修,最后究竟目标是什么。所以说开头我给大家解题的时候,在讲《法华经》他的真实意趣,开全现实、开迹现本、会三皈依,三句话可以总结释迦牟尼佛一代实教的真实意趣。原因就在这个地方。没有学教的就很不容易听懂,但是经过今天的讲解以后,不知道大家听懂没有?,定懂没有啊?听懂了(大众)。所以要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哪怕只有一品,但是他可以代表《法华经》的精髓,整个《法华经》的精髓给我们解释出来了。所以当时观世音菩萨哀愍这些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接受了无尽意菩萨的璎珞供养,然后把这种璎珞分成两份。一份供养释迦牟尼佛,一份供奉多宝佛塔,给我们展示了菩萨接受供养的一种如法修行,就是不住福德相、辗转供养,以借此修行来产生无尽的福德之宝。这样的无尽的福德之宝来彰显我们自己的自性。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这个总结了,在释迦牟尼佛、多宝佛接受了观世音菩萨的这些供养以后。释迦牟尼佛总结了:无尽意!观世音菩萨具有这样任运无碍变现的一种自在神力,游化在娑婆世界里面。你看看,这就是总结了。我们今天为什么皈依诸佛?为什么来向这些诸佛菩萨求救啊?原因就在这个地方。接受了三皈依,你时时刻刻要知道这层意思。如果是不了解诸佛的这种神通自在任运变现智慧无碍,不了解观世音菩萨的任运变现的自在神力。你说我们为什么要向观世音菩萨求救呢?我就看有的居士他就很玩,他也听讲了观世音菩萨这些威德,也听讲了阿弥陀佛这些威德。既然修行真么简单、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成功了,干脆你念我的名号得了。你的名号和佛的名号,虽然说同样是名号,但是你们说一不一样啊?不一样(大众)。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你这个名号还在生死轮回当中,还是因为这些虚妄分别心而成就的名号。我念你、我难道要跟你虚妄分别相续吗?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他们的名号虽然说也是名号,但是他是万德成就、万德庄严、任运自在、清净功德的等流,跟我们这些烦恼的等流,虚妄

  分别的等流完全是两码事。所以说名号与名号不一样,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我们今天皈依诸佛,向观世音菩萨求救,关键就是要把这些自在神力要能够明了,要能够深入思维、如理思维,要在我们内心里面加深这种印象。所以说念经不解经,念破经卷也枉然,你倒是诵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你也听讲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但是你把这些意趣听懂了吗?理解了吗?观世音菩萨这些无量无边的威德自在神力,我们在自心是不是如理熏习过啊?仅仅是听闻一遍他的力量不大,要把普门品多诵。诵了以后,要把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这种种的恩德要恰如气分的去理解,理解了以后在我们内心里面加深印象、致死不忘。遇上各种艰难险阻的时候,你忆念起观世音菩萨恩德的时候,我们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那就能够至诚恳切、信愿具足,那么这种持名他就非常有力量。所以说你在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时候,他有几种念佛,平时为了对治虚妄妄心,你可以用闻好好去念,不起虚妄分别,不分别、只要能对治妄想心,这是最初浅的念法。也在依自力而修行,他是一种念法。二一种念法就是随这些文字,随文入观、随文解意、随意思维、随思维而发起深刻的信愿之心。所以说念一遍你就修了一遍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品。这个方法好不好?好(大众)。这个很不舒服,有这两种念法介绍给大家。

  所以说释迦牟尼佛他来总结观世音菩萨具备有上面这么说的三十二应、各种各样的应化身救度众生,他这种自在神力没有什么障碍,他在这个娑婆世界里面到处化度众生,以化度众生作为游戏了,以化度众生作为享受。所以说他不是像我们这些人,有的人说;哎呀,观世音菩萨也是人嘛,你天天喊他把他喊的烦的不得了。会不会?你们说,不会(大众)。为什么不会?对了,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寂灭了一切烦恼的。不像我们这些人多喊两句他就冒火了,喊什么嘛、喊,有什么事嘛,不耐烦了。为啥?他就烦恼,对不对。就这种烦恼来说不是别人多喊两遍让他烦恼的,而他内心里面的烦恼让自己烦了,别人多喊了两遍只是一种增上缘。他就在这种增上条件之中内心执著了,内心执著了以后,就由于他内心变现的这种影像让自己烦恼了,其实还是自己害自己,对不对。所以说我们这些凡夫和观世音菩萨不一样的,他还是有区别的。这些凡夫不耐烦、不能够忍辱、没有智慧、那个无明火什么时间都可能现前。观世音菩萨没有无明火了,耳根圆通了。你看在三十二应化身当中,在救七难当中,是不是。各种各样的情形我们都回到他所修的耳根圆通里面去解释。就因为他的因地里面修耳根圆通修成功了。所以说能够不攀缘外境、所以说能够安住于内心、所以说能够消除自身的烦恼,内在没有这些无明火了,自然而然不管你怎么样无惹他,他都不会起虚妄分别、不会去起烦恼,随其心净则国土净,他的心已经还复到涅槃之性了,已经清净圆满了。

  任何对境都不肯能让他心烦,任何对境都不可能让他生气,任何对境都不肯能让他冒火,他跟我们众生是不一样的。我们众生因为心里面有虚妄分别,因为这种虚妄分别他的无明火气还很大,不要说你惹他了,你就是不惹他、他也要发火,麻烦的很。他自己跟自己还要生气,对不对。为啥?因为这种方法他就没学会。观世音菩萨就是向内心寻求,我们是向外攀缘。观世音菩萨是不著相,我们这些众生是著相。观世音菩萨是无分别智,而我们这些众生是虚妄分别。观世音菩萨的清净心,而我们这些众生是杂染心。观世音菩萨是时时刻刻安住于涅槃法性,相应于涅槃法性,而我们相应于什么?我们唯一相应的就是虚妄分别。所以说成佛、成众生关键就是看用心的不一样,一念迷则是众生,一念觉那就成了诸佛菩萨了。我们今天究竟是想做众生,还是想成为诸佛菩萨呢?你们说、选择那一头?啊?没有声音,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选择那一头?了生脱死,成佛(大众)。对了,这个目标一定要大声的喊出来,不要没有自信嘛。要.成.佛…谁知道你要成佛啊?所以说要大声的喊出来,每一天早上要大声的喊出来,我要解决生死、要脱离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成佛、利益众生。

  这个愿心就像招牌一样,如果说开一个店他的招牌没了,目标就不知道了,这个店子是干啥的?是不是,你开什么店至少要挂个招牌嘛。我这个是卖猪肉的,那些买猪肉的他就进来了,我这个是卖布匹的,这个买布他就进来了。寺庙里面,这个是寺庙,学佛的他就进来了,对不对。你总之要有一个招牌嘛。但是我们现在的众生招牌不响亮,招牌太不响亮了。为啥?都把自己隐藏起来,人家问他,你是干啥的?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呵呵。完了,目标不明了,招牌不响亮。今天商业社会,这个广告是最要的,广告是干啥的?就是打招牌,要把这个招牌要喊亮。我们今天学佛人也要适应社会,这个招牌要喊亮,我就是学佛人、我就是出家人、我就是要了生脱死、我就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就是要究竟成佛利益众生。敢不敢喊出来呀?所以说你要大声的喊出来,连声音都发不出来,你说你有什么勇气呢?没什么勇气。

  本来这个观世音菩萨他是无刹不现身的,尽虚空遍法界他示现各种各样的身像来利益众生。我们这个地方偏偏说他游化于“娑婆世界”。为什么只说娑婆世界?因为这个娑婆世界它翻译过来就叫堪忍世界,你非得要有能力忍受啊,没有能力忍受的话,你跑到这个世界来那是没有办法的。为什么要能力忍受呢?它负面来强调我们今天娑婆世界的苦难太多了,因为这个娑婆世界苦难深重,所以说观世音菩萨悲心切切,才应现于这个娑婆世界化度众生。实际上观世音菩萨不止游化娑婆世界,他在现在的西方极乐世界他还是阿弥陀佛的上首弟子,接引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凡是喜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都不应余力,观世音菩萨作为阿弥陀佛的上首弟子,同样的也是不应余力救度众生。哪里是示现于一个娑婆世界呢,那是尽虚空遍法界都有观世音菩萨的身影,都有观世音菩萨的自在神力。

  但是他和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为啥特别有缘呢?因为他发的悲心就是救度众生的苦难,而这个苦难在我们娑婆世界又是那么样的深重,所以说观世音菩萨特别在这个娑婆世界,感应非常强烈,救度众生不应余力,所以说经书上偏说这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苦他有那么样的深重,但是我们觉得吗?你觉不觉得我们这种苦很深重啊?大多数对这个苦谛还没有深刻的了解。我是赞同大家下来以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