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如法修行来了。
第二个问题;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不肯接受呢?因为经善告诉我们,菩萨不应该住著福德相,启示我们今天的人不要贪图享受。就要能够给这个世间上创造财富,对不对。能够创造财富的,是最富裕的。那么只管去享受财富的,舍福啊。像这些,拿我们世间上家庭里面这个有非常好的起因。你在家庭里面你贡献了什么?你在社会上贡献了什么?你在国家里面贡献了什么?你在寺庙里面你奉献出了什么?你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当中究竟创造了什么?是我们一味的在索取呢还是在奉献呢?索取就接近于恶业,奉献那就是修行善法。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不住福德相,他是这样的。
第三个问题;供养璎珞它属于财施,为什么这个地方说是法施?你要明了哦,这是昨天已经讲过了。今天我们在复习,因为无尽意菩萨在修如法供养的时候,他没有一个能供养的我以及所供养的东西,以及供养这回事,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三轮体空。虽然在事相上我们也经常在断恶修善度众生,但是任何一个修行都要安住于这样的三轮体空,以无分别智来摄受这种修行,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达那种究竟无分别智,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这些无分别智这些潜行。我们现在虽然说在分别,但是分别什么呢?分别无分别的。比喻说能供养的这种我,有没有一个我呢?不应该有一个我,因为这个我是我们自己迷乱显现,是我们自己的执著,是自己的错误认知。如果说我们在做一切事情当中的时候,有一个我字,那就难免增加这种我执分别习气,那虚妄分别习气那就会增长起来,依这样的增长他有一个能做的我以及所做的事情,这种能所对待他的虚妄分别又更粗显了。依这种能所分别,我们就会更增加种种的名言失色,什么我、什么他、什么无尽意菩萨、什么观世音菩萨、什么价值百千两斤的这些宝珠璎珞,一系列的文字游戏他就会出来,又让我们增加一层执著。所以说这样的烦恼杂染,就在这样的工程当中显现,我们在平时差不多就是这样,随时随地在增加这种三轮的分别,在增加这种虚妄分别,增加这些杂染,从而产生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而无尽意菩萨他就教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三论体空,不去执著有一个能做的我以及所做的事、以及做的一会事。他也不执著能布施的、以及所布施的、以及布施这种法,他这三样都不执著。所以说他正在做财布施的时候,他就是行法布施,当下运用智慧来修行,就能够把这些事情上升到理事圆融的修行阶段。正在做财布施的时候他也能够修行法布施,舒不舒服?你说,哦;这个太舒服了。你今天学了以后,你回去不管做什么事情,那就要学这种心态,这个是非常美妙的一种修法。
还有一个,这个无尽意菩萨,他在做一切善事的时候,不是为自己而做,为谁而做呢?而是代一切众生供养。你看我们这些众生,你听了观世音菩萨威德自在神力,你想没想起来要供养观世音菩萨,没有。但是无尽意菩萨就代替我们了,无尽意菩萨知道我们愚痴,知道我们不能够显现这种如理的修行供养。无尽意菩萨就站出来了,我代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来供养,你说无尽意菩萨这种修行好不好。我们修行也是要学这种方法,你回去念佛也好、听经也好、还是修行也好,都不要执是自己来,要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有情都请来,知道吧。当然能力所及的,能够叫来就叫来,能力不能及的就要利用我们的观想,我自己的父母亲、历代祖先、我自己的冤家对头、六道众生、都和我一起来听经了,我们要代众生听经闻法,代众生念佛往生。学会没有啊?你们。还要把这样的方法学会,不要光是图自己念佛,自己听经,哎呀,我今天好享受,我今天又听经了,我又念佛了,我心里好高兴,你倒是高兴了,还有那么多六道众生。要发心啊,要代众生来念佛、代众生来听经、代众生供养,这就属于利益众生的这种修行。能够利益众生修行,就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了。这个就是慈悲行、这个是法施,观世音菩萨你才示现了这个普门示现,释迦牟尼佛才开示了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我今天我就学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在财布施当中代一切众生供养,这种发心很普片、发愿很广大、摄受众生很普片。所以说有这么一些过程,为什么这种财布施,他在布施这种璎珞宝珠它叫法布施呢?你要把这些问题理解了,你才真正能够理解经文的意思。如果不然的话一看经上的文字,我们心理面还是迷糊的,所以这个是这样。
在观世音菩萨不受供养,无尽意菩萨再次恳切的请求观世音菩萨来摄受、来受供养。为什么呢?昨天叫你回去考虑哦,为什么?估计回去就没有考虑,要走路、要吃饭、要睡觉、还跟他们说这样那样的龙门镇,我简直没有来得及复习,简直来得及去思考,是不是这样?好多人不说,他是这样,我就说这样,呵呵。你咋知道呢?一想就知道了,对不对。无尽意再请他也有两层意思,一个方面说为了表达自己至诚恳切,二一个方面也体察观世音菩萨谦虚,因为有释迦牟尼佛在嘛,所以说再请求实际上希望释迦牟尼佛,能够准许转交给观音菩萨,它有这层含义。通过释迦牟尼佛来转交观世音菩萨一定能够接受了,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我是为众生而供养,你也是为众生而接受啊,你不要不接受啊。我们为了利益众生你也要接受。对不对,所以说是这样的。接受了以后你为众生而接受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它有这样的深刻意趣在里面。
我就看我们这些出家人,平时这个出家人没有道心的呢,他贡高我慢,你要顶礼呢,顶吧,多顶几个,你要拿钱,好嘛,给多少,家里面都财宝统统拿来我也不嫌多。呵呵。就是说我们自己在这个里面不知道人家受供,或者说供养,我们自己该不该受供,没有惭愧心,这个一个负面都形象,让人家看了很不舒服。这些七老八十了都在给你顶礼,这个小娃娃在那安置若竖,这些居士七老八十了走路都是困难,然后还要来听经、还要来闻法、还要来念佛、还要来做功德,但是我们知不知道珍惜。如果不知道珍惜的话,人家在造福报,我们就在造业了,对不对,这样分别阿。但是另外一个情形呢,稍微有点道心的,你跟他合个掌,哎呀,我不敢当你不要合掌。你要跟他顶礼,哎呀,不要顶礼,我受不起呀。你要跟他供养,我不行,我不收金银的,你这些东西拿开、拿开,我不要。那人家一片虔恳切的心,满怀热情而来,但是受冷眼而去。你说让人家这些众生心理面做何感受呢?心理面凉啊,对不对,所以说不要为自己去发心。他们一般的人不受顶礼、不受供养,他那个心情是什么?我受不起,我没有福报。你要是给为顶礼都话,你把我都福报都拿走了,你要供养为的话,我都福报都舍掉了,没有了,所以他不愿意舍福,不愿意减少自己的福报,所以不愿意受顶礼。我们认为这个还是消极的,对不对。为啥?因为你要做众生的福田嘛,你修都福报就是要回向给众生,人家来求福报就是要给人家,就是要成就大家。说顶礼、你没有福报受不起,受不起,你为什么不去顶礼呢?对不对。
净天老法师他就告诉我,没有事都时候晚上多顶礼,为啥?你以后学法师啊,你要讲经说法,你一登上法台的时候讲经说法,千人百众给你顶礼,在下面顶礼都这些人,是什么人啊?你不认识,说不定有应现的大菩萨呢,如果有这些大菩萨给你顶礼,你受得起嘛,受不起,受不起,你还是要受,但是你受了以后,因为你平时没有修积顶礼,没有修积福慧。所以说你这个福报减少那是肯定的了,慢慢你这个福报减少了,威德没有了,智慧也就退失,你看看,还是老法师警醒的好。你要是平时不加紧都礼拜,不加紧都修行,你就经不住大家顶礼,经不住大家赞叹,经不住大家供养,完了。在大家顶礼、赞叹、供养当中你这个人慢慢的我执习气、虚妄分别他就会弄起来了,这个道心就会退失。没有福德资粮保障嘛。你要是感觉到自己没有威德力量,没有福德力量的话,下来之后你就是要勤修,晚上人家都睡觉了,你就是要把那个蒲团磕烂,人家晚上都休息了,你就是要不休息的去礼拜诸佛。这么多人都在供养,但是你供养了以后,你不要自己享受,把这些钱再拿来修法,在拿来供养三宝。辗转供养它就成为无尽财宝,这样子你也不舍福,而且你还能够借花献佛,人家的钱嘛,人家供养你的钱嘛,你自己一分不要享受,而且把人家所供养的钱拿来转供诸佛,而且发菩提心,发利益众生心、发如法修行的心,这是众生帮助你成就修行。你说没有钱的时候,人家的供养来了,你就可以修行,你要是自己享受了,完了,造业。你看看,这个世间上点点滴滴,就看你运用的好,运用的不好。要运用不好的话,人家供养是的好事,但是拿到你手里面那就成为坏事了,人家顶礼是好事,但是你安置若竖,认为无所谓受了,这样对你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8》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