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4▪P2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说要学会这种方法。看到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了,这就代表诸佛化度众生他是善巧到极点,释迦牟尼佛他的善巧体现在什么地方?就体现在讲经说法上,他的一代示教都是帮助众生成佛,那一本经典、那一本佛法,我们都不应该去毁谤他,而应该以平等心来受持三藏十二部经典。

  这个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注意,因为我们今天修学佛法的人,好多都没有这种心了。拿着一本佛法自己孤落寡闻,这个就是最好的了,这个就是最显妙的了,我就只修这一法门了。自己修可以,但是不能够去毁谤别的法门,也不能够去堵塞被人的修行,你适合这种修行,你就按着这种修行好好的修。人家适合那种修行,就让他适合于他的法门好好的修。每个人走的路不尽一致,哪里一个馍馍天下人都喜欢吃呢,你喜欢吃说不定人家喜欢吃米饭呢,要理解这样的深妙,如果不理解的话。一个方面对法门他有毁谤,二一个方面对众生有遗漏,发心不广非常小。你说你信佛;是不是叫你拉帮结派呀?不是叫你拉帮结派。你跑到光德寺,我就是广德寺的了,其他寺庙我也不管,你要到其他寺庙里面我就要说你,这样是小心小量。我们修北传佛法的,我就批判人家什么小传佛法、藏传佛法、就批评人家。那个是外道,这个是不行、那个不行,这都是造业,往往就是造业。我们修学这些佛法。你懂了这个三十二应身,懂了诸佛菩萨善巧方便度化众生这种善苦用心,那就要好好理解。一个方面要有包容心,包容所有身份的人,包容各种各样的人。二一个方面对于佛法要有一种大心量。无量法门誓愿学,一切法门我们都要学,不要嫌弃这个、嫌弃那个。这个意思深不深啊?哦,非常深。要做到这样的善巧不太容易,要理解这样的深妙涵义也不太容易。下面;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就是应现于人间。最初三王、三种圣贤那是出世间的,已经跳出轮回了,不在生死里面了,不在三界二十五有生死轮回里面了。然后这些天界,欲界之天、色界之天、无色界之天、虽然说比人高妙,但是他还是在生死轮回当中。现在第三科,应以五种人生得度者,他就化现这五种人身而为讲经说法,这个就离我们最近了。

  “小王”什么叫小王?就是那个小国的国王。你看我们这个国家有多少个省?有多少个市?它很多。你中国除了中国还有俄罗斯、美国、这周边的国家还有很多,这就是一个世间上的小国家。每个国家的主席、总统、君王,这些是小王之身,就是世界各国的这种元首,这就叫小王之身。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他还显现去当总统,当元首,这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善巧。你要当一个小王,怎么样才能够治理这个国家?一个方面要把这些根本的道德要能够提倡起来,二一个要把正确的因果要能够提倡起来,三个能够让各种身份的人黑人、白人、黄种人、白种人、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够安居落业,至少能够做到这样。当一个国家的元首不太容易,是不是,小国王身他就这样。应以“长者身”,什么叫长者身?就是年长德高的人,这个叫长者。一个方面年纪大,二一个方面德行好能够服众,这个就叫长者。光是年纪大没有功德不能服众,他也不能够叫做长者。这个长者我们今天所说的那叫“道德长者”,能够以道德教化一方,为人所尊重。所以说要好好的修这些功德,你说你年纪大你没有功德、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不能够教化一方,你说人家凭什么尊敬你,就因为年纪大人家就尊敬你了,不一定。比喻说我们法门当中,你出家了很多年了、七八十岁了,但是如果说没有功德,还是得不到大家的尊重。

  经典当中、律典当中经常这样比较,说你出家一百年了,但是你对于你所受的戒律,你都没有学会,对不起,你不能够称为老上座,你还是下座。什么叫下座?你说你受戒五年、那可以称为下座了。受戒十年可以称为中座了,受戒十年以上、可以称为上座了。但是这个里面不是以你受戒多少年,而是把你自己所受的戒律、开遮持犯、清重缓急、是犯戒、不是犯戒、要学的很好,学好了、相应的你才能够增长资历。如果没有学好,哪怕你受戒六十年,这戒是什么、你完全不懂。哪怕人家受戒三年四年,人家把这个戒学好了,你还得从这儿学起,你看看。佛门当中就是尊重这种法、而不是光尊重你的年纪。所以说我们今天出家人就不要像世间上所说的、哎呀;我痴长多少岁,要谦虚的说法可以,但是我们真是要这样痴长的话那就化不来了。我们今天出家了、受戒了就要好好地学习这些戒法,立争要在自己所学的戒法、开遮持犯都学好,受了戒要学尽,不学戒就不叫一个真正的出家人。把这些戒律学好了,以往的规矩就是什么,五年学戒,十年不离依止师。受戒以后必须拿五年的时间,专心一意的来学习戒律,那你学习好了还要表现在行为上,行为上要十年不离依止师。要找一个依止师,有只是、有德行、能够观察你、能够教育你,这十年当中观察你,那个时间就准你去听经闻法、参学游方。你看以前是这样的哟,我们现在好像没有这种规矩了,我们受了戒大家也不学戒,这戒本放在一边,今天你去问他,他不知道,明天你去问他,他不知道。三十岁你问他不知道,六十岁你去问他早就忘光了。这样子行不行你说?不行(大众),当然不行了。听经也听不进去,修行也修不来,为啥?没有戒的基础嘛。所以说一切德行要从持戒当中来。

  我们在家居士也是这样,你受了三皈就把三皈学好,你受了五戒就要把五戒守好,受了菩萨戒也要把菩萨戒学好、持好,只有在好好持戒过程当中,我们这种功德才能够增长。一个方面自己对佛法、各种各样的佛法自己都能够了如指掌。二一个方面不仅仅是能说、能道、还能做,在自己所受持的戒律当中,各种各样的戒律要把它学好,这样子随着我们自己的年纪的增长,我们自己的学问、道德也在增长。等你年纪大了你的功德慢慢能够服众了,他叫长者。年高德重,为人所尊重,这叫年高德长,道德长者。这个世间上都很信是这样,我知道我们地方上他年纪大了,能够说点话的,能够公平办事的。一个村子里面都很信任他,各家各户要分家、出现什么这样、那样的事情,就把这些老辈请出来,你来说一句公道话,这叫道德长子,他能够服化一方,这叫长者之身。

  “应该以居士得度者,既现居士身而为说法。”我们今天在座的大家都知道,都叫做居士。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居士?有好多说;我拿了皈依证我就是居士,是不是?居士、居士是居家的大士、在家菩萨。这个居士是很尊贵的一种称呼,一般人还当不起这种居士。为啥?从传统的观念来讲,这个居士要称之为士不简单,他有一个标准。比喻说只图今生今世吃喝拉撒的根本就不能够叫做士,什么人才能够叫做士?至少这个眼光要放得很长远,不仅仅是知道有今生还要知道有后世,不仅仅是要把今生今世的善法要修好,而且要把这个眼光放大一点。我们修行不仅仅是为今生今世的享受,还要为以后生要做打算。如果说没有这种眼光的根本就不能够叫做居士。这个经书上说;只能够图当下的享受,这人他和畜生没有两样,怎么能够叫做居士呢?不能够叫做居士。这句话好像说的有点过分,是吧。其实不过分。他跟我们举一个道理,他说你看那些牛马猪羊,那些狗、那些动物,他为不为今生今世做打算,也为今生今世做打算,没有吃的它要去找、没有住的它要去找、没有伴了它也去找、没有耍的它也去找,跟我们人仅仅是为今生今世生存,你说这些狗、这些畜生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分呢?区分不开来,听懂没有?听懂了(大众)掌声。只能够看到今生今世这个眼光非常短浅。偏偏就是我们今天起码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只为现世而活,他也不相信有前世、也不相信有后世。人死如灯熄、一死掉就算了,啥也不管了。只要我吃的好、只要我玩的好、只要我有钱、也不怕败坏自己的德行。就像今天一样为了经济发展,我们把自己的内心道德丢失掉了,把传统文化丢失掉了,这是非常可惜。看看社会是真的发展还是假的发展,还是要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这个人能不能当一个居士,就是要看你有没有长远的目光,仅仅是图今生今世的利益,你不能够叫做居士,你跟那些一般的动物没有差别,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一定要放长远目光。人不是那一天生下之后才有,也不是那一天死之后就没有。所以说要称之为士,一定要不仅仅是修今生,还要修来世,今生来世都要修好,一直到尽未来际,我们这种修行要相续不间断。有这样的心能够认识正确的因果关系了,这才叫做居士。听懂了吗?听懂了(大众)。所以说不容易啊,居士、居士居家大士,一个要有智慧、认识因果,二一个眼光要放长远一点、能够认识过去、现在、未来,能够让我们这个人类都不断的增长,能够让我们的生命不断圆满,生生世世的增长,这样子就是居士之身。所以说最基础的都要能够有增上升的修法,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一个月比一个月过得好、一年比一年过得好、来世比今生还要过得好,对不对,要发这种心,这叫增上心。有这种心的人最基本的他才能够叫做居士之身,这最基本的。

  最高的还要发心,不仅仅是追求来世,你来世再有福报,但是还是无常、还是生死,如果不解决这种生死大事,我们一直在三界二十五有当中轮回,始终都是凡夫,所以说居士进一步还要发出离心,跳出三界二十五有的轮回,我们的生命才算基本上跳出有漏世界,这样圆不圆满?还是不圆满。最究竟的居士还要认识,哪怕是你跳出三界外了,你仅仅是为自利,这个也不是真正的居士,也不是真正的圆满。还要为所有众生的圆满要努力,要帮助所有众生都要能够开启这种智…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