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3▪P4

  ..续本文上一页来皈依、教他来听经闻法,是吧。叫他来感受一吧,你就要有这种责任,你不要把这种责任忘掉了,这种责任忘掉了,那就不叫弘通。所以说为什么《普门品》放在流通分当中呢

  因为这种流通佛法的功德不可思意,流通佛法的责任也则无庞戴。你要慈悲心最好的就是流通佛法,能够把佛法弘扬起来了、流通起来了,你这种慈悲心,他就能从根本上起到作用了。如果不然你用什么来利益众生呢

  

  观世音菩萨他有三十二应身,他的三十二应身,我们刚才说三身当中是哪一身呢?应化之身。应机说法、应病与药,所以说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何身来度化他。虽然所现的身有佛、菩萨、四众弟子乃至天龙八部,他这种身份示现的很多,他所说的法,也有人天乘的佛法、也有声闻乘的佛法、也有缘觉乘的佛法、也有菩萨乘的佛法,这些权教的这些教法,这些圆教的这些教法很多,显教的、密教的这些方法都很多,对不对。那是诸佛菩萨的一种应化,他这些应化都是妙法的一种体现。就因为观世音菩萨从耳根圆通当中反闻闻自性,证到了六根圆通,证到了佛法圆融,把一切佛法都圆融于内心,所以他就能够按住于应化众生的三昧当中。我们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观世音菩萨他就这种“普现色身三昧”,什么叫普现色身三昧?随类现身。应该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你看看。有的时候他也现一个狗、现一个畜生、有的时候也现一个男人、现一个女人,都是为了度化众生。那么我们现前的众生呢?被烦恼所障蔽,我们具足这样的法身,具足这样的佛性。但是我们确不能受用这样的佛法。观世音菩萨就以他的无缘大慈之心,要救拔众生、给予众生真实的快乐、真实的利益,以同体大悲救度拔出众生一切苦难。什么叫同体大悲?你所身受的一切苦难观世音菩萨感同身受,不是你在受,是观世音菩萨在受啊,所以说他有这种同体大悲,来帮助我们来拔出这些苦难。让我们解脱生死、证悟这样的妙法,为此释迦牟尼佛来宣说这部《普门品》,流通《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是经题,他是《法华经》当中的一品的品名。这个名字:是以观世音菩萨的人和观世音菩萨所修的法,这二者结合起来而取名的。七种立题当中就是人法立题,观世音菩萨他是一个人,《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所修的法,人和法结合在一起来取这个名字。观世音菩萨证悟普门妙法,观世音菩萨就能够证这个妙法的人,他所证悟的普门示现就是他所证的法。观世音菩萨;观呢,就是我们今天用智慧,你不用智慧是不行的,反闻闻自性、反观观自心,要这种智慧。学佛生人在世间那就是学一种智慧,如果说你不学一种智慧,无所用心那就很糟糕,所以说观就是一种智慧。世音就是一种所观的对境,什么叫世音?世音就是世间上的各种音声,你也把你的耳朵变成观世音菩萨的耳朵,你把这个心变成观世音菩萨的心,聆听一下现实世界当中灵灵种种、各种各样的音声。你看世间上在讲什么?那报纸上在讲什么?电视上在讲什么?那新闻上在讲什么?你们可以总结一下,其实总结起来无非不是一个苦字,是不是。今天社会上想尽千方百计要发展城市、发展经济、问题是什么?经济很缺乏嘛,是不是一个苦啊。只是一个苦,报章杂志、电视新闻到处这样的制害、这样的抢劫呀,这样是事情,他又是什么?一种苦。是不是。开人大、开政协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断呼吁的是什么?国际名声的问题,还是一种苦。对不对。学生今天回来跟你叫的是什么?也是一种苦,艰难啊。这个世间上灵灵种种的众生所发出来的声音,无非不过就是一个苦的声音,都在跟你讲述这种苦啊,但是我们听懂了吗?没有听懂。你说听外面的声音听不会,你观察一下自己内在的声音。吃了中午了马上就到晚上了,肚子咕咕叫了,有一种声音来了,叫的是什么?叫的是苦。肚子饿了是苦嘛,对不对。坐在这儿听经了一个哈欠连一个哈欠,是什么?苦嘛,什么苦啊?瞌睡来。坐在那儿腰酸背痛,随歪就歪,他也是一种声音。什么啊?苦啊。看一看我们周围的声音,显现出来的是什么?都是问题,但是我们有多少人把这些问题认识了呢?没有。因为我们没有智慧,麻木不仁。本来诸佛菩萨一看问题很多,觉悟了,所以才跑去出家、跑去修道成佛了、了脱这些问题了,虽然诸佛了脱了,我们这些众生依然在问题当中,为啥呢?就因为我们不觉悟。释迦牟尼佛一千次一万次、无量阿僧祇劫跑来给我们讲妙法。但是你就是不学,就是不觉悟,妙法在妙对你来说,你也不觉得妙。你说的那个妙法有多妙,但是我怎么没感觉到呢?就因为自己没感觉到、没有认知到,所以说你怎么能学习呢?没有学习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

  释迦牟尼佛宣说这个《普门品》,他拿观世音菩萨做一代表,以人表法,观世音菩萨随时随地都在观察世间,都在觉悟世间、都在救度世间,佛法的功用唯一的也就是这样,没有别的功用,佛法唯一的就是救度众生。你说成佛干啥?成佛唯一的就是救度众生。讲经说法的认为唯一就是救众生。就是要有这种智慧随时观察世间,看看有什么问题,怎么引起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能够解决,所以这种世音,就是世间上的音声。各种各样的音声。观呢:就是能观的智慧,就是以这种圆满的智慧,以慈悲的心情观察世间灵灵种种的众生的现状,然后发心为解决众生的现象,这些苦难的这种现象,这样子来的。所以是说叫观世音菩萨。其他的比喻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每一个菩萨名号,都不只是仅仅是名号而已。在这个名号之下他所代表的是法,代表的是一种修法。所以说他这个名号最主要是呈现功德,你把这种功德领会了,你才能实实在在的修学这些,不可思意的妙法。如果没有领会,往往念其名而不知其所以然,内心的受用往往很欠缺。我们经常在念大悲咒,你跟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相应吗?大悲心相应吗?当你不相应的时候,你念大悲咒不相应。所以说这个菩萨的名号,就显现菩萨不公的一种功德。观世音就教我们随时随地注意我们周边的事情,修学佛法不外乎把我们的慈悲心发展到我们自己周围,不外乎把自己的智慧,在眼耳鼻舌身意当中能够启用。

  菩萨是发了大心的人,一个方面是觉悟了有情,对自己修学上来说是觉悟了的有情,那叫菩萨。你现在觉悟了没有啊,你觉悟了你也是菩萨,不觉悟你就是凡夫。包括我们上午、下午给大家讲的《妙法莲华经》他的宗旨;开权显实、开集显本、汇三归一。觉悟了没有,觉悟了。我们就像圣贤这种道路在学修,他就是菩萨,你就能法这种菩萨心,就能成这种菩萨行。没有觉悟我们始终发不起这菩提心,所修学的仅仅还是凡夫但的一种发心。人天乘的小果,这些不具足。所以说我们现在学了这些佛法,力争要从我们自心上要觉悟这种道理,要这种道理拿来指导我们自己在生活当中去实践他,这叫觉悟的有情,那叫菩萨。学了佛以后就要力争觉悟。第二层道理;我们自己觉悟了,要发心让周围的同修也要觉悟,帮助众生觉悟,发心帮助众生觉悟的那叫菩萨。发心仅仅为自己的那是凡夫,不管理怎么修,你仅仅发心为自己你还是凡夫,没有菩萨发心,与佛法不相应。第三个层面;就是要在这种过程当中,尽量的把众生和我这种对待要消融,要学习观世音菩萨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没有人我的区分对待,当能够把这种人我的区分对待消融了以后,没有人我的界限、没有三轮的分别。这个时间我们的慈悲心他才能够从内心上去发起来,利益众生实际上是利益我们自己,要正真的成就自己那就要成就众生,人我不二。不是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我是不共代天的敌人,我要升官就必须把周围的同事踩下去,才能升官。我要得好处,就要别人的好处强过来,我才能得好处。是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那是世间上非常局限的一种说大法,那是生死法。真正的佛法是广大的、圆融的,能够给你好处,必然也能够给众生好处,能默契一致的,你要想得到真实的利益,你要发心真实的去利益众生。因为什么?因为我们说法界无差别故,所以说佛法也没有差别,人我也没有差别。上午讲过没有啊,讲过。那叫一乘的理。你领悟了这种道理了以后,你才能够懂得这个菩萨的名号,第三层意思。就是无缘、就是同体、就是人我消融,然后大家在这种过程当中,没有人我的、没有执着的去广行善法,随时随地都是这样。这样子你才理会这种成佛在哪里成呀,利益众生在哪里利益呀。要把自心改变过来,要成就这种真实的智慧。如果这种真实的智慧没有成就,那就很艰难。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他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今天看观世音菩萨,你从经典上,他过去早已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是倒驾慈航来辅助诸佛弘扬佛法,救度众生,将来他还要成佛。所以说这些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过后,就是观世音菩萨成佛。他将来的世界比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庄严、还有稀奇。这些诸佛在不断的教化众生。那么我们今天,领会观世音菩萨这种慈悲心了以后,知道他是倒驾慈航。学习他的这种功能,好好的去学,也能够成就这样的方法,也能够成就这样的修法。

  “普门”,普是普遍,门是门进,你看那个门一开了以后,他就可以进来。对于我们众生,门是无处不在的,所以说叫做普门。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他也是无处不在的,随时随地他都开了一道门接引你,对于各种各样的众生他都是这样。教化众生无有不普遍,没有不周到的地方,无为不至,所以说他叫普门。能够从这普门当中可以看出,观世音菩萨的威德神力、可以看出观世音菩萨具足的慈悲、具足的智慧。在问我们自己呢,既然观世音菩萨的门随时随地都开着,救度众生随时随地都可以的。但是我们都可以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物、能够救世无处。到处都是门,但是我们是处处不通,对不对。为啥不通?就是烦恼障碍,把烦恼转化了、把障碍解决了,那就处处都是门,要学习。这一品,专门针对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的所有然。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可思意的功德,然后我们持名有那些好处,还有观世音菩萨所修的法,普门示现、救度众生、这样的法。你把这个核心要点掌握了以后。他这个品、题目你就能够懂了,能够懂了这样的名称以后。你知道怎么来修学,抓住重心的时候,这些文字念果一遍了,你能够抓住要点。读经要明了经典,读经不解经,哪怕就是把书翻乱了,也没有多少功能。解了这些经、弄懂了这些经典以后,要能够这些经典用到生活当中去,要行经。什么叫行经?以经上的道理来修行,懂了不修行那等于说食取宝。就像那些银行里面那些数钞票的,数了一天、数了一月、数了一年,数了一辈子、没有几张是属于自己的。佛法也是这样,光是说而我们不修行的话,他就能够形成这种毛病。到最后所有的佛法功德讲了无量无边,五戒的功德、三戒的功德、我们都讲了无量无边,但是好多同修我没感受到,为什么没感受到?就是自己没修行。学了这些法了以后,我们就要好好的用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去转变生活,转变心态、转变行为。这样子我们就知道,一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他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好了,利用这剩下的半个小时,把这一品的题目给大家解释了,明天就是从正文开始,然后明天我们在继续。阿弥陀佛!

  2009年2月18日下午,地点:遂宁广德寺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3》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