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智海法师宣讲)2
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三称)
我们在上午说了《法华经》的一种宗旨和意趣,因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他是从《法华经》当中出来的。我们要知道他的出处。那么《法华经》的意趣呢;对于我们今天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非常重要,我们学任何佛法的时候,他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清楚,如果不清楚这个总的指导思想,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就会有偏差。上午用三句话来概括《法华经》的一种意趣,所以说这些大家可以学一下,要理解理解。我们应该以什么的态度来对待三藏十二部经典,应该以什么的认知来对待释迦牟尼佛的讲经说法,包括我们今天怎么来认识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救度众生。在《法华经》当中应该是佛在最后阶段一些开示,主要是把主要应现精神给我们揭示出来。
他的一种宗旨从“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会三归一。”这些角度来说总结起来;那就是一乘实相,所以我们要理解一乘实相,对于修学佛法那就很关键。一乘实相在“新罗元晓法师”当中一种注解当中,他就给我们说了四个方面;一个方面他可以显现为能说人;能说的人释迦佛他的本迹,从百合集这两个方面。一个是本能、一个是迹门。“迹门”就释迦牟尼佛应化救度众生,那可以说是不知道来了多少次了,费劲千辛万苦讲解种种经法,应机予药。对才施教来这样讲经。他的“本能”也是他的根本立地,那就是非常久远了,并不是今天才成佛。也就是因为成等正觉以后,怜悯众生、尊重众生,众生有如来藏性都能成佛。但是每一个人都冤枉用心,把我们那个心用偏了,用偏了以后就在轮回当中受苦,受生死。本来我们是可以不受这些痛苦的。但是我们今天却在受这些苦,原因不是别人引起的,原因是我们自己的虚妄分别心、执着心、烦恼心、造业而成就的。从所说的法方面呢;他给我们开示一乘成佛的这种道理,给我们说的种种教法都是一乘教,都是直去成佛。那么我们要明了这种理,懂得这种教法。然后要起因修行,那叫一乘因,有这种一乘因才能平等的得到一乘果。有四个一乘;一乘理、一乘教、一乘因、一乘果。这个乘就是一佛乘。没有别的理由、没有别的目标,只是为了让我们成佛。所以说我们要明了这种诸佛的发心,你今天就能够发大菩提心,把这个大菩提心发起了,那个才是修行的根本。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好,修学各种各样的佛法也好,菩提心他是一个根本。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法是诸魔也,你看看那就走偏了。我们在修各种各样的佛法当中,发菩提心作为一个根本。菩提心说的通俗一点,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要发起这种心。你要发心就要明理,明理就要学教,如果不学不明,我们就难以发起这种菩提心。所以说他首先讲这种一乘的因,一佛乘的道理。拿我们今天说佛法,有讲唯识缘起的、有讲宗观缘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业感缘起的、还有如来藏缘起的。在《法华经》当中他给我们主张的是什么?那就是如来藏缘起。就是说我们要成佛,你就要懂这个如来藏的道理,不懂如来藏,不明了我们自己的真心,那你要想成佛那就天差地别,就像在《萨遮尼揵子经》里面他就跟我们所说,他说;文殊师利白佛言;“若无三乘差别性者,何故如来说三乘法?”就问了,文殊师利是智慧第一,他就问释迦牟尼佛。平时我们大家理解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有这些差别。但是我们现在理解了,没有这三乘是差别,说有三乘的差别,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己认识、修行、境界、他的一种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不应该作为最终的一个归结。而是要你一步一步一直到走到成佛。总体的来说就是要达到究竟成佛才算圆满。释迦牟尼佛就讲这个一乘的佛法,他为什么要说这三乘法呢?佛就跟他说;诸佛如来说三乘佛法,那是表示个人境地的一种差别,不是这种佛法的一种差别,说这个人有差别,不是佛法有差别。诸佛如来才根据我们说这些人的根基,来说三乘,然后让我们从这些小的功德,能够知道有大的功德,由近及远。我们现前我们能够办到什么?我们现前小力量小发心,能够得到小功德,那么依这个小的发心、小的功德那没有关系,只要你能够发一点心,积累一点福德,成就一点果位,慢慢的这个境地就越来越来广大。
比喻说我们这个广德寺,开头有些人还不喜欢进来,然后好不容易被人劝说;我们到广德寺去烧香、去拜佛、去听经,就进来了。进来了一个殿堂一个殿堂的接着拜佛,自己感觉到很殊胜。有一个居士、有一个师父交流一下、听听经法,思想里面忽然开朗了。第二次你在叫他来,他很喜欢,就是你不叫他来,他自己也会主动求来。为啥呢?他已经迈出第一步了,有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就跟着来。万事开头难,我们由近及远。把这些小功德积累以后,那些大功德,非常多的功德,他也就能积累起来。说修行就是从我们自己力所能及,能够积累一点是一点,不要怕。早晚因为这些微小功德这一种积累,功德就慢慢的积累大了。哪有一步登天的事情呢?一步就想成佛,有没有这种事情呢?没有。我们今天修行很多鞠躬尽力的,恨不得一念之间就成佛了,恨不得一下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间了。就由于这种着急,他是我们学佛过程当中很大的一种障碍。这种佛法当中;他没有这种三乘佛法的一种差别,为啥呢?因为这种法界他没有差别,我们每个人的心,真心如来藏他是没有差别的,诸佛这样,我们众生也是这样。我们目前这么多的众生,男男女女都是一样的,这叫佛性,这叫如来藏。你也一样,我也一样。你要明了这个无差别心以后,他才是修学佛法的一种基础。
就像《金光明经》上跟我们所说的。他说:“法界无差别,是故为异乘,为度众生故,分别说三乘。”三乘佛法是一种权巧方便,到最后是让我们开发如来藏性,开发佛性,达到究竟一佛乘。《金光明经》上跟我们所说:“诸佛如来能知彼法究竟实相。”一切世出世间法的究竟实相。这个实相是什么?实相就是如来藏,那就是法身之体。因为这种如来藏,哪怕就是我们在生死轮回当中,他也没怎么变坏的,不变异的。我们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你成佛了他不多一点,那么我们做众生的时候,他也不少一点。那个《楞严经》上给我们讲这种真心,就说你要开始真修行的时候实心达本,他实的什么心,也就是这种不生不灭的心、不增不减的心。你三大阿僧祇劫流转生死过程当中,这种真心不生灭。但是我们不能够认识这种真心的时候,他就背觉合尘,有愚痴、有无明、有执着,然后就辗转造业,然后把我们真心如来藏覆盖了,才有这些轮回的现象一种出现。在这个《辨法法性论》里面就专门讲,《弥勒菩萨五论》当中有一部论,《辨法法性论》。释迦牟尼佛讲那么多的经法,实际上就两个意思。一个方面;我们要能够认识一切轮回的这种真相,你要认识一切轮回的真相,轮回的真相是什么?虚妄,本来没有的,本来没有而显现为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我们背觉合尘,本来我们这颗心是灵灵明明、不生不灭的,今天不能够认识真心了,起虚妄分别心,这就是无明的开始。
我们念佛也是要认识这种根本,认识了根本;念念、念阿弥陀佛,啥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明。什么叫无量光明,无量光明就是我们人人本具如来藏性。他是光光明明的,无量光明,没有点愚痴、没有一点执着、没有一项黑暗,随时随地都是这样的,三世诸佛成佛他证到的也是颗心,我们人人本具的也是这颗心。你念佛,平时我们说你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你仅仅知道一个名号而已,但这个名号表示的是什么呢?还是我们这颗真心,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是心是佛是我们自心本来是佛,你只要认识了如来藏心了以后,成佛没有什么成佛不成佛的,只要认识了这种如来藏心以后,一切功德具足,就是这样。念佛也就念这个如来藏心,念好了无量光明就念出来了,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不在话下。为啥呢?西方极乐世界法界藏身,什么叫法界?就是我们这种真心。所以说你要念佛的时候,我们说有一种方法叫;念法身佛。我们从理论上也能够懂这种如来藏性的道理,懂这种人人不生不灭的真心了以后。从这儿起修,明理以后起修,那你就不迷惑了。那我们是心做佛呢?根据这种道理不在迷失,念念学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反闻闻自性光明如来藏,这样子来。这个如来藏是法身的本体,他是不变异的。
他下面给我们所说:“诸佛如来,法身之性”。和我们这些菩萨、声闻、辟支佛乃至我们这些凡夫,这个法身他都是平等平等的,没有差别。释迦牟尼佛只所以讲经说法,就是尊重我们自己这种无差别性,本来你和佛平等平等的,但是你现在没有认识这种平等心。这种如来法身,如来藏性乃是一切众生平等所具有的。我们认识这个道理以后,依具这种人人平等具足的佛性,他能够让我们归于本源,当我们回归于本源了,回归于如来藏性了,认识了这种法身理体了,依这种法身来修。还本还原了以后轮回的现象就没有了,本来具足三明六通、十八神变,包括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这种福德庄严,三十二、八十种好等等,我们都本自具足,由这个道理,没有那些差别的。《法华经》给我们讲的这个法。就是这个一乘法,就是这个一乘佛性。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他就叫做什么?一乘法理,一佛乘的这种法理,那就成佛的根本道理,最圆满的一种教法。释迦牟尼佛三转法门,最后第三转法门当种就讲这个如来藏性。
那么第二个是一乘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初成道的时候乃至涅槃之教,他所说一切言教,没有不是教我们还本还原究竟成佛的。所以你要成佛了,我们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随处应化自如自在没有障碍。我们要成佛了,我们也像阿弥陀佛一样,能够以自己的功…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