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P10

  ..续本文上一页这个道理,这叫乖。诤就是和人诤论,就是你是我非、我非你是,互相争吵。这个诤就是争胜负,所以说“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和这个道理是相违背的。“便生四相心”,就生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生出这四相心。“由何得三昧”,你有这个争心,就没有法子得到三昧了;没有法子得三昧,那就不能修道。那么离乖诤法,要把这个法离开。

  “见端正人”:你看这个人,说话也清清楚楚的,言辞伶俐,他声音响亮,那个牙也很齐的、很美丽的,这都是在往昔不打妄语。不打妄语、不骗人,所以这个舌根也利、牙根也利,那么口齿也清楚,容貌也端正,又常常在佛前供香、供花、点灯,那么供养于佛。所以佛前点灯,你眼睛就看得清楚;佛前供花,你相貌就生得圆满;你再不打妄语,这个牙齿也生得齐密;不骂人,那么也不会哑巴。你看那个哑巴,为什么他不会讲话?就因为骂人骂得太多了,所以叫你不会说话,看你再怎么样骂!”说:“那他在心里骂。”心里骂,那他以后连心里也糊涂了,也不懂得什么了。所以你看那个世界上很多那种弱能的人,心里也分不出来这个数目,数目字也不懂,这都是因为骂人骂的。

  那么你想端正容貌好,就要供佛、供法、供僧,所以说“见端正人”,端正人就是相貌生得非常圆满。“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对这个佛、菩萨,“常生净信”:净就是清净,信就是信仰。你要生净信,不要生出一种染污的想。

  讲到这儿,我记起来民国三十六年,我回到东北去,由上海坐难民船回东北。在这个船上遇着一个老居士,这个老居士学佛多年,也认识很多人,大约以前不知有没有做过贪官污吏。那么也和我在一个船回东北去。他姓什么呢?姓童,叫童一行。这个人说他有个朋友在北京住,是信佛的。信佛,你说怎么样啊?他这个信佛信得很奇怪的,拜佛、念佛,给佛顶礼叩头。以后他就拜观音菩萨,拜拜观音菩萨,他心里就生了一个淫欲的念头,就说:“啊!观音菩萨生得真是漂亮!”生这一种淫欲念头以后,一下子就走火入魔了,他这个魔的境界很厉害。然后他这个朋友童一行对我也知道一点点,那么就介绍我,去看一看他朋友这个病。当时我一看,这个病是不能好的,因为什么呢?他是以染污心来拜佛。所以我们人无论到什么地方去拜佛、念佛、礼佛,到什么道场去,应该用一个清净心,不应该有染污心,不应该想这个男女的问题,又是家庭这些个问题。甚至于你们各位到这个道场来拜佛,都应该带着你们恳切至诚的一种心来拜佛,不要把家庭那些个染污的念头都搬到庙上来。所以这一点,我希望你们各位注意一点。大家要回家睡觉了吧?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见丑陋人”:人人都欢喜相貌圆满,不欢喜丑陋,可是人做事情就不做圆满的事情,尽做丑陋的事情。为什么人的相貌丑陋了?就因为人尽做丑陋的事情,所以他受的果报就丑陋了。为什么他相貌圆满呢?因为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圆满的,所以他相貌也圆满了。什么叫圆满的事情?什么叫丑陋的事情?圆满的事情,就是利人的事情,利益其他的人,帮助其他的人。那么你能利益其他的人,帮助其他的人,这就是圆满。什么叫丑陋的事情?你尽自私,这就是丑陋的事情;你再自利,这更是丑陋上加丑陋。

  所以在我们佛教里边,是爱人如己,看着旁人得到利益,都像我们自己得到利益一样,不生一种妒忌心。不像一般的世俗人,见着人不如我,我就看不起人;见着人强过我、胜过我,我就生一种妒忌心。不要有样子!你生妒忌心,这就是丑陋,你将来面目就丑陋。你看那个猪为什么它生得那么丑陋?那个猪八戒,耳朵大大的,嘴巴长长的,尽想要吃,就因为它尽做一些个丑陋的事。所以我们人要是怕丑陋,那我告诉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就不会丑陋了;你再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妄言,这更不丑陋。你若怕丑陋,又天天骂人,尽两头舌,那一定丑陋的。你想美丽,相貌圆满,那么你见着人就撅起个嘴来,那一定不会圆满的。

  你看那个菩萨,相貌都很圆满的,因为他见着人他都很高兴的,慈眼视众生,他用慈悲的眼睛看一切众生。所以我们若想不受丑陋的果报,我们所行所做就不要做那个丑陋的事情,不要做那个见不得人的事情,不要做那个对不起人的事情,不要做那个瞒心昧己的事情,不要做那个损人利己的事情。凡是对人不好、对自己好这个事情,将来都会丑陋的。你欢喜相貌圆满吗?那就尽量去做功德。这个佛相是圆满的,所以佛叫“万德庄严”,用种种的德行来庄严。这个丑陋的人就因为没有德行,所以他就丑陋了,就不庄严了。

  我再给讲一句你们大家都不愿意听的话,不过你们虽然大家都不愿意听,我也不能不讲,因为我不讲,我觉得对不起你们各位似的。这个世间最好的事情就是什么呢?就是修道,出家修道!但是要真正地认真去修行,不要身出家、心不出家,内外不一致,要内外一致。这是最好的,再没有比这个再好的了!你出家修道,这个相貌就会圆满,越修越圆满。所以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都是生生世世出家修行的。那么最不好的就是不修道,不出家修道,那你们各位都明白了,可是你们一定都反对的。

  不出家修道是干什么呢?就是结婚。结婚,在中文来讲,那个“婚”字,你看!是个女字边加一个昏沉的昏,啊!一结了婚了,就什么都不懂了,就没有智慧了,就糊涂了。糊涂,就为这个家做牛、做马,在那儿苦干,累得汗流浃背,喔!天天都是很辛苦的!但是也觉得:“这是为家,养儿、养女、养太太、养爸爸、养妈妈,啊!我要好好尽责任。”其实这怎么样啊?哈!这就是最笨的一件事!

  说:“法师,照你这么讲,那世界没有人啰!”那照你那么讲,世界人那么多,又有什么用?说说看!现在把这个世界都涨爆开了,简直地就要向太空移民了,有什么用?这个钻石不是满地都是的,所以它出贵;那个土遍地皆是,所以它不值钱。这个最好的事情没有人肯干,所以你看看!美国几亿人口,有几个出家的?数得过来的,出家的很少。那么不出家的呢,你一伸手就是一个、一伸手就是一个。人都是这么样子,最好的事情他不愿意干,最不好的事情他抢着去钻,所以说:“天堂有路无人走,地狱无门抢往里躜。”哈!你看看!这个道理,我们真正要明白,真正要懂了,才可以的!

  这个丑陋的人就是不修行,就丑陋。那么这样我们就看不起他吗?还不要,说“当愿众生”,“于不善事”:对这个不善的事,“不生乐着”:不要做不善的事,要做善事。你尽做善事,相貌就圆满;你尽做恶事,相貌就丑陋,就是这么回事。说:“我才不信呢!”你不信,你就试一试嘛!我也没有一定叫你信,不过我是照经上这么讲,信不信由你嘛!你上了当,然后再回头嘛!等碰到墙上,头碰出个包来就知道了;没有把头碰出包,他谁讲也不相信的,对不对啊?

  “见报恩人”:人有受恩,就要报恩,谁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我们要“受人点水之恩”,就是一滴水那么一点恩,“当思涌泉之报”,我报答这个人要像涌泉那么样子多一点,来报答这个人,要报恩。所以父母生我们这个身体,我们要报父母恩,因为我们这个身体是父母的分灵,所以要报答亲恩。“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我们报父母恩、天地恩、师长恩,报国家总统的恩,他能帮着我们把国家弄得很平安的,这都要报恩。最重要就是要报佛恩、报菩萨的恩,佛菩萨在过去生中修行,想要救我们,为我们不知道受了多少苦,我们现在要发心报佛恩。

  “见背恩人”:背恩人就是忘恩负义的人,忘恩负义就是不知道报恩的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于有恶的人,“不加其报”:对我们有仇的人,对我们不好的人,我们不要报复,不要存一个报复心,不要说:“啊!我要报仇雪恨了!”不要那么样子,不要报仇,也不要雪恨。“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谁对我们不好,我们都要回光返照,承认自己的不对,不要去怪人,不要去怨人,不要去迁怒于人。能这个样子,这才是做人的本分呢!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这个有恩必报,有仇必忘,不要报!

  “若见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梵语叫沙门,翻译过来就叫“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就是勇猛精进,息灭贪瞋痴就是诸恶不作。所以沙门是人的一个榜样,要调柔忍辱,要没有脾气,要没有火,时时刻刻都是用慈悲心来待一切众生。所以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这个调柔就是不强硬,你看!这个沙门是很慈悲的。寂静,头脑很冷静的,不烦躁,不会有一些个烦恼。“毕竟第一”:毕竟做人天师表,做世界第一个人。

  “见婆罗门”:婆罗门是梵语,是修清净行的一种外道,这种外道他是常在寂静处。“当愿众生”,“永持梵行”:永远都修这个清净行。“离一切恶”:要把一切的恶都断除了。

  “见苦行人”:好像这三步一拜,这就是苦行人了。他们那么苦,太阳晒也在那儿拜,刮风也在那儿拜,下雨也在那儿拜,这种的行门是不容易的,这就叫苦行了。或者日中一食,这也是苦行。十二头陀行这种抖擞的精神,就是抖擞起来精神,不能做的也要做,不能忍的也要忍,不能让的也要让,旁人做不到的我来做,这就叫苦行。不怕苦、不怕难,也不怕没有钱,不怕渴、不怕饿,也不需要休息,就这么苦。这时候,“当愿众生”,“依于苦行”:永远做苦行的头陀。“至究竟处”:到…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