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究竟了生脱死、究竟涅槃的果位,这叫究竟处,到佛的果位上。所以见着修行苦行的人,要随喜赞叹,不要毁谤,看不起他。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见着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见无铠仗。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见操行人”:操就是一种节操,一种循规蹈距的行为,有操守。凡事都是合法的,这就是有所操守,也就是随时随地都要守戒律,这就是操行人。见着这个守持戒律的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在任何的情形之下,都要坚持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志愿。我们志愿信佛,那么一天比一天要有进步,不要有退步;我们志愿要出家,一天比一天要修行,不要还俗;我们的志愿要成佛,乃至于到成佛了之后,我们也不退转我们这种志愿,所以这都叫操行。坚持你的志行,“不舍佛道”:什么时候都是依照佛法来修行,不违背佛教。
“见着甲胄”:这个甲,就是古来的军队顶盔冠甲,身上穿着甲胄,使之对方这个兵器不能刺伤自己的身体。古来做大将军的,你看韦陀菩萨穿的那个衣服,那就是盔甲。头戴着盔,身披着铠甲,你刀砍上,也砍不进去;枪扎上,也扎不进去。这个甲又叫函,这个箭又叫矢。古来做盔甲那个人,就恐怕被人伤了,所以他这盔甲造得很坚固,保护人这个身体不被人伤了。那个做刀剑的人,他就惟恐这个刀不锋利,砍不破、刺不透这个盔甲,所以就恐怕不能伤人。这个做盔甲的人就恐怕伤人,这个做刀剑的人就恐怕不伤人,你看!这两个人,一个人是保护人的身体,一个人就要伤害人的身体,两个都是做生意的,可是一个人就要杀人,以杀人为能事,一个人就以保护人为能事。甲胄就是盔甲。“当愿众生”:就当愿这一切众生。“常服善铠”:常用这个善功德来做自己的铠甲,做自己的甲胄。“趣无师法”:能修行到无师智、自然智那种的法门,得到那种法。
“见无铠仗”:见没有穿铠甲、没有仪仗这个军队。“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永离开这一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种不善的业,都要离开它。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见论议人”:这个论,就是论是论非。议,也就是会议,就是大家遇到一起了,不是说张三不对,就是说李四不好,议论纷纭,大家讲张家长,是李家短,怎么样短了,讲这种无聊的话。所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大家聚会到一起了,一点正经话也不说,就说这个是是非非的,说这个没有意义的话。这个论又是辩论,议就是会议,大家聚会到一起互相来辩论,你说你的道理,我说我的道理,各走极端,各有所偏,都有很大的偏见,不合乎中道的理体,不是落于空,就是落于有,不是偏于左,就是偏于右,所以这个论议,也就是属于邪知邪见。遇到这种的人,又要发愿了,所以说“当愿众生”,“于诸异论”:对于这异论,就是旁门左道这些个外道法,他们执着他们那种理论,这叫异论。“悉能摧伏”:能用这种真理的言论,把他们都战胜了,能把这种旁门左道都说服了。
“见正命人”:这个命有五邪命,就是欢喜说吉凶祸福,一见着人就看看人的气色,再不就看看人的手,再不就看看人的头发,或者看看人的汗毛,就说了:“哦!你不得了了!”这个人一听说不得了了,这就害怕了,就要问了:“哎!我怎么不得了了?”“哎呀!你呀!你就快撞车死了!”你看!现在车这么多,他就利用这种心理的恐怖,来恐吓人。或者又说:“哎呀!你呀!不要去坐船,坐船会掉到水里淹死;不要去搭火车,你搭火车会被火烧死;你不要坐飞机,会刮大风发生意外。”就这么恐吓人。那么这个人就好了,在家里闭门躲祸了。那么说或者一百天,或者三十天,或者一个礼拜,你不要出门。那么这个人就没有出门,闭关一个礼拜。闭关一个礼拜,果然没有什么问题了。说:“哎!这回我救你这个命!”就这么用胡说八道这个邪说来骗人,专门言吉凶祸福,这就叫邪命。
这个邪命,有仰口食,有俯口食。怎么叫仰口食呢?就是看天文、看星星,说是:“啊!某处要有什么灾了,不得了!这个彗星出现了,现在人类要有什么灾难了,什么地方要有水灾,什么地方要有火灾,什么地方又有风灾。”一说,七灾八难的说了一大套,胡扯八拉的,被他一碰就碰上了,果然,哦!这会儿也涨水,那会儿也刮风,那会儿也有火祝,这火祝人也控制不了了,说:“哎呀!这个人真灵,他早就说过了,说那个地方有风灾、水灾,有七灾八灾的,都来了,那么果然是这样子。”就把大家说得就相信了。总而言之,讲这种种的问题,这叫仰口食。俯口食,就专门或者给人家弄弄这个、弄弄那个,总而言之是不正当的,我不要说得太清楚。
那么有的高声现威,和人讲话大大的声,把人就吓怕了,这也叫邪命。有的自言功德,说:“你知道吗?我有什么什么功德,我和佛是一样的,佛开悟了,我也是开悟了,如何如何…。”这叫自言功德,这也是邪命。又有贪图供养,为什么要自言功德呢?就是叫人知道自己有道德,有修行,好叫人给自己钱供养自己,这也叫邪命。所以这邪命说出来很多。
那么现在这是正命,正命就都没有这些个毛病。“当愿众生”,“得清净命”:得清净没有染污的,一点夹杂也没有,没有搀杂这些个不干净的东西。“不矫威仪”:不要矫柔造作的,诈现威仪,故意现出来那么一个样子,庄庄严严的,令人:“哦!你看哪!这是不得了了!”这是现出来一个威仪。这个威仪要平时天天都这样子,不是偶尔见着人多了,我就现出一个有威仪的样子;没有人了,我就随便那么懒惰,一点也不讲威仪了。不是这样子!这叫矫枉过正,你这都不是一个真正威仪。这个威仪,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威仪有三千那么多;那么在佛教里的威仪,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若见于王”:见着国王了。“当愿众生”,“得为法王”:得为成佛了。“恒转正法”:常常转这个正*轮,教化众生。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若见王子”:前边见国王,愿意人人都成佛。那么这儿是见王子了,就愿意人人都做法王之子,做菩萨,所以就“当愿众生”,“从法化生”:每一个众生都从佛法里边化生出来。“而为佛子”:做佛的法王之子,也就是做菩萨。“若见长者”:若见这个大富长者,有德行的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他能以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明断就是因为他有般若的智慧;他没有贪瞋的愚痴,所以他就不行恶法了。
“若见大臣”:假如见着大臣,这个国家有王子,又有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常常守护这个正念,有正知正见。“习行众善”:习行五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十善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贪、不瞋、不痴、不绮语、不恶口、不妄言、不两舌,能以不行十恶了,就是十善。
若见城郭。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
若见王都。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
见处林薮。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
“若见城郭”:城就是我们所住的这个城墙。古来的城都造了一种城墙,中国有万里长城,那么每一个京都又有城,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这郭就是外城,城外边的那道城,有外城、有内城。假如到这个城郭的里边,这出家人就“当愿众生”,“得坚固身”:这个身体也有城,也有郭,也把它做得很坚固,修得像金刚那么坚固,永远都不会破坏的。怎么样能修成坚固身呢?就要没有欲念,你欲念若断了,身自然就坚固了。为什么这个身体不坚固呢?就因为欲念太多了,妄想太多了,所以把本身这种真正的精神都浪费了。
“心无所屈”:心里对什么事情也不能屈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一到富贵了,就这个吃喝玩乐、随随便便不守规矩了;可是到富贵这种的境界上,还是守规矩,还是不那么淫乱,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人在有钱的时候,可以有气节,有操守,有志气,是很容易的;到一没有钱了,所谓“人穷志短,马瘦就毛长”,人穷了,志气也就没有了;马若瘦,那个毛也就显得很长的。所以这个人一贫穷了,就没有骨头了,就变了。贫贱不能移这个“移”,就是迁移了,就是变了,改变他这种气节了,没有骨头了,硬骨头没有了。“威武不能屈”,就是用什么势力来压迫他,也不受屈服。能这个样子,这才叫有坚固身。
“若见王都”:若看见国王所住的都城,就是京城,这个出家的比丘就又要发愿了,说“当愿众生”,“功德共聚”:所有的功德共聚到一起,聚会到一起。“心恒喜乐”:心里常常生出一种欢喜和快乐来。
“见处林薮”:这个“数”字加个草字头,这个字读薮(音守),差不离读中文的人,读书读得少的人,这个字不会认识的。这个薮就是好像那个地方种什么东西也不长,它还有水,但是又不长东西,尽长草,这么个地方;或者有树林子,尽长一些个七杈八杈这些个短的树木,这都叫薮。见处林薮,见这个树林子,和有水的地方,或者有草的地方。“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应该常常令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所共叹。叹就是赞叹,仰就是仰慕,就是瞻仰,就是很羡慕的,觉得有一种望尘莫及的这种气氛在里头。
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于一切。佛法之门。
入其家已。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入里乞食”:…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