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属于内财;外财,就是国城妻子,这属于外财。内财也能舍,外财也能舍,这是财施。这个布施是要布施给旁人,不是尽叫旁人布施给自己,说:“布施布施,你要布施给我。”不是这样子。
第二就要持戒。这持戒叫尸波罗蜜,尸罗就是戒的一个别名,又叫波罗提木叉,又叫戒。怎么叫戒呢?戒就是止恶防非,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断一切恶,是修一切善。
那么前面讲的,还有法施,那么持戒必须也注重法施。这个法就是以法施人,以法来布施给人。什么叫以法布施给人呢?譬如你印经典送给人,这是以法布施;你讲经说法,令旁人听经,明白经典,这也是法布施。你时时刻刻都本着弘扬佛法这个宗旨,不怕麻烦那个样子,为众生来说法,这都是法施。“诸供养中,是法供养最。”讲经说法的法师,这都是以法来供养所有的人,以法和所有的人来结缘。无畏施,就是旁人有所恐惧了,你能帮助他,令他没有恐惧心了,这就是无畏施,令他人不生恐惧心。
那么你持戒就是要这样子,要本着财施、法施、无畏施,要帮助这个布施。这戒是止恶防非,诸恶不作,众善奉行。那么有五戒,又有沙弥十戒,又有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就三百四十八条戒,菩萨就有十重四十八轻戒。那么这个戒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第二波罗蜜,能到彼岸,就是要持戒。
第三要忍辱,忍辱波罗蜜。这个忍辱,你能忍的,你忍了,当然是忍辱了;你不能忍的,你若能忍,那才是真忍辱。真的是在你那个做不到的事情,你要做;忍不了的事情,你要忍,所谓“忍人所不能忍,让人所不能让,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行人所不能行的,是做人所不能做的。”这样子,时时都不忘了这个忍辱波罗蜜。
第四就是精进,精进波罗蜜。精进,要身精进、心精进。身精进就是拜佛、礼忏、诵经,这一切以身来行持佛法。心精进,是念兹在兹地时刻都要修持这个佛法。
那么禅定波罗蜜,又叫禅那波罗蜜。禅那是梵语,翻译过来叫“思惟修”,又叫“静虑”。总而言之,思惟修也是静虑,静虑也是思惟修。参禅多数是参悟话头:或者参念佛是谁?或者参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或者参怎么样是没有了的东西?世界上万物都会了,都会没有了,什么是不能没有的?参!
第六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就是智慧。那么智能有三种,有文字的智能、观照的智慧、实相的智慧。由文字的智能,而生出来一种观照的智慧,由观照的智慧,而达到实相的智慧。得到实相的智慧了,就不会颠倒,不会糊涂了。
所以这是六波罗蜜,六种的法门。我们学佛法的人,若能六种法门一起去修行,更好!若不能完全修,一门深入,也会达到彼岸,了生脱死。所以这六种的法门,人人都应该深深地来研究,把它记熟了,到用的时候,如探囊取物,随时用随时就有。
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智力。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干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护。恭敬供养。
上人:果瞻,这一段这十种力,你先给他们用中文讲一讲,用英文也讲一讲。
果瞻:我没有本子。
上人:我给你这个本子。找到了没有?云何得处非处智力,从那个“慈悲喜舍”后边那儿,这十种解脱力。
果瞻:“云何得处非处智力”,智是智慧的智,力就是力量的力,处就是十二处那个处,一个地方那个处。处非处智力,这个意思就是成佛有这十种的智慧力量。佛的境界,他知道什么是正,什么是不正;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恰当的,什么是不恰当的,这个是处非处智力,他知道什么是恰到好处,什么不是恰到好处。所以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就说:“云何得处非处智力”,怎么样得到佛所有的处非处智力,这个智慧的力量。
第二个他就请问文殊师利菩萨,问怎么样得到过去、未来、现在业报智力?这种智慧的力量,就是佛可以了解,可以深深地明白,一切众生这个因缘果报。他过去世做过什么事情?未来能得到什么果报?现在在这个娑婆世界,他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生命,这样一个身体,这样一个环境?这一切微细微细的,佛都能知道。
上人:有什么问题没有?没有问题就pass(通过)他了。
果瞻:那个“至处道”,请问这个是不是他知道那个道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上人:是啊!
果瞻:还有请问师父那个“处”,就是众生出生的情形,佛都很了解?
上人:嗯!他们大约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弟子:请问这个“处非处”,前面法师所讲的“处非处”是正和不正,对、不对,佛很了解这个。我想这不是有一个地方,这个是对待法,是二分法,没有一个境界是超过这个二分法的。
师父:这个答复在后边的偈颂里头都有,等到讲到偈颂的时候,你注意听一点就会有答复了。现在都只是问问题,还没有到答复的问题的时候,所以请忍耐一点,那么等一等,或者下个月就开始答复问题了。那么你问的这个问题也是很有道理的,这个并不是一定有什么处所,就是合理、不合理的一种理论。怎么样,可以等吗?若不可以等,我现在可以答复;但是若可以等,在这个偈颂里边答复得更圆满。
弟子:我有万年,我可以等。
上人:你叫什么名字?
弟子:果达。
上人:我听她声音已经是“果达”了。通达的达,我听她的声音,我觉得是果达。果达是无所不达,无所不通,这就是处非处智力。Okay!不要等一万年了。
“云何得处非处智力”:处就是合理的,非处是不合理的。处,就是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对的;非处是不对的。怎么样能得到这种智慧的力量?怎么样才能修得这佛的十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怎么知道过去的业报,知道现在的业报,知道未来的业报这种智慧的力量?“根胜劣智力”:怎么能知道一切众生根基的殊胜和劣根?劣根性的众生是不容易度的;不容易度,你就不度他了吗?不可以的。因为他劣根性,你才应该教他增长这个胜的根性。
“种种界智力”:种种界就不是一种的界。“种种解智力”:又怎么样才能得到种种解的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怎么样才能得到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怎么样才能得到禅解脱三昧染净的智力?三昧就是定,禅解脱这种定的染净,这种智慧的力量,怎么样能得到呢?“宿住念智力”:怎么能知道以前和现在这种智慧的力量?“无障碍天眼智力”:怎么样才能得到没有障碍天眼的智力?“断诸习智力”:断这一切的习气的智慧力量,怎么样能得?
“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常常能得到天上这个四大天王,和一切龙的龙王,“夜叉王”:和一切夜叉,这个速疾鬼的鬼王,“干闼婆王”:和玉帝那个乐神这个干达婆王,“阿修罗王”:和有天福、没有天权那个阿修罗王,“迦楼罗王”:和大鹏金翅鸟这个迦楼罗王,“紧那罗王”:和玉帝那儿的乐神紧那罗王,和“摩睺罗伽王”:这个大蟒蛇的一个王,“人王、梵王”:人间的皇帝,和这个大梵天王“之所守护”:他们常常都来保护。这个天龙八部,一切的鬼神王都常常来保护,又来“恭敬供养”。这得怎么样才能得到这种境界呢?这个都是下边的偈颂里头答复这些个问题,所以我请各位先不要着急,等一等这个问题都会解答的。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佛子。
智首菩萨问了前边这个七菩提、六度、四无量心,又天龙八部这等等,那么接着又问了,说“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得怎么样才能得到做众生的依靠?怎么样才能做众生一个皈依者,一个救护者?“为归”:怎么样才能做为众生一个归宿的道理?“为趣”:怎么样才能使令众生趣向无上的道理?“为炬”:怎么样才能做众生的一个大火炬?“为明”:怎么样才能做众生的一个大明灯?“为照”:怎么样才能把众生的黑暗给照去?“为导”:怎么样才能做众生的一个向导,令众生都走上菩提的大道,到了万佛城?“为胜导”:怎么样才能做众生一个最殊胜的大导师?“为普导”:怎么样才能做众生一个普导的导师?普遍接引众生都证菩提果。
“云何于一切众生中”:得怎么样才能众生中“为第一”:做众生中的第一,众生中的第一就是佛。“为大”:怎么样才能做众生中一个大丈夫?“为胜”:怎么样才能做众生里头一个胜丈夫?“为最胜”:怎么样才能做众生中最胜的大丈夫?“为妙”:怎么样在众生里边,才能成为妙湛总持不动尊?“为极妙”:怎么样才能在众生里边,成为极妙的一个不动尊?“为上”:怎么样才能为众生中最上的,再没有比这个上了?“为无上”:怎么样才能做众生的无上?无上就是佛了。“为无等”:怎么样才能做众生里头,没有比的这一类众生?“为无等等”:怎么样才能做众生里边,没有比的没有比,没有可以和他来比的了?
“尔时”:在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就说了,说:善哉!善哉!佛的真子啊!“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