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

  净行品.第十一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洛杉矶金轮寺

  一九八一年七月廿五日至一九八一年十一月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一部《华严经》有八十一卷,那么八十一卷从中又分出来有很多的品目,这一品是当第十一品,这品就是品类。“净行”:净就是清净,行就是修行这个行门。“品”:就是这一类的,这一类的道理。“第十一”:那么这个文当第十一品。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

  这个净行就是修清净行,怎么叫清净行呢?清净行就是没有丝毫的染污法夹杂在里边,只有净法,没有染法,这是清净,净行品;那么有一点点的染污法在里夹杂着,这都是不清净的。

  “尔时”:在这个时候,这个“智首菩萨”:佛有一位弟子就叫智首菩萨,他也很有智慧的。“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他向文殊师利法王子就问了,说什么呢?说:“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他问文殊师利菩萨说,这个菩萨得怎么样才能得到没有一点点的过失,这个身语意业;身业也没有过失,语业也没有过失,意业也没有过失,得怎么样子来做呢?这个智首菩萨,他智慧非常地大,做众菩萨中的上首,他还不懂得怎么样才能身口意业恢复清净?所以他问文殊师利菩萨,说怎么样才能得到没有过失,什么过失也没有,身也没有过失,语也没有过失,意也没有过失,就是身口意这三业都清净,没有丝毫的过失,怎么样才能这样子呢?

  “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前面说得怎么样才得到身业清净?怎么样才能得到口业清净?怎么样才能得到意业清净?这是身口意三业清净,我得怎么才能得到这个呢?这个智首菩萨这么样问。他又说怎么样才能得到不害身语意业呢?怎么样才能得到不损害这身语意业呢?

  “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怎么样才能令这个身语意业都像金刚似的,任何的外缘也不能毁坏得了呢?得怎么样呢?“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怎么样才能得到身口意这三业都清净,都得到无明变成智慧呢?不可坏身语意。“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我怎么样才能得到身口意这三业都清净而不退转呢?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怎么样才能得到不动身这种的定呢?身语意业都得到定了呢?

  “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怎么样才能得到特别殊胜的身语意业呢?“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得怎么样才能得到真清净,一念也没有染污了,得到这种法门的清净呢?“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怎么样才能得到没有染污的身语意业呢?“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怎么样才能得到智慧做一个先导,来行这个身语意业,令三业都清净呢?

  “云何得生处具足”:怎么样才能得到生处就具足一切圆满的因缘?“种族具足”:怎么样才能得到种族都是尊贵的种族,种族都具足?“家具足”:怎么样才能得到家庭里头具足呢?“色具足”:怎么样才能得到色相圆满具足呢?“相具足”:怎么样才能得到相的具足呢?“念具足”:怎么样才能得到念具足呢?“慧具足”:怎么样又能得到智慧具足呢?“行具足”:怎么样又能得到修行的行门具足呢?“无畏具足”:怎么样又得到一切时、一切处都无所恐惧这种具足呢?“觉悟具足”:怎么样又能得到觉悟的道理也具足了呢?

  云何得胜慧。第一慧。最上慧。最胜慧。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毗钵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

  “云何得胜慧”:智首菩萨又说,说是怎么样才能得到殊胜的智慧?“第一慧”:怎么样才能得到第一的智慧?“最上慧”:怎么样又能得到最上的智慧?“最胜慧”:怎么样又能得到最殊胜的智慧?“无量慧”:怎么样才能得到无量的智慧?“无数慧”:怎么样才能得到没有数那么多的智慧?“不思议慧”:怎么样才能得到不可思议,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的智慧?“无与等慧”:怎么样才能得到没有再可以和他比的这种智慧?“不可量慧”:怎么样才能得到不可以称量的那种智慧?“不可说慧”:怎么样才能得到不可说的那种智慧?

  “云何得因力”:怎么样得到正因的因力坚固?“欲力”:怎么样才能得到欲力,自己愿意修的这种力量坚固?“方便力”:怎么样才能得到方便这种的力量也是坚固?“缘力”:怎么样才能得到缘的力量坚固?“所缘力”:怎么样才能得到所缘的这种力量坚固?“根力”:怎么样才能得到根的力量坚固?“观察力”:怎么样才能得到观察的力量坚固?“奢摩他力”:怎么样才能得到奢摩他力,止的这个力量坚固?“毗钵舍那力”:怎么样才能得到观的力量坚固?“思惟力”:怎么样又能得到思惟的力量坚固?

  “云何得蕴善巧”:怎么样又能得到五蕴这种法的善巧方便?“界善巧”:怎么样又能得到十八界的这种善巧方便?“处善巧”:怎么样又能得到十二处这个善巧方便?“缘起善巧”:怎么样又能得到十二因这个缘起的善巧方便?

  “欲界善巧”:怎么样又能得到欲界的善巧方便?“色界善巧”:怎么样又能得到色界天的善巧方便?“无色界善巧”:怎么样又能得到无色界天的善巧方便?“过去善巧”:怎么样能得到过去的善巧方便?“未来善巧”:怎么样能得到未来的善巧方便?“现在善巧”:怎么样能得到现在的善巧方便?我请文殊师利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发慈悲,开导我和将来的一切众生。

  云何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黎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

  这一段文是说这个觉分的法门,也就是七觉分。“云何修习念觉分”:智首菩萨说:请问上座大士,得怎么样子能修习七觉分的念觉分这个法门呢?“择法觉分”:怎么样又修习择法这个觉分的法门呢?“精进觉分”:怎么样又修习精进的法门这个觉分呢?“喜觉分”:怎么样又修习喜法门的觉分呢?“除觉分”:怎么样又修习除觉分这个法门呢?“定觉分”:怎么样又修习定觉分这个法门呢?“舍觉分”:怎么样又修习舍觉分这个法门呢?“空、无相、无愿”:得要怎么样才能修习这个空法门呢?和无相、无愿这种法门呢?请问文殊师利菩萨。

  “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得怎么样才能修习布施的檀波罗蜜这种法门呢?怎么样把这个法门能修习圆满呢?怎么样做布施呢?这个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得怎么样修行才是对的呢?“尸波罗蜜”:又怎么样修习波罗提木叉这个戒的法门呢?这个戒的法门怎么样才能修习到圆满呢?也请问大士来给我说一说。

  “羼提波罗蜜”:怎么样又能修习忍辱到彼岸这个法呢?“毗黎耶波罗蜜”:怎么样又能修习精进到彼岸这种法呢?“禅那波罗蜜”:怎么样修习禅定到彼岸这种法呢?“般若波罗蜜”:怎么样修习般若到彼岸这种法呢?那么这个六度的法门,都得怎么样修行呢?“及以圆满慈悲喜舍”:和怎么样才能把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都修得圆满了呢?这个智首菩萨向文殊师利菩萨来请问这些个法门。

  这个七觉支法门,也叫七菩提分。这第一个法门就是要择法觉分;择法,我们学习佛法的人要有择法眼。择就是选择,或者拣别。那么选择,什么叫正法?什么叫邪法?要认识,所以这个择法眼是很要紧的!你有了择法眼,才不至于盲从,才不至于盲修瞎炼,才不至于跟着没有眼睛的人来跑路。你若没有择法眼,那很容易就误入歧途,以盲引盲,一同都堕落了。所以这个择法觉分是很要紧的。

  你有了择法觉分,又要有精进觉分。你光选择出来这个法,你若不精进,还是没有用的。你总很懒惰的,不用功,不修行,把光阴都空过了,这也是没有用了,所以又要有精进觉分。这个觉就是一个明白,你明白怎么样去精进去,你明白怎么样去择法,选择这个法。

  你有了精进,然后又要欢喜。你要欢喜精进,你不要勉勉强强的,想要精进嘛!又不精进。然后你又要除觉分,除就是除去你所有的执着,除去你所有这些个无明烦恼。然后又要有舍觉分,舍,舍不得的也要舍。就是舍不得的你能舍了,那才是真舍!你若能舍的你舍了,那也很平常的。你就舍不得的,什么你舍不得,你能舍了,那是真舍。

  又有念觉分,你要念兹在兹的,时时都觉悟。你又要有定觉分,你若没有定,你修什么法,都会散漫无章的;你若有定了,那么对一切法都认识了,也能修行了,修行得也恰到好处。所以这七觉分,修道的人、研究佛法的人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还有六波罗蜜法。六波罗蜜第一就是布施,布施是要布施给其他的人,不是尽叫人家布施给自己,那么一点贪心也没有,就是布施。布施,还要行真实的布施,不要沽名钓誉的布施,不要故意:“啊!我做了布施了。”各处打锣打鼓告诉所有的人说:“我布施了!”也不要卖一个广告说:“我做了布施了!”就要脚踏实地认真去做去。

  这布施,有财施、有法施、有无畏施。财施,就是把你所有的财产都布施了。这个财产,有内财、有外财。内财,就是头目脑髓,这…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