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淺釋

  淨行品.第十一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于洛杉矶金輪寺

  一九八一年七月廿五日至一九八一年十一月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這一部《華嚴經》有八十一卷,那麼八十一卷從中又分出來有很多的品目,這一品是當第十一品,這品就是品類。“淨行”:淨就是清淨,行就是修行這個行門。“品”:就是這一類的,這一類的道理。“第十一”:那麼這個文當第十一品。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菩薩雲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害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雲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雲何得殊勝身語意業。雲何得清淨身語意業。雲何得無染身語意業。雲何得智爲先導身語意業。雲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足。

  這個淨行就是修清淨行,怎麼叫清淨行呢?清淨行就是沒有絲毫的染汙法夾雜在裏邊,只有淨法,沒有染法,這是清淨,淨行品;那麼有一點點的染汙法在裏夾雜著,這都是不清淨的。

  “爾時”:在這個時候,這個“智首菩薩”:佛有一位弟子就叫智首菩薩,他也很有智慧的。“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他向文殊師利法王子就問了,說什麼呢?說:“佛子,菩薩雲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他問文殊師利菩薩說,這個菩薩得怎麼樣才能得到沒有一點點的過失,這個身語意業;身業也沒有過失,語業也沒有過失,意業也沒有過失,得怎麼樣子來做呢?這個智首菩薩,他智慧非常地大,做衆菩薩中的上首,他還不懂得怎麼樣才能身口意業恢複清淨?所以他問文殊師利菩薩,說怎麼樣才能得到沒有過失,什麼過失也沒有,身也沒有過失,語也沒有過失,意也沒有過失,就是身口意這叁業都清淨,沒有絲毫的過失,怎麼樣才能這樣子呢?

  “雲何得不害身語意業”:前面說得怎麼樣才得到身業清淨?怎麼樣才能得到口業清淨?怎麼樣才能得到意業清淨?這是身口意叁業清淨,我得怎麼才能得到這個呢?這個智首菩薩這麼樣問。他又說怎麼樣才能得到不害身語意業呢?怎麼樣才能得到不損害這身語意業呢?

  “雲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怎麼樣才能令這個身語意業都像金剛似的,任何的外緣也不能毀壞得了呢?得怎麼樣呢?“雲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怎麼樣才能得到身口意這叁業都清淨,都得到無明變成智慧呢?不可壞身語意。“雲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我怎麼樣才能得到身口意這叁業都清淨而不退轉呢?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呢?“雲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怎麼樣才能得到不動身這種的定呢?身語意業都得到定了呢?

  “雲何得殊勝身語意業”:怎麼樣才能得到特別殊勝的身語意業呢?“雲何得清淨身語意業”:得怎麼樣才能得到真清淨,一念也沒有染汙了,得到這種法門的清淨呢?“雲何得無染身語意業”:怎麼樣才能得到沒有染汙的身語意業呢?“雲何得智爲先導身語意業”:怎麼樣才能得到智慧做一個先導,來行這個身語意業,令叁業都清淨呢?

  “雲何得生處具足”:怎麼樣才能得到生處就具足一切圓滿的因緣?“種族具足”:怎麼樣才能得到種族都是尊貴的種族,種族都具足?“家具足”:怎麼樣才能得到家庭裏頭具足呢?“色具足”:怎麼樣才能得到色相圓滿具足呢?“相具足”:怎麼樣才能得到相的具足呢?“念具足”:怎麼樣才能得到念具足呢?“慧具足”:怎麼樣又能得到智慧具足呢?“行具足”:怎麼樣又能得到修行的行門具足呢?“無畏具足”:怎麼樣又得到一切時、一切處都無所恐懼這種具足呢?“覺悟具足”:怎麼樣又能得到覺悟的道理也具足了呢?

  雲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雲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緣力。所緣力。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毗缽舍那力。思惟力。雲何得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無色界善巧。過去善巧。未來善巧。現在善巧。

  “雲何得勝慧”:智首菩薩又說,說是怎麼樣才能得到殊勝的智慧?“第一慧”:怎麼樣才能得到第一的智慧?“最上慧”:怎麼樣又能得到最上的智慧?“最勝慧”:怎麼樣又能得到最殊勝的智慧?“無量慧”:怎麼樣才能得到無量的智慧?“無數慧”:怎麼樣才能得到沒有數那麼多的智慧?“不思議慧”:怎麼樣才能得到不可思議,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的智慧?“無與等慧”:怎麼樣才能得到沒有再可以和他比的這種智慧?“不可量慧”:怎麼樣才能得到不可以稱量的那種智慧?“不可說慧”:怎麼樣才能得到不可說的那種智慧?

  “雲何得因力”:怎麼樣得到正因的因力堅固?“欲力”:怎麼樣才能得到欲力,自己願意修的這種力量堅固?“方便力”:怎麼樣才能得到方便這種的力量也是堅固?“緣力”:怎麼樣才能得到緣的力量堅固?“所緣力”:怎麼樣才能得到所緣的這種力量堅固?“根力”:怎麼樣才能得到根的力量堅固?“觀察力”:怎麼樣才能得到觀察的力量堅固?“奢摩他力”:怎麼樣才能得到奢摩他力,止的這個力量堅固?“毗缽舍那力”:怎麼樣才能得到觀的力量堅固?“思惟力”:怎麼樣又能得到思惟的力量堅固?

  “雲何得蘊善巧”:怎麼樣又能得到五蘊這種法的善巧方便?“界善巧”:怎麼樣又能得到十八界的這種善巧方便?“處善巧”:怎麼樣又能得到十二處這個善巧方便?“緣起善巧”:怎麼樣又能得到十二因這個緣起的善巧方便?

  “欲界善巧”:怎麼樣又能得到欲界的善巧方便?“色界善巧”:怎麼樣又能得到色界天的善巧方便?“無色界善巧”:怎麼樣又能得到無色界天的善巧方便?“過去善巧”:怎麼樣能得到過去的善巧方便?“未來善巧”:怎麼樣能得到未來的善巧方便?“現在善巧”:怎麼樣能得到現在的善巧方便?我請文殊師利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發慈悲,開導我和將來的一切衆生。

  雲何修習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舍覺分。空。無相。無願。雲何得圓滿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黎耶波羅蜜。禅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及以圓滿慈悲喜舍。

  這一段文是說這個覺分的法門,也就是七覺分。“雲何修習念覺分”:智首菩薩說:請問上座大士,得怎麼樣子能修習七覺分的念覺分這個法門呢?“擇法覺分”:怎麼樣又修習擇法這個覺分的法門呢?“精進覺分”:怎麼樣又修習精進的法門這個覺分呢?“喜覺分”:怎麼樣又修習喜法門的覺分呢?“除覺分”:怎麼樣又修習除覺分這個法門呢?“定覺分”:怎麼樣又修習定覺分這個法門呢?“舍覺分”:怎麼樣又修習舍覺分這個法門呢?“空、無相、無願”:得要怎麼樣才能修習這個空法門呢?和無相、無願這種法門呢?請問文殊師利菩薩。

  “雲何得圓滿檀波羅蜜”:得怎麼樣才能修習布施的檀波羅蜜這種法門呢?怎麼樣把這個法門能修習圓滿呢?怎麼樣做布施呢?這個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得怎麼樣修行才是對的呢?“屍波羅蜜”:又怎麼樣修習波羅提木叉這個戒的法門呢?這個戒的法門怎麼樣才能修習到圓滿呢?也請問大士來給我說一說。

  “羼提波羅蜜”:怎麼樣又能修習忍辱到彼岸這個法呢?“毗黎耶波羅蜜”:怎麼樣又能修習精進到彼岸這種法呢?“禅那波羅蜜”:怎麼樣修習禅定到彼岸這種法呢?“般若波羅蜜”:怎麼樣修習般若到彼岸這種法呢?那麼這個六度的法門,都得怎麼樣修行呢?“及以圓滿慈悲喜舍”:和怎麼樣才能把慈悲喜舍這四無量心都修得圓滿了呢?這個智首菩薩向文殊師利菩薩來請問這些個法門。

  這個七覺支法門,也叫七菩提分。這第一個法門就是要擇法覺分;擇法,我們學習佛法的人要有擇法眼。擇就是選擇,或者揀別。那麼選擇,什麼叫正法?什麼叫邪法?要認識,所以這個擇法眼是很要緊的!你有了擇法眼,才不至于盲從,才不至于盲修瞎煉,才不至于跟著沒有眼睛的人來跑路。你若沒有擇法眼,那很容易就誤入歧途,以盲引盲,一同都墮落了。所以這個擇法覺分是很要緊的。

  你有了擇法覺分,又要有精進覺分。你光選擇出來這個法,你若不精進,還是沒有用的。你總很懶惰的,不用功,不修行,把光陰都空過了,這也是沒有用了,所以又要有精進覺分。這個覺就是一個明白,你明白怎麼樣去精進去,你明白怎麼樣去擇法,選擇這個法。

  你有了精進,然後又要歡喜。你要歡喜精進,你不要勉勉強強的,想要精進嘛!又不精進。然後你又要除覺分,除就是除去你所有的執著,除去你所有這些個無明煩惱。然後又要有舍覺分,舍,舍不得的也要舍。就是舍不得的你能舍了,那才是真舍!你若能舍的你舍了,那也很平常的。你就舍不得的,什麼你舍不得,你能舍了,那是真舍。

  又有念覺分,你要念茲在茲的,時時都覺悟。你又要有定覺分,你若沒有定,你修什麼法,都會散漫無章的;你若有定了,那麼對一切法都認識了,也能修行了,修行得也恰到好處。所以這七覺分,修道的人、研究佛法的人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還有六波羅蜜法。六波羅蜜第一就是布施,布施是要布施給其他的人,不是盡叫人家布施給自己,那麼一點貪心也沒有,就是布施。布施,還要行真實的布施,不要沽名釣譽的布施,不要故意:“啊!我做了布施了。”各處打鑼打鼓告訴所有的人說:“我布施了!”也不要賣一個廣告說:“我做了布施了!”就要腳踏實地認真去做去。

  這布施,有財施、有法施、有無畏施。財施,就是把你所有的財産都布施了。這個財産,有內財、有外財。內財,就是頭目腦髓,這…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