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P7

  ..续本文上一页说是:我修密宗啊!念咒,在那儿念念咒,就杀杀杀杀杀杀杀杀。喔!那个瞋心起来了,就要杀人,这是修的一个什么法?这就是在那儿修的修罗法。杀心还不断,一点慈悲心都没有,这念个什么咒?念个牙疼咒,那都不会灵的。所以要守持五戒、奉行十善,这十善你若做到好处,做到极点,那就是持戒,那就是修行。所以不要往远了去找,你每一念,你回光返照,看看我是不是贪心又出来了?我是不是瞋心又跑出来了?我是不是尽打愚痴的妄想?我这个淫欲念头断了没有?我这个偷盗的念头断了没有?我这杀生的念头断了没有?就回光反照问问自己。你这个念头若断了,那还不算呢!还要往前去勇猛精进。不是说:“哦!我没有杀生啊,我也没有这个思想,没有这个念头了。”你没有这个念头?你就是“没有这个念头”,那已经够杀了、够盗了、够偷了、够邪淫了。你若真没有了,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又要卖一个广告说:“我不杀生了,我不偷盗了,我不邪淫了。”给谁听?给谁看?这要不是骗人才怪呢!那么“得清净手,受持佛法”,这要真正地虔诚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这是洗脸的时候。我们早晨都要洗洗脸,这又要发愿了,以水洗面,“当愿众生”:你看!无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所有的众生都得到清净的法门。“永无垢染”:永远永远都没有这种染污的思想,染污的念头都没有了。

  “手执锡杖”:这个锡杖,一般人都知道,地藏王菩萨手拿那个锡杖,那是开地狱门的一个锁匙。那么把地狱门一开了,把饿鬼就都放出了。放出,有的去做人的,有的还去做畜生的,有的升天的,有的做妖魔鬼怪的,这都不一定了,看他哪一种业成熟了,就去做哪一类的众生。所以出家人也都手执锡杖,手执这个锡杖,入慈心三昧,所以说“当愿众生”:又发愿,愿意一切众生。“设大施会”:设立这个大布施的法会,无遮大法会,谁来布施给谁、谁来布施给谁。“示如实道”:指示众生没有分别这个如实的道理,如实的真理,没有一点分别的,没有一点虚伪的,是实实在在真实的道路。

  我们要依照这个真实的道路去修行,不要尽转弯抹角地去尽走一些个不好走的荆棘的小路,我们要走一个坦坦荡荡的康庄大道。在现在这个世界,你看看!水里的道也有,路上的道也有,空中的道也有--航空,就是在空中走。现在又跑到太空去了,入这个太空的轨道上来跑。这有有形的道,也有无形的道。有形的道就是六道轮回的道;无形的道,要学出世的法门,四圣这个道路。四圣的道路,你是看也看不见的,听也听不见的,但是你修行,有真实功夫的时候,自然就有所感应道交,有所成就。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我们拿锡杖就有锡杖的咒,五十三条小咒有锡杖咒,这锡杖咒是人修慈心三昧所用的。前边所说这个“示如实道”,示就是指示,指示给众生这个如实之道,不是虚妄之道,是真实之道,是不偏不倚的一个中道。所以佛就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这是“如来”两个字的另一个解法。

  那么现在说“执持应器”:执持,就是拿着;应器,就是应量器,就是比丘吃饭所用的那个钵。那么这个钵是正应你所吃的那个数量,你能吃多少就添多少,不要太多了,也不要不够。你太多了,这就是贪心;你若不够,那是悭吝,舍不得。你就对自己舍不得,那也是个悭心,悭吝的心。所以多者就为贪,少者就为悭,那么你适可而止,比如我们能吃多少,恰到好处,这叫应量器。

  “当愿众生”:我们在这个时候又发愿了,发愿:我愿意所有的一切众生。“成就法器”:都做为一个载道之器,一个载法之器,能以把如来的家业这个责任负担起来,做为一个法器,载法之器。“受天人供”:那么你能做为一个载法器,就是讲经说法,用法来布施,受人天的恭敬供养。

  “发趾向道”:这要走路的时候。发趾,就是要迈步的时候;向道,要走路了。“当愿众生”:这时候又发愿了,说我愿意所有的众生,“趣佛所行”:都是依照佛所行的道路去做,就是我依教奉行,我深入经藏,依法修行。“入无依处”:入到究竟了生脱死,这个习气,一切的见惑、思惑、尘沙惑都断尽了,它们都没有所依处了,它们没有所凭藉了,到那个究竟涅槃的果位上。

  “若在于道”:若在道上走路的时候。“当愿众生”,“能行佛道”:还是能依照佛所教我们这个法,修行佛所修的道路。“向无余法”:向无余涅槃那边勇猛精进,不要懈怠,不要懒惰,不要躲懒偷安啊!你要知道,我们这儿一躲懒偷安哪,那就耽误成佛不知道耽误了多少个大劫呀!我们为什么没成佛呢?在无量劫到现在都是躲懒偷安,才把自己耽误了。到今天赶快要猛醒!要明白我们过去的懒惰、怠惰自甘,没有什么进步。我们现在再若不勇猛精进,那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了脱这个生死,超出这个轮回呢!所以现在不要等,“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都是少年人”哪!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涉路而去”:涉路也就是行路,在路上跋涉。这个路也就是我们修道,我们行路也就是修道,修道就是行路。行路,你要是半途而废,中道自画,你就不会到达你的目的地,不会直达宝所。那么你要是忍苦耐劳,披荆斩棘向前勇猛精进,涉路而去,不怕苦地来修行。“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履就是走路、步履,走到这个路上。走到什么路上呢?走到这个净法界上。净法界就是我们所修的一切佛法,这叫净法界。“心无障碍”:修行的时候,心里不生退心,不生矛盾心,不生在半路不向前去走的心,也不生向后退的心,这是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走路遇到高的路,向高了走的时候,这又发愿,“当愿众生”,“永出三界”:永远超出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你看!这个欲界,我们人谁能超出去了?修行若超出欲界,就没有淫欲心了;超出色界,就不着色相了;超出无色界,那更是如如不动了,那时候是超出三界外,永出三界。

  “心无怯弱”:可是修行出三界这个法,很不容易的,很困难的!这个也不许可,那样也不行。吃肉也不方便,喝酒也不方便,抽烟更是不如法,也不能去种种的娱乐--不歌舞倡伎及故往观听,这些个种种的娱乐都不可以做了,也不可以打麻将了,也不可以去赌牌了。你看!一赌牌,人家说:“喔!你知道吗?他是个信佛的,还是在那儿一天到晚做个赌徒,佛徒变了赌徒了,佛徒变了酒徒了,佛徒变了色徒了,佛徒变了棍徒了,在那儿舞神棍呢!在那儿尽骗人呢!”就被人在背后这么讲。人家这么一说,就胆怯了,就害怕了:“哎唷!我没信佛之前,我什么也不怕;信佛之后,麻烦可就多啰!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你看!这就生了怯弱了,向后转了。

  这个向上就好像所谓“为善如登百尺竿”,我们给它改成“修行如登百尺竿,下来容易上去难”,下来就很容易的,上去就很困难的,我们要在这个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才能现全身呢!

  “见趣下路”:见走这个下坡的时候,“当愿众生”,“其心谦下”:这个心要谦下,要客气一点,不要那么贡高我慢,唯我独尊,天上天下,天下天上,都是只有我,没有你,向人很骄傲的,很不客气的,这就是不对了,要谦下。“长佛善根”:这个字读长(音掌),不是长(音常)了。长佛善根,生长出来佛的善根。佛的善根,就没有骄傲,没有贡高我慢了,都是和一切众生合而为一,和一切众生都看成是一个,是一体。

  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见斜曲路”:走路有的时候遇着弯弯曲曲的,又很不正当的路。斜,斜坡;曲,很多弯曲的。“当愿众生”这时候也要发愿,发愿愿一切众生。“舍不正道”:舍不正当的道,就是舍这个邪道。“永除恶见”:永远把自己的恶见除去它。恶见,好像嫉妒、障碍、贪瞋痴、邪知邪见,这都属于恶见。这种恶见就是害人的,凡是你对人家不利,有妨碍其他人修道的,这都叫恶见,要把这个恶见拔除了它。

  “若见直路”:若走到其直如矢这个路,好像一个箭似的那么直。“当愿众生”,“其心正直”:要成直心,所谓“直心是道场”,处处都用这个直心。直心,在下边再加两点,就是个真心。用真心、直心,不要用那个弯曲心,不要用那个假心。“无谄无诳”:谄就是谄媚。谄媚,俗话就叫拍马屁,又叫溜虚。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哦!不是雪中送炭,是锦上添花,那么和雪中送炭正是相反。就是人家越好,他越到那儿去逢迎、谄媚,所谓“谄富骄贫”。谄富,见着这个有钱的人,就叫大爷爷、大奶奶啊、某某先生、某某老爷啊,这么叫个不停。骄贫,等见着贫穷的人,他眼睛看都不看,很骄傲的,这叫“谄富骄贫”。

  谄媚,又叫胁肩谄笑,“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胁肩,就是见着人,就表示和人家是老朋友,拍拍肩膀,说:“你啊!我真想你啊!很想见你,今天真见你了,一见你我高兴得不得了!”说这种一点价值也没有的话,这就是谄媚。谄笑,就是本来没有笑,他故意挤出来笑,在这个面上挤出一脸笑,笑得很不自然、很难看的,所以这叫谄。谄媚就是狐媚,就是对人很捧盛的,所以我常常骂果宁,我不准他那么去谄媚,总想要讨好人,也就是这个。无论你哪一个出家,你不可以有这种谄媚的习气,你一有谄媚习气,那就快点还俗,比做出家人好得多。所以不要谄媚;无诳,也不要骄傲,说:“我是出家…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