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浅释▪P4

  ..续本文上一页的,记不清楚了。“心乐总持”:心里好乐这个总持。“少文”:很少的这个文字,“而摄多义”:而其中摄含着多种的义理,“能取解者”:能明白的。

  “如是此论”:因为这个,所以这一部《大乘起信论》,“为欲总摄如来”:总摄持这如来所说的这广大深法。“广大深法”:这种的深法,“无边义故”:没有边际这种义理,“应说此论”:所以,就应该说一说,造这一部《大乘起信论》给众生来看。

  我给你们说几句,方才讲的是大乘。什么是大乘呢?就是方才讲的就是大乘。你再要问什么是大乘呢?就是没有一个乘,才就是叫大乘;要有一个乘,那就是变成小乘了!因为没有,所以你说,说不出来小;也说不出来它是大,所以给它起一个假名字,叫一个大。这个大的名字也是假的。那么说,什么是真的呢?什么都是真的。要你明白了,你明白大乘了,就什么都是真的;你没有明白大乘,什么都是假的。你要把大乘明白了之后,那个什么都是中了;又要找那个中道了。你要尽骑着那个大乘跑,一天跑到晚,跑得很辛苦的,也不得休息。那么你要是在这个大乘,你要知道了,找着“中”乘了,这就不辛苦了。

  那么说这个中乘,是三乘之一的小乘、中乘、大乘啊。不错!可是我说这个“中”乘,是中道的中,不是中间的中;中道了义,也可以说是中,也可以说是总;是个总乘,总其大乘,总其小乘,总其中乘。啊!把他都总起来。这个乘呢,就是最上乘;最上乘,没有再比他再上了。所以,这又可以叫上上乘,又可以叫总乘,又可以给他起个名字就叫佛乘。那么这个《大乘起信论》,你先要生起这大乘的心,然后才能得到这个总乘。这个总乘,总其小乘啊。

  已说因缘分。次说立义分。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方才在讲这个“大乘立义分”,其中很要紧的有三,就是体、相、用。这个体怎么大呢?你不要照这个文上念;念来念去的,人听着也还是不太懂。你要讲,讲那个地方呢,不要讲多了。这个体大,就讲一句就得了。

  怎么叫体大呢?不增不减故。因为它没有所增,也没有所减了。这个体既然没有增,那么是最大的了;既然不减,也是最大的了。再没有比它大的了,所以这个体大,你就讲这一个不增不减,这就是体大。

  那么,第二这个相大。怎么叫相呢?相者,实相也;实相者,无所不相也,没有所不相。你看!那么它的这个性量,没有边际,没有数量那么多性量的功德。这不“无量性功德故”?为什么说它相大呢?就因为它无量性功德。你不要讲前边那一句,就讲这无量相功德故。所以“无量性功德故”,所以这相大。这个性就无量了,这功德也无量,所以这个相大。

  体、相。相就是它那个样子;体就是它那个法体;相就是它法的样子。好像我们这个身体,我们这个身体不能是说身的样子,祇是说身体。那么那个样子,喔!他说,他那个样子是很美丽的!啊!very handsome,这是他那个样子。你不能说他这个身体very handsome。你说他那个样子very handsome,啊!very beautiful。是不是啊?这就是这个相了。相就是一个样子;体就是那个法体。相也就是那个法的样子。

  用就是它有什么用处。有什么用处?这个也就讲这一句就得了。所以讲经,你就看它这个要紧这一句;一句什么呢?这说,“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它为什么用这么大呢?就因为它能生长世间的因果,和出世间的因果。这个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有善因果,有恶因果。这是善因果;这个善因果,所以这用大。讲这体、相、用,因为这个立义,有这体、相、用三大的缘因。所以,要说这个《大乘起信论》。

  *  *  *

  那么今天,这果逸,她本来尽想逃跑来着。她那个逸也就是有一点跑的性质,就要不做工!但是她看师父在这儿,她也不敢跑。她懂得逸;逸就是跑了。这个今天也不敢跑,所以我就抓她来上阵,先讲一讲这个《大乘起信论》。那么讲的还大致还不错。不过就是因为大约有几个出家的人,有一些个在家人,有一些个研究佛法很久的,有一些个没有研究过;她也不知道谁的这个佛学有多深啊,谁的佛学有多浅,所以心里总有点战战兢兢的这种情形。那么但是还讲得可以。

  那么,为什么我叫她这么样讲呢?譬如,每一部经都要等着这个法师来讲过;听过之后才会讲,那是个死法师,不是个活法师。为什么呢?祇会用死的东西,不会用活的东西。祇会好像那个猫捉老鼠,祇会等着捉死老鼠,不会捉活老鼠。所以,这是没有用的。你一定要学得会捉活老鼠,然后才能会捉活龙,会抓活虎。上山擒虎豹,入海斩蛟龙:到山上去把那虎豹给斩了它,给抓住它;到海里把那个蛟龙,拿出智慧剑,把那个蛟龙也给头给砍掉了它,这才行呢!

  *  *  *

  怎么她没有翻译她那个 eat a lot Marijuana(吃很多大麻烟)?她不会 eat Marijuana;她是 eat a lot honey(吃很多蜂蜜)。为什么我知道呢?我看见她那个房里边那个floor(地上)统统都用那个 honey painting(用蜂蜜漆的)!用 honey painting floor,所以如果 honey不是太多了,怎么可以用它来 painting floor?她又说了,她说是那个小孩子到里边去吃,不小心洒到楼板上了;不是 painting(漆)楼板。是因为那小孩子他自己吃,不小心把这个蜜糖都洒到 floor上了,所以变成 floor也用这个蜜糖来painting!又,他因为他自己一个人在那儿,很孤单的,很孤独的,lonely,所以愿意招兵买马,聚草屯粮,愿意把所有的蚂蚁都到那儿和他做伴去,叫所有的蚂蚁都到他房里去陪着他修行。那是不是这样子,不管了!

  (……)什么地方啦?(弟子:讲到解释分。)解释分都讲了?讲到哪个地方?先讲这个第十三个祖师,讲完了你们好做第十三个杂志。讲完这第十三个祖师,再讲这个《大乘起信论》。在本堂出这个《金刚菩提海》,现在到一般人不欢喜的这个数目上;不欢喜这个数目,这是西方人所不愿意说的这个数目。那么不愿意说,我们现在也要说,这个数目是多少呢?就是十三。这个十三,数目是十三。

  那么这儿又有一位祖师,也是第十三代祖师。这位祖师就是第十二代祖师西塔光穆禅师的法徒。他接受这光穆禅师的这个心印的妙法。什么叫心印呢?这个心印就是印心,以心印心,心心相印。又叫以心传心,这个法门必须要开悟了之后,才能接受这种的法,才能以心印心。所以在你没有开悟的人,你绝对不会明白这种的法门;就是我讲给你听,你也不会明白。如果你要明白了的话,那你就是开悟了。那么有这么一个人,就想冒充开悟,假装着开悟了。所以我这么一讲,他说:“喔!是这么一回事!我明白了。”其实怎么样呢?他那儿做梦呢!还在梦里头说梦呢!

  这一位祖师叫如宝禅师。如就是如来的如;宝就是三宝的宝。他住在资福寺。这位禅师很少说话的。谁问他佛法,他就说一个字,不说多了。有的时候说多,也是说得很简单。在这位禅师一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做了一个梦,梦见印度这位达摩祖师,到他家里来了。来干什么呢?给她送一个小孩子来。这个小孩子不说话。那么干什么呢?就在那儿拜佛,和他家里的人谁也都不讲话。于是乎,以后就出世了。那么出世,他家里父亲、母亲就知道这个小孩子一定是会做和尚的,那么一小就把他送到资福寺里出家去了;出家,以后,他就接这个光穆禅师的那个心印妙法。

  光穆禅师对他很认识的,所以就传给他法;传给他法,他就在资福寺里做住持。有一天,就有一个和尚就问他,说是:“请问和尚,这个衲僧的急切处是什么?”“衲僧”,就是出家人;这个出家人穿着这破衣服,这叫衲僧。“急切处”,就是他最要紧的地方是什么?你说,这位禅师怎么样答覆他?你们大家都很有智慧,可以替这一位不说话的禅师来做一个答覆,答覆他。那么这位禅师就说了,说是就是你这一问,这就是衲僧的急切处。你现在问的就是衲僧的急切处,因为你要问嘛!这个请法这个人就说:“在我没问之前,和尚,你怎么样说呢?”这个如宝禅师就说了一个字,说什么呢?说:“噫!”就说这一个字。这个噫,噫,就是一个惊叹词,就喔!这么样。噫!

  那么又有一天,有一个人又问他,说是诸方,就是各大丛林,都有它的妙用处,我不知道和尚你的家风是怎么样?家风,你的家里这个风气,是怎么样。他说:“饭后三碗茶。”他答覆了,说我的家风没有旁的,就吃完了饭呢,喝三碗茶,这是我的家风。

  那么有一天,又有一个学人来问,问他什么呢?说在这个诸方丛林里头,有的这个拈槌,就拿着那个打鼓那个槌子,或者竖拂。拂,就是那个白拂手拂的那个拂尘。说竖拂,就这么往前一举这个拂。这是什么道理?你说,他说什么?他又说一个字,他说:“哑!”就是那个哑吧的哑。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你们各人去研究这个问题去。

  又有一天,他拿起他坐的那个蒲团;拿起他坐那个蒲团,就是打坐的,那个有一个圆的,用棕织的那种蒲团,打坐的,他就拿起来了;拿起来,就对大家讲,说是十方诸佛,一切菩萨和入理的圣…

《大乘起信论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